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华;李萍;宁岩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有生育要求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手术治疗的98例具有生育要求子宫肌瘤患者的手术及术后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6例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52例患者采用经腹子宫剔除术(经腹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妊娠结局.结果 腹腔镜组和经腹组患者的肌瘤数目、大肌瘤类型、肌瘤大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经腹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的低于经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无或轻度粘连率(58.70%)显著高于经腹组患者(36.5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中度粘连、重度粘连的发生率小于经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妊娠率、术后流产率、术后自然流产率与经腹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再次妊娠时间显著短于经腹组患者(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质量、Apgar评分与经腹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有生育要求患者手术安全性高、有利于术后再次妊娠.
作者:曹单;陈旭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基于预成酶谱分析和涂片染色多功能检查的阴道菌群多维度评价方法在妇科感染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到该院做妇科白带检查的21 1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一患者均同时采集白带标本做生化检查和涂片染色检查,生化检查采用新型预成酶谱分析技术检测,涂片染色多项检查采用妇科白带涂片多功能染色液染色镜检.结果 预成酶谱生化五项阳性检出率:过氧化氢(H2O2) 63.83%、唾液酸苷酶(SNa) 7.73%、白细胞酯酶(LE) 46.16%、β-葡萄糖醛酸苷酶(GUS) 3.19%、凝固酶(GADP) 46.16%;涂片染色多项检查的各项检出率:滴虫0.63%、念珠菌11.73%、淋球菌0.29%、纤毛菌2.63%、球菌1.82%、条件致病小杆菌17.00%、加特纳球杆菌24.89%、线索细胞17.18%、癌细胞0.23%、阴道清洁度Ⅲ-Ⅳ20.72%.结论 联合妇科白带预成酶谱分析与涂片染色多功能检查可在短时间内检出女性常见下生殖道感染、宫颈炎、宫颈癌等异常情况,为全面诊断和治疗妇科疾病提供可靠依据,在大型妇科普查和癌症筛查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沈有期;苏丹;刘露晖;黄世英;陈新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聚乙二醇滴眼液与大豆异黄酮片对绝经期后干眼症妇女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该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绝经期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豆异黄酮片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角腊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性激素水平变化,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眼干涩、异物感、视疲劳、烧灼感评分[(1.22±0.28)分、(1.68±0.42)分、(1.35±0.24)分、(1.58±0.41)分]低于对照组[(1.86±0.31)分、(2.03±0.47)分、(1.89±0.27)分、(1.89±0.47)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FI、BUT、SIT[(3.05土0.76)分、(10.34±1.83)s、(5.86±1.15) mmn]优于对照组[(4.89±0.84)分、(7.35±1.72)s、(3.79±1.02) mm],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素(FSH)[(105.94±14.58) ng/L、(32.60±7.23) IU/L、(26.53±6.21) IU/L]优于对照组[(93.53±13.17) ng/L、(37.64±7.52) IU/L、(32.22±7.30) IU/L],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 (4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 (40/50),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大豆异黄酮片治疗绝经期后干眼症妇女的效果确切,安全性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调节性激素水平分泌,利于恢复.
作者:左洪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卵巢成熟畸胎瘤(MCT)患者肿瘤直径和血清CA125、CA199在不同年龄组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妇产科因MCT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分为5组:<20岁29例,20~ 29岁121例,30 ~ 39岁76例,40 ~ 49岁55例,≥50岁20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共纳入301例患者,MCT平均直径大小以<20岁组大,其次是≥50岁组,30~ 39岁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199平均水平以<20岁和≥50岁组高,以30~39岁组和40 ~ 49岁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A125平均水平在5个年龄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CA199阳性率在5组间比较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A125阳性率在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大多数患者发现MCT的年龄阶段位于20~49岁之间.不同年龄阶段MCT直径大小、CA199水平分布有所不同,这将有助于临床更好地理解和诊断MCT.
