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艳芳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中药方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8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内服和穴位外敷等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肺功能指标及临床疗效指标.结果 治疗组咳嗽、气促、哮呜音及湿哕音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1 s用力呼气量(FEV1.0)、用力肺活量(FVC)、大呼气流速(PEF)等肺功能指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中药方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可缩短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改善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娟;钟文明;罗光亮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 分离鉴定龋病患儿口腔中双歧杆菌的存在情况,探讨口腔双歧杆菌与儿童龋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9例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重症龋病)16例,对照组(无龋病)13例.采集两组儿童龈上的混合菌斑和非刺激性唾液,采用改良的双歧杆菌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对培养后形成的单菌落采用双歧杆菌特异性引物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分离培养后实验组儿童菌斑和唾液样本中双歧杆菌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实验组检出双歧杆菌的样本中随机选取单菌落进行PCR扩增后测序,结果显示实验组菌斑60个菌落中齿双歧杆菌占81.67%、栖牙双歧杆菌占6.67%、殊形双歧杆菌占11.66%;唾液样本60个菌落中齿双歧杆菌占88.33%、栖牙双歧杆菌占3.34%、殊形双歧杆菌占8.33%.结论 双歧杆菌与儿童重症龋病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儿童口腔双歧杆菌中主要菌株为齿双歧杆菌、栖牙双歧杆菌、殊形双歧杆菌,其中齿双歧杆菌比例高,是儿童龋病的活跃菌种.
作者:邓金勇;李艳莉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 探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和生长激素(GH)水平与患儿病情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5年6月~2014年10月期间该院产科出生的HIE患儿49例为研究对象(分为重度研究组、中度研究组、轻度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出生后72 h内和26~ 28天测量血清IGF-1和GH水平,研究组患儿在出生后72 h内和26 ~28天做神经行为测量(NBNA),分析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新生儿血清IGF-1水平在72 h内和26 ~ 28天4组间比较,其中重度研究组低于其他3组,中度研究组低于轻度研究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H水平在72 h内和26 ~28天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出生72 h内,4组血清IGF-1水平在26~28天均上升,除对照组外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4组血清GH水平在26~28天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血清IGF-1水平与NBNA分值在出生后于72 h内和26 ~ 28天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315,P<0.05;r=0.249,P<0.05),而血清GH与NBNA分值在出生后于72 h内和26 ~ 28天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210,P>0.05).结论 新生儿血清IGF-1水平不仅可以预测HIE患儿的病情,且可以影响新生儿HIE的预后情况,但本研究未发现血清GH与HIE病情间的关系.
作者:辜敏捷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在玉林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初产妇360例,随机分为阴道自然分娩组、剖宫产组及产钳助产组,每组120例.产妇出院42天、恶露干净后回院,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进行妇科检查、手法检测及盆底肌力检测.结果 产钳助产组、阴道自然分娩组及剖宫产组盆底肌力受损率分别为84.17%、49.17%和28.33%,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钳助产组、阴道自然分娩组及剖宫产组阴道前壁脱垂率分别为83.33%、58.33%和37.50%,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钳助产组、阴道自然分娩组及剖宫产组阴道后壁脱垂率分别为64.17%、39.17%和18.33%,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钳助产组、阴道自然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子宫脱垂率分别为51.67%、20.00%和3.33%,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钳助产对产妇盆底肌力的损害程度及盆底器宫脱垂(POP)程度比阴道自然分娩和剖宫产高.
作者:肖霞;韦瑞敏;吕丽清;谢菊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 探索不同气质特点学龄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优社区干预模式.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与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按社区幼儿园为单位随机抽取300名18 ~24月龄幼儿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和性别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1∶1对照),采用综合干预方法对干预组进行干预,应用《中国城市儿童情绪社会性发展评估量表》、《1 ~3岁儿童气质问卷(CPTS)》对研究对象进行干预前、后问卷调查,根据所得数据进行干预效果分析.结果 幼儿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气质类型分布、社会适应能力各域问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与干预前、对照组气质类型分布、社会适应能力各域问题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社区为单位,根据儿童气质类型从家长、幼师、儿童保健医生、儿童4方面着手进行综合干预可提高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并能改善儿童气质特征.
