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龙佳;卢芳芳;易素祎;况燕
目的 探讨HPV E6/E7 mRNA检测在30岁以下年轻女性宫颈癌筛查及宫颈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筛查措施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东莞市大朗医院收的30岁以下女性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为阳性的标本310例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标本行TBS分级和HPV E6/E7 mRNA检测.另外,对其中156例受试者同时接受病理学检查.对于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阳性的标本行HPV E6/E7 mRNA检测.记录宫颈液基细胞学TBS分级情况、病理学分级情况和标本的HPV E6/E7 mRNA检测结果,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宫颈液基细胞学TBS分级、病理学分级和HPV E6/E7 mRNA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在TBS分级方面,ASC-H的HPV E6/E7 mRNA阳性率高,为80.00%,LSIL和HSIL的HPV E6/E7 mRNA阳性率分别为78.38%和71.1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BS分级与HPV E6/E7 mRNA阳性率、HPV E6/E7 mRNA拷贝数均有相关性(r=0.501、0.529,均P<0.05);在病理学分级方面,CINⅢ的HPV E6/E7 mRNA阳性率高,为81.25%,其次为CINⅡ,阳性率为79.69%.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学分级与HPV E6/E7 mRNA阳性率、HPV E6/E7 mRNA拷贝数均有相关性(r=0.442、0.538,均P<0.05).结论 HPV E6/E7 mRNA的阳性率和拷贝数可作为预测宫颈病变的良好指标.定期接受HPV E6/E7 mRNA检测是30岁以下年轻女性宫颈癌筛查及发现宫颈疾病的重要措施.
作者:吴慧卿;叶凤如;黄玉玲;罗惠兰;叶巧和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妊娠图筛查在产前胎儿生长受限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5月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的单胎孕妇12 853例,采用昌黎县新绘制的正常孕妇妊娠图作为标准进行产前筛查,对可疑的产妇行B超检查确诊.对确胎儿生长受限患者给予相应治疗,选择同期生产的300例正常胎儿为对照组,观察FGR治愈组、无效组胎儿窘迫、新生儿1 minApgar评分、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等发生情况.结果 12853例孕妇中,通过妊娠图筛查出188例疑似胎儿生长受限患者,经B超确诊为胎儿生长受限的有164例,胎儿生长受限孕妇宫高、腹围、体重增长缓慢,与正常妊娠图比较低于其10%下限.无效组发生胎儿窘迫、剖宫产率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胎龄和出生体重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愈组胎儿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图筛查胎儿生长受限显著有效,应加强孕期产前检查,重视妊娠图的使用,有利于防治胎儿生长受限和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安丽琴;马静;卢艳娜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探析二维结合四维超声在产前筛查不同孕周胎儿畸形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013-2014年在医院接受产前检查578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对不同孕周的孕妇首先行二维超声,然后对怀疑是胎儿畸形行二维+四维超声,比较分析不同孕周孕妇二维超声及二维+四维超声的检查结果.结果 578例孕妇中56例初步怀疑为胎儿畸形,正确诊断的有42例(75.0%);再次行二维结合四维超声检查,正确诊断的有48例(85.7%).经随访及临床观察发现50例畸形,其中2例四肢骨折,4例皮肤水肿,4例胎儿肿瘤,6例胸腹腔积液,8例心脏,12例消化系统,14例泌尿生殖系统.二维+四维超声对不同孕周胎儿畸形的筛查准确率明显比单纯二维检查高(P<0.05).结论 在不同孕周孕妇的胎儿畸形诊断方面,二维结合四维超声检查的检出率较高,给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有力的参考依据.
