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氨基酸的表达与应用

陈大宇;谭建强;杨金玲;郑敏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 串联质谱, 氨基酸
摘要:目的 探讨人体常见氨基酸在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体内的表达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7-12月在该院住院的5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正常新生儿120例为对照组,运用串联质谱技术检测分析两组对象常见氨基酸苯丙氨酸(Phe)、亮氨酸(Leu)、甲硫氨酸(Met)、苏氨酸(Thr)、色氨酸(Trp)、缬氨酸(Val)、精氨酸(Arg)、瓜氨酸(Cit)水平,统计分析其代谢含量之间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新生儿Leu、Thr、Va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rg、Ci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he、Met、Trp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因机体基础差,易在疾病期出现肝脏功能受损而引起氨基酸代谢缺陷,早期检测此群体氨基酸水平应用价值较高,可为临床诊疗高胆红素血症及相关疾病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卡孕栓在预防和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及术后恢复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卡孕栓在预防和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及术后恢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日-12月20日该院收治的有剖宫产指征的产妇9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4例在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舌下含服卡孕栓1 mg及静脉滴注缩宫素5U、宫体注射缩宫素5U,术后2d连续舌下含服卡孕栓,2次/日,每次0.5 mg.对照组27例在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予静脉滴注缩宫素10 U、宫体注射缩宫素10U,术后2d连续静滴缩宫素,1次/日,每次20 U.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24h内的失血量、术后第3天子宫复旧情况及术后恢复肛门排气的时间.结果 两组术中失血量及术后第3天子宫复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内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患者在应用缩宫素的基础上应用卡孕栓,可有效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同时可缩短患者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并具有快速、安全、方便的特点,值得在剖宫产术中预防使用.

    作者:高涛;马锦琪;荣琴英;程雪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子宫阿氏切口联合B-Lynch缝合在前置胎盘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子宫阿氏切口联合B-Lynch缝合对前置胎盘瘢痕子宫患者进行治疗时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6月在该院收治的前置胎盘瘢痕子宫患者6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行子宫阿氏切口联合B-Lynch缝合进行治疗,分析患者术中出血、子宫切除率及不良反应情况;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行子宫全切除术、动脉结扎术及子宫动脉结扎术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行B-lynch缝合术完成后,患者出血减少并停止,子宫变小收缩,两组间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月经恢复时间及血性恶露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2h及术后2~24 h时间段内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子宫切除病例,对照组有3例子宫切除,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热、恶心呕吐及血压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子宫阿氏切口联合B-Lynch缝合对前置胎盘瘢痕子宫进行治疗时,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出血量,此外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子宫切除率.

    作者:冯一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胎儿侧脑室轻度增宽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胎儿侧脑室轻度增宽的临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妊娠期超声诊断的胎儿侧脑室10~12 mm病例,部分病例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分析或核磁共振(MRI)检查,定期进行超声复查,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结果 71例侧脑室增宽病例36例(50.70%)接受染色体检查,8例(11.27%)行无创DNA检测,44例中染色体异常1例(2.27%);28例在产前或产后进行了MRI的检查,均未见其他异常;65例(91.55%)正常分娩,其中63例(96.92%)随访正常.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能够敏感地检出轻度侧脑室增宽的胎儿,孤立性轻度侧脑室增宽者染色体异常概率较低,预后较好.

    作者:何顺安;肖燕;魏玲;李江涛;吴琦;杨淑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生成试验在儿童矮小症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 通过实验对比研究,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生成试验在矮小症儿童诊断中的作用与价值.方法 以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3例青春发育前期矮小症患儿为研究对象,以生长激素(GH)峰值诊断为标准,将25例因生长激素缺乏(GHD)所导致的矮小者设为GHD组,将38例特发性矮小者设为ISS组.对所有对象给予睡前皮下注射国产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 0.3 U·kg-1·d-1,在试验前、后次日晨留取标本,采用美国德普公司生产的DPC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及试剂对血清IGF-1进行测试.结果 GHD组与ISS组在骨龄、身高、身高落后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1、0.18和-0.28,均P>0.05),GHD组血清IGF-1基础水平(169.33±64.29) ng/ml低于ISS组(238.88±54.37)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P<0.05);生成实验后GHD组IGF-1反应值(187.75±146.57) ng/ml、反应值百分数(128.67±132.55)%均高于ISS组(113.42±73.35)ng/ml、(54.12±4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2、2.67,均P<0.05).结论 血清IGF-1的单次检验就可以为GHD诊断提供便捷可靠的实验室依据.IGF-1生成试验可为ISS患儿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IGF-1生成试验中IGF-1的反应水平可用于预测rhGH对儿童矮小症促生长疗效,对优化ISS治疗方案有参考价值.

