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海波
随着近年来医学模式的转变,康复医学的兴起及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及重新认识,为针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发展的平台。自古以来,针灸就一起适应症广泛、疗效确切而受到广大民众的青睐。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虽然各地临床已将治疗触角伸向了更广泛的领域,但多数医院的针灸科的主流仍局限于“疼痛”和“瘫痪”两大类,即“痹证”和“痿症”。就本人从事针灸工作20多年以来,在本院的工作中也面临同样的现实。再者就是治疗时机的错过,大大降低了治疗效果。在门诊工作中,许多病人都是在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也就是失败的情况下,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才走进针灸科,无形中,好多疾病的佳治疗时机已经错过,使得针灸的很多优势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康复就是让患者恢复原来的生活,这也是治疗的终目的,而针灸及时介入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样在针灸时,如果能正确的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同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升治疗的效果。许多身体残障和精神残障的疾病,针灸治疗都有很大的价值。显示了针灸在人类健康事业中一个方面军的作用,未来的针灸临床应该更积极,更主动地介入到康复医学中来。
作者:宋晓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白内障是全球可预防性失明的首要原因,应用飞秒激光系统开展白内障手术,可实现“无刀”手术,是眼科临床史上的一次革新,飞秒激光是对手工白内障手术的更先进的补充,它可自动完成白内障手术中某些困难的步骤,改善手术的准确性、可预测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用短脉冲的飞秒激光,将白内障手术中部分手动的操作步骤使用精确的激光完成,制作完美的撕囊,减少了超声乳化能量的应用,因此,大大提高了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并且进一步降低了手术风险。
作者:张秀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社区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临床资料,给予选取的病人适当的社区护理,观察分析实行该护理的情况。结果:40例采取社区护理的病人1年期间,有29例不需进行输液治疗,11例从每年3~4次减至每年1~2次。结论: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采取社区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病人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一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液体负平衡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护理意义,早期及时发现液体负平衡的出现,避免因液体正平衡维持时间过长而出现器官功能衰竭,液体负平衡的出现对疾病的预后有临床指导意义。方法: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25例,进行护理观察。结果:出现液体负平衡的患者在住院时间、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及死亡率均低于未出现液体负平衡患者。结论:入院3~7天液体负平衡的出现对疾病的预后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王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感染科护理操作中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针对性的防护提供方向。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患者380例,总结相关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加强风险管理控制,统计采取相关风险管理措施前后的危险情况事件发生起数。结果:交叉感染、针刺伤、不当处理消毒液、肺部感染等因素威胁着医护人员的安全,采取措施后,常见危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采取措施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感染科护理中管理的方法和措施,有效减少护理行中的感染风险,可保证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值得推广。
作者:林琴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2007年~2011年长治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率变化趋势、阳性率与献血者职业及学历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原理两种国产试剂双复检检测标本,χ2检验统计学统计数据。结果:2008年~2011年梅毒抗体阳性率逐年下降,从职业分布看军人、医护工作者、学生的阳性率较低,农民及自由职业者阳性率较高;从学历分布看学历越高阳性率越低。结论:近五年梅毒抗体阳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加强对农民、无业及自由职业者有针对性的进行传染性性传播疾病的教育,使低危献血者队伍不断壮大。
作者:刘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处方质量,了解处方中存在问题,以提高处方质量。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6月处方每日随机抽取150张,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和临床药学知识对27300张处方进行分析归纳。结果:27300张处方中,不合格处方有395张,占抽查总数的1.45%。其中用法用量不合理,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配伍不合理发生率较高。结论:不合格处方绝大部分是书写不规范处方,主要集中在手写处方上,若全部使用电子处方合格率会有所提升。用药不适宜处方表现多样,主要原因是医生对药品的药动学、药剂学、药效学等药学理论知识了解不够,有待于认真学习提高。
作者:闫晓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患者主要心理特征包括紧张恐惧、孤独悲观、自卑自责及依赖等,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恢复情况基本良好。结论:根据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
作者:徐碧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对护理人员满意度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1~4d疼痛程度小于对照组,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实验组SAS、SDS评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促进舒适。
作者:吴晓燕;胡月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D-二聚体和血栓弹力图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变化。方法:观察组患者在麻醉之前、手术开始后2小时内、第一天、第三天采取静脉血,检测血栓弹力图(TEG)的各项指标,另选取22例健康志愿者做对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K值无明显差异(P>0.05),而R时间变短,角和MA变大,且CI延长,差异明显(P<0.05)。且观察组的D-Dimer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时,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血液处于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TE G的各项指标和D-二聚体是评定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发生变化的敏感性指标,其中TE G的各项指标中和患者血液是否高凝有密切关系的是R值、角以及MA、CI等。