作者:杨育明;许瑾瑾;刘国艳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天津地区儿童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过敏原分布情况,以便为以后的针对性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10月在该科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儿2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共振技术对其进行过敏原检测.结果 230例患者中,过敏原检测结果阳性226例(98.26%),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93.04%,其中鸡蛋(54.78%)、牛奶(52.17%)、海鲜(44.78%)为主要食入性过敏原;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54.78%,主要为动物皮毛(31.30%)、屋尘(28.70%)及粉尘螨(21.30%),食入性与吸入性均阳性者114例(49.57%);不同年龄组患儿食入性和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长,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逐渐升高,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较婴儿期减少,但各组仍以食入性过敏原为主;不同季节荨麻疹食入性和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地区不同年龄慢性荨麻疹患儿过敏原分布不同,过敏原检测对荨麻疹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李静;王超;兰凤荣;赵利媛;刘悦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 了解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监测2009年1月~2013年12月出生的出生缺陷新生儿病例,分析出生缺陷的主要类型和相关因素.结果:发生出生缺陷609例,占同年围产儿分娩人数9.70‰,前三位的出生缺陷为:先天性心脏病(4.57‰)、肢体手足畸形(1.53‰)、泌尿系统畸形(0.82‰).农民孕妇(x2=13.20,P<0.01),孕妇年龄<20岁及≥35岁(x2=16.28,P<0.01),男婴新生儿畸形比率高.结论 新生儿畸形与母亲职业、年龄以及胎儿的性别有关.应加强孕前及孕期保健,积极开展产前诊断工作,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作者:谭玮;吴莉;李莉;赖胜华;丁香平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沉默COX-2基因对子宫腺肌病在位、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凋亡的影响和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30例子宫腺肌病在位、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并将其分为干扰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各10例.脂质体转染COX-2 siRNA,实时定量PCR检测转染前、后各组COX-2、VEGF、MMP-9 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沉默COX-2基因后,干扰组在位、异位内膜间质细胞中COX-2 mRNA表达显著下降,在位、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细胞中VEGF、MMP-9 mRNA表达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沉默COX-2基因可显著诱导子宫腺肌病内膜间质细胞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与间质细胞中VEGF、MMP-9的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李灿宇;马艳鸽;申爱荣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 了解海南省5岁以下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制订儿童营养与健康的干预措施,为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10月1日~2012年9月30日对海南省三亚市和定安县的5岁以下儿童营养与健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定安5岁以下儿童的生长迟缓患病率高于三亚(P<0.05);男童的生长迟缓、低体重和消瘦比例都较女童高(P<0.05);随着年龄增大,生长迟缓、低体重和呼吸道感染的患病率升高,而超重和贫血的患病率降低(P<0.05).三亚5岁以下儿童贫血比例明显低于定安(P<0.05).结论 定安儿童的营养不良状况低于三亚儿童,要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善儿童的营养与健康状况.
