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引起生殖异常的临床分析

冯亮;姜丽民;袁海燕

关键词:染色体核型分析, 罗伯逊易位, 妊娠异常, 精液异常
摘要:目的 研究罗伯逊易位与生殖异常的关系.方法 对2004年6月以来在吉林油田总医院妇产科就诊的7462例遗传咨询者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检出罗伯逊易位携带者26例,占0.35%,其中以rob (13;14) (q10;q10)为主,共计10例.这些携带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女性主要表现为自然流产、复发性流产、胎儿染色体异常、胎儿畸形等;男性则主要是少弱畸精、不育、女方反复流产、不良孕产史等.夫妻一方为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其妻子自然流产发生率、复发性流产、胎儿畸形发生率和胎儿染色体平衡易位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人群.罗伯逊易位携带者男性,其不育症发生率、弱精无精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人群,精子密度和精子活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人群.结论 罗伯逊易位与复发性流产、胎儿畸形、染色体异常、男性不育、精子异常之间存在相关性.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流行病学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4年9月在医院进行子宫内膜癌筛查的女性127例,其中筛查出具有明确手术指征且术后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者60例,对癌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中年龄≥55岁39例,肥胖45例,糖尿病史41例,高血压史27例,未孕13例,恶性肿瘤病史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肥胖、糖尿病史、恶性肿瘤家族史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发病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肥胖、糖尿病史、恶性肿瘤家族史为独立的高危因素.结论 对年龄≥55岁、肥胖、糖尿病史、恶性肿瘤家族史的女性需常规进行子宫内膜癌的筛查以预防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

    作者:马新;谢虹;黄海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积极心理干预对不孕症患者心理健康及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干预模式对不孕症患者心理健康及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7月在该院拟做不孕症的不孕妇女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不孕症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积极心理干预模式进行干预,在干预前后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在实施积极心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抑郁因子分、焦虑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总幸福度、正性情感(PA)、正性体验(PE)得分高于对照组,负性情感(NA)、负性体验(NE)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运用积极心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改善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和幸福感.

    作者:唐惠艳;王成刚;邱忠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CD28+、CD86+、CD80+T淋巴细胞及血浆IL-18在ITP患儿中的检测价值

    目的 探析淋巴细胞CD28、CD86、CD80共刺激分子阳性表达及白介素18(IL-18)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45例ITP患儿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4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的基线资料、淋巴细胞CD28、CD86、CD80阳性表达率及IL-18浓度,相关性分析CD86+、CD80+及IL-18与血小板水平间的关系.结果 两组儿童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的CD86+、CD80+百分比以及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的CD28+百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6+及CD80+与血小板水平相关性不明显(P>0.05),而IL-18含量与血小板水平呈明显负相关性(P<0.05).结论 IT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CD86、CD80表达过度,其血浆IL-18影响了ITP的发病过程.

    作者:杨希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卡贝缩宫素联合益母草注射液在剖宫产中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析卡贝缩宫素+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行剖宫产术且具有高危产后出血因素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意义.方法 分析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医院住院行剖宫产术的90例待产妇的临床资料,采用计算机随机生产数字法将入选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剖宫产后宫体注射缩宫素,治疗组剖宫产后宫体注射卡贝缩宫素和臀部肌肉注射益母草注射液,比较两组产妇的基线资料、产后2h及24 h的出血量、产后24h血红蛋白(rib)下降值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产妇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后2、24 h出血量以及24 h Hb下降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产妇的产时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具有高危产后出血因素的剖宫产者采用卡贝缩宫素+益母草注射液治疗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李金满;王雪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腹腔镜下插管微泵缓释甲氨蝶呤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可行性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腹腔镜下插管微泵缓释甲氨蝶呤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60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插管微泵缓释甲氨蝶呤治疗(实验组)和甲氨蝶呤注射保守性治疗(对照组)各30例,治愈后一段时期内进行宫腔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值、包块、输卵管形态及其他生命体征,继而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住院情况及输卵管复通率,探讨腹腔镜下插管微泵缓释甲氨蝶呤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可行性.结果 实验组治疗成功率为86.67%(26/30),对照组为73.33% (2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β-hCG转阴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患侧输卵管复通26例86.67% (26/30),对照组20例56.67% (17/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插管微泵缓释甲氨蝶呤治疗与甲氨蝶呤注射保守性治疗都能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但是前者的治疗效果更好,住院时间也更短,更有利于恢复患者的输卵管通畅,尤其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2000U/L,更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山;房娟;朱桃花;钟明;张映红;郑磊;胡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杭州市下城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调查

