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早产胎膜早破患者胎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李惠;刘艳

关键词:早产胎膜早破,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免疫组化
摘要: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早产胎膜早破患者胎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产科已确诊的早产胎膜早破的38例患者的胎膜为研究组,收集与研究组孕妇孕周相对应的胎膜完整的自发早产的36例孕妇的胎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两组胎膜ICAM-1的表达,并进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胎膜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ICAM-1阳性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有21例(55.26%)存在绒毛膜羊膜炎,对照组中有13例(36.11%)存在绒毛膜羊膜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CAM-1的表达与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系数为0.90,对照组ICAM-1的表达与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系数为0.72,且病理显示炎症越重的胎膜,其ICAM-1的阳性表达越明显.结论:ICAM-1的表达与胎膜的感染程度相关,感染越重的胎膜其ICAM-1的表达越明显,提示妊娠的结局相对严重;ICAM-1在早产早破胎膜中的表达也提示其在早产胎膜早破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甘草酸二铵胶囊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4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铵(甘利欣)胶囊口服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甘利欣治疗组24例口服甘利欣胶囊3 mg·kg-1·d-1;对照组22例口服肝泰乐、益肝灵、肌苷片.均为每天2次,疗程3个月.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谷丙转氨酸(ALT)与谷草转氨酶(AST)、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N末编肽(PⅢNP).结果:治疗前各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利欣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甘利欣组治疗后血清ALT、AST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甘利欣组治疗后血清ALI、AS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利欣组治疗后血清HA、LN、ⅣC、PⅢ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利欣具有保肝、抗纤维化作用,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儿的肝纤维化程度.

    作者:刘月平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非肥胖孕妇孕期体重控制对妊娠结局的意义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干预对非肥胖孕妇的可行性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该院产科门诊定期产检单胎头位初产妇420例,要求首次就诊时体重指数为18~24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孕妇接受体重干预教育,包括体重目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前检查.结果:实验组孕期平均体重增加(12.6±2.9)kg,对照组孕期平均体重增加(16.6±6.4)kg,实验组体重增加量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实现孕期体重目标者178例,占87.68%,实验组妊娠期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发生率为5.42%低于对照组的11.62%(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巨大儿的发生率7.39%低于对照组13.63%,实验组剖宫产率为52.22%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62.12%(P<0.05).结论:非肥胖孕妇进行体重干预具有可行性,有利于良好的妊娠结局.

    作者:陈燕;张国英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阴道镜应用于诊断宫颈病变的价值

    目的:探讨阴道镜在诊断宫颈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8年4 136例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宫颈的结果,其中宫颈细胞学涂片和阴道镜检查结果任何之一有异常者均行活检,对于未活检考虑为良性疾病者随访半年.将阴道镜检查结果、宫颈细胞学涂片结果和阴道镜下活检的病理诊断三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阴道镜诊断假阴性率低于宫颈细胞学诊断假阴性率,具有统计学意义.已行宫颈细胞学检查者阴道镜下的活检率和阴道镜诊断的假阳性率低于未行宫颈细胞学检查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道镜在诊断宫颈病变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宫颈细胞学检查相结合即降低宫颈筛查的假阴性率,又保证了阳性率.

    作者:李燕;陈小星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米索前列醇片在绝经妇女取环困难中的应用

    宫内节育器为计划生育的一项重要避孕措施,而绝经后妇女取环困难,成为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绝经后妇女因生殖及内分泌功能的减退,导致生殖器官不同程度的萎缩,造成取环困难、环嵌顿或失败.近年来我院门诊对绝经妇女于米索前列醇片400 mg口服后再行取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佳英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293例新生儿窒息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00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出生的新生儿窒息293例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不同性别、过期妊娠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自然产与剖宫产、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早产儿、低出生体重、高龄产妇、胎位异常、巨大儿窒息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做好产前保健,避免早产发生,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并进行适当处理,提高产科质量,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作者:时玲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脑炎心肌损害7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并且合并心肌损害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甘露醇、能量合剂、地塞米松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果糖二磷酸钠,通过观察心肌酶的恢复时间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损害疗效显著.