作者:唐妍;何茜冬;苏园园;韩燕华;刘晓珊;刘君;吴欣荣;张清学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患病率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据推算,中国9 240万成年人有糖尿病,1.482亿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的严重危害在于后期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生殖系统功能障碍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生殖健康问题也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糖尿病对男性生殖健康影响的研究已经很深入,对女性生殖健康的研究还不多,本文就其糖尿病影响女性生殖健康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韩瑞钰;王树松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干预模式对不孕症患者心理健康及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7月在该院拟做不孕症的不孕妇女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不孕症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积极心理干预模式进行干预,在干预前后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在实施积极心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抑郁因子分、焦虑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总幸福度、正性情感(PA)、正性体验(PE)得分高于对照组,负性情感(NA)、负性体验(NE)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运用积极心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改善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和幸福感.
作者:唐惠艳;王成刚;邱忠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神经阻滞与低剂量盐酸哌替啶复合咪唑安定在分娩镇痛中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在该院足月正常产的312例产妇,按照病案号的单双号将入选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6例.观察组产妇给予静脉注射小剂量盐酸哌替啶和安定镇痛分娩;对照组产妇给予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分娩.比较2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抑郁自评(SDS)、焦虑自评(SAS)、分娩后1个月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无疼痛感的比例为31.41%,对照组产妇为32.0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6,P>0.05);2组均无强烈疼痛和极度疼痛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2组产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607、0.229,均P>0.05);2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438、0.831,均P>0.05).观察组产妇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339、9.634,均P<0.01).观察组分娩后1个月内有2例出现下肢疼痛;对照组分娩后1个月内3例出现下肢疼痛,2例出现头晕、麻木;对照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43,P<0.05).结论 低剂量盐酸哌替啶复合咪唑安定的分娩镇痛效果与硬膜外神经阻滞无明显差异,但可明显改善产妇自身情绪,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在临床中实际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种朋贵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一的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给予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治疗前后血β-hCG值和包块直径变化情况、包块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β-hCG值、包块直径均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的血β-hCG值、包块直径均小于对照组,包块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异位妊娠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作者:代会波;刘玉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PPROM孕妇PCT、IL-6、CRP水平的变化在早期诊断宫内感染、发现绒毛膜羊膜炎以及新生儿败血症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PPROM孕妇10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同孕周的正常孕妇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外周血、分娩时脐血PCT、IL-6、CRP水平;PPROM孕妇分娩后对胎盘胎膜行病理学检查,追踪新生儿感染情况.结果 研究组孕妇外周血中PCT、IL-6、CRP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中有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63例,无绒毛膜羊膜炎37例,两组孕妇外周血PCT、IL-6及CRP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非绒毛膜羊膜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IL-6、CRP各自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性一般,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较低,但三者同时阳性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5.08%、94.59%、95.35%.脐血PCT、IL-6、CRP水平在败血症新生儿中显著升高,与新生儿肺炎组、非感染组及对照组新生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PROM孕妇外周血中PCT、IL-6、CRP浓度升高,三者同时阳性预测绒毛膜羊膜炎的价值高,脐血中PCT、IL-6、CRP水平有利于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情况.