作者:李红军;陈欣林;杨小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是否与感染有关及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胎膜早破患者纳入研究,非胎膜早破患者50例作为对照研究.比较两组孕产妇的生殖道感染率、分娩方式、母体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结果 胎膜早破组患者的细菌性阴道感染率、解脲支原体感染率、沙眼衣原体感染率、白色念珠菌感染率以及滴虫感染率均明显高于非胎膜早破组(P<0.05),胎膜早破组的感染总阳性率为70.00% (35/50),非胎膜早破组总阳性率为20.00% (10/50),胎膜早破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胎膜早破组(P<0.05);胎膜早破组的顺产率明显低于非胎膜早破组(P<0.05),胎膜早破组的胎盘早剥、产后出血以及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胎膜早破组(P<0.05),胎膜早破组的早产、Apgar评分<7分、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先天性畸形以及死亡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胎膜早破组(P<0.05).结论 孕产妇生殖道感染易诱发胎膜早破,继而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
作者:姜百灵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云南省建水县农村育龄妇女叶酸服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叶酸干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云南省建水县2014年1-12月产生妊娠结局并建立健康档案的2 680名农村妇女作为研究对象.结果 叶酸正确开始服用率为33.8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OR=1.03,95%CI:1.01 ~1.06)、末次月经准确(OR=3.41,95% CI:1.61 ~7.23)的育龄妇女叶酸正确开始服用率越高;叶酸规律服用率为90.07%,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越大(OR=1.07,95% CI:1.04~1.10)、无不良妊娠史(OR=1.45,95%CI:1.11~ 1.89)、末次月经准确(OR=3.18,95%CI:2.08~4.86)的农村育龄妇女叶酸规律服用率越高.结论 云南省建水县农村育龄妇女正确开始服用叶酸率较低,规律服用率较高;年龄越大、末次月经准确者叶酸正确开始服用率及规律服用率越高;无不良妊娠史的农村育龄妇女叶酸规律服用率越高.
作者:吴林雄;李剑波;李学玲;叶汉风;周梅;吕鑫;袁彦玲;常巍;高璐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不同综合治疗方法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00名宫腔粘连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节育器组和球囊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对节育器组患者应用节育器,球囊组患者应用球囊,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宫腔粘连治疗情况月经改善情况、以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 球囊组患者手术后宫腔粘连治疗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节育器组患者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组患者手术后月经改善总有效率84.00%明显高于节育器组患者的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节育器组与球囊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5.88±0.43) mm、(5.83±0.42) m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球囊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提高治疗宫腔粘连和改善月经的总有效率.
作者:黄贤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化疗患者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情况,并探索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该院诊治的102例宫颈癌住院化疗患者,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抑郁状况及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社会支持与宫颈癌住院化疗患者抑郁关联.结果 102例宫颈癌患者中无抑郁者19例,占18.63%;轻度抑郁者40例,占39.22%;中度抑郁者30例,占29.41%;重度抑郁者13例,占12.74%.社会支持总评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评分分别为(41.47±7.02)分、(24.91±4.38)分、(9.43±2.08)分和(6.95±2.08)分,主观支持评分显著高于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评分(P<0.05);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特征、费用支付方式的社会支持和抑郁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评分均与抑郁评分呈负相关(r=-0.655、-0.813、-0.721,P<0.05),而客观支持评分则与抑郁评分无相关性(r=-0.143,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评分为患者抑郁状况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宫颈癌住院化疗患者抑郁的发生率高,且与社会支持水平有一定关联.为降低患者抑郁的发生率,需提高对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清除其消极的心理状况.
作者:张宇靖;辛志泳;马媛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不孕不育症的病因和保健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崇州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156对不孕不育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不孕不育症的原因主要包括女性因素、男性因素、双方因素和免疫因素.原发性和继发性不孕不育症患者这4个原因的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原发性不孕以卵巢因素为主,继发性不孕以输卵管因素为主,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不育症原因以精液异常为主.结论 不孕不育症病因复杂,应加强保健,提高妊娠机会.
作者:钱莹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钠与雌激素在预防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的100例人工流产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给予雌激素预防性治疗,研究组术后给予透明质酸钠与雌激素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发热、腹痛和白带增多的临床症状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发热、腹痛和白带增多的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RP、IL-6、IL-8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IL-6、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透明质酸钠与雌激素联合预防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内膜炎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上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作者:康建萍;沈霞;耿茂林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调更益精汤对卵巢低反应(POR)患者卵泡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2015年7-12月烟台毓璜顶生殖医学中心和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一次及以上的POR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自月经第7天口服中药调更益精汤,服用14 d,调理3个月经周期,进入下次微刺激促排卵周期,对照组空白对照.对比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抗苗勒管激素(AMH)、窦卵泡数(AFC)、平均卵巢体积变化;肾虚血瘀证候评分;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取卵日卵泡液中生长分化因子-9(GDF-9)、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比较两组的促性腺激素(Gn)用量、获卵数、优质胚胎率等.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及与对照组比较卵泡刺激素(FSH)、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FSH/LH)较前下降、AMH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卵泡期E2水平下降,AFC较治疗前增多,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肾虚血瘀证候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卵泡液中GDF-9、TGF-β1、VEGF水平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调更益精汤可以提高POR患者的卵泡质量,减少Gn用量,提高获卵数、优质卵率,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卵泡液中GDF-9、TGF-β1、VEGF的水平有关.
