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天津地区230例儿童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李静;王超;兰凤荣;赵利媛;刘悦

关键词:儿童, 慢性荨麻疹, 过敏原
摘要:目的 探讨天津地区儿童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过敏原分布情况,以便为以后的针对性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10月在该科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儿2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共振技术对其进行过敏原检测.结果 230例患者中,过敏原检测结果阳性226例(98.26%),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93.04%,其中鸡蛋(54.78%)、牛奶(52.17%)、海鲜(44.78%)为主要食入性过敏原;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54.78%,主要为动物皮毛(31.30%)、屋尘(28.70%)及粉尘螨(21.30%),食入性与吸入性均阳性者114例(49.57%);不同年龄组患儿食入性和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长,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逐渐升高,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较婴儿期减少,但各组仍以食入性过敏原为主;不同季节荨麻疹食入性和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地区不同年龄慢性荨麻疹患儿过敏原分布不同,过敏原检测对荨麻疹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447例葡萄胎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近年来葡萄胎的临床病理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葡萄胎患者447例的临床资料,分别与北京协和医院于1948~1975年和1989~ 2006年收治的葡萄胎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47例患者的发病年龄15~55岁,平均29.41岁,平均停经时间77.7天(11周).447例患者中,完全性葡萄胎342例(76.51%),部分性葡萄胎105例(23.49%).与北京协和医院1948~1975年和1989 ~2006年收治的葡萄胎的临床资料比较,近年来葡萄胎的诊断时间提前,停经后阴道出血仍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但发生率明显下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剧吐、咯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变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年来葡萄胎的诊断时间提前,临床表现发生了变化,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作者:王璐璐;孔为民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南宁市幼儿患龋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南宁市区2~6岁儿童患龋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实验幼儿园(实验组)和对照幼儿园(对照组)1 009名2~6岁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对其家长进行口腔健康相关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两组儿童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46.2%和2.24、60.0%和2.97,两组患龋率和龋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前喝奶与龋齿发生呈正相关(P=0.029),晚饭后刷牙与龋齿发生呈负相关(P=0.000).结论 南宁市区幼儿患龋率偏高,必须从小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

    作者:叶大文;宋红潮;巫世朝;韦淑媛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检测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gene 1,MTA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从而探讨MTA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1年6月~2012年5月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住院行腹腔镜手术患者30例,EMS临床分期均为Ⅲ~Ⅳ期,同时获取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疾病组).选取同期因卵巢畸胎瘤或子宫肌瘤住院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患者20例,取其内膜组织(正常组).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和RT-PCR(反转录)法检测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内膜组织和在位内膜组织及非内异症患者正常内膜MTA1的表达.结论 MTA1在内异症中的表达高于非内异症患者,其中MTA1在疾病组在位内膜中的表达高于异位内膜.

    作者:常桂荣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蒺藜提取物对小鼠损伤睾丸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目的 观察蒺藜提取物对小鼠损伤睾丸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探讨蒺藜对小鼠损伤睾丸的保护修复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给药组,每组10只;建立睾丸热损伤模型,给予治疗剂量的蒺藜提取物;进行睾丸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睾丸总抗氧化能力(T-AOC)测定、睾丸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测定.结果 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睾丸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T-AOC明显降低,T-SOD、CAT和GSH-PX活力明显降低;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睾丸组织MDA含量明显降低,T-AOC明显升高,T-SOD、CAT和GSH-PX活力明显升高.结论 蒺藜提取物通过调控氧化/抗氧化系统,实现对小鼠损伤睾丸的保护修复作用.

    作者:田洪艳;李质馨;徐冶;王弘珺;潘晓燕;林冬静;刘忠平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探讨M2型丙酮酸激酶和组织蛋白酶D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和交界性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

    目的 探讨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和交界性浆液性肿瘤组织中M2型丙酮酸激酶(M2-PK)和组织蛋白酶D(Cath-D)的表达水平,为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防止复发提供指导性的意见.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分别对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对照组)和交界性浆液性肿瘤(观察组)组织中M2-PK、Cath-D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对比两组M2-PK、Cath-D表达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M2-PK在对照组和观察组肿瘤组织表达中阳性率分别为38.00%和72.00%,Cath-D在肿瘤组织表达中阳性率分别为24.00%和66.00%,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2-PK蛋白在观察组肿瘤检测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00%和61.54%,Cath-D蛋白分别为66.00%和78.57%.结论 M2-PK和Cath-D蛋白的表达对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海宁;施志军;李冀红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正常产后产妇实施Orem自护模式对心理、睡眠状况及角色转变的影响