作者:黄丽娇;庄晖;刘丽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2009-2015年围产儿死亡评审资料及病例,对围产儿及孕产妇的基本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①2009-2015年围产儿死亡总数74例,平均围产儿死亡率为4.34‰,7年间年围产儿死亡率保持逐年下降趋势.在围产儿死亡病例中,死胎48例,7d内新生儿死亡26例.②孕产妇<25岁及>35岁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增高(P<0.01),随孕周增加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下降(P<0.01),出生体重<2 500 g围产儿死亡率为4.32%是正常体重儿的33.23倍.③在7d内新生儿死亡病例中,早产儿死亡16例,足月新生儿死亡10例;其中自发性早产占主要因素(23.07%),其次为出生缺陷(19.23%).医源性早产中,出生缺陷和严重内外科合并症为主要因素(各占11.54%).④死胎的前三位死因分别为脐带因素(35.41%)、出生缺陷(20.83%)、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18.76%).⑤围产儿死亡相关影响因素为孕妇接受产检次数.本市居民组平均产检次数为(8.53±2.67)次,外来居民组为(5.84±4.52)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高孕期保健意识、加强产前检查及孕期保健、预防并积极干预早产降低早产发生率、尽早发现并积极治疗各种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利用产前诊断技术尽早发现胎儿畸形及时终止妊娠、提高助产技术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作者:蔡桂举;王心;王利丽;陈敏;马丽丽;尚丽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育龄期女性子宫内膜息肉经宫腔镜电切治疗前、后应用优思明干预和预防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经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育龄已婚女性78例随机分为A、B、C3个组,A组术前服用优思明3个周期,手术结束后继续应用优思明3个周期共6个周期;B组入院即行手术治疗,术后口服优思明3个周期;C组为对照组,手术前、后均无任何干预措施,术后常规消炎止血.3个组患者术后电话及门诊随访12个月,观察比较3种治疗方式对患者的月经情况及术后子宫内膜厚度、EP的复发情况以及妊娠情况.结果 A组月经恢复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B组和C组,A和B组、B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厚度术前A组较薄,术后第3、6、12个月子宫内膜厚度A组较B组薄,B组较C组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B组息肉的复发率较低,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手术前、后应用优思明干预可有效恢复月经周期和经量情况并减少复发,且6个月治疗时间疗效优于3个月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康淑芳;李敏;许娟;周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通过分析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患者应用改良超长及微刺激方案促排卵的治疗结局,为DOR患者寻找一种佳的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5年12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采取改良超长及微刺激方案行IVF/IC-SI助孕的DOR患者202例.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第1组(改良超长方案组)107例,第2组(微刺激方案组)9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BMI、基础FSH、AFC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但改良超长方案组Gn用量、Gn天数、获卵数、可用胚数、优胚数、临床妊娠率、着床率显著高于微刺激方案组(P<0.05).结论 对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患者,采用改良超长方案助孕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率,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治疗方案.
作者:张玲;苏志英;林津;何雪梅;施迎迎;沙艳伟;李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金山区2005-2014年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苯丙酮尿症(PKU)、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4种疾病筛查情况、召回率及发病率.方法 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4年共筛查新生儿52 346例,筛查率97.43%,召回率从2005年56.10%上升到2014年86.05%.确诊CH 24例,发病率1∶2 181;PKU未发生;G6PD 62例,发病率1∶697;CAH 4例,发病率1∶10 803.结论 CH、PKU、G6PD、CAH可以通过新生儿早期筛查,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避免智力和体格发育低下以及其他器官功能的损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避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唐新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栀早颗粒治疗女童中枢性早熟临床疗效,指导临床治疗女童中枢性早熟的用药.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中枢性性早熟女童.随机分为观察组(栀早颗粒治疗)与对照组(醋酸亮丙瑞林治疗),每组各54例.观察组患童口服栀早颗粒,对照组患童静脉注射醋酸亮丙瑞林微球,两组患童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童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性激素水平,包括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及雌二醇(E2)及生长指标改善情况,并记录与用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童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患童的总有效率为90.74%,两组患童间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童FSH、E2、LH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童骨龄降低,身高增加,体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栀早颗粒治疗女童中枢性早熟临床疗效较为理想,能够抑制或减缓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垂体促性腺激素和性腺性激素分泌,延缓骨龄的增长速度,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姚嵩梅;盛岩;辛翠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检出宫颈疾病的差异,为进一步制定宫颈癌的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按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014年新密市35~64岁的农村妇女分两组进行宫颈癌筛查:一组采用VIA/VILI结合巴氏涂片的方法(绝经前妇女使用VIA/VILI筛查,绝经后妇女使用巴氏涂片);另一组妇女采用高危型HPV检测法筛查.VIA/VILI异常、巴氏涂片结果≥不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HPV阳性者转诊阴道镜,并对镜下异常处取活检,活检结果CIN2及以上病变的妇女需手术治疗.结果 VIA/VILI结合巴氏涂片筛查6 694例妇女,平均年龄(48.71±8.25)岁,阳性率17.28%,CIN 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的检出率分别是0.19%、0.16%、0.13%、0.03%.高危型HPV筛查妇女18 345例,平均年龄(47.58±8.39)岁,阳性率10.80%,50岁以上妇女的阳性率较高;CIN 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的检出率分别是0.56%、0.31%、0.39%、0.08%.与VIA/VILI结合巴氏涂片法比较,高危型HPV对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高(P<0.01).结论 2014年新密市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检出率较高;HPV筛查能够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基层单位有能力独立完成筛查,应作为宫颈癌筛查方法推广使用.
