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广超;段安;耿樱
目的:对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择100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间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护理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护理,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39例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7例比较满意,6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88%,观察组44例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5例比较满意,1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8%。对照组27例患者疾病掌握程度较好,6例掌握一般,7例掌握较差,观察组40例患者疾病掌握程度较好,8例掌握一般,2例掌握较差。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疾病掌握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躯体功能以及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规范化健康教育应用在神经内科护理中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原辩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社区护理的方法和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81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护理的干预,对患者的心理、服药、运动、饮食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干预。结果:通过相应的护理后,纠正了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结论:对老年的高血压患者采用一系列的社区干预,能够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
作者:马巧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引起低出生体重儿在围生期不同的病因,减少或避免低体重儿的出现。方法:对2011年10月1日~2012年9月30日58例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围生期分析。结果:引起低出生体重儿的主要原因是早产,而引起早产的原因主要是下生殖道感染引起的胎膜早破,其次是多胎妊娠、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等。结论:广泛宣传孕前、早期服用叶酸的好处,合理营养,尽量避免低龄或高龄妊娠(如<18岁或>35岁);防治生殖道感染,如有内科疾病进行相关的咨询和处理;避免服用可能致畸的药物。
作者:王小红;唐海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评价采用锁定加压钢板(LCP)联合自体松质骨植骨治疗锁骨骨折术后骨不愈合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09年8月~2012年8月24例锁骨骨折术后骨不愈合的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联合自体松质骨植骨治疗的疗效。结果: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骨不连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3例遗留不同程度肩关节功能障碍。结论:锁定加压钢板联合自体松质骨植骨治疗锁骨骨折骨不愈合,骨折固定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治疗锁骨骨折术后骨不愈合的理想方法。
作者:管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探讨医院在实施药学监护、药学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遇到的困难,分析其原因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选取一家二级甲等医院,通过对选取医院已经开始的临床药学服务、药学监护的方法、质量、具体内容等相关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概括。对该院医院从业人员进行药学服务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该院在药学服务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医院临床药师的专业能力,团队力量不够强,缺乏系统的培训,社会上临床药师人才缺乏;药学服务过程中的分工不够细化;药学检测等实验室研究条件差,研究水平低下;临床药师对于自动化以及信息化应用不够;医院制剂学面临着技术、条件上的限制开展不够全面。结论:药学服务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并不广泛,只有大型医院才有条件实施。同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医院提出各项合理的应对策略,建立完善的药学服务制度。
作者:陈光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党的十八大提出我国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此背景下,我国城镇布局将发生新的变化,城镇化的质量也将得到提升,城镇中流动人口会逐步市民化,提高流动人口的健康素养显得尤为必要。文章论述了城镇中流动人口的健康素养状况及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分析了新型城镇化的特征,从卫生服务可及性方面,探讨了提高城镇流动人口健康素养的措施。
作者:张运花;马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道癌放射反应进行观察,并对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100例于2012年1月~2013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食道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放射治疗,对治疗组患者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并对全部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放射反应。结果:对照组15例患者CR,25例患者PR,10例患者SD,治疗有效率为80%,治疗组33例患者CR,16例患者PR,1例患者SD,治疗有效率为98%,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9例患者发生皮肤反应,13例患者出现呕吐现象,27例患者出现恶心症状,治疗组11例患者发生皮肤反应,2例患者发生呕吐现象,4例患者出现恶心症状,两组患者毒副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道癌患者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同时进行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被推广和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去。
作者:王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三甲中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可复性器械实施集中式处理的问题与对策。方法:分析可复性器械实施集中式处理存在的各项问题,建立集中式处理佳模式。结果:实行改进后的集中式处理模式后,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量与以往比较有较大提升。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加强集中管理的质量,改变了以往分散式的管理方法,有效地保证了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规范了手术器械的管理,减少了医院感染的机会。
作者:袁建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健康前根据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医学伦理学、医学技术相结合,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一批白求恩的医务人员的出现。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与每个人的心灵的影响,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教育医生,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一名好医生的社会需要人们的支持。
