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漯河市5919例农村妇女宫颈癌普查结果分析

宋佳玉;张清伟;谢文燕;王慧芬;付秀虹

关键词:宫颈癌, 普查, 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 TBS分级系统
摘要:目的 了解漯河市农村妇女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病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 应用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并结合TBS分级系统,采用随机原则于2012年3-6月对漯河市20个农村5 919例妇女进行免费宫颈癌筛查,对非典型鳞状细胞(ASC)及其以上病变行道镜检查并取病理学活检.结果 共筛查5 919例妇女,异常439例(7.42%),30~35岁组及42 ~47岁组妇女患病率高.其中未见上皮内病变或癌变(NILM)5 480例(92.58%),ASC 288例(4.87%)[ASC包括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性鳞状细胞(ASCUS) 268例(4.53%)和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20例(0.34%)],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 96例(1.62%),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51例(0.86%),鳞状上皮癌(SCC)4例(0.07%).对140例ASC以上病例行道镜检查并取活检做病理组织学诊断,其中正常或炎症82例(58.57%)、CIN Ⅰ14例(10.00%)、CINⅡ10例(7.14%)、CINⅢ29例(20.71%)、浸润癌(ISCC)5例(3.57%).结论 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结合TBS分级系统是筛查宫颈病变的有效手段;农村妇女宫颈疾病,特别是高级别病变发病率高,应重视农村妇女宫颈癌预防与普查工作.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彝族女大学生心身疾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调查

    目的 探讨彝族女大学生心身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方法 以104例彝族女大学生心身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自评量表问卷(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CSQ)测试.结果 彝族女大学生心身疾病患者SCL-90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躯体化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在应对方式方面,心理健康状况与解决问题、求助、幻想、自责变量有关(P<0.05).结论 彝族女大学生心身疾病患者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存在密切关系,心身疾病作为心理问题的一种表现方式,应采取公开解释心理测试结果,指导女大学生趋向积极的应对方式,促进心理与躯体和谐统一.

    作者:张迎;刘远社;谭祈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绍兴市哮喘患儿家庭因素对其哮喘控制状况的影响研究

    目的 了解绍兴市儿童哮喘的控制状况与管理水平,探索影响绍兴市儿童哮喘控制的因素.方法 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哮喘知识问卷,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和家庭功能量表对绍兴市三级医院的122哮喘患儿进行调查.结果 哮喘控制测试得分≤19分的占64.75%,≥23分占13.94%,完全控制型与部分控制型哮喘的比例和为35.25%.哮喘控制状况与哮喘知识、哮喘行为呈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192、0.264,均P<0.05),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月收入、有无长期诊疗方案、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与儿童哮喘控制状况呈显著相关(x2值分别为11.520、14.707、8.886和20.760,均P<0.05).结论 绍兴市儿童哮喘控制状况不佳,患儿的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月收入、家长的哮喘知识是影响其哮喘控制状况的因素.

    作者:陈莎莎;徐凤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酪酸梭菌活菌片对3岁以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预防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酪酸梭菌活菌片对3岁以下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选取213例6个月~3岁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空白组,每组各71例,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期间各失访2例.观察组患儿口服酪酸梭菌活菌片2个月,对照组患儿口服匹多莫德2个月,空白组患儿不给予任何干预,停药后随访观察4个月,记录每个月3组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发热、咳嗽、喘息率及相关抗生素使用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第4个月起,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喘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空白组;第5个月起,对照组患儿发热、咳嗽、喘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空白组.研究期间观察组患儿累计呼吸道感染、发热、咳嗽、喘息的发生率分别为26.09% (72/276)、13.04% (36/276)、20.65% (57/276)、7.61% (21/276)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7.90% (77/276)、17.39% (48/276)、32.25% (89/276)、11.59% (32/276)和空白组分别为39.08% (111/284)、28.87% (82/284)、48.24% (137/284)、17.96% (51/2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081、7.561、7.105、6.691,均P<0.05;x2值分别为7.155、7.008、6.643、6.284,均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持续时间从第3个月起明显短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14、5.941、6.037、5.740,均P<0.05;t值分别为7.905、6.337、6.180、6.632,均P<0.05);对照组患儿从第5个月起发热、咳嗽、喘息持续时间明显短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820、7.085,均P<0.05;t值分别为7.569、7.154,均P<0.05;t值分别为6.082、6.881,均P<0.05).观察组累计抗生素使用率19.20% (53/276)明显低于空白组累计抗生素使用率40.14% (114/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605,P<0.05);观察组累计抗生素使用率与对照组累计抗生素使用率22.10% (61/27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991,P>0.05).研究期间各组均未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酪酸梭菌活菌片可有效降低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次数,缩短发热、咳嗽、喘息时间,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作者:方智;任翼;钟书刚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聚乙二醇滴眼液与大豆异黄酮片对绝经期后干眼症妇女的治疗效果

