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蔚;胡春霞;金松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月在梧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检查、胸片改变、治疗及转归.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均以咳嗽、发热为首诊症状,常合并食欲下降、腹泻、乏力、心音低钝、心悸、烦躁、高热惊厥、贫血及皮疹等消化、心血管、神经、血液系统症状.肺部体征阳性率(37.5%)较胸片异常率(100.0%)低.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效价大于1:80为阳性.血沉、C-反应蛋白大部分升高,且随病情好转而恢复.所有患儿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均使用阿奇霉素,疗效良好.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病有小龄化趋势,患病率则有上升趋势.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控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同时需注意进行相关辅助检查及对症治疗.
作者:黎念;何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YLD-200输卵管通液诊疗仪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12例因不孕症需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且碘过敏试验阴性的患者随机分配为常规组(156例)和试验组(156例).常规组由医生穿铅衣站在患者身旁推注造影剂进行造影,试验组由医生在工作室(无射线区)使用YLD-200输卵管通液诊疗仪代替人工推注造影剂进行造影,对两组造影的图像质量和在造影期间发生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96,P>0.05);在造影期间发生的并发症,试验组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3568,P<0.05).结论:使用YLD-200输卵管通液诊疗仪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不仅安全可靠,而且避免了医生遭受X射线的辐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覃永平;梁慧明;冯谢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稽留流产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稽留流产患者19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80例.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照组口服己烯雌酚.根据子宫大小行钳刮术或静脉滴注缩宫素,待其自然排出胎儿、胎盘后行清宫术,观察两组清宫情况.结果:观察组流产成功率为91.84%,对照组流产成功率为59.18%,观察组流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口服能安全有效地终止稽留流产,具有疗效好、出血量少,方法简便、用药剂量小等优点,可减少术后不全流产的几率,避免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路运珍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了解贵阳市5岁以下儿童医疗服务利用和医疗保险待遇现状,分析不同医疗保险儿童保险待遇差异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贵阳市儿童医疗保障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方法:定性资料来源于贵阳市儿童医疗保险政策文件和关键人物访谈,定量资料来源于470份5岁以下儿童家庭问卷.结果:5岁以下儿童月龄分布为(22.64±15.62)月,性别比为1.28:1,5岁以下儿童未参加医疗保险比例为35.11%,城市有26.85%的儿童同时参加了商业保险;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儿童医疗保险补偿比例为55.59%,城市平均补偿比例为38.80%,应住院而未住院的只有0.90%;基层卫生机构普遍不具备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和新生儿疾病治疗的能力.结论:儿童住院服务利用情况较好,但补偿比较低,费用负担较重;同时基层儿科建设滞后,难以满足儿童健康需要;建议加强基层卫生机构儿科适宜设备的配置,提高儿科医生的培训和引进力度;逐步改善儿童保险待遇,提高报销比例.
作者:童雪涛;许宗余;郭素芳;陈可君;姚岚;熊巨洋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经腹选择性减胎术的方法及妊娠结局.方法:选择1999年12月~2010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妊娠中期因多胎或1胎畸形行减胎术的患者35例,分析中期减胎方法、减胎手术并发症、平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等,并比较减胎后保留单胎或双胎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分娩孕周.结果:35例妊娠中期减胎患者均无术后出血、羊水溢漏、术后早期流产、凝血障碍;术后晚期流产3例(占8.57%),平均分娩孕周为(34.62±4.05)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2.31±0.64)kg.妊娠中期减灭1胎和减灭2胎患者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保留单胎组平均分娩孕周(36.44±2.83)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2.63±0.57)kg;保留双胎组平均分娩孕周(34.13±2.77)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1.96±0.53)kg,两组患者相比,平均分娩孕周和新生儿出生体重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妊娠中期减胎术可作为避免多胎妊娠、异常胎儿出生的安全、简便、有效方法;保留单胎者妊娠结局优于保留双胎者.