作者:孙万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和分析甲状腺结节钙化诊断过程中超声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将3年时间在我院进行超声诊断的12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主要是利用超声波来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良性和恶性以及出现结节钙化或者结节砂粒样钙化所占的比重。结果:通过超生检测发现患者中有62.98%患者出现甲状腺癌变,24.82%的患者出现钙化和砂粒状钙的症状,患者的乳头状钙化或呈沙粒样钙化的比率分别达到了65.58%和25.94%。患者的结节呈良性通过超声检测发现甲状腺无钙化现象,其中出现钙化或者是呈沙样钙化的比率分别只达到了29.13%及2.01%。通过对男性组的检测发现,患者的结节出现钙化和沙样钙化的比重分别为32.3%和5.39%,但是在女性组出现相应的钙化比率分别达到了33.98%和4.78%,由于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对比发现,两者出现钙化的差异并不是很大,因此患者的结节出现钙化和性别没有太大的关系。结论:通过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超声检测后显示,超生检测具有显著的效果,而且对于识别患者结节的恶性和良性也有很大的帮助,患者的结节的钙化率为后续的治疗提供科学的、有效的依据,而且这种检测方法对于引发甲状腺癌的几率比较低,因此超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为了将《卫生部、教育部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这两个文件所传达的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学校一定要提高对学生健康状况的监管能力和检测水平,以预防传染病在学校发生和流行,这对于中小学生的学习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刘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更换敷料不同频率对新生儿PICC导管穿刺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9月~2013年5月收治的接99例接受PICC导管穿刺口感染的新生儿患者,按照更换敷料的时间将患者划分为3组,甲组为每3天更换1次敷料,乙组为每5天更换1次敷料,丙组为每7天更换1次敷料,对比观察3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甲组33例,穿刺口感染4例(12.1%),乙组33例,穿刺口感染3例(9.1%),丙组33例,穿刺口感染5例(15.2%),3组穿刺口感染率对比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例局部穿刺口感染,经病原学检测其中10例为阳性(83.3%),均为表皮葡萄球菌,其中3例为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甲组患儿中出现3例表皮撕脱,乙组丙组更换敷料组无表皮撕脱。结论:给予新生儿PICC导管每7天更换1次敷料,可有效减少感染出现,同时应于敷料松动、潮湿情况下及时更换。
作者:殷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药剂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药物制剂以及类型。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药剂产品已经从传统的工艺发展到现在的科学制药水平,从单纯的技术性转向现代的理论结合实际的科学性发展。本文主要针对药剂学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对我国药剂学发展的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我国药剂学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为药剂学发展提供几点合理的建议。
作者:陈代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分型特点。方法:本次共选择4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回顾分析临床分型及预后。结果:下/后壁心肌梗死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34例,其中Ⅰ度8例,Ⅱ度12例,Ⅲ度14例;前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6例,其中Ⅰ、Ⅱ、Ⅲ度各2例。下/后壁心肌梗死并发率显著高于前壁/广泛前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早发组死亡2例,晚发组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依据病理分型及其与病情特点和预后的相关性,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以增强救治水平,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米斌;米敏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老年性肺炎的症状呈现不典型性,常缺乏咳嗽、咳痰、发热、寒战、胸痛等肺炎特征性表现,代之以意识状态下降、嗜睡、头痛、食欲不振、恶心、腹痛、腹泻、尿失禁、淡漠、虚弱等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的非特异症状。患者呼吸音减弱,多数患者肺部湿性音,部分患者合并干鸣音。胸部CT示:多数为小片状、斑片状阴影,部分为大片状高密度影;多数患者水电解质紊乱。因此,在积极治疗老年患者肺炎的同时,不能忽视原发病的治疗,注意加强老年患者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尤为重要,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作者:李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手术室作为治疗病人和抢救病人的重要场所,护理安全已经发展成为衡量手术室甚至医院服务质量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近年来,随着患者的法律意识以及维权意识日益增强,手术室护理安全得到了更多人们的关注。因此,强化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努力提高手术室的服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对手术室护理存在安全隐患和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作者:李在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各级县市中医院亦逐步壮大,客观上要求护理工作更加完善与规范,以满足医疗工作的需要。但由于基层中医院种种局限性,制约了护理工作的开展。如何在现有的客观条件下,加强管理,更好的实现中医护理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是每一个护理工作管理者的主要任务。笔者从日常工作体会,总结社区中医护理工作的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万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在临床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某医院门诊处方312张,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其合理使用情况。结果:抽查结果显示,312张处方中,有267张处方的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结论:为提高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效率,应做好细菌监测工作,提高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的重视程度,加强培训,使医护人员掌握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征。
作者:焦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农村预防保健体系的建立是我国医改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加强农村预防保健体系的建立可以推进农村医疗卫生的改革与创新。各级各部门应努力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和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加大农村预防保健体系的构建资金投入,带动农村的整体建设步伐,促进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健康发展。
作者:迮钧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2家医院中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调查研究和合理性的分析,以此为临床上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通过查阅2家医院2010年1月~2010年10月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住院病历共180份,采用药物利用指数(DUI),住院天数,限定日剂量(DDD)及药品的费用,来分析抗菌药物方面的使用情况。结果:2家医院对抗菌药的使用率分别为100%,89.2%,总共涉及的抗菌药为9类24种,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的现象。但总的来看,甲院在用药上的方案较为合理。结论:抗菌药的选用基本合理,然而在具体使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医院应加强监督和管理工作。
作者:吴小红;赵国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