    目的 探究正常产后产妇实施Orem自护模式对其心理、睡眠状况及角色转变的影响,并为该类产妇的优质护理提供循证支撑.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2月该院产科收治的正常产产妇9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Orem自护模式.记录两组产妇干预后1个月末的躯体症状评分、睡眠质量障碍评分及母亲角色转换优良率.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和睡眠质量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产妇角色转换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Orem自护模式能有效改善顺产产妇的负性情绪,且能提升其睡眠质量,并促进其母亲角色的转换,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孙柳柳;苏菊;龚丹;刘飒;莫鹤凤;张旭垠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及诊疗新进展

    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母婴危害严重,如未得到及时的诊治干预,可能引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酮症酸中毒甚至乳酸酸中毒,出现高渗性昏迷、低血糖性昏迷等危急情况.对于胎儿则有可能导致胎盘血管的病变,出现胎儿窘迫、死胎等严重并发症.因受妊娠的影响,其治疗与一般人群糖耐量异常存在差别.近年来GDM患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对我国未来人口素质有一定影响,因此尽早发现、诊断和治疗对GDM的防治至关重要.本文就可能导致GDM的危险因素及诊断方法的发展历程和新进展进行文件检索,并综述如下.

    作者:赵海英;刘文慧;张惠欣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中药方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中药方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8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内服和穴位外敷等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肺功能指标及临床疗效指标.结果 治疗组咳嗽、气促、哮呜音及湿哕音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1 s用力呼气量(FEV1.0)、用力肺活量(FVC)、大呼气流速(PEF)等肺功能指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中药方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可缩短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改善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娟;钟文明;罗光亮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女性Graves病131I治疗后的生育情况与子代健康初步分析

    目的 探讨131I对女性Graves病患者生育力的影响及对子代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影响,同时为131I在育龄期Graves病妇女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使用131I治疗Graves病后怀孕的育龄期妇女74例及分娩的75例子代,比较其子代与正常妇女所分娩子代的畸形率及子代TSH水平,同时分析131I剂量、131I治疗后间隔时间及Graves病治疗后结局对子代TSH水平的影响.结果 不同131I治疗剂量所分娩子代的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1I治疗后间隔时间不同,所分娩的子代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1I治疗后妊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甲状腺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妇女所分娩的子代之间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31I治疗育龄期Graves病安全、简便,对妊娠及所分娩子代TSH水平无不良影响,值得在育龄期甲亢妇女中广泛推广.

    作者:刘少正;张青;张庆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应用ROC曲线评估常用指标对卵巢储备功能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年龄、卵巢体积、窦卵泡数(AFC)、基础雌二醇(bE2)、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基础卵泡刺激素/基础黄体生成素(bFSH/bLH)、抑制素B(INHB)、抗苗勒管激素(AMH)8项指标在预测卵巢储备功能的价值,为临床超排卵方案的选择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22例行体外受精/卵细胞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WF/ICSI-ET)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Pearson' scorrelation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指标预测卵巢反应性的价值.结果:①年龄、bE2、bFSH、bFSH/bLH值与获卵数呈负相关,AMH、INHB、AFC与获卵数呈正相关,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相关性AMH>AFC >INHB>bFSH/bLH>年龄>bFSH>bE2;而卵巢体积与获卵数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②年龄、bFSH、bFSH/bLH、AMH、INH B、AFC预测卵巢低反应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7、0.643、0.815、0.947、0.825、0.867,均大于机会参考下面积(P<0.05),卵巢体积ROC曲线下面积小于机会参考下面积,bE2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77,但两者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bFSH、bFSH/bLH、AMH、AFC、INHB能预测卵巢储备功能;其中,AMH对于卵巢储备功能的预测价值高,AFC、INHB、FSH/LH、年龄、FSH依次降低,卵巢体积、bE2对卵巢储备功能的预测有限.

