学术投稿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及治疗体会

舒湘容

关键词: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诊断, 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及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102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性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5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均接受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药物联合光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8%,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68.63%,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6592,P<0.05。结论: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中,药物联合光疗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分析

    目的:在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治疗中,通过腰大池-腹腔分流术(LPS)与侧脑室-腹腔分流手术(VPS)进行临床对比,分析LPS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接收的交通性脑积水患者中选取54例,其中30例患者LPS手术治疗,24例患者则采用VPS手术治疗,观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与治疗效果;结果:LPS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30±7)min,VPS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42±8)min;LPS组患者有效率为93.33%,并发率为3.33%;VPS组患者有效率为87.5%,并发率为16.67;结论:通过运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给予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手术时间更短,且在并发症的控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马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在儿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在儿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到我院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623例,随机分成实验组(311例)和对照组(31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实验组采取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进行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护士对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平均住院时间(t=3.26,P<0.05)、两组护士接瓶次数(t=7.98,P<0.05)和记录时间(t=6.48,P<0.05)、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X2=7.34,P<0.05),差异均显著。结论: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临床路径护理,可以提高患儿护理质量,获得家属及患儿的认可,适合推广应用。

    作者:崔卯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金坛3岁以下儿童骨密度检测结果分析及干预

    目的:通过检测早期发现小儿骨骼发育情况,早期进行纠正。方法:选取门诊2013年7月---2014年5月在金坛市妇幼保健所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常规健康体检的42天~3岁儿童,用OMNISENSE骨强度仪,按标准操作方法,由专人对婴儿进行胫骨BMD测定,运用各种方案进行治疗效果比较发现有差异;结果:孕期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对婴儿骨骼发育有意义,综合治疗方案可靠、效果好。结论:及时发现小儿骨骼发育异常很重要,可以早期预防和治疗,面向基层值得推广。

    作者:俞志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逍遥散联合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和研究应用逍遥散联合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发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常规脑血管病药物治疗下,予以对照组以百忧解联合心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逍遥散,疗程为8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抑郁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74.0%,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逍遥散联合百忧解,并且配合心理治疗不但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后抑郁治疗率,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张礼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

    目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对其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期间,患者的暴躁情绪明显改善,期间未发生暴力行为,患者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助于患者健康的恢复。

    作者:那雅巍;张宏;穆博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11098例围保期孕妇免疫项目检测结果的分析

    目的:了解本地区围保期孕妇乙肝五项(乙肝表面抗原HBsAg ;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 ;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HBsAg化学发光免疫定量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TP(RPR);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的流行与感染情况,探讨各项病原体的诊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近5年来围保科建卡的11098例孕妇分别做上述项目检测,1054例HBsAg阳性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定量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为9.5%,抗-HCV阳性率为0.16%,TP(RPR)阳性率为0.21%,抗-HIV1+2排除2例可疑。结论:常规开展围保期孕妇免疫学检测,了解和掌握本地区孕妇的感染和健康状况,减少或避免母婴垂直传播,从而降低新生儿传染率,为达到母子健康,避免院内感染和加强临床生物安全提供有利数据。现将统计的数据报道如下:

    作者:邱学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氟桂利嗪联合血塞通治疗偏头痛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联合血塞通在偏头痛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偏头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血塞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头痛的发作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发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头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桂利嗪联合血塞通能够显著提高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头痛。

    作者:贾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与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06例胆道结石病人,随机划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组均病人数量为53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实验组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治疗,同时对比和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病人在治疗效果方面的比较具有差异(P<0.05)。结论:给予胆道结石病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治疗,具有较高临床价值与可行性,值得推广。

    作者:黄华东;陈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复合型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方式探讨

    目前新形势下的医院检验发展,是高等院校与科研单位的有机结合。近年来,医学检验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医学检验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加快了我国科研事业的进程,因此对于医学检验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复合型医学检验人才是目前医学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医学检验事业无论是在教学方面还是在科研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加强人才培养是推进医学检验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燕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对于成人心肺复苏术的护理综述