作者:张轶乐;孙莹璞;郭艺红;苏迎春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早期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方法:回顾2005年~2010年9月住院出生3~7天活产儿667953例,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进行听力筛查501 503例,未通过者42天复筛,3月和6月各用DPOAE、听性脑干反应(ABR)、声导抗(AIM)、多频稳态听觉诱发反应(ASSR)诊断.结果:初筛未通过47044例,未通过率9.38%,复筛31362例,复筛未通过4329例,未转诊1641例(失访),占37.90%,转诊2688例,听力损失327例,轻度听力损失6.50%(26/400),中度听力损失24.25%(97/400),重度听力损失18.75%,(75/400),极重度听力损失50.05%(202/400).结论:早期新生儿听力筛查随访需要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和密切配合,才能提高复筛率、转诊率、随访率、干预率.
作者:徐赛男;周益飞;林锡虎;杨雷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索乳腺肿块外治的有效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96例乳腺肿块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辨证分为肝郁痰凝型、脾胃虚弱型和气血亏虚型,分别选用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法,温补脾肾、益气养血法,益气补虚、温阳解毒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内服和自制玉黄乳消膏外涂方法,对照组采用单服中药治疗.结果:两组病例均经30天治疗后观察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达8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5.83%.结论:本病采用中药内服与局部药物离子透入治疗,具有疗程短、疗效快、不伤皮肤、无任何不良反应等特点,治疗老年妇女乳腺肿块疗效显著.
作者:董志云 刊期: 2011年第24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妊高征)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其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全身小动脉痉挛,临床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妊高征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经过近百年的努力,妊高征病因学研究从初的临床资料总结→动物模型的建立→组织细胞学观察,直至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但目前尚无一种学说能完整,系统地阐明妊高征的发生发展过程.近年来,有学者认为妊高征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发展过程,可能是由机体内在遗传因素决定的.现从妊高征家系研究、妊高征与易感基因、凝血功能、脂质代谢异常及免疫遗传等方面逐一进行探讨.
作者:左金玲;易建平;陈宝丽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NF-kB在子痫前期胎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住院患者90例,其中对照组30例,子痫前期患者60例(轻度30例,重度3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胎盘NF-kB p65、IkB-α的表达.结果:1对照组与子痫前期患者的胎盘NF-kBp65和IkB-α表达比较,子痫前期组较对照组的胎盘NF-kBp65表达明显升高,IkB-α表达明显降低(P<0.01).2轻度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NF-kBp65和IkB-α表达变化,子痫前期组重度组较子痫前期轻度组胎盘NF-kBp65表达明显升高,IkB-α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胎盘NF-kB活化增强,参与免疫炎症反应及胎盘细胞损伤,从而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过程.
作者:陈芳荣;龚护民;茹美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通过对农村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费用相关问题的调查及其数据的分析,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专项工作,终实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和婴儿死亡率的目标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对河北省2008~2009年度接受农村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的孕产妇进行住院分娩费用的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部分孕产妇实际住院分娩费用低于国家项目规定补助费用,另有一部分孕产妇因合并症等导致住院分娩费用高于补助费用,计划外生育妇女及异地分娩妇女因相关政策未能享受住院补助的情况.结论:加强项目资金的合理利用和持续性,尽快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约束各个相关部门的工作,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
作者:邢利霞;裴菊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轮状病毒肠炎婴幼儿在应用猪免疫球蛋白口服液治疗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疗效.方法:将轮状病毒肠炎124例婴幼儿随机分为研究组(猪免疫球蛋白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68例,对研究组及对照组患儿分别在治疗前、后72h检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同时分析住院前病程和治愈疗程.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后72h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1.4%和%.4%,对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4.1%和75%,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猪免疫球蛋白口服液可抑制RVE患儿血清IL-2、IL-6、TNF-α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黄伟;苏颖;李凯;夏明月;李明丽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泪囊炎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12例(470眼)婴幼儿根据病情和年龄情况采用不同治疗方法:1月以下婴幼儿首先以按摩泪囊区为主,5月以上婴幼儿直接采用泪道探通冲洗术.结果:1月以下婴幼儿经按摩治愈61眼,2~4月经按摩治愈20眼,各月龄段泪道探通冲洗治愈374眼,治愈率96.1%.各年龄组泪囊炎发病情况以0~4月年龄组为多数,不同术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剖宫产与顺产比较,有使泪囊炎患病率增高的因素.分泌物细菌培养加药敏结果显示,链球菌、肺炎球菌发病例数多,其次是葡萄球菌.结论:2~4月为泪道探通冲洗术的佳治疗时间.