    作者:干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不同孕周终止妊娠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终止妊娠的时机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80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终止妊娠孕周将其分为A组23例、B组28例、C组29例,其中A组为孕周<32周终止妊娠、B组为孕周32 ~ 33+6周终止妊娠、C组为孕周≥34周终止妊娠,比较3组产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围生儿的结局.结果 A、B、C组产妇产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2.17%、46.43%、48.28%,随着终止妊娠孕周的延长,产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变化,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不同终止妊娠孕周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终止妊娠孕周的延长,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终止妊娠的时机对围生儿结局会造成影响,对病情稳定的患者采取期待治疗,如果出现严重母婴并发症,就应及时终止妊娠,从而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纪叶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邢台市聋哑学生线粒体DNA C1494T和A1555G突变分析

    目的 调查邢台市聋哑学校耳聋患者线粒体DNA m.C1494T和m.A1555G突变情况.方法 对2013-2014年河北省邢台市聋哑学校的115例耳聋学生进行遗传性耳聋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听力学评估.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线粒体12SrRNA m.C1494T和m.A1555G两个突变位点.结果 2例(1.7%)携带线粒体DNA m.A1555G均质性突变,1例(0.9%)携带线粒体DNA m.C1494T均质性突变.结论 邢台地区线粒体DNA m.A1555G突变发生率与其他地区比较偏低,m.C1494T突变发生率与其他地区比较偏高.在地区性耳聋病因调查中运用基因诊断技术,可以用于早期诊断,遗传咨询和指导该家系成员预防药物性耳聋.

    作者:李守霞;张学强;陈丁莉;赵巍;张小芳;赵素斌;郭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95例妊娠晚期高龄孕妇超声检查报告

    目的 评价妊娠晚期高龄孕妇胎儿在宫内的整体生长发育情况,从而提高高龄产妇的分娩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3月经该院超声科行超声检查的95例妊娠晚期高龄孕妇(高龄组)的超声检查结果,对比分析40例同期适龄孕妇(适龄组)的超声检查结果,对其畸形补漏筛查情况、胎儿生长发育以及彩色多普超声检查结果作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适龄组与高龄组胎儿房间隔缺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39,P<0.05),而Ⅰ度唇腭裂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868,P>0.05);与适龄组相比,高龄组经产胎儿的头围(HC)较小(t=12.11,P<0.05),腹围(AC)较小(t=3.05,P<0.05),股骨长(FL)度较短(t=3.68,P<0.05),而适龄组与高龄组初产胎儿头围,腹围及股骨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适龄组胎儿相比,高龄组胎儿脐动脉阻力指数(RI)、脐动脉搏动指数(PI)及收缩期与舒张期血流速度之比(S/D)值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适龄组胎儿心脏血流动力学相比,仅高龄组经产胎儿的肺动脉峰值加速时间及射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龄妊娠晚期胎儿生长发育可能迟缓,胎儿的宫内风险增加,胎儿房间隔缺损的发生率增高.加强超声检查、降低生育年龄,有望提高分娩及胎儿质量.

    作者:于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脐带血降钙素原对早期诊断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脐带血降钙素原(PCT)对诊断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IB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前瞻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9月该院妇产科围产期新生儿164名,分为5组.A组:足月新生儿脐带血样本,无宫内感染证据感染;B1组:足月新生儿脐带血样本,无感染证据;B2组:足月新生儿脐带血样本,有明确感染证据;C1组:早产新生儿,无感染证据;C2组:早产儿脐带血样本,有感染证据.评价脐带血样本血清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PCT与CRP之间呈明显正相关性,C2组与A组及C1组相比,血清PCT浓度均显著升高,同时,C2组的CRP浓度也相对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对诊断IBI的佳临界值为1.2 ng/ml.结论 脐带血PCT浓度可以作为诊断早期新生儿感染的有用参数.