    目的:探讨对于成人心肺复苏术中护理干预的影响,以提高心肺复苏术的成功率。方法:对于成人心肺复苏术及其护理进行分析总结并做出综述。结果及结论:要提高成人心肺复苏术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三基"水平及完善的护理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闫润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硝苯地平缓释片与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和依那普利长期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和依那普利,观察1年除连续监测血压外,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查心脏彩超及肾功能。结果:经1年治疗,两组患者持续稳定在较低水平,且心脏彩超未见器质性病变,肾功能也未见异常。上述各项指标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期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或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效果明显,且靶器官未受损害。

    作者:樊宗元;康晓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妇产科所收治的52例剖宫产孕妇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常规给予催产素以预防产后出血,观察组则给予催产素、米索前列醇联合预防术后出血,分别在观察两组出血情况,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后出血量以及出血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用药前相比,观察组患者用药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并无较大波动,前后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缩宫素的基础上联合米索前列醇可有效预防剖宫产患者术后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会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手部烧伤后瘢痕畸形的防治护理

    目的:研究探讨手部烧伤后瘢痕畸形的防治护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手部烧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治疗期间,为防止患者出现瘢痕畸形,针对患者烧伤的情况以及患者生理与心理状况实施相应的防治护理措施。结果:在对所有患者实施相应的防治护理措施后,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烧伤的手部逐渐恢复,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手部烧伤后有可能会给患者留下不同程度的瘢痕畸形。在患者治疗期间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还能够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作者:陈飞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风患者实施家庭康复训练的方法

    在基层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医院未开设康复科室,许多中风患者只能在其他科进行治疗,很少有正规康复运动训练机会,导致躯体功能障碍,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增加了社会及家庭负担。因此,本人将在我院针推科住院的中风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及出院后患者的追踪康复训练的方法报告如下,让更多的基层医院可以借鉴。

    作者:李燕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罗红霉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目的:研究罗红霉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并观察其使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到2014年收治的76名患者,根据就诊单双号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36例患者,使用罗红霉素治疗,对照组40例使用红霉素,连续用药一周后观察疗效。结果:应用一周后观察,实验组33例痊愈,有效率为91.7%,对照组31例痊愈,有效率为77.5%,两组结果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实验组有2例,所占比例为5.6%,对照组有5例,所占比例为12.5%,两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红霉素在临床应用中药效比较显著,不良反应状况少,适合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作者:钱亚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探讨肺结核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6的表达

    目的:分析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在肺结核患者中表达意义。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肺结核患者49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对照组42例。PCR检测根据操作说明进行实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IL-6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TNF-α及IL-6表达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在肺结核患者中表达可研究结核杆菌对人体致病机制。

    作者:于素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73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作者:王小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析妇科炎症的病因及预防措施

    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都有着不为人知的隐痛,妇科炎症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万千女性的罪魁祸首,尤其在已婚女性这一群体当中,妇科炎症凭借其发病几率高、病情易反复成为了伤害女性的利器。患有妇科炎症的患者,不仅在生理上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同时还对正常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根据医学研究表明,妇科炎症体现出病情复杂、易反复且治疗困难的特点,如果治疗不及时将会带来久治不愈的严重后果。针对这种情况,更加应该对妇科炎症给予高度的重视,对妇科炎症说不。

    作者:李慧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患者男,53岁。自觉上腹部不适10d,突发上腹痛伴呕吐4h。患者于4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伴心前区压迫感。多次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胆汁样物,大汗淋漓。胃纳差,大小便尚可,无发热。血压128/78mmHg。脉搏85次/分。皮肤、粘膜无黄染,无皮下结节及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血清AFP阴性。心电图检查:房性早搏。随意心绞痛收入心内科。既往体健,无类似病史,无牧区居住史。

    作者:徐后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影响静脉采血检验结果的因素及控制

    目的:探讨影响静脉采血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期间门诊及住院患者的静脉血液标本1400份,及2012年2月至11月期间采取控制措施后收集的静脉血液标本1600份进行分析,并对比实施控制措施前后血液不合格标本的发生情况。结果:采取控制措施前收集的1400份静脉血液标本中有45份(3.21%)不合格的血液标本,采取控制措施后收集的1600份静脉血液标本中有11份(0.69%)不合格的血液标本,两者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探讨并分析影响静脉采血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可以确保送检标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能大大提高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郭笑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