    目的 分析聚乙二醇滴眼液与大豆异黄酮片对绝经期后干眼症妇女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该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绝经期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豆异黄酮片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角腊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性激素水平变化,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眼干涩、异物感、视疲劳、烧灼感评分[(1.22±0.28)分、(1.68±0.42)分、(1.35±0.24)分、(1.58±0.41)分]低于对照组[(1.86±0.31)分、(2.03±0.47)分、(1.89±0.27)分、(1.89±0.47)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FI、BUT、SIT[(3.05土0.76)分、(10.34±1.83)s、(5.86±1.15) mmn]优于对照组[(4.89±0.84)分、(7.35±1.72)s、(3.79±1.02) mm],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素(FSH)[(105.94±14.58) ng/L、(32.60±7.23) IU/L、(26.53±6.21) IU/L]优于对照组[(93.53±13.17) ng/L、(37.64±7.52) IU/L、(32.22±7.30) IU/L],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 (4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 (40/50),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大豆异黄酮片治疗绝经期后干眼症妇女的效果确切,安全性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调节性激素水平分泌,利于恢复.

    作者:左洪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卵巢癌来源外来体研究新进展

    外来体被认为是一种脂质双层结构包裹而成的囊性液泡,直接跨度在30 ~ 100 nm之间,可广泛来源于哺乳动物各类细胞类型,包括淋巴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等.在真核细胞完整生命周期中,胞内各种囊性结构形成早期内涵体,而以腔内小泡形成为主要形态标志的晚期内涵体形成后,继续吸收胞内各种细胞成分及胞膜碎片,积聚于细胞核周边,通过三磷酸鸟苷酶活化蛋白(guanosinetriphos-phatase activating protein,GAP)的调控释放于胞外[1].长期以来,外来体被单纯地认为是细胞外排胞内垃圾成份的一种途径,然而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外来体与细胞间信号传递、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免疫逃逸等密切相关[1-2].

    作者:邱江南;杨一君;程文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婴幼儿溶血病血清学检验结果的分析

    目的 探讨婴幼儿溶血病血清学检验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在医院分娩的疑似婴幼儿溶血病(HDN)患儿163例,收集患儿全血(乙二胺四乙酸抗凝)标本和临床资料,并进行血型鉴定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结果 163例患儿中,HDN阳性94例,占57.67%,其中ABO-HDN阳性93例占57.06%,Rh-HDN阳性1例占0.61%;随着母体孕期抗体效价的升高,HDN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患儿平均胆红素水平与抗体效价无相关关系(P>0.05);患儿A型血型HDN发生率明显高于B型血型,且随着标本采集时间的延长,HDN阳性率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婴幼儿溶血病检查中,放散试验灵敏度高.随着母体血型抗体效价的升高,婴幼儿溶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A型血型更容易发生溶血.对疑似HDN婴幼儿,标本应尽早送检,提高检出率.

    作者:郭锦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南通市0~3岁铁蛋白缺乏儿童上肢表面肌电分析研究

