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环磷酰胺联合紫三醇治疗妇科肿瘤患者效果观察

左春

关键词:妇科肿瘤, 环磷酰胺, 紫三醇, 联合用药
摘要:目的 观察环磷酰胺与紫三醇联合用药对治疗妇科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妇科2010年6月-2013年2月间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88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43例患者应用环磷酰胺治疗,治疗组4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紫杉醇用药治疗.治疗结束后依据疗效评价标准对比两组患者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对照组患者病情发展9例(22.0%)、稳定21例(51.2%)、部分缓解3例(7.3%)、全缓解8例(19.5%),总有效率为26.8%;治疗组患者病情发展6例(14.6%)、稳定12例(29.3%)、部分缓解5例(12.2%)、完全缓解18例(43.9%),总有效率为56.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环磷酰胺与紫三醇联合用药对治疗妇科肿瘤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护理人员的情绪管理

    目的 护理人员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方法 教会护理人员调节情绪的方法,保持良好的情绪.结果 护理人员学会管理情绪,工作效率有提高,家庭生活也和谐.结论 开展护理人员的情绪控制管理,对护理工作和家庭生活有改善作用.

    作者:王萍;丁笑歌;冯淑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Z型肌肉注射法与传统肌肉注射法对比分析

    目的 通过传统肌肉注射法与Z型注射法之间的比较,来探讨肌肉注射的改进方法.方法 选取需要进行肌肉注射的患者共7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肌肉注射法进行注射,实验组的患者则采用Z型肌肉注射法进行注射,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注射后的疼痛感、渗液情况及红肿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接受Z型注射后渗液和红肿情况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患者低,且疼痛感较对照组轻.结论 改进后的Z型肌肉注射法对于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因注射而引发的并发症的发生有突出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刘德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常见肺粟粒性病变HRCT诊断

    粟粒性病变是胸片常见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肺的多发结节.这些具有特征性的结节一般都很小,直径通常都在1-3mm,边缘锐利.大约有80多种病变可以表现为粟粒性病变,高分辩CT(HRCT)较胸片更能准确观察肺实质、肺弥漫性病变,胸片不能定性时,HRCT可以发现某些重要征象从而达到定性诊断的目的.HRCT主要优势之一在于它能够显示结节的分布与次级肺小叶的关系,这对于鉴别诊断非常重要.本文描述三种分布方式:小叶中心型,淋巴管周围型和随机分布型.

    作者:赵军;马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维库溴铵持续泵注与间断静注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维库溴铵不同输注方法用于维持全麻肌松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3月-2012年3月期间ASA Ⅰ-Ⅱ级拟行气管内插管全麻下择期手术的患者40例,在常规进行快诱导及气管插管后5min内,首次静注维库溴铵0.08mg/kg后,随机分为两组,A组维库溴铵持续泵注06-1.0mg/(kg·h);B组根据手术需要间断推注维库溴铵0.03-0.05mg/kg.原则上以维持肌松程度恒定.A组于手术结束前25min停止给药,两组麻醉维持以异氟醚吸入及芬太尼间断静注,均待患者自主呼吸自然恢复.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病种及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维库溴铵平均总用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肌松恢复率无显著差异(P>0.05);拔管时间差异显著(P>0.05);手术结束前体动的例数A组少于B组(P<0.05);需要追加镇静或镇痛次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泵注维库溴铵用于维持全麻肌松是一种较为方便并易于控制的方法.

    作者:李伟峰;李彦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瘢痕子宫行阴道分娩的适应症和可行性探讨

    目的 观察探讨瘢痕子宫行阴道分娩的适应症和可行性,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瘢痕子宫再次分娩的孕妇51例,其中行阴道分娩的有21例,设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非瘢痕子宫正常阴道分娩的孕妇30例,设为对照组,统察对比两组孕妇的分娩结局.结果 两组孕妇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产后感染率、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虽然稍微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严格把握瘢痕子宫行阴道分娩的适应症情况下,是安全可行的,但仍需提前做好紧急剖宫产与抢救产妇、新生儿的各项抢救措施,对阴道分娩过程全程严密监护,保障母儿安全.

    作者:汪晓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产后康复中心上门服务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产后康复中心上门服务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 将910例产妇按自愿原则分为实验组461例,对照组449例,实验组采用产后康复中心上门服务.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后接受电话咨询,评价两组产妇掌握相关护理知识、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产后子宫复旧及乳汁分泌情况.结果 实验组产妇掌握护理知识高于对照组;母婴并发症发生少于对照组;产后20d乳汁分泌良好的产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42d子宫复旧正常的产妇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产后康复中心上门服务对母婴健康有促进作用.