    目的 调查杭州市下城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以为预防儿童视力不良提供参考.方法 对杭州市下城区内10所幼儿园共2440名3~6岁儿童的视力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裸眼视力检查,以及屈光度检查.结果 <4岁年龄组儿童发生视力异常97例,占11.70%,4~5岁年龄组儿童发生视力异常103例,占12.09%,>5岁年龄组儿童发生视力异常99例,占13.04%,不同年龄组间儿童发生视力异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7,P>0.05).<4岁年龄组中视力异常男童50例(51.55%),女童47例(48.45%),组内不同性别儿童发生视力异常无统计学差异(x2=0.153,P>0.05).4~5岁年龄组中视力异常男童53例,占51.46%,女童50例,占48.54%,组内不同性别儿童发生视力异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1,P>0.05).>5岁年龄组中视力异常男童52例,占52.53%,女童47例,占47.47%,组内不同性别儿童发生视力异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205,P>0.05).299名初查视力异常儿童中共有269名儿童复诊,再次给予专科视力检查,共239名儿童确诊为视力不良.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后对以上239名儿童共478眼予以1%阿托品眼膏涂眼,3次/d,3d后予以验光,共136名(56.90%)儿童确诊为弱视.其中在学龄前儿童中主要以远视性弱视为主,共109例(80.15%);近视性弱视随年龄增加有所上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 =3.081,P<0.05).结论 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筛查具有重大的意义,早期发现儿童的屈光异常并予以及时的干预,同时要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提供用眼卫生方面的知识,以保障学龄前儿童视力能得到正常的发育.

    作者:尤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腹腔镜下子宫次切术不同处理方式对免疫功能和肿瘤转移的影响

    目的 研究麻醉方法对腹腔镜下子宫次切术患者免疫功能和肿瘤转移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观察两组患者术前(T0)、术毕(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的一般生理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水平、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饱和度(SpO2)在术前(T0)、术毕(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CD3、CD4、CD8在T1、T2时点较T0时点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免疫球蛋白指标IgG、IgA、IgM在T0、T1、T2、T3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CRO-1、IP-10水平T1、T2时比T0时降低(P<0.05);观察组不良情况总发生率(7.50%)小于对照组(2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凭静脉麻醉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均会对患者免疫功能产生抑制作用,但不会造成患者的肿瘤转移,临床上采取全凭静脉麻醉治疗效果更显著.

    作者:房明;王龙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南通市0~3岁铁蛋白缺乏儿童上肢表面肌电分析研究

    目的 探讨0~3岁铁蛋白(SF)缺乏儿童上肢表面肌电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在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门诊就诊的0~3岁幼儿240名为研究对象,其中SF正常儿童120名为对照组,SF缺乏儿童120名为试验组.采用双通道表面肌电信号采集系统,对240名幼儿的左右上肢13个基本动作主肌肉群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采集,每个动作重复3次,分析两组儿童两侧上肢三角肌中部、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掌长肌和指伸肌等肌肉的平均肌电和积分肌电的不同特性.结果 对照组儿童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掌长肌左右肢上表面肌电的平均振幅均高于试验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儿童三角肌中部的右上肢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掌长肌左右肢上表面肌电的积分肌电均高于试验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缺乏儿童与SF正常儿童的上肢表面肌电存在明显差异.全社会均应积极关注幼儿铁缺乏的情况,为科学合理地对SF缺乏儿童进行早期、规范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倪钰飞;李强;王飞英;胡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2006-2014年合肥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合肥市2006-201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主要死亡原因,为降低合肥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收集合肥市2006-201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监测数据,统计合肥市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别死亡率及死因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4年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3.51‰、4.79‰和6.01‰,较2006年分别下降了37.66%、44.50%和37.98%.9年间各年龄组儿童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合肥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年龄构成均以婴儿死亡为主(80.18%),其中新生儿期死亡多(71.05%);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3位以早产或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和出生窒息为主.结论 2006-2014年合肥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明显下降,加强围产期保健,加强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及新生儿疾病筛查,提高新生儿救治技术,为减少5岁以下儿童死亡提供科学保障.

    作者:王燕;殷刚柱;卫华章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上海某区妊娠期糖尿病健康认知及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上海某区妊娠期糖尿病流行现状,研究妊娠期糖尿病现状和产妇相关健康认知的关系.方法 抽取该区具代表性的两家分娩单位2013年3月-2016年2月的23 765例活产分娩量,以纳入标准的3465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作为研究组,随机选择相同时段非妊娠期糖尿病10395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其基础特征、认知度、依从度、影响度对比分析.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有其存在的基础特征,研究组认知度高于对照组,而依从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具一定不良影响度.结论 重视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前诊断和管理,提高其认知度、重视依从度,有利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及其近远期不良影响.

