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核因子Kappa B与IL-8、MMp-9在亚临床感染性早产中的研究进展

李丹;迟心左;周昌菊

关键词:核因子, kappa, 亚临床, 感染性早产, 早产治疗, 预测指标, 效果不佳, 世界人口, 出生质量, 总人数, 发病率, 机制, 分娩
摘要:早产至今是世界范围内的难题,发病率一直徘徊在分娩总人数的5%~15%,甚至有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世界人口出生质量.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早产的机制不清;无高效的预测指标;一旦发生早产治疗效果不佳.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42例子宫颈腺癌术前动脉插管新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

    子宫颈腺癌约占子宫颈浸润4%~5%,近年发病呈上升趋势.由于子宫颈腺癌对放疗不敏感,其治疗原则是只要患者能耐受手术,估计病灶能切除,则尽量争取手术治疗.

    作者:张宏;王海波;王渠源;邵艳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正安县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正安县孕产妇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正安县2000~2006年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0~2001年死因顺位为产科出血、内科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002~2003年死因顺位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内科合并症、其他(如产褥感染、用药错误引起药物中毒、羊水栓塞等).2004~2006年死因顺位为产科出血、内科合并症、其他.结论:进一步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力度,实施贫困救助,努力提高住院分娩率,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冯桂琴;张岚;李昌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B 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早产、晚期先兆流产的关系及干预

    目的:探讨牛殖道B族溶血性链球菌(GSS)感染与胎膜早破、早产、晚期先兆流产的关系,并提出相关干预措施,以降低胎膜早破、早产、晚期先兆流产的发生率.方法:以因胎膜早破、早产、晚期先兆流产住院的孕妇236例为研究组,随机抽取相同孕周的正常孕妇23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官颈粘液GBS阳性率;将门诊筛查宫颈粘液GBS阳性的20~32周孕妇70例随机分为37例治疗组和33例未治疗组,比较抗GBS感染对母婴预后的影响.结果:研究组孕妇宫颈粘液GBS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P<0.01);早期抗GBS感染能降低胎膜早破、早产、晚期先兆流产的发牛率.结论:胎膜早破、早产、晚期先兆流产与GBS感染密切相关;对于分泌物GBS筛查阳性的孕妇,早期抗GBS治疗能够改善孕妇及围产儿的预后;将GBS筛查列入围产期检查是必要的.

    作者:刘剑;裴美兰;刘霞;孙桂华;崔爱民;汤红芳;苏良香;杨蔚;邵雪峰;许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超声联合胎儿纤维连接蛋白的早产预测

    目的:通过100例早产病例分析,研究超声联合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预测早产的意义.方法:于孕期利用宫颈超声检测,进行早产预测;孕中晚期(22-35)周利用美国ADEZA公司生产的fFN测定试剂盒,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100例有先兆早产征、早产史及多胎孕妇进行测定.追踪病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0例病例中进行超声官颈检测其中宫颈机能不全38例,早产实际发生15例(39.5%),其中9例经环扎处理,早产实际发生2例(22.2%).fFN测定,测试结果阳性36例,其中早产实际发生31例(86.1%).二者联合后阳性早产发生率是92.9%,有显著提高.结论:超声宫颈检测预测早产后,进行宫颈环扎可有效降低早产发生率;官颈检测与WN检测两者结合可提高早产预测的准确性,并有利于及时制定有效临床治疗方案.

    作者:黄蕾;赵玉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输卵管妊娠497例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该院2003~2006年收治的497例输卵管妊娠患者,探讨近年来异位妊娠发病的特点及治疗方面的变化.方法:比较患者的发病年龄、生育情况、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等.结果:发病年龄≤25岁患者由2003年的27.35%增长为2006年的35.07%,未生育者由2003年的35.90%增长为2006年的61.19%,差异有显著性(X2=3.895,P<0.05).失血性休克比例由2003年的15.38%下降为2.096年的7.46%,差异有显著性(X2=3.955,P<0.05),保守性治疗由2003年的50例(42.74%)增长为2006年的94例(70.15%),其中保守性手术比例由2003年的29.91%增长为2006年的56.72%.差异有显著性(X2=18.190,P<0.01).结论:近年来异位妊娠发病年轻化,未生育患者增加,成为影响生育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保守性手术治疗的增加,重复异位妊娠和持续异位妊娠的发病应予以重视,治疗需个体化.