    作者:周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子痫前期发病的相关高危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子痫前期发病的病因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防治子痫前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法,收集92例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92例正常妊娠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法、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来筛选影响子痫前期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年龄(OR=4.259)、高血压家族史(OR=2.852)、子痫前期史(OR=4.855)、妊娠期高血压(OR=6.001)、妊娠期糖尿病或肾病(OR=2.627)、妊娠期尿路感染(OR=2.050)等均为子痫前期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子痫前期发病的因素较多,其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高血压家族史、子痫前期史、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或肾病,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时治疗妊娠期疾病,根据围产期高危因素采取个体化干预措施,预防和减少子痫前期的发病率.

    作者:王珊;张燕;钟文明;牛建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炎琥宁注射液对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心肌酶及CD4+T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

    目的 观察炎琥宁注射液对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心肌酶及CD4+T相关指标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间于该院进行治疗的76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76例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轮状病毒腹泻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注射液,然后统计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心肌酶及CD4+T相关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中轻型和重型腹泻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心肌酶指标及CD4+T相关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儿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炎琥宁注射液在轮状病毒腹泻患儿中的疗效较好,且对患儿的心肌酶及CD4+T相关指标均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因此炎琥宁注射液在轮状病毒腹泻患儿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刘踬慧;郝小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瘦素受体基因突变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瘦素受体基因突变与瘦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银染技术结合DNA直接测序,检测PCOS患者33例(PCOS组)及育龄期单纯子宫肌瘤患者33例(对照组)腹壁脂肪组织中瘦素受体(LEPR)基因第2、4、6、7、8、13/14、20外显子的突变.结果 共发现24例外显子4上有位置异常的电泳条带,其中PCOS患者18例,对照组6例.经直接测序分析,为A670→G670的纯合多态性突变,即109位氨基酸由赖氨酸(LysK)置换成精氨酸(ArgR). PCOS患者的该位点检测到的A→G的多态性变异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检出第4外显子K109R多态性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高于未检出变异者(P<0.01).结论 PCOS患者LEPR基因胞外区第4外显子突变频率高于对照组,第4外显子K109R多态性可能与PCOS有遗传倾向的瘦素抵抗有关.

    作者:吕立群;李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婴儿睡眠/觉醒模式与认知、执行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近年来,睡眠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成为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热点.研究[1]表明,睡眠与大脑的发育、成熟密切相关.目前婴儿睡眠/觉醒模式与后期认知、执行功能相关性的研究较少,现综述如下.

    作者:张风华;梁轶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子宫瘢痕妊娠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疗效及其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子宫瘢痕妊娠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疗效及其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58例子宫瘢痕妊娠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给予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卵巢功能变化.结果 观察组手术准备时间、术后β-hCG值、β-hCG值转阴时间、病灶消失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费用、术后月经恢复时间、月经周期、经期、恢复排卵时间、自然妊娠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FSH、E2、LH、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FSH、E2、L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术后1周、1月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3、6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用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对卵巢功能影响较小,月经恢复速度快,利于再次妊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秦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儿童健康公平性及其社会决定因素

    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作为近年来学者研究的热点,提高和改善卫生公平性已成为公共卫生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儿童健康公平性现状和影响因素,对社会整体健康水平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章伟芳;赵正言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晚断脐对早产儿的影响

    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尚不够健全,出生孕周越小,体重越轻,其预后越差.对于自发性早产,应用宫缩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在延长孕周、促胎肺成熟、预防感染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1].此外由于早产儿的呼吸循环特点,国外大量研究显示,早产儿出生后至少延迟断脐60 s对改善早产儿结局有重要作用.现就晚断脐对早产儿的影响进行如下综述.