作者:吴维学;罗庆;李超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 检测早产儿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6 (MMP-16),NF-κB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关系.方法:留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分娩胎龄≤35周的早产儿血清作为实验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MMP-16、NF-κB表达水平,随访BPD发生率,回顾性分析MMP-16、NF-κB与BPD的关系.结果:早产儿中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血清中MMP-16,NF-κB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血清中MMP-16和NF-κB呈直线正相关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检测早产儿血清中MMP-16和NF-κB的水平,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BPD,降低其并发症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章华;唐炜;高楚楚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出现不良妊娠结局与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相关性,以便更好地预测及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就诊于该科的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127例,其中轻度组36例,重度组91例;另选择同期健康孕妇1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两组子痫前期患者的一般指标,包括孕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肌酐(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24 h尿蛋白定量等.测定健康孕妇孕中期及孕晚期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同时测定轻度组及重度组胱抑素C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并比较子痫前期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并分析子痫前期重度组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 重度组SBP、DBP、Cr、UA及24 h尿蛋白定量值均显著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分娩孕周、BMI及BUN在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健康孕妇妊娠中期血清胱抑素C水平为(0.89±0.12) mmol/L,妊娠后期为(1.03 ±0.20) mmol/L.子痫前期早发轻度组及重度组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别为(1.21±0.41) mmol/L和(1.72±0.68) mmol/L,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子痫前期孕妇羊水过少、胎儿生长受限、胎死宫内、胎盘早剥、低蛋白血症及HELLP综合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重度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高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胎儿窒息、心力衰竭、脐血流比值升高及子痫发生率与重度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与孕妇胱抑素C水平、Cr、UA及分娩孕周相关.结论 子痫前期孕妇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升高,且其水平与子痫前期程度呈正相关;重度子痫前期孕妇更容易并发不良妊娠结局;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与血清胱抑素C水平、Cr、UA及分娩孕周相关.
作者:任艳芳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训练在儿童孤独症治疗中的疗效,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50例孤独症儿童采用综合训练,训练前及训练后分别采用第三版《自闭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表》(PEP-3)评估治疗效果,根据评估结果分析各领域的发展年龄.结果 与训练前相比,训练3个月和6个月后,孤独症儿童在自闭症儿童心理评核表内的认知、语言表达、语言理解、小肌肉、大肌肉、模仿、个人自理7个领域的发展年龄均有提高,治疗6个月后各领域发展年龄明显高于治疗3个月后的发展年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干预训练对孤独症儿童的治疗有效,治疗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作者:姚梅玲;王纪;李正华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 分析福建省某地市剖宫产服务现状及影响剖宫产率的因素.方法 对2013年在福建省某地市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住院行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总剖宫产率为36.96%,其中省级医院高(43.22%),不同等级医院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原因中难产因素占38.20%,非难产因素占51.79%,社会因素占10.01%.结论 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加强产前健康教育,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单纯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作者:黄欣欣;江秀敏;陈起燕;陈水仙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孕中期唐氏筛查对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及减少出生缺陷的实际意义.方法 对扬州市9 191例孕15 ~ 20+6周的孕妇用化学发光法对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游离雌三醇(μE3)进行检测,结合孕妇年龄、体重、孕周等因素利用唐氏筛查风险评估软件计算胎儿患有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神经管缺陷(NTD)的风险率,并对高风险孕妇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或B超进一步确诊.结果 9191例孕妇共筛查出61 1例高风险孕妇,阳性率为6.66%.347例高风险孕妇进行了羊膜腔穿刺术,经染色体核型分析共确诊10例染色体异常,其中21三体7例,18三体1例,其他染色体异常2例;143例NTD高风险孕妇经四维B超检查,终确诊2例(脊柱裂1例、无脑儿1例).结论 中孕期唐氏筛查结合B超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有效降低出生缺陷患儿的出生率.
作者:李茜;徐贵江;张明;张坡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蒺藜提取物对小鼠损伤睾丸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探讨蒺藜对小鼠损伤睾丸的保护修复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给药组,每组10只;建立睾丸热损伤模型,给予治疗剂量的蒺藜提取物;进行睾丸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睾丸总抗氧化能力(T-AOC)测定、睾丸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测定.结果 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睾丸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T-AOC明显降低,T-SOD、CAT和GSH-PX活力明显降低;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睾丸组织MDA含量明显降低,T-AOC明显升高,T-SOD、CAT和GSH-PX活力明显升高.结论 蒺藜提取物通过调控氧化/抗氧化系统,实现对小鼠损伤睾丸的保护修复作用.