    作者:葛伟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核因子Kappa B与IL-8、MMp-9在亚临床感染性早产中的研究进展

    早产至今是世界范围内的难题,发病率一直徘徊在分娩总人数的5%~15%,甚至有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世界人口出生质量.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早产的机制不清;无高效的预测指标;一旦发生早产治疗效果不佳.

    作者:李丹;迟心左;周昌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脑电图在窒息新生儿早期诊断脑损伤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脑电图对窒息新生儿早期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年9月~2005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参与了复旦大学儿科医院牵头的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多中心研究,为了早期诊断窒息后脑损伤,筛查病例进行亚低温治疗,对期间的49例窒息新生儿生后6 h内进行EEG检查.结果:49例窒息新生儿EEG异常22例,中、重度HIE患儿EEG异常率达100.0%,而轻度HIE患儿EEG异常率仅40.0%,EEG严重程度与ItiE的临床分度基本一致.结论:脑电图可作为窒息后早期发现中重度HIE患儿的重要手段.

    作者:宋雄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凝血抗凝异常与反复妊娠丢失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凝血抗凝异常与不明原因反复妊娠丢失相关性.方法:选择78例(除外口服避孕药)不明原因反复妊娠丢失(RPL)患者及健康妇女60例,分别检测m浆凝血因子F1I、FV、FⅧ、FⅨIX、D-二聚体(D-D)水平及抗凝血酶(AT)、蛋白C(PC)活性.结果:RPL患者和对照组FⅧ活性水平分别为142.1%±59.8%、103.0%±25.7%,P=0.000 1.FⅧ:C水平大于150%,RPL危险增加4.2倍;FⅧ:C水平大于130%,RPL危险增加3.3倍.RPL患者和对照组D-D水平分别为(0.38±0.29)mg/L、(0.19±0.12)m/L,P=0.000 1,胎死宫内患者升高尤其显著[(0.40±0.32)mg/L].RPL患者FII、FV、FIX及AT、PC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FⅧ活性升高和D-D水平升高是反复妊娠丢失的高危因素,尤其使胎死官内的危险性显著升高.

    作者:任景芳;郝敏;屈秦红;郭春华;杨林花;侯丽虹;刘秀娥;周玉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氟他胺和二甲双胍在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氟他胺和二甲双胍在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的临床应用.方法:30例难治性PCOS的不孕患者.观察口服氟他胺和二甲双胍12周前后的临床症状及检测指标,比较生殖内分泌指标及糖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臀围比值(WHR)、多毛评分(F-G评分)、黄体生成素(LH)、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H/P3H)、总睾酮(T)、游离睾酮(gr)、雄烯二酮(A2)、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空腹胰岛素(FINS)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0.05),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其余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用药后有21例(70%)患者恢复排卵性月经.结论:①氟他胺、二甲双胍治疗使大部分患者排卵异常得到很大改善,同时多毛、肥胖也得到一定控制.②氟他胺、二甲双胍能使难治性PCOS患者的卵巢一垂体生殖轴激素水平得到有效的改善.③对无生育要求的PCOS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由于胎儿安全性问题不明,尚须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潘伟;李豫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O~6岁儿童血液中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儿童体内钙、铁、锌、铜元素的含量,探讨其缺乏及超标的综合防治措施.方法:在儿童保健门诊随机抽样1 000例儿童,分三个年龄组(婴儿、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铁、锌、钙、铜含量.结果:儿童血微量元素失衡情况在三个年龄组中较常见,锌的缺乏在婴幼儿时期明显高于学龄前儿童,差异有显著性(P<0.05);铁的缺乏在婴儿期明显高于幼儿和学龄前期差异有显著性(JP<0.05);钙的缺乏在学龄前期高于婴儿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种元素缺乏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儿童为生长发育较快时期,易缺乏铁、锌、钙元素,尤其是缺锌,易被忽视.应加大宣传及防治力度,强调饮食合理,营养平衡.