    目的 探讨0~3岁铁蛋白(SF)缺乏儿童上肢表面肌电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在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门诊就诊的0~3岁幼儿240名为研究对象,其中SF正常儿童120名为对照组,SF缺乏儿童120名为试验组.采用双通道表面肌电信号采集系统,对240名幼儿的左右上肢13个基本动作主肌肉群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采集,每个动作重复3次,分析两组儿童两侧上肢三角肌中部、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掌长肌和指伸肌等肌肉的平均肌电和积分肌电的不同特性.结果 对照组儿童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掌长肌左右肢上表面肌电的平均振幅均高于试验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儿童三角肌中部的右上肢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掌长肌左右肢上表面肌电的积分肌电均高于试验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缺乏儿童与SF正常儿童的上肢表面肌电存在明显差异.全社会均应积极关注幼儿铁缺乏的情况,为科学合理地对SF缺乏儿童进行早期、规范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倪钰飞;李强;王飞英;胡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育龄女性子宫内膜息肉经宫腔镜电切手术前后药物干预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育龄期女性子宫内膜息肉经宫腔镜电切治疗前、后应用优思明干预和预防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经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育龄已婚女性78例随机分为A、B、C3个组,A组术前服用优思明3个周期,手术结束后继续应用优思明3个周期共6个周期;B组入院即行手术治疗,术后口服优思明3个周期;C组为对照组,手术前、后均无任何干预措施,术后常规消炎止血.3个组患者术后电话及门诊随访12个月,观察比较3种治疗方式对患者的月经情况及术后子宫内膜厚度、EP的复发情况以及妊娠情况.结果 A组月经恢复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B组和C组,A和B组、B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厚度术前A组较薄,术后第3、6、12个月子宫内膜厚度A组较B组薄,B组较C组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B组息肉的复发率较低,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手术前、后应用优思明干预可有效恢复月经周期和经量情况并减少复发,且6个月治疗时间疗效优于3个月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康淑芳;李敏;许娟;周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CD28+、CD86+、CD80+T淋巴细胞及血浆IL-18在ITP患儿中的检测价值

    目的 探析淋巴细胞CD28、CD86、CD80共刺激分子阳性表达及白介素18(IL-18)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45例ITP患儿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4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的基线资料、淋巴细胞CD28、CD86、CD80阳性表达率及IL-18浓度,相关性分析CD86+、CD80+及IL-18与血小板水平间的关系.结果 两组儿童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的CD86+、CD80+百分比以及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的CD28+百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6+及CD80+与血小板水平相关性不明显(P>0.05),而IL-18含量与血小板水平呈明显负相关性(P<0.05).结论 IT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CD86、CD80表达过度,其血浆IL-18影响了ITP的发病过程.

    作者:杨希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超声观察不同妊娠期女性的甲状腺超声测量参数及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利用超声观察不同妊娠期女性的甲状腺超声测量参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承德市中心医院行甲状腺超声检查的女性,将其分为非妊娠组30例,年龄21 ~ 32岁之间,妊娠组90例,年龄22-36岁之间,其中早期妊娠30例,中期妊娠30例,晚期妊娠30例,常规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二维测量甲状腺体积的各径线值,利用彩色多普勒技术测量甲状腺上动脉管径及峰值流速(SPV),阻力指数(PI),并与血清甲状腺功能检测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妊娠组与非妊娠组之间甲状腺体积无明显差异(P>0.05);妊娠组SPV和PI高于非妊娠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妊娠组之间的SP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妊娠组间的SPV与TRH、FT3、FT4之间有差异(P<0.05).SPV与TRH呈正相关;与FT3、FT4呈负相关.结论 利用超声参数测量对不同妊娠期女性甲状腺上动脉峰值流速的观察及与血清甲状腺功能的对比研究,能够为临床对了解不同孕龄期女性甲状腺功能变化提供参考指标.

    作者:白显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卵巢生殖干细胞移植改善化疗小鼠卵巢功能的研究

    目的 探索小鼠卵巢生殖干细胞(OSCs)卵巢内移植是否可以改善化疗诱导的卵巢损伤.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和白消安建立化疗诱导的小鼠卵巢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及移植组,同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移植组在建模1周后,双侧卵巢分别移植OSCs.移植后观察小鼠动情周期;检测血清雌二醇(E2)和卵泡刺激素(FSH)浓度;测量卵巢重量及直径;卵巢组织切片观察卵巢结构和卵泡数目.结果 90%的模型组小鼠动情周期紊乱,70%移植组小鼠恢复正常的动情周期.移植组E2平均浓度(55.8±6.342) pg/ml高于模型组(34.1 ±4.643)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8,P<0.05),而FSH浓度(28.3±1.433) ng/ml低于模型组(64.9±5.553)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31,P<0.05).模型组卵巢呈萎缩状态,而移植组卵巢得到明显改善,形态、大小和正常对照组相似.移植组卵巢内各级卵泡数目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51,P<0.05),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6.505,P<0.05).结论 卵巢生殖干细胞卵巢内移植可以部分地修复化疗导致的卵巢损伤,从而改善卵巢功能.