    作者:章敏姬;王双燕;卞咏梅;徐秋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糖尿病与女性生殖健康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患病率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据推算,中国9 240万成年人有糖尿病,1.482亿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的严重危害在于后期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生殖系统功能障碍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生殖健康问题也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糖尿病对男性生殖健康影响的研究已经很深入,对女性生殖健康的研究还不多,本文就其糖尿病影响女性生殖健康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韩瑞钰;王树松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内地藏族女大学生月经及经期保健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目前藏族女大学生的月经及经期保健状况,帮助内地藏族女大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和青春期保健工作.方法 对西藏民族学院在校藏族女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并发问卷对其月经初潮年龄及经期保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西藏女大学生的初潮年龄平均为13.5岁,痛经发生率为71.53%,女大学生月经知识来源多为家庭教育.结论 内地的藏族女大学生月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环境因素、精神心理因素占主要因素.因此,加强藏族女大学生青春期的健康教育,学校应积极主动引导,让藏族女大学生掌握经期自我保健知识.

    作者:孟巧绒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女性原发性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对老年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辨识及中医健康管理效果.方法 选取老年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在知情同意情况下参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标准,将患者分为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气郁质、阴虚质、特禀质、血瘀质、平和质等9种体质,然后随机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根据患者的血压达标情况调整降压药物种类及用量,为患者复查血压、指导如何控制危险因素.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医健康管理,即根据患者体质情况制定适合不同个体的中医健康管理方案,把中医健康指导和适宜技术应用于该方案,包括饮食运动指导、情志调摄、耳穴贴压疗法、自我穴位按摩指导、足浴等.12周后再次评价患者体质变化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治疗后干预组平和质明显增加,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老年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体质辨识,并根据不同体质配合中医健康管理,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此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作者:陈淑珍;刘语嫣;郭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研究的现况、方法与热点分析

    目的 了解并展现国内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PFD)研究的现况、方法和热点内容.方法 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及书目共现分析系统对FPFD研究文献进行信息提取与计量分析.结果 2006-2015年共检及FPFD研究论文1 601篇,2006、2011、2015年分别为36篇、205篇和319篇;北京协和医院朱兰以32篇文献居作者发文榜首,北京、广东两地分别以101篇和66篇论文引领机构TOP20前列,妇幼保健与妇产专科类期刊发表文献占60.00%,临床类文献占发文总量的67.00%,预防保健类文献仅有30篇,有数据支持的研究论著从2006年的48.39%增至2015年的85.96%,使用单因素统计方法的文献占规范统计处理类论著总数的82.00%.结论 国内针对FPFD研究文献增长迅速,已形成“两群一圈两类”作者机构群,妇幼保健类与妇产专科类期刊是FPFD主要传播载体,临床研究文献较多,预防保健类文献偏少,尚缺乏系统科研设计和多元数据处理的高水平文献.

    作者:提慧慧;刘芳;刘岩;李晓冰;马智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卵巢生殖干细胞移植改善化疗小鼠卵巢功能的研究

    目的 探索小鼠卵巢生殖干细胞(OSCs)卵巢内移植是否可以改善化疗诱导的卵巢损伤.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和白消安建立化疗诱导的小鼠卵巢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及移植组,同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移植组在建模1周后,双侧卵巢分别移植OSCs.移植后观察小鼠动情周期;检测血清雌二醇(E2)和卵泡刺激素(FSH)浓度;测量卵巢重量及直径;卵巢组织切片观察卵巢结构和卵泡数目.结果 90%的模型组小鼠动情周期紊乱,70%移植组小鼠恢复正常的动情周期.移植组E2平均浓度(55.8±6.342) pg/ml高于模型组(34.1 ±4.643)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8,P<0.05),而FSH浓度(28.3±1.433) ng/ml低于模型组(64.9±5.553)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31,P<0.05).模型组卵巢呈萎缩状态,而移植组卵巢得到明显改善,形态、大小和正常对照组相似.移植组卵巢内各级卵泡数目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51,P<0.05),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6.505,P<0.05).结论 卵巢生殖干细胞卵巢内移植可以部分地修复化疗导致的卵巢损伤,从而改善卵巢功能.

    作者:吴梦;熊家强;卢智勇;秦弦;王世宣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漯河市5919例农村妇女宫颈癌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漯河市农村妇女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病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 应用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并结合TBS分级系统,采用随机原则于2012年3-6月对漯河市20个农村5 919例妇女进行免费宫颈癌筛查,对非典型鳞状细胞(ASC)及其以上病变行道镜检查并取病理学活检.结果 共筛查5 919例妇女,异常439例(7.42%),30~35岁组及42 ~47岁组妇女患病率高.其中未见上皮内病变或癌变(NILM)5 480例(92.58%),ASC 288例(4.87%)[ASC包括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性鳞状细胞(ASCUS) 268例(4.53%)和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20例(0.34%)],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 96例(1.62%),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51例(0.86%),鳞状上皮癌(SCC)4例(0.07%).对140例ASC以上病例行道镜检查并取活检做病理组织学诊断,其中正常或炎症82例(58.57%)、CIN Ⅰ14例(10.00%)、CINⅡ10例(7.14%)、CINⅢ29例(20.71%)、浸润癌(ISCC)5例(3.57%).结论 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结合TBS分级系统是筛查宫颈病变的有效手段;农村妇女宫颈疾病,特别是高级别病变发病率高,应重视农村妇女宫颈癌预防与普查工作.