作者:孙小伟;郑凤仙;赵方辉;刘金红;王晶;张倩;钱金鹏;胡巧枝;于爱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评价酪酸梭菌活菌片对3岁以下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选取213例6个月~3岁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空白组,每组各71例,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期间各失访2例.观察组患儿口服酪酸梭菌活菌片2个月,对照组患儿口服匹多莫德2个月,空白组患儿不给予任何干预,停药后随访观察4个月,记录每个月3组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发热、咳嗽、喘息率及相关抗生素使用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第4个月起,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喘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空白组;第5个月起,对照组患儿发热、咳嗽、喘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空白组.研究期间观察组患儿累计呼吸道感染、发热、咳嗽、喘息的发生率分别为26.09% (72/276)、13.04% (36/276)、20.65% (57/276)、7.61% (21/276)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7.90% (77/276)、17.39% (48/276)、32.25% (89/276)、11.59% (32/276)和空白组分别为39.08% (111/284)、28.87% (82/284)、48.24% (137/284)、17.96% (51/2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081、7.561、7.105、6.691,均P<0.05;x2值分别为7.155、7.008、6.643、6.284,均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持续时间从第3个月起明显短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14、5.941、6.037、5.740,均P<0.05;t值分别为7.905、6.337、6.180、6.632,均P<0.05);对照组患儿从第5个月起发热、咳嗽、喘息持续时间明显短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820、7.085,均P<0.05;t值分别为7.569、7.154,均P<0.05;t值分别为6.082、6.881,均P<0.05).观察组累计抗生素使用率19.20% (53/276)明显低于空白组累计抗生素使用率40.14% (114/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605,P<0.05);观察组累计抗生素使用率与对照组累计抗生素使用率22.10% (61/27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991,P>0.05).研究期间各组均未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酪酸梭菌活菌片可有效降低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次数,缩短发热、咳嗽、喘息时间,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作者:方智;任翼;钟书刚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漯河市农村妇女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病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 应用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并结合TBS分级系统,采用随机原则于2012年3-6月对漯河市20个农村5 919例妇女进行免费宫颈癌筛查,对非典型鳞状细胞(ASC)及其以上病变行道镜检查并取病理学活检.结果 共筛查5 919例妇女,异常439例(7.42%),30~35岁组及42 ~47岁组妇女患病率高.其中未见上皮内病变或癌变(NILM)5 480例(92.58%),ASC 288例(4.87%)[ASC包括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性鳞状细胞(ASCUS) 268例(4.53%)和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20例(0.34%)],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 96例(1.62%),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51例(0.86%),鳞状上皮癌(SCC)4例(0.07%).对140例ASC以上病例行道镜检查并取活检做病理组织学诊断,其中正常或炎症82例(58.57%)、CIN Ⅰ14例(10.00%)、CINⅡ10例(7.14%)、CINⅢ29例(20.71%)、浸润癌(ISCC)5例(3.57%).结论 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结合TBS分级系统是筛查宫颈病变的有效手段;农村妇女宫颈疾病,特别是高级别病变发病率高,应重视农村妇女宫颈癌预防与普查工作.