作者:刘子江;卢海霞;凌睿;张坚;苏广龙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对贵州省222例唐氏综合征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减少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方法: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抽取静脉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中期染色体制片、G显带处理,每例患者镜下计数30个核型,分析核型3个以上,对异常者加大计数和分析量,并按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1985)的标准命名.结果:唐氏综合征者中单纯型占92.35%、易位型占4.05%、嵌合型占2.25%,合并其他染色体异常者占1.35%.结论:细胞遗传学检测是确诊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可靠方法,针对高龄或有不良因素接触史的孕妇加强孕前优生遗传咨询,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及时了解胎儿染色体异常情况,对减少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宏红;周从容;吴小平;陈蔚清;鲜义辉;冯燕梅;李映雪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方法:2010年2月~2011年2月对该院收治的慢性咳嗽患儿进行了肺炎支原体(MP)IgM抗体测定,并分析了MP感染与慢性咳嗽患儿年龄、X线胸片改变的关系.结果:观察组78例慢性咳嗽患儿中经MP-IgM抗体的测定为阳性的患儿有42例,占53.85%;对照组患儿中MP-IgM抗体检测阳性者5例,占8.33%,观察组的MP-IgM抗体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4.98,P=0.000).1~3岁患儿的MP-IgM抗体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患儿(P<0.05).80.77%患儿的双肺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以支气管炎所占比例高.63例X线胸片改变的患儿中有42例MP-IgM抗体检测为阳性,21例MP-IgM抗体检测为阴性,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MP-IgM阴性率(X2=8.29,P=0.009).所有患儿均完成了1~3个月的治疗和随访,其中80.95%的患儿(34/42)1周内咳嗽明显减少,95.24%的患儿(40/42)1个月内咳嗽消失.结论:MP感染与小儿慢性咳嗽关系密切,在对慢性咳嗽患儿寻找病因时,应常规进行MP-IgM检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姚宇枫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提高宫颈癌治愈率、改善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方法:收集子宫颈浸润癌患者733例诊治中的相关临床资料,按年份分为A、B两组,对比分析发病及诊治情况.结果:宫颈癌发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仔细和准确的临床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的合理应用对宫颈癌可早期确诊并分期;术式的选择具有保留卵巢功能、为有强烈要求的患者保留生育功能及微创化的趋势.结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有待提高,随诊情况有待改善;提高宫颈癌的诊断准确率,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作者:刘晶;田雪红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分析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妇女使用激素替代疗法的风险和获益.方法:选自2007年1月~2010年1月在该院门诊就诊的300例绝经前后的妇女,给予激素替代疗法后,分析更年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45岁之前,尤其在40岁以前出现自然或医源性绝经的妇女患心血管疾病及骨质疏松的风险更高.她们可以从激素替代中获益,治疗应至少持续至正常的绝经年龄.结论:激素替代疗法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年龄.<60岁的妇女采用激素替代疗法应并不涉及安全性问题.新数据及对以往研究根据妇女年龄重新分析表明,对于大多数妇女来说,如果激素替代疗法在绝经的前几年便开始使用激素替代疗法,那么,在有明确指征的情况下,潜在的益处有很多,而风险很少.