作者:田洪艳;李质馨;徐冶;王弘珺;潘晓燕;林冬静;刘忠平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年龄、卵巢体积、窦卵泡数(AFC)、基础雌二醇(bE2)、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基础卵泡刺激素/基础黄体生成素(bFSH/bLH)、抑制素B(INHB)、抗苗勒管激素(AMH)8项指标在预测卵巢储备功能的价值,为临床超排卵方案的选择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22例行体外受精/卵细胞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WF/ICSI-ET)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Pearson' scorrelation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指标预测卵巢反应性的价值.结果:①年龄、bE2、bFSH、bFSH/bLH值与获卵数呈负相关,AMH、INHB、AFC与获卵数呈正相关,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相关性AMH>AFC >INHB>bFSH/bLH>年龄>bFSH>bE2;而卵巢体积与获卵数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②年龄、bFSH、bFSH/bLH、AMH、INH B、AFC预测卵巢低反应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7、0.643、0.815、0.947、0.825、0.867,均大于机会参考下面积(P<0.05),卵巢体积ROC曲线下面积小于机会参考下面积,bE2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77,但两者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bFSH、bFSH/bLH、AMH、AFC、INHB能预测卵巢储备功能;其中,AMH对于卵巢储备功能的预测价值高,AFC、INHB、FSH/LH、年龄、FSH依次降低,卵巢体积、bE2对卵巢储备功能的预测有限.
作者:莫凤媚;丘映;路天祥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LEEP刀联合人重组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对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治疗效果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将62例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均接受LEEP刀治疗,治疗组在LEEP刀治疗基础上应用人重组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进行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单纯疱疹病毒(HSV)以及巨细胞病毒(HCMV)病毒RNA水平及患者病毒转阴率.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554,P<0.05);治疗组患者病毒HPV、HSV以及HCMV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PV、HSV及HCMV的RN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刀联合人重组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燕;鄢海波;赵晶;王璞;赵刚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和宫颈内口宽度对普通初产妇发生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来该院产前检查的普通初产妇82例,均经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与宫颈内口宽度,对所有产妇的妊娠结局进行随访,探讨早产与宫颈长度与内口宽度的关系.结果 82例产妇中早产25例,发生率为30.49%,将其列为早产组,其余产妇则列为非早产组.与非早产组比较,早产组产妇宫颈长度明显缩短,宫颈内口宽度明显增加,宫颈Bishop评分明显提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宫颈长度的缩短及宫颈内口宽度的增加,产妇早产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经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和宫颈内口宽度对早产进行预测,其准确性高,且具有重复性,在临床上可以作为预测早产的有效指标依据.
作者:邢秀红;冯岚;袁汝亮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孕妇学校规范性孕产期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参加四川省孕产期健康教育项目:师资培训,统一提供健康教育材料及孕妇读本,通过孕妇学校开展孕产妇健康教育活动.结果 2008年~ 2012年参加孕妇学校孕产期健康教育项目产出指标:孕妇孕产期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孕妇产前心理焦虑状态下降率、剖宫产率、孕产期并发症于教育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孕妇学校规范性孕产期健康教育能帮助和促使孕产妇全面掌握孕产期保健知识,提高优生优育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孕产期健康教育是妇幼保健的品牌产业.
作者:张璇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对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9月在该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及观察组(15例),两组均进行运动训练、物理疗法和家庭训练等共14周.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前8周进行步行训练,30 min/d,每周5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前8周应用FES对双下肢腓总神经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同时进行步行训练30 min/d,每周5天.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和14周后分别对两组患儿进行腓肠肌痉挛程度评分(MAS),踝关节主动背屈运动度(AROM)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的D区(站立)、E区(走跑跳)评定.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儿的腓肠肌痉挛程度降低,GMFM-88的D区和E区评分提高,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AROM均增加,与各自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周后,两组患儿腓肠肌痉挛程度降低,AROM增加,GMFM的D区和E区评分提高,与各自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和14周后,观察组的双下肢腓肠肌痉挛程度、AROM以及GMFM的D区和E区评分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ES与康复训练相结合可有效缓解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的腓肠肌痉挛程度,增大踝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患儿站立和走跑跳运动功能.
作者:孔艳英;刘丽伟;李馨;陈姝姝 刊期: 2015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