    作者:莫凤媚;丘映;路天祥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功能性电刺激对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对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9月在该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及观察组(15例),两组均进行运动训练、物理疗法和家庭训练等共14周.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前8周进行步行训练,30 min/d,每周5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前8周应用FES对双下肢腓总神经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同时进行步行训练30 min/d,每周5天.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和14周后分别对两组患儿进行腓肠肌痉挛程度评分(MAS),踝关节主动背屈运动度(AROM)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的D区(站立)、E区(走跑跳)评定.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儿的腓肠肌痉挛程度降低,GMFM-88的D区和E区评分提高,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AROM均增加,与各自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周后,两组患儿腓肠肌痉挛程度降低,AROM增加,GMFM的D区和E区评分提高,与各自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和14周后,观察组的双下肢腓肠肌痉挛程度、AROM以及GMFM的D区和E区评分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ES与康复训练相结合可有效缓解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的腓肠肌痉挛程度,增大踝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患儿站立和走跑跳运动功能.

    作者:孔艳英;刘丽伟;李馨;陈姝姝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不同气质特征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干预研究

    目的 探索不同气质特点学龄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优社区干预模式.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与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按社区幼儿园为单位随机抽取300名18 ~24月龄幼儿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和性别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1∶1对照),采用综合干预方法对干预组进行干预,应用《中国城市儿童情绪社会性发展评估量表》、《1 ~3岁儿童气质问卷(CPTS)》对研究对象进行干预前、后问卷调查,根据所得数据进行干预效果分析.结果 幼儿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气质类型分布、社会适应能力各域问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与干预前、对照组气质类型分布、社会适应能力各域问题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社区为单位,根据儿童气质类型从家长、幼师、儿童保健医生、儿童4方面着手进行综合干预可提高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并能改善儿童气质特征.

    作者:杨育明;许瑾瑾;刘国艳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25 (OH) D]水平及血清25 (OH)D与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 选取诊断为SCH的孕妇415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正常孕妇250例作为对照组.在孕中期(24 ~28周)检测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及血清25 (OH)D,比较两组维生素D平均水平及25 (OH)D不同含量的比率,同时比较TPOAb阳性与TgAb阳性的SCH孕妇的25 (OH)D平均水平及25 (OH)D不同含量的比率.结果 SCH孕妇的25 (OH)D平均水平低于对照组,维生素D缺乏的比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POAb阳性的孕妇25 (OH)D平均水平低于TPOAb阴性孕妇,TPOAb或TgAb阳性孕妇发生维生素D缺乏的比率高于TPOAb或TgAb阴性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OAb阳性的SCH孕妇发生维生素D缺乏[25 (OH) D<30 nmol/L]的比率较高,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TPOAb阳性孕妇并发SCH的危险因素.

    作者:肖凤艳;许林骥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天津地区230例儿童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天津地区儿童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过敏原分布情况,以便为以后的针对性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10月在该科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儿2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共振技术对其进行过敏原检测.结果 230例患者中,过敏原检测结果阳性226例(98.26%),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93.04%,其中鸡蛋(54.78%)、牛奶(52.17%)、海鲜(44.78%)为主要食入性过敏原;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54.78%,主要为动物皮毛(31.30%)、屋尘(28.70%)及粉尘螨(21.30%),食入性与吸入性均阳性者114例(49.57%);不同年龄组患儿食入性和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长,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逐渐升高,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较婴儿期减少,但各组仍以食入性过敏原为主;不同季节荨麻疹食入性和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地区不同年龄慢性荨麻疹患儿过敏原分布不同,过敏原检测对荨麻疹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李静;王超;兰凤荣;赵利媛;刘悦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扬州市9191例孕中期唐氏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孕中期唐氏筛查对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及减少出生缺陷的实际意义.方法 对扬州市9 191例孕15 ~ 20+6周的孕妇用化学发光法对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游离雌三醇(μE3)进行检测,结合孕妇年龄、体重、孕周等因素利用唐氏筛查风险评估软件计算胎儿患有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神经管缺陷(NTD)的风险率,并对高风险孕妇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或B超进一步确诊.结果 9191例孕妇共筛查出61 1例高风险孕妇,阳性率为6.66%.347例高风险孕妇进行了羊膜腔穿刺术,经染色体核型分析共确诊10例染色体异常,其中21三体7例,18三体1例,其他染色体异常2例;143例NTD高风险孕妇经四维B超检查,终确诊2例(脊柱裂1例、无脑儿1例).结论 中孕期唐氏筛查结合B超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有效降低出生缺陷患儿的出生率.