作者:李朝霞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黔南州6~12岁苗族和布依族儿童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的特征.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225例代谢综合征儿童为研究对象,按民族分为苗族组(107例)和布依族组(118例),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生化指标检测,并对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两民族代谢综合征儿童危险因素比较:布依族组在被动吸烟、体重增加、高血压家族史、高血脂家族史等方面与苗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民族代谢综合征儿童膳食结构及其他因素比较:布依族组在摄入主食、猪肉、猪肉肥瘦、花生、咸菜、甜食等方面明显高于苗族组(P<0.01),在摄入蔬菜方面明显低于苗族组(P<0.01).苗族组的经济收入明显低于布依族组(P<0.01).③两民族代谢综合征儿童肥胖和代谢指标水平比较:布依族组儿童的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腰围、腰臀比及体重指数水平均高于苗族组儿童,高密度脂蛋白-C水平明显低于苗族组儿童(P<0.01);两组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黔南州布依族和苗族儿童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家族史、高血脂家族史、高体重指数、高腰臀比、被动吸烟、膳食口味咸、高碳水化合物饮食、高脂饮食等因素与代谢综合征发病有关.
作者:杨予;李溥;班文芬;班继超;黄文强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死亡孕产妇的主要死因和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对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7~2009年剖宫产死亡孕产妇的相关资料进行省级评审,确定死亡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剖宫产死亡119例,占全省死亡孕产妇的34.1%,死亡专率为7.12/10万.手术地点省市级医院21例(17.7%),区县级医院62例((52.1%),乡级卫生院35例(29.4%),其他1例;死亡地点省市级33例(27.7%),区县级48例(40.3%),乡级22例(18.5%),家中、途中和其他地点16例.省级死亡评审结果显示,可避免死亡97例(81.5%),前3位死亡原因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羊水栓塞.影响死亡的主要因素是个人、家庭、居民团体的知识技能问题,乡镇医疗保健机构人员的知识技能问题和区县级医疗保健机构人员的知识技能问题.35例乡镇卫生院剖宫产死亡孕产妇中,32例(91.4%)为可以避免的死亡,主要死因为产科出血,主要影响因素为乡级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问题.结论:江西省基层医院剖宫产形势严峻,应采取严格准人制度.完善转诊机制.加强产科培训等有效措施,降低剖宫产孕产妇死亡专率.
作者:张倩平;付楚慧;陈卫红;陶玉玲;梁群;黄维新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改良式冷刀锥切术在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价值.方法:对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接受宫颈锥切术的172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改良组及传统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宫颈狭窄或粘连发生率及宫颈鳞柱交界可见率等.结果:改良组平均手术时间28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35min,改良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改良组术中出血量平均33ml,对照组平均45ml,改良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宫颈狭窄或粘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鳞柱交界可见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冷刀锥切术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具有术后宫颈鳞柱交界可见率高,有利于术后随访等优点.
作者:李敬;张爽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了解湘鄂渝黔边区6~16岁苗族学生体质量指数(BMI)分布特征及其营养现状.方法:应用人体测量法测量苗族学生的身高和体质量,利用公式计算体质量指数,并对其分布特征和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男女学生BMI值随年龄增长呈现逐年增加趋势,男生年平均增长0.40kg/m2,女生年均增长0.55kg/m2;11岁以前,女生的BMI均值低于男生平均水平,12岁后又高于男生;苗族男学生除了15岁外,各年龄段BMI均高于汉族男生,大多数年龄段有统计学差异(P<0.05);女生各年龄段的BMI值均高于2000年全国汉族学生平均水平(P<0.05),营养不良率和超重肥胖率均低于2005年全国汉族学生平均水平;苗族男生和女生营养状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湘鄂渝黔边区6~16岁苗族学生总体营养状况良好,但仍有营养不良、超重肥胖现象存在,应继续加强中小学生的营养教育.
作者:张惠娟;黄大元;吴国运;梁成青;熊健 刊期: 2011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