作者:宋佳玉;张清伟;谢文燕;王慧芬;付秀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贵州省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4个市州,在4个市州中随机抽取9个县级医院作为调查单位,对调查单位内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住院分娩的孕妇开展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筛查,对HBsAg阳性的孕妇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标本,分离血清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Ant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Anti-HBc).对HBsAg阳性标本进行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和抗乙肝病毒e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e Antibody,Anti-HBe).结果 共筛查9个县18 007名孕妇,HBsAg阳性561例,经ELISA方法复测HBsAg阳性517例,孕妇HBV感染率为3.08%,HBsAg阳性率为2.87%.9个县孕妇HBsAg阳性率1.82%~9.32%,HBV感染率1.89%~9.79%,HBeAg阳性率o.81% ~ 3.00%,经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o.05).9个县孕妇HBsAg阳性率、HBV感染率、HBeAg阳性率均是黎平县高.孕妇HBV感染的HBVM模式有20种,以HBsAg、HBeAg和Anti-HBc阳性(大三阳),HBsAg、Anti-HBe、Anti-HBc阳性(小三阳)占总感染孕妇数的65.10%;调查的561例孕妇中,64例有乙肝疫苗免疫史,占11.40%,无免疫史的346例,占88.60%.结论 贵州省孕妇存在HBV感染,以小三阳、大三阳感染模式多见,孕妇乙肝疫苗接种比例不高,建议贵州省在加强乙肝疫苗常规免疫的同时,应对15 ~ 30岁妇女开展乙肝疫苗补充免疫,提高贵州省育龄妇女乙肝疫苗覆盖率,进一步降低孕妇HBsAg阳性率,减少HBV的垂直传播.
作者:张丽;赵苏晔;唐小敏;刘淳婷;苏飞;王寅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并展现国内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PFD)研究的现况、方法和热点内容.方法 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及书目共现分析系统对FPFD研究文献进行信息提取与计量分析.结果 2006-2015年共检及FPFD研究论文1 601篇,2006、2011、2015年分别为36篇、205篇和319篇;北京协和医院朱兰以32篇文献居作者发文榜首,北京、广东两地分别以101篇和66篇论文引领机构TOP20前列,妇幼保健与妇产专科类期刊发表文献占60.00%,临床类文献占发文总量的67.00%,预防保健类文献仅有30篇,有数据支持的研究论著从2006年的48.39%增至2015年的85.96%,使用单因素统计方法的文献占规范统计处理类论著总数的82.00%.结论 国内针对FPFD研究文献增长迅速,已形成“两群一圈两类”作者机构群,妇幼保健类与妇产专科类期刊是FPFD主要传播载体,临床研究文献较多,预防保健类文献偏少,尚缺乏系统科研设计和多元数据处理的高水平文献.
作者:提慧慧;刘芳;刘岩;李晓冰;马智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尿微量白蛋白(uMALB)和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的联合检测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早期肾损伤的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8例子痫前期孕妇为观察组,同期2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于入院24 h内监测各组孕妇尿液中uCr、UA、uNAG、uMALB、uRBP的浓度及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产后42 d复查时尿液中uNAG、uMALB、uRBP的浓度.结果 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入院24 h内重度子痫前期组uCr、UA、uNAG、uMALB、uRBP值均显著增高(P<0.05);与重度子痫前期组比较,产后42 d妊娠期高血压复查组患者uMALB、uNAG值均显著降低(P<0.05);uNAG、uMALB和uRBP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大于单个指标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性.结论 uRBP、uMALB和uNAG可作为监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uMALB、uRBP与uNAG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早期肾损伤的预防,尤其是对肾小球或肾小管的损害定位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舒;王艳艳;田琦;田庚;韩笑;周顺卿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