    作者:李茜;徐贵江;张明;张坡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儿童孤独症的综合干预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训练在儿童孤独症治疗中的疗效,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50例孤独症儿童采用综合训练,训练前及训练后分别采用第三版《自闭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表》(PEP-3)评估治疗效果,根据评估结果分析各领域的发展年龄.结果 与训练前相比,训练3个月和6个月后,孤独症儿童在自闭症儿童心理评核表内的认知、语言表达、语言理解、小肌肉、大肌肉、模仿、个人自理7个领域的发展年龄均有提高,治疗6个月后各领域发展年龄明显高于治疗3个月后的发展年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干预训练对孤独症儿童的治疗有效,治疗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作者:姚梅玲;王纪;李正华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早产儿血清中MMP-16和NF-κB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早产儿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6 (MMP-16),NF-κB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关系.方法:留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分娩胎龄≤35周的早产儿血清作为实验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MMP-16、NF-κB表达水平,随访BPD发生率,回顾性分析MMP-16、NF-κB与BPD的关系.结果:早产儿中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血清中MMP-16,NF-κB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血清中MMP-16和NF-κB呈直线正相关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检测早产儿血清中MMP-16和NF-κB的水平,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BPD,降低其并发症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章华;唐炜;高楚楚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聚合酶链式反应在常见阴道炎检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疾病,临床上以白带性状改变及外阴瘙痒灼痛为主要特点,若未及时治疗,可引起宫颈炎、尿道炎、盆腔炎和不良围产期结局等并发症[1-2].临床上常见的阴道炎包括细菌性阴道病(BV)、念珠菌性阴道炎(CA)、滴虫性阴道炎(TV)和支原体性阴道炎(MV)等.BV是阴道内菌群失调引起的疾病,约占外阴感染的40%~50%,表现为阴道加德纳菌、阴道阿托波菌和普氏菌等厌氧菌增多,而乳酸杆菌减少[2].CA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妇科疾病.Weissenbacher等[3]报道称75.0%的女性会感染白色念珠菌,其中5.0%~8.0%妇女为慢性或复发性.TV主要是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10.4%的子宫颈癌是由阴道毛滴虫感染所致[4].MV由解脲支原体、人支原体和生殖支原体感染引起,调查表明34.0%的男性尿道中可检出支原体,60.9%的女性宫颈中可检出支原体[1].

    作者:叶称连;许恒毅;王力均;傅芬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IGF-1和GH水平的表达及与病情程度的关系

    目的 探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和生长激素(GH)水平与患儿病情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5年6月~2014年10月期间该院产科出生的HIE患儿49例为研究对象(分为重度研究组、中度研究组、轻度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出生后72 h内和26~ 28天测量血清IGF-1和GH水平,研究组患儿在出生后72 h内和26 ~28天做神经行为测量(NBNA),分析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新生儿血清IGF-1水平在72 h内和26 ~ 28天4组间比较,其中重度研究组低于其他3组,中度研究组低于轻度研究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H水平在72 h内和26 ~28天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出生72 h内,4组血清IGF-1水平在26~28天均上升,除对照组外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4组血清GH水平在26~28天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血清IGF-1水平与NBNA分值在出生后于72 h内和26 ~ 28天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315,P<0.05;r=0.249,P<0.05),而血清GH与NBNA分值在出生后于72 h内和26 ~ 28天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210,P>0.05).结论 新生儿血清IGF-1水平不仅可以预测HIE患儿的病情,且可以影响新生儿HIE的预后情况,但本研究未发现血清GH与HIE病情间的关系.

    作者:辜敏捷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哺乳期母亲补充多种微量元素对婴儿生长发育及疾病预防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哺乳期母亲补充多种微量元素制剂锌硒宝片及凯思立D片(碳酸钙及VitD)对婴儿生长发育及疾病预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该院分娩且能坚持长期母乳喂养的哺乳期母亲400名为研究对象,分为凯思立D片及锌硒宝片药物治疗组和非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各200名.分别测定其婴儿治疗前后尿钙、锌水平,同时测量婴儿的各项生长发育指标,统计两组婴儿常见感染性及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婴儿的各项生长发育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及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凯思立D片协同锌硒宝片可补充哺乳期母亲微量元素,在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同时,提高婴儿的抗感染能力,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效果明显.

    作者:莫江萍;潘伟 刊期: 2015年第26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