    作者:史淑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牙周炎孕妇龈沟液中MMP-2,9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孕中期牙周炎妇女牙周炎治疗前、后龈沟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水平,以探讨MMP-2,9在牙周炎发生中的作用,同时观察牙周状况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ELlSA方法,检测牙周炎治疗前、治疗后龈沟液中MMP-2,9水平,同时取患牙周炎未治疗孕妇和健康孕妇做对照.结果:治疗前后牙周炎孕妇龈沟液中MMP-2.9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MMP-2,9的含量,有显著差异(P<0.01);牙周基础治疗后MMP-2.9的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牙周炎未治疗孕妇的流产、早产率明显高于治疗组、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牙周炎治疗组的流产、早产率明显降低,与正常孕妇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龈沟液中MMP-2,9含量在牙周基础治疗后降低,其水平可反映牙周组织病变状况,并影响妊娠结局.

    作者:尤欣;廖琪;郝怡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成都市2004~2006年出生缺陷监测情况分析

    目的:对成都市2004~2006年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同期间家级出生缺陷监测单位监测结果进行比较,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2006年制定的出生缺陷监测方案的要求,对成都市及10家国家级出生缺陷监测单位2004~2006年收集的围产儿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分析,对成都市住院分娩满28周至出生后7天的围产儿进行登记、检查.结果:成都市2004~2006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8.33%o、10.31‰、11.80‰,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期国家级监测单位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成都市;成都市2004~2006年出生缺陷发牛顺位依次为外耳畸形、多指(趾)、总唇裂、并指(趾)、先天性心脏病.结论:提高围产保健技术,普及产前筛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

    作者:冉隆蓉;李春荣;巫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抚顺市孕中期彩色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对孕中期妇女进行广泛的胎儿畸形筛查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对2007年抚顺市孕中期彩色超声筛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筛杳妊娠16~24周孕妇9 410人,彩色超声确诊胎儿畸形50人,检出率为0.53%;因孕有畸形儿而引产孕妇50人.结论:重视孕中期彩色超声筛查可有效提高胎儿畸形的检出率,对减少畸形儿的出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人工流产术致子宫穿孔63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人流术致子宫穿孔的相关因素、处理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对人流术致子宫穿孔6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人流术致子宫穿孔与子宫过度倾屈、畸形、多次妊娠史、哺乳期子宫、疤痕子宫等有明显关系;45例经保守治疗、18例经手术治疗均全部治愈.结论:子宫过度倾屈、畸形、多次妊娠史、哺乳期子宫、疤痕子宫等为人流术致子宫穿孔的高危因素.应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重视高危因素;对官颈紧、扩张困难者应软化宫颈后施手术;子宫穿孔若能及时发现、处理,保守治疗是经济、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郭庆云;王雯;庄亚玲;黄丽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产后抑郁筛查量表的研译及评价

    目的:研译产后抑郁筛查量表(PDSS),通过应用验证其信度、效度水平.方法:用研译的产后抑郁筛查量表对550例健康初产妇在产后3~5天进行测量,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分析问卷的信度、效度.结果:PDSS用于产妇产后3~5天时,有令人满意的信度和结构效度.量表总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13,各因子的Cronbach(a)系数在0.873~0.919之间,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对35个条目进行因子分析,产牛7个公因子,它们总共能够解释总体方差的7l.631%,35个条目因子负荷在0.694~0.860之间,而且所有条目在相应因子上的因子负荷均>0.60.结论:PDSS中文译本经过分析具有比较令人满意的信度、效度,可以用于产后抑郁症的测定.