    作者:张惠欣;张月琴;张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2005-2015年荆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荆州市2005-2015年新生儿疾病筛查开展情况,了解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和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的发病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5年荆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召回及确诊结果.实验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和化学荧光法分别检测干滤纸血片中促甲状腺素(TSH)、苯丙氨酸(Phe)浓度.结果 2005-2015年,荆州市共筛查新生儿368 837例,筛查率由2005年的6.42%提升到2015年的96.40%,可疑患儿年均复诊率在90%以上,共确诊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169例,发病率为1:2 182;PKU 11例,发病率为1:33 531.结论 强化部门协调配合是提升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新生儿疾病筛查是CH和PKU早期诊断的有效措施,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可有效降低残疾儿的发生.

    作者:王荣贵;陈萍;金爱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农村地区孕早期妇女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干预研究报告

    目的 根据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NTDs)实施现状,探讨干预叶酸发放的卫生服务供方和需方对提高目标人群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的效果.方法 对供方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对需方拟孕育龄妇女开展社区健康教育,观察干预前后孕早期妇女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孕早期妇女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与干预前比较,需方干预组明显提高,P<0.05;供方干预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供方即叶酸发放的卫生机构专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干预,对提高孕早期妇女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效果不明显.而对需方即拟孕育龄妇女开展社区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孕早期妇女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提示对需方干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作者:汪明;方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江门地区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影响低出生体重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江门地区分娩量大的14间助产机构2015年8月-2016年5月间住院分娩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和病例摘录,调查与低出生体重发生可能相关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孕产相关因素、孕妇慢性疾病史、孕妇感染史、孕期生活习惯、孕期营养状况、孕期心理健康、产妇月经史及生育史、产妇及配偶生活和工作环境等,探讨以上因素与低出生体重的关联及发现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发生与父母的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身高、体重及母亲的月经史和生育史、孕期的体力活动、孕期的保健行为、孕期的患病情况和营养状况有关.结论 孕母积极获取保健知识、参加过孕妇学校、按时孕期产检是低体重发生的保护因素;孕期轻度体力劳动、工作和适度体育锻炼是降低低体重儿发生风险的保护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胎位异常都是新生儿发生低出生体重的显著危险因素,具有低出生体重儿分娩史及早产史也是新生儿发生低出生体重的显著危险因素,孕前BMI值偏低、孕期增重不足、早餐不规律是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经常食用奶、豆类食物、海产品、内脏及服用钙补充剂则是降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的保护因素.

    作者:王英翔;王松柏;李玉萍;卢次勇;岳月;唐代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2010-2014年徐汇区98307例退休妇女妇科疾病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2010-2014年徐汇区98 307例退休妇女妇科疾病受检率、患病率及患病顺位.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法对徐汇区2010-2014年退休妇女妇科疾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共筛查退休妇女98 307例,2010年妇科普查的受检率为98.06%,2012年为96.24%,2014年为93.90%,妇科普查受检率在逐渐降低,患病率随之略下降.妇科疾病前5位顺位:子宫肌瘤、卵巢肿块、宫颈炎、乳房肿块、阴道炎症,恶性肿瘤以乳房癌为主.结论 普查项目经费多年未变,基层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从而使得妇科普查受检率逐年下降,患病率也在逐年减少,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妇科普查力度.

    作者:丁幼华;李丹;吴玲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影响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紊乱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目的 探讨影响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紊乱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接受检查治疗的阴道炎阴道菌群紊乱患者386例和同期在该院检查的阴道菌群正常受检者739例为研究对象,采集阴道炎患者阴道侧穹窿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对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紊乱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培养、分离共检出43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52株(58.20%),革兰阴性菌113株(26.10%),真菌68株(15.70%).主要革兰阳性菌具有较广泛的耐药性,对青霉素G、红霉素、环丙沙星有较高的耐药率,均>57.00%;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非常敏感.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安卡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均>52.00%,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50.00%,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非常敏感.自行阴道冲洗、经期未使用消毒卫生巾、非经期使用护垫、每周性生活≥2次、未采用避孕套避孕、阴道炎史、性伴侣数量≥2人及抗生素应用不合理为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紊乱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影响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紊乱的相关因素为自行阴道冲洗、经期未使用消毒卫生巾、非经期使用护垫、每周性生活≥2次、未采用避孕套避孕、阴道炎史、性伴侣数量≥2人及抗生素应用不合理.根据相关影响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可以降低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紊乱的发生率.

    作者:伍宗惠;叶海琼;袁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