作者:薛辉;郝翠芳;张宁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育龄女性宫颈癌患者运用全腹腔镜下广泛宫颈切除术并保留生育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该院妇科收治的宫颈癌患者42例,患者分期均为Ⅰ期.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予以改良腹式广泛宫颈切除术,观察组予以全腹腔镜下广泛宫颈切除术.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术后情况以及出院后随访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子宫动脉损伤率为28.60%,对照组为4.76%,观察组子宫动脉损伤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颈保留长度较对照组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引流量、膀胱排尿恢复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宫颈粘连(观察组9.52%,对照组14.29%)、妊娠率(观察组61.9%,对照组42.86%)、生存率以及复发和转移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腹腔镜下广泛宫颈切除术在降低术中出血量、帮助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方面较改良开腹手术有优势.
作者:李焕灵;梁杰;尧良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再次复发并手术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2月-2014年4月期间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复发,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再次手术治疗的共65例患者,采用x2检验以及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对复发病例年龄、复发部位、合并子宫腺肌病、术后生育及用药对复发影响及再次手术前用药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复发年龄中30 ~40岁所占比例高,原始病变部位不影响再次复发部位,但复发时左侧和双侧卵巢病变者占大多数.同时合并腺肌病患者平均年龄增加,CA125值增高更明显,第1次术后生育能延缓复发年限,术后服用药物一段时间没有延缓复发时间.复发手术前用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结论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多于30 ~40岁复发,再发多见于左侧和双侧卵巢,随着年龄增大,复发者可同时合并子宫腺肌病,并伴随CA125明显增高,术后尽快生育能缓解病情,术后可考虑延长药物治疗时间,如果预计手术难度大,可考虑术前服药减少手术难度.
作者:李华;陈丽;陈丹;黄欣欣;姜隽楹;陈莎莉;吴伟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调查太原地区女性不孕症患者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情况,并分析其与不孕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不孕症患者512例为不孕组,选择同期体检且已生育的健康女性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对两组宫颈分泌物进行Uu-DNA和Ct-DNA定量检测.结果 ①感染率:不孕症患者中,Uu感染、Ct感染、Uu合并Ct感染率分别为53.91%、29.69%、13.28%,对照组的Uu感染、Ct感染、Uu合并Ct感染率分别为23.50%、16.50%、4.50%,不孕组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不孕症主要原因:由输卵管相关因素造成的不孕比例高,占47.85%,其余依次为排卵异常相关因素(32.03%)、免疫因素(8.20%)、子宫内膜异位症(4.88%)以及其他因素(3.52%);③年龄分布:Uu、Ct或Uu合并Ct感染率高的年龄组依次为26 ~30岁、31 ~35岁、20 ~25岁、36~40岁、41~45岁.结论 与健康女性比较,太原地区女性不孕症患者Uu感染、Ct感染以及Uu合并Ct感染率均显著提高,提示太原地区不孕症与Uu感染和Ct感染有一定相关性,临床中应将Uu检测和Ct检测纳入不育症的常规实验检查项目.
作者:杜淑静;李宁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比较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除术后不同处理方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子宫中隔病例96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成Ⅰ、Ⅱ、Ⅲ3组,所有病例均行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除术,术后Ⅰ组给予雌激素(戊酸雌二醇+甲羟孕酮)防止宫腔粘连发生,Ⅱ组宫腔放置含铜宫内节育器,Ⅲ组术后不予任何处理措施,经上述处理措施后,3月后行宫腔镜检查比较宫腔粘连情况,在2年随访期内比较宫内妊娠情况.结果 术前3组宫腔深度、纵隔长度与宫深关系及纵隔基底宽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月再次行宫腔镜检查,残余中隔的发生率、术后宫腔粘连比较,3组患者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2年的随访期内,妊娠情况、自然流产情况、术后首次妊娠时间等3方面,3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除术对于子宫中隔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妊娠结局,不同的术后处理方法(雌激素、宫内节育器等)并不能改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
作者:封维恭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蛋白在乳腺癌MCF-7细胞中的分布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乳腺癌MCF-7细胞、细胞浆和细胞核中HIF-1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IF-1α阳性表达为棕黄色颗粒,主要分布在细胞浆,少数分布在细胞核;同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CF-7细胞中表达HIF-1 0,细胞浆中表达明显高于细胞核(P<0.01).结论 HIF-1α蛋白主要分布在乳腺癌细胞浆中,需进入细胞核与HIF-1β结合形成具有活性的HIF-1.