    作者:郝毅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伊曲康唑联合碘化钾治疗儿童孢子丝菌病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深部真菌病,吉林省是孢子丝菌病的高发区之一.因孢子丝菌病不可能自愈而且愈后很有可能留疤痕,故很多患者均有一定的心里恐惧,尤其儿童患者的家长更有担心.由于大多数儿童患者发病部位在面部,愈后留疤痕非常影响美观,故早期规范治疗,减少疤痕形成对孢子丝菌病患者非常重要.一直以来碘化钾为治疗孢子丝菌病的首选药,但疗程长,需服12~24周.欲探讨伊曲康唑联合碘化钾治疗能否缩短病程及增加疗效,于2004~2007年观察了伊曲康唑(商品名:斯皮仁诺)联合碘化钾治疗12岁以下儿童孢子丝菌病24例的疗效与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明姬;丛宪玲;蒋忠民;姜日花;孙晶;贾玉玺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雾视法防治近视初步探讨

    目的:了解本市小学生视力低常分布情况,观察雾视法在防治近视中的作用.方法:2002年9月对该市城区3所小学共4 883例小学生进行视力普查,观察随学年增长视力低常发生率的变化.对部分视力低常者经屈光检查确诊为近视的患者共358例,依其自愿选择治疗方案的随机原则,分3组:雾视法实验组(简称实验组)178例,对照组121例、配戴近视镜组(配镜组)59例,分别观察视力改变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观察视力低常程度与疗效的关系.结果:在4 883例小学生中1 184例视力低常,占24.25%,而且呈现随学年的增加视力低常发生率升高的分布特点.3组近视患者的对比结果:实验组178例,视力提高124例,占69.66%,对照组121例与配镜组59例,均无视力提高者.实验组视力恢复情况与低视力程度有显著性差异.视力较高者,有效率高,而对照组、配镜组两组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该市城区小学生视力低常率随学年增长,学生课业负担的加重而提高;雾视法在近视防治中,可以使患者视力得到恢复和提高,其有效率与视力低常程度有关,雾视法对近视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立华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深港两地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深港两地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在深圳市罗湖区、香港各随机整群抽取一个社区,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40~60岁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在418例被调查者中,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者225例,发生率为53.83%,其中以骨关节痛、失眠、烦躁易怒、潮热出汗、容易疲劳或乏力、性欲下降等症状表现较为突出;血管舒缩症状、骨质疏松症状深圳妇女高于香港妇女(P<0.01),而精神神经症状香港妇女高于深圳妇女(P<0.01);随着绝经的来临和年龄增长,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率呈增高趋势(P<0.01).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应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周维;李丽;刘保华;黄丽红;罗小洁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将住院治疗的9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0%,对照组为83.33%;患儿平均住院天数治疗组为(9.20±1.71)天,对照组为(11.88±2.09)天;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31.25%.经统计学分析,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明显,副作用少,住院时间短,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上英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诊治进展

    输卵管性不孕占女性不孕因素的1/3[1],随着妇科微创技术在不孕症诊治方面的发展,如何提高妊娠率、手术安全性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辅助生殖技术给不孕症带来了新的契机,然而其较低的成功率与费用相对较高也成为较难解决的问题,究竟采用何种方法更加适宜和个体化,对临床医生来说是一种挑战.

    作者:卿荣珍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改良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在抢救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2007年对12例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出血量>1 000 m1)患者应用B-Lynch缝合术进行治疗.结果:12例剖宫产术中获止血效果,总成功率为100%.结论:B-Lynch缝合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止血效果确切、术后无并发症,是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安全有效的止血措施.

    作者:梁小勤;刘瑶;陈瑞玲;肖翠珍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稽留流产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探讨(附107例病例分析)

    目的:探讨孕妇稽留流产与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分离培养法对107例稽留流产妇女进行宫颈分泌物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培养,并对其清宫或流产的绒毛及部分蜕膜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年龄分组无显著相关性,与文化程度、居住条件、工作环境、孕周、孕产史和人员来源有相关性.在107例稽留流产孕妇中,支原体感染者中宫颈分泌物阳性42例,感染率为39.25%,组织物阳性10例,感染率为9.35%,衣原体感染者中宫颈分泌物阳性10例,感染率为9.35%,组织物阳性4例,感染率为3.74%.结论:文化程度、居住条件、工作环境、孕周、孕产史和人员来源等因素都与孕妇稽留流产有关,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可能通过上行传播引起宫内感染、绒毛膜炎,终导致胚胎停止发育,造成稽留流产,故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稽留流产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黄艳萍;刘玉娟;李卫东;周秋霞;缪小冬;魏月华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围产期妇女骨量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整个孕期影响骨代谢的相关因素.方法:孕妇入院待产后取空腹血和晨尿测定尿钙(Ca)、肌酐(Cr)、血碱性磷酸酶(ALP),产后3天内测骨密度.根据孕期补钙及喝牛奶情况分为两组:孕20周以后补钙(元素钙500 mg/天以上)及喝牛奶(250 ml/天以上)持续16周以上的59例产妇为A组,未有效补钙及喝牛奶的58例产妇为B组.结果:初产年龄与左侧股骨颈骨密度值的高低有正相关性,A组左侧股骨颈骨密度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产妇血ALP、尿Ca/Cr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容易发生骨量减少,有效补钙可以防治孕期骨质疏松,降低骨转换率.