作者:张振芳;崔泽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将单独运用维思通与中医辨证运用平心定志汤合并维思通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品质的影响进行对比。方法:文中将我科于2008年3月~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通过6个月的治疗以后,使用ADL、PANSS、SDSS量表来比较两组的生活品质。结果:两组病人在3个月的治疗以后,病情有所好转,治疗6个月以后,两组病人的评价指标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针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治疗方法中,中医辨证合并维思通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单独应用维思通。
作者:于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对72例颈椎病患者,通过康复护理评估,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加之正确的康复训练指导和有效健康教育。结果:经过有效的康复护理,不仅能缓解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和心理压力,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复发。结论:正确的康复护理是颈椎病治疗和预防复发的重要护理手段。
作者:廖金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社区护理的方法和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81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护理的干预,对患者的心理、服药、运动、饮食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干预。结果:通过相应的护理后,纠正了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结论:对老年的高血压患者采用一系列的社区干预,能够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
作者:马巧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多模态医学影像学进行评估,以供治疗此疾病给予参考。方法:我院于2010年3月~8月收治了64名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疾病患者,对这些患者的多模态医学影像学评估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共检查出79个病灶,其中位于大脑半球的病灶有24个,位于基底节区的病灶有16个,位于胼胝体的病灶有18个,位于脑室的病灶有7个,位于小脑的病灶有3个,位于脑膜的病灶有11个。角状、突出状肿瘤有25个,缺口状的病灶有23个,卵圆形结节状的肿瘤有14个,环状的肿瘤有17个。这些病灶大为5.3×3.5×4.6cm,小为0.29×0.18×0.2cm。结论:在治疗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医学影像学评估,以了解患者的肿瘤数量、复发情况。
作者:官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2家医院中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调查研究和合理性的分析,以此为临床上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通过查阅2家医院2010年1月~2010年10月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住院病历共180份,采用药物利用指数(DUI),住院天数,限定日剂量(DDD)及药品的费用,来分析抗菌药物方面的使用情况。结果:2家医院对抗菌药的使用率分别为100%,89.2%,总共涉及的抗菌药为9类24种,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的现象。但总的来看,甲院在用药上的方案较为合理。结论:抗菌药的选用基本合理,然而在具体使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医院应加强监督和管理工作。
作者:吴小红;赵国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将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治疗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增加氧疗护理、疼痛护理、溶栓护理等综合护理,并对两组患者心率、心律失常、心肌疼痛、心源休克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心率、心律失常、心肌疼痛、心源休克病情均比对照组病情改善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对策,可减少其并发症和病心率,提高了生存率。
作者:王淑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本文观察分析了46例患者并发症与血脂、血糖、病程及体重的关系,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冯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由于胰腺癌早期无特异性症状,病情发展迅速,恶性程度高,大多数患者因此错过佳治疗时机,致使该病的5年生存率还不到5%。因此,提高早期诊断率就成为改善预后的关键。本文从影像学诊断和肿瘤标志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能帮助临床上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赵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手术室作为治疗病人和抢救病人的重要场所,护理安全已经发展成为衡量手术室甚至医院服务质量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近年来,随着患者的法律意识以及维权意识日益增强,手术室护理安全得到了更多人们的关注。因此,强化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努力提高手术室的服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对手术室护理存在安全隐患和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作者:李在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儿哮喘病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本次医学实验选取了10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哮喘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观察对象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布地奈德和喘乐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和肺功能指标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小儿哮喘病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措施的基础上,接受布地奈德和喘乐宁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且有助于患者肺功能指标的改善,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陶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