    作者:吴梦;熊家强;卢智勇;秦弦;王世宣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早期喂养行为特点与婴幼儿运动发育状况的关系

    目的 探讨三河地区婴幼儿早期喂养行为特点与其运动及智能发育状况的关系.方法 2014年1-1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以该地区3所妇幼保健机构为抽查点,按6~12个月、13~18个月、19 ~ 24个月龄组进行抽样,共抽取1 250例婴幼儿纳入该研究,参照辅食喂养行为综合评价体系对研究对象喂养行为进行量化评分,根据评分情况分为喂养行为低水平组(总分占满分比例<60%)、中水平组(总分占满分比例60% ~ 80%)和高水平组(总分占满分比例>80%),采用PDMS-2量表、智力发育指数(MDI)、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测定婴幼儿运动发育及智能发育情况.应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婴幼儿早期喂养行为水平与运动发育及智能发育的关系.结果 该地区婴幼儿辅食喂养行为处于低、中、高水平的比例分别为18.00%(225/1 250)、45.44% (568/1 250)、36.56% (457/1 250),不同月龄间喂养水平存在差异,其中19 ~ 24个月龄婴幼儿喂养低水平占的比例较高(P<0.05),城镇户口婴幼儿高喂养水平比例高于农村户口(P<0.05).喂养行为高水平组婴幼儿PDMS-2总分、MDI评分、PDI评分均高于喂养行为中、低水平组(P<0.05).经Pearson分析可知,喂养行为评分与PDMS-2总分、MDI评分、PDI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该地区婴幼儿喂养行为不佳,喂养行为水平低可影响婴幼儿智能及运动发育,临床工作者应对婴幼儿家属进行针对性营养宣教.

    作者:梁莉;刘文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积极心理干预对不孕症患者心理健康及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干预模式对不孕症患者心理健康及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7月在该院拟做不孕症的不孕妇女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不孕症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积极心理干预模式进行干预,在干预前后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在实施积极心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抑郁因子分、焦虑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总幸福度、正性情感(PA)、正性体验(PE)得分高于对照组,负性情感(NA)、负性体验(NE)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运用积极心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改善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和幸福感.

    作者:唐惠艳;王成刚;邱忠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阴道分娩婴儿出生时间趋势的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阴道分娩婴儿出生时间昼夜节律及月份变化规律,为产房管理提供实证.方法 将某院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共29 060名经阴道分娩的活产婴儿的出生时间按月份及1h间隔分组排列,利用圆形分布资料的统计学方法分析其出生时间规律.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出生时间未见昼夜集中趋势(P>0.05).2015年月份趋势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2014年新生儿出生高峰期在10月26日,高峰范围是6月14日-次年3月7日(P<0.05);2013年新生儿出生高峰期在9月19日,高峰范围是6月7日-次年2月27日(P<0.05).结论 新生儿阴道分娩未见昼夜节律变化.产房应加强人力资源分配管理,科学合理分配产科助产技术力量,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健康.