    作者:李榕;邵红;朱启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786对不良孕产史夫妇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目的:探讨不良孕产史与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86对不良孕产史夫妇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培养、收获、G显带(必要时C显带)后核型分析.结果:在1 572例中检出异常核型151例,异常检出率为9.61%.染色体数目异常3例(0.19%);结构异常148例(9.41%),其中平衡易位13例、罗伯逊易位9例、倒位17例、染色体不平衡4例、染色体多态性变异105例.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发生不良孕产史的重要病因,应对此类患者进行细胞遗产学检查并指导生育.

    作者:张爱萍;张学红;王瑞艳;柳立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杜冷丁非那更半量预防性用于妇科手术后镇痛的探讨

    目的:探讨杜冷丁非那更半量在术后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06年1~12月择期妇科手术后未使用自控镇痛泵的患者92例为观察组,同期手术使用自控镇痛泵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于术后返回病房时即予杜冷丁非那更半量肌注,对照组于术后由麻醉师安置自控镇痛泵返回病房.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肛门排气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首次下床活动、进食时间早于对照组(P<0.01),副反应明显减少(P<0.01).结论:杜冷丁非那更半量预防性肌注镇痛效果好,不影响生理机能的恢复,无副反应且价格低廉,适用于术后镇痛.

    作者:祝春燕;沈红娟;吴伟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血清及脑脊液中NSE浓度及CK-BB活性对新生儿宫内感染所致神经系统损伤与HIE的鉴别意义

    目的:研究血清及脑脊液中NSE浓度及CK-BB活性对新生儿宫内感染所致神经系统损伤与H1E的鉴别意义.方法:收集临床明确诊断为新生儿宫内TORCH感染及HIE的病例,检测其血清及脑脊液中的NSE浓度及CK-BB活性.结果:脑病组血清及脑脊液中的NSE浓度及CK-BB活性明显高于宫内感染组,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血清及脑脊液中的NXE浓度及CK-BB活性对新生儿宫内感染所致神经系统损伤与HIE有鉴别意义.

    作者:胡雪峰;严超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鹤峰县宫颈癌病因分析

    目的:了解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常住人群宫颈癌发病率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当地常住人口中年龄20~70岁、有2年以七性生活史的妇女为调查对象,进行病史询问、妇科检查、宫颈口及宫颈管刷片细胞标本采集及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结果:2006年6月~2008年5月间对鹤峰县7个乡镇已婚妇女1 774人进行了调查,宫颈癌发病率为0.676%,比全国发病率的0.015%高出0.661%,并有患病年轻化的趋势.结论:宫颈癌的发生与当地经济条件落后、卫生知识及疾病知识缺乏以及宫颈慢性疾病未得到及时治疗密切相关.在宫颈癌筛查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对可疑者常规进行官颈病理检查,以真正起到筛查、防癌的作用.

    作者:朱剑文;吴兴华;丁学慧;宋江美;陈玉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妊娠早期不良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与早期妊娠不良结局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处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7年12月产科门诊以停经就诊或者以阴道出血就诊而尿妊娠试验阳性的患者资料,填写调查表,追踪妊娠结局.结果:共收集病例508例,其中早孕不良结局者122例,包括不全流产9例,完全流产22例,过期流产7例以及异位妊娠62例.阴道出血是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阴道出血的发生率在不良妊娠结局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年龄>35岁,既往有自然流产史或者异位妊娠史、不良生活习惯、高体重指数不良妊娠结局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距离前次妊娠间隔<6个月、是否意愿或者计划妊娠,以及近3个月发热病史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与妊娠早期不良结局相关的因素包括高龄、高体重指数、不良生活习惯、不良孕产史,应早期识别危险因素,避免延误诊断和过度检查.

    作者:陈燕;魏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