    作者:周萍;罗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相同项目不同厂家试剂的酶标仪比色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百姓对自身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愈来愈高,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要求亦愈来愈高,检验科面临的纠纷在免疫上突显出来.目前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只是在大医院,县级或县级以下的医院基要都是手工加样.如常做的免疫四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以及两对半、甲肝抗体等,都是借助于使用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盒,人工加样、洗板机洗板、酶标仪比色、根椐所设的阳性计算公式而得出结果.

    作者:刁方丽;魏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临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120例妊娠合并VVC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A、B以及C三组,3组分别采用凯妮汀阴道片、保妇康栓以及凯妮汀阴道片联合保妇康栓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C组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和A组,3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C组自然流产、胎膜早破以及剖宫产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和A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凯妮汀阴道片联合保妇康栓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方便且复发率低,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曾见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丹参注射液在普外科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

    目的 探究丹参注射液在普外科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8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普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不应用药物治疗.将两组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1周的凝血酶原时间、血黏度等进行数据对比.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各项数据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栓形成率为9.8%,对照组患者血栓形成率为30%,观察组患者数据明显优越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注射液在普外科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明显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卞林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创新中医教学方法”的点滴体会

    创新中医教学方法的关键是创新课堂教学,而创新课堂教学主要从努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努力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中医教学等方面来实现.

    作者:白玉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于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排痰、解痉平喘、抗感染、营养支持、并发症处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参赭镇气汤加减治疗,10天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显效35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 (58/60),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2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6.6% (46/60),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咏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西医综合疗法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80例

    目的 观察综合疗法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西医液体疗法和雾化吸入疗法联合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80例.结果 总有效率为95%.结论 综合疗法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具有见效快、疗效高、疗程短、副作用小、小儿易于接受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郭玉琴;虎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基层医院护士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针对基层医院护理专业实习生年龄结构、知识水平、思想状态、要求,改进临床带教工作.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目标与实际考核结合,临床带教老师工作实践明确责任落实责任.充分提高实习生的临床工作责任感,提高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以及临床实践能力.

    作者:刘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32例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治疗结果.方法 对2008年10月-2012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32例AP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诱导治疗采用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03),缓解后常规剂量As203加DA、MA或HA的化疗方案,每2个月1次,15d/次.结果 诱导缓解率达90.2%.获得完全缓解的平均时间为(30.3±4.2)d,3例诱导失败出现复发,2例死于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颅内出血.结论 ATRA联合As203治疗APL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蕾;杜涛;李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多西他赛对中晚期食管癌放疗增敏效果及副作用观察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同步放化疗对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多西他赛治疗组和单放组各30例,两组放射治疗均采用常规分割外照射,治疗组在放疗同期每周接受1次多西他赛化疗40mg/周,连用6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单放组总有效率67.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年生存率治疗组76.7%,单放组5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 多西他赛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可提高近期疗效,毒副作用较小.

    作者:李靖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干燥综合症的护理体会

    目的 通过对56例干燥综合症(SS)患者实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预防其并发症,减轻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 采集自2011年8月-2012年8月我科收治SS病人56例,对病人进行护理及出院指导,提高了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及日常护理的重要性.结果 26例病人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护理是病情转归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欧英慧;马绮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干预措施与效果

    目的 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干预措施与效果进行讨论.方法 将92例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护理,同时,研究组在护理过程中还进行改良的干预护理措施.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5%,研究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工作中开展优质护理管理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儿家属满意度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对保证患儿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詹嫩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心房纤颤的诊断及药物治疗

    心房纤颤(下文简称AF),为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多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如:风心病、心肌病、高心病、肺心病等;其它见于如:预激综合征、甲亢、急性酒精中毒、胆道炎症等,约0.8%的AF可见于正常人的心脏.AF的发病机制及解剖,电生理条件:心房肌因解剖功能或病理性改变,使心房内传导存在各向异性、传导延迟、或者心房内存在多于3-6个的微折返波、心房肌有效不应期和动作电位间期缩短、频率自适性减退、心房肌除极后不应期延长且离度大等,均引发AF和(或)AF持续存在.

    作者:任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老年乳腺癌个体化治疗体会

    目的 分析老年乳腺癌的临床治疗中个性化治疗方法的应用情况.方法 从我院2003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性乳腺癌病人中选取38例进行调查,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8例调查对象中多数为浸润性导管癌,共28例,导管内癌6例,髓样癌与黏液腺癌相对较少,分别有1例与3例.38例老年乳腺癌病人均行手术治疗.随访期间发生复发转移、死亡等情况的患者共5例.结论 在临床治疗中,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给予个体化治疗对病人生活质量的改善、存活率的提高等具有积极影响.

    作者:戴丽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肾上腺素与异丙肾上腺素联合应用于心肺复苏30例疗效观察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患者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大剂量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对CPR有益,但未能提高CPR患者恢复自主循环时间和自主循环持续时间.2010年-2012年笔者将大剂量肾上腺素与异丙肾上腺素联用于CPR,并与单纯大剂量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应用于CPR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张军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