    作者:宋佳玉;张清伟;谢文燕;王慧芬;付秀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昆明市HIV暴露婴儿体格发育的队列研究

    目的 了解昆明市HIV感染妇女所生婴儿生长趋势,为该群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制定措施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3年11月昆明市HIV感染产妇所生婴儿44例为暴露组,按条件配对,选取非感染HIV产妇所生婴儿44例为对照组.分别在出生时、3月龄、6月龄、9月龄、12月龄监测小儿身高和体重,采用问卷收集有关信息.结果 男婴暴露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月龄体重及身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婴暴露组与WHO标准值比较,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月龄体重及身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婴对照组与WHO标准值比较,出生体重及身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各月龄体重及身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婴暴露组与对照组比较,体重方面,出生、3月龄、6月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9月龄、12月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身长方面,出生、3月龄、6月龄、12月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9月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婴暴露组与WHO标准值比较,出生体重及身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各月龄体重及身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婴对照组与WHO标准值比较,体重方面,3月龄、6月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生、9月龄、12月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身长方面,3月龄、6月龄、9月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生、12月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昆明市HIV感染妇女所生婴儿虽然在出生和头3个月内体格发育落后于对照组婴儿,但之后的追赶生长快,能在1岁时赶上生长.提示,HIV感染母亲所生婴儿早期喂养指导与护理仍需加强.

    作者:李云霞;丁晓燕;李燕;贾莹洁;许旭佳;蔡群;李燕;李继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硬膜外神经阻滞与低剂量盐酸哌替啶复合咪唑安定在分娩镇痛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硬膜外神经阻滞与低剂量盐酸哌替啶复合咪唑安定在分娩镇痛中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在该院足月正常产的312例产妇,按照病案号的单双号将入选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6例.观察组产妇给予静脉注射小剂量盐酸哌替啶和安定镇痛分娩;对照组产妇给予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分娩.比较2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抑郁自评(SDS)、焦虑自评(SAS)、分娩后1个月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无疼痛感的比例为31.41%,对照组产妇为32.0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6,P>0.05);2组均无强烈疼痛和极度疼痛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2组产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607、0.229,均P>0.05);2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438、0.831,均P>0.05).观察组产妇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339、9.634,均P<0.01).观察组分娩后1个月内有2例出现下肢疼痛;对照组分娩后1个月内3例出现下肢疼痛,2例出现头晕、麻木;对照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43,P<0.05).结论 低剂量盐酸哌替啶复合咪唑安定的分娩镇痛效果与硬膜外神经阻滞无明显差异,但可明显改善产妇自身情绪,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在临床中实际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种朋贵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过度保护与学龄期儿童多动行为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学龄期儿童多动行为与父母过度保护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PSQ)、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过废保护分量表对185名学龄期儿童及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多动行为检出率为31.4%;多动组与正常组过度保护单因素分析,多动组得分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过度保护危险度大;儿童多动行为各因子与父母过度保护呈正相关(P<0.05).结论 存在多动行为的学龄期儿童其父母存在过度保护这一不良的教养方式,提示过度保护是引起学龄期儿童多动行为的原因之一,应在矫正过程中及时进行干预.

    作者:黄岩;王淑清;周艳;陈亚飞;刘文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联合检测PCT、IL-6和CRP水平在预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并发绒毛膜羊膜炎及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PPROM孕妇PCT、IL-6、CRP水平的变化在早期诊断宫内感染、发现绒毛膜羊膜炎以及新生儿败血症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PPROM孕妇10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同孕周的正常孕妇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外周血、分娩时脐血PCT、IL-6、CRP水平;PPROM孕妇分娩后对胎盘胎膜行病理学检查,追踪新生儿感染情况.结果 研究组孕妇外周血中PCT、IL-6、CRP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中有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63例,无绒毛膜羊膜炎37例,两组孕妇外周血PCT、IL-6及CRP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非绒毛膜羊膜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IL-6、CRP各自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性一般,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较低,但三者同时阳性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5.08%、94.59%、95.35%.脐血PCT、IL-6、CRP水平在败血症新生儿中显著升高,与新生儿肺炎组、非感染组及对照组新生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PROM孕妇外周血中PCT、IL-6、CRP浓度升高,三者同时阳性预测绒毛膜羊膜炎的价值高,脐血中PCT、IL-6、CRP水平有利于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情况.

    作者:黄丽娇;庄晖;刘丽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