    作者:李晶晶;曾定元;陈江鸿;张静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早产胎膜早破患者胎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早产胎膜早破患者胎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产科已确诊的早产胎膜早破的38例患者的胎膜为研究组,收集与研究组孕妇孕周相对应的胎膜完整的自发早产的36例孕妇的胎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两组胎膜ICAM-1的表达,并进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胎膜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ICAM-1阳性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有21例(55.26%)存在绒毛膜羊膜炎,对照组中有13例(36.11%)存在绒毛膜羊膜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CAM-1的表达与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系数为0.90,对照组ICAM-1的表达与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系数为0.72,且病理显示炎症越重的胎膜,其ICAM-1的阳性表达越明显.结论:ICAM-1的表达与胎膜的感染程度相关,感染越重的胎膜其ICAM-1的表达越明显,提示妊娠的结局相对严重;ICAM-1在早产早破胎膜中的表达也提示其在早产胎膜早破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李惠;刘艳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PDGF-A和FGF-1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通过观察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PDGF-A)和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1(FGF-1)的表达,探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39例子痫前期患者及20例正常晚孕妇女胎盘PDGF-A与FGF-1表达强度.结果:重度子痫前期组PDGF-A与FGF-1表达强度较正常晚孕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均明显升高(P<0.05),各组PDGF-A与FGF-1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PDGF-A与FGF-1由胎盘产生,并参与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高学印;郭影;吉增良;王健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结局多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不孕妇女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结局,探讨与治疗结局相关的若干因素,从而为不孕患者制定个性化助孕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08年12月接受IVF-ET治疗的3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按年龄≤25岁、26岁~、30岁~、35岁~和40岁~将患者分组进行比较,着床率和妊娠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下降(P<0.05);<35岁与≥35岁两组患者间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可能影响获卵数的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其中年龄、基础FSH、FSH/LH与获卵数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年龄是影响女性生育能力的主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卵巢反应性逐渐降低,着床率和妊娠率也随之降低,不同年龄患者应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妊娠率.

    作者:王丹丹;王兴玲;张彩霞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子宫输卵管造影与腹腔镜检查女性不孕输卵管疾病符合率比较

    目的:评价腹腔镜检查治疗和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在诊断女性输卵管因素所致不孕症的吻合情况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不孕症患者的HSG和腹腔镜检查及镜下手术(盆腔粘连分解及输卵管造口术)资料.结果:腹腔镜镜下手术术前两种方法对输卵管疾病的符合率为80.67%,腹腔镜检查与HSG检查间隔时间≤6月者与6月~2年的符合率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腔镜手术术前、术后符合率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症病人经不孕症专科门诊排除明显的不孕原因后可尽早直接行腹腔镜检查及镜下手术.

    作者:夏桂玉;钱江涛;凌勇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54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患病率的增加,卵巢EM囊肿破裂的发病率随之增多,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妇科急腹症.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对我院近12年来收治的54例卵巢EM囊肿破裂所致急腹症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田德虎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剖宫产术前0.5%聚维酮碘液消毒阴道12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前0.5%聚维酮碘液(碘伏)擦拭阴道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6月1日~2007年12月30日在云南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剖宫产的产妇250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125例由笔者主刀手术,术前用0.5%聚维酮碘纱球擦拭阴道.Ⅱ组125例未予0.5%聚维酮碘纱球擦拭阴道.两组手术方式、术中及术后用药均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术后病率、子宫复旧速度、阴道恶露、切口愈合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及新生儿皮肤感染、黄疸、肺炎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生命征变化、术中用药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Ⅰ组术后病率、子宫复旧速度、阴道恶露、切口愈合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Ⅱ组.结论:剖宫产术前0.5%聚维酮碘纱球擦拭阴道可明显减少术后感染及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术后恢复,对新生儿无影响,值得推广.

    作者:陈跃先 刊期: 2009年第30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