作者:蓝永洪;牛海艳;杨智;蒋洁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经阴道宫腔内填塞纱条对剖宫产术后大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剖宫产术后出现大出血的患者91例,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经阴道宫腔内填塞纱条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的效果,比较术后阴道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6.67%);观察组术后阴道出血量(46.00±10.00) ml,住院时间为(7.10±2.00)d,对照组的术后阴道出血量为(176.00±42.00) ml,住院时间为(11.10±3.00)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宫腔内填塞纱条在剖宫产术后大出血患者止血治疗中,有很好的止血效果,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出血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伍丽;熊静;朱晓芳;林奕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不同语言发育水平的孤独症儿童发展速率的差异.方法 对确诊的89例孤独症儿童按其语言发育水平分为差14例、一般24例、好51例3个组,应用PEP-R量表对其接受结构化训练前、后(其中4例自然转归,11例进行家庭训练,10例接受机构训练,64例接受家庭+机构训练)进行评估,比较不同语言发育水平的孤独症儿童的发展速率(△DQ).结果 3组间△DQ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语言发育水平好的孤独症患儿其发展速率较语言发育水平差及语言发育水平一般的孤独症患儿快,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语言发育水平的孤独症患儿其发展速率存在差异.
作者:梁亚勇;陈碧媛;魏艳;陈凯云;邹小兵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出生的1242例新生儿,根据新生儿高危诊断标准将新生几分为正常组807例和高危组435例,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听觉诱发电位(ABR)进行初步筛查和复查并进行听力障碍诊断,对可能影响听力损伤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新生儿听力筛查率为99.20%(1242/1252),初筛通过率为98.55%(1224/1242),复查率为90.02%(1118/1242),复查通过率为60.02%(671/1118);不同程度听力损伤的发生率为5.59%(25/447).正常组的初筛通过率为99.75% (805/807)与高危组的96.32% (419/4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组复查通过率为78.31%(632/807)明显高于高危组的8.97% (39/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组新生儿听力损伤发生率为3.91% (17/435)显著高于正常组的0.99% (8/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性别与听力损伤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质量及患病情况与听力损伤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中有较高比例的听力损伤,早产儿、剖宫产儿、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及合并患有其他疾病的新生儿的听力更容易受到损伤.临床上应对所有听力损伤的婴儿进行针对性治疗,以保证其身体健康.
作者:孔祥苓;王赏;梅文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和正常妊娠胎盘组织差异微小RNA (miRNA)及其靶基因在重度子痫前期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剖宫产分娩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妊娠孕妇各5例,应用芯片技术分别检测重度子痫前期和正常妊娠胎盘组织miRNA和mRNA的表达情况,并对差异miRNA和mRNA表达谱进行整合分析,确定在重度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的靶基因,并应用生物分子功能注释系统V3.0(MAS V3.0)明确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结果 通过miRNA表达谱芯片筛选出81个差异表达的miRNA,其中80个表达上调,1个表达下调;通过mRNA表达谱芯片筛选出66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56个表达上调,404个表达下调.由于miRNA对其靶基因的负调控作用,通过数据库分析预测及整合分析,得到了56个miRNA靶基因、142个miRNA-靶基因对.这些靶基因涉及离子转运、细胞粘附、血压调节、氧化还原、缺氧反应、炎症反应和信号转导等多方面功能,以及紧密连接、细胞周期、Wn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多个信号传导通路.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及其调控的靶基因可能与重度子痫前期的病及病理生理过程相关.
作者:孙波;董洁;骆琦;洪普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改善高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凝血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高危HDCP患者12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观察组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患者的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并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后凝血功能有显著性的改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明显延长,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值降低,D-二聚体值增高,观察组的凝血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病率为15.63%,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病率为34.38%,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可以改善高危HDCP患者的凝血功能,临床效果好,可降低妊高征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静;冯琦珍 刊期: 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