    作者:黄欣欣;江秀敏;刘秀武;郭胜斌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产科教育门诊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产科健康教育专科门诊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4年8月-2015年6月在该院产科健康教育门诊挂号咨询均诊断为GDM的孕妇118例,其中63例能坚持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管理(设为实验组),3例血糖水平控制不理想改药物治疗,52例失访(设为对照组),追踪、对比分析2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 实验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797 5、4.506 6、3.921 8、4.563 l、4.797 5、3.921 8和4.506 6,均P<0.05).结论 对GDM孕妇在产科健康教育门诊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管理,可提高其对饮食控制、适度运动,把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从而减少母婴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罗琳雪;李雪静;陈丽芬;李雯馨;凌燕兰;朱小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一的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给予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治疗前后血β-hCG值和包块直径变化情况、包块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β-hCG值、包块直径均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的血β-hCG值、包块直径均小于对照组,包块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异位妊娠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作者:代会波;刘玉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卡贝缩宫素联合益母草注射液在剖宫产中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析卡贝缩宫素+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行剖宫产术且具有高危产后出血因素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意义.方法 分析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医院住院行剖宫产术的90例待产妇的临床资料,采用计算机随机生产数字法将入选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剖宫产后宫体注射缩宫素,治疗组剖宫产后宫体注射卡贝缩宫素和臀部肌肉注射益母草注射液,比较两组产妇的基线资料、产后2h及24 h的出血量、产后24h血红蛋白(rib)下降值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产妇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后2、24 h出血量以及24 h Hb下降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产妇的产时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具有高危产后出血因素的剖宫产者采用卡贝缩宫素+益母草注射液治疗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李金满;王雪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两种方法筛查子宫颈癌的效果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检出宫颈疾病的差异,为进一步制定宫颈癌的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按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014年新密市35~64岁的农村妇女分两组进行宫颈癌筛查:一组采用VIA/VILI结合巴氏涂片的方法(绝经前妇女使用VIA/VILI筛查,绝经后妇女使用巴氏涂片);另一组妇女采用高危型HPV检测法筛查.VIA/VILI异常、巴氏涂片结果≥不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HPV阳性者转诊阴道镜,并对镜下异常处取活检,活检结果CIN2及以上病变的妇女需手术治疗.结果 VIA/VILI结合巴氏涂片筛查6 694例妇女,平均年龄(48.71±8.25)岁,阳性率17.28%,CIN 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的检出率分别是0.19%、0.16%、0.13%、0.03%.高危型HPV筛查妇女18 345例,平均年龄(47.58±8.39)岁,阳性率10.80%,50岁以上妇女的阳性率较高;CIN 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的检出率分别是0.56%、0.31%、0.39%、0.08%.与VIA/VILI结合巴氏涂片法比较,高危型HPV对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高(P<0.01).结论 2014年新密市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检出率较高;HPV筛查能够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基层单位有能力独立完成筛查,应作为宫颈癌筛查方法推广使用.

    作者:孙小伟;郑凤仙;赵方辉;刘金红;王晶;张倩;钱金鹏;胡巧枝;于爱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硬膜外神经阻滞与低剂量盐酸哌替啶复合咪唑安定在分娩镇痛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硬膜外神经阻滞与低剂量盐酸哌替啶复合咪唑安定在分娩镇痛中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在该院足月正常产的312例产妇,按照病案号的单双号将入选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6例.观察组产妇给予静脉注射小剂量盐酸哌替啶和安定镇痛分娩;对照组产妇给予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分娩.比较2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抑郁自评(SDS)、焦虑自评(SAS)、分娩后1个月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无疼痛感的比例为31.41%,对照组产妇为32.0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6,P>0.05);2组均无强烈疼痛和极度疼痛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2组产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607、0.229,均P>0.05);2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438、0.831,均P>0.05).观察组产妇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339、9.634,均P<0.01).观察组分娩后1个月内有2例出现下肢疼痛;对照组分娩后1个月内3例出现下肢疼痛,2例出现头晕、麻木;对照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43,P<0.05).结论 低剂量盐酸哌替啶复合咪唑安定的分娩镇痛效果与硬膜外神经阻滞无明显差异,但可明显改善产妇自身情绪,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在临床中实际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种朋贵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栀早颗粒治疗女童中枢性早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栀早颗粒治疗女童中枢性早熟临床疗效,指导临床治疗女童中枢性早熟的用药.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中枢性性早熟女童.随机分为观察组(栀早颗粒治疗)与对照组(醋酸亮丙瑞林治疗),每组各54例.观察组患童口服栀早颗粒,对照组患童静脉注射醋酸亮丙瑞林微球,两组患童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童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性激素水平,包括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及雌二醇(E2)及生长指标改善情况,并记录与用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童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患童的总有效率为90.74%,两组患童间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童FSH、E2、LH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童骨龄降低,身高增加,体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栀早颗粒治疗女童中枢性早熟临床疗效较为理想,能够抑制或减缓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垂体促性腺激素和性腺性激素分泌,延缓骨龄的增长速度,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姚嵩梅;盛岩;辛翠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