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先天性胆道闭锁胰胆管造影的观察

王昆;李龙;刘雪来;付京波;黄柳明;刘刚

关键词:胆道闭锁, 胆道造影, 胰胆合流异常
摘要:目的:对先天性胆道闭锁的胰胆管形态进行造影研究.方法:75例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术中胆道造影显示下方胆总管开放、十二指肠显影者15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其胆总管、胰管、胰胆合流共同管及其开口部位.以同期收治的11例非胆道闭锁性黄疸婴儿的胆道造影为对照.结果:胆道闭锁组15例中10例(66.67%)十二指肠乳头开口于十二指肠降段以远,对照组11例中仅3例(27.27%),前者明显增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胆道闭锁组和对照组合并胰胆合流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93.33%(14/15)和81.82%(9/11),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胆道闭锁组胰胆合流共同管的长度指数0.391±0.130比对照组0.226±0.116明显延长(P<0.05).胆道闭锁组胆总管的直径指数0.088±0.034比对照组0.197±0.083明显细小(P<0.05),而共同管和胰管的直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十二指肠乳头异位开口和胰胆合流共同管延长是先天性胆道闭锁畸形影像学改变特点之一,提示与胚胎早期肝憩室发育异常有关.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AIH质量控制体系与妊娠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夫精官腔内人工授精(AIH)质量控制体系与妊娠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1年1月~2007年10月期间610例644周期夫精人工授精者质量控制前后妊娠结局及随访情况.结果:644周期总共妊娠99例,妊娠率15.37%;妊娠成功率与病例选择、手术时机、精液质量有关(P<0.01);与病因无关(P>0.05).AIH中进行质量控制妊娠成功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AIH中进行质量控制对提高妊娠成功率至关重要;不孕患者的病例选择,AIH洗涤后精子密度和活力与妊娠成正相关.

    作者:黄舒娥;陈志恒;刘萍;喻玫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产前培训导乐陪伴促进自然分娩

    分娩是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转变产时服务模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已引起国际社会和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而人性化服务要求以产妇为中心的服务模式.2007年开始,我院以自然分娩观念进行培训,对孕妇及家属开展特色化的产前健康教育,产时实行导乐陪伴分娩,加强沟通,促进了自然分娩,降低了剖宫产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汪苗琴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60例子宫次全切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血浆P物质的影响

    目的:研究氯诺昔康超前镇痛作用对血浆P物质的影响.方法:6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经腹子宫次全切术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A组在硬膜外穿刺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16mg,B组在手术关腹时静脉注射氯诺昔康16mg,C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术后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浆P物质浓度及术后镇痛药的应用和恶心、呕吐情况.结果:术后4、6、8、12h疼痛的VAS,A组要低于B组和C组(P<0.05);术前3组血浆P物质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和术后各组的P物质浓度均比术前明显升高(P<0.01),且在术后12 h血浆P物质的浓度达高峰;术中和术后A组血浆P物质升高的幅度要小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穿刺前静脉应用氯诺昔康在子宫次全切术中具有超前镇痛的作用,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可以通过抑制前列腺素而间接抑制血浆P物质来减轻术后疼痛.

    作者:聂玉艳;李季;韩伟;赵恒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天津市津南区1994~200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及死因分析

    为掌握我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分析主要死因,制定切实可靠的干预措施,提高儿童保健水平,保障儿童健康,笔者对津南区1994~200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周灵芝;吴艳华;赵世芬;郝树琴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开塞露灌肠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采用开塞露灌肠法与传统的诱导按摩等物理方法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选择产后尿潴留患者80例,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产后尿潴留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5%,对照组有效率5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开塞露灌肠治疗产后尿潴留疗效显著、安全,大大减少泌尿道感染.

    作者:郑雪珍;俞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化瘀疏肝种子汤内服加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前后B超的结果分析

    目的:观察化瘀疏肝种子汤内服加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前后B超的结果.方法:将14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化瘀疏肝种子汤内服加灌肠治疗;对照组用庆大霉索8万U,地塞米松5 mg,α-糜蛋白酶4000 U,2%普鲁卡因4 ml,0.9%生理盐水30 ml通液治疗.结果:治疗组附件增粗减少,包块明显缩小或消失,有68例完全恢复正常,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瘀疏肝种子汤内服加灌肠能减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输卵管炎症,促使增生粘连的结缔组织软化,消除局部充血水肿,促进输卵管的再通.

    作者:薛瑞秀;陈建荣;栗萍;王晓平;张秀荣;李雪琴;吴玉红;谭强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165例胎儿发育畸形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胎儿发育畸形的相关因素,以期做好预防筛查工作,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对2003~2005年间我院收治的165例因胎儿发育畸形而要求引产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5例胎儿畸形引产病例中,89%有致病原因.结论:遗传、感染、环境等因素是胎儿致畸的诱发因素,其中环境因素的位置日趋上升,加强孕期保健、做好产前诊断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必要措施.

    作者:王雪梅;戚桂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妇科门诊病人阴道毛滴虫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妇科病人阴道毛滴虫感染情况.方法: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检查2004年1~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妇科1586例门诊病人的阴道分泌物,了解阴道毛滴虫感染情况,对检查结果通过x2检验进行不同年龄组间及不同月份、不同季节组间感染率的差异分析.结果:阴道毛滴虫感染率为7.44%(118/1586);35~岁年龄组感染率(11.35%,26/229)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40~岁年龄组次之(10.07%,14/135);春季感染率(10.30%)稍高于夏、秋、冬季.结论:被调查病人阴道毛滴虫感染率高于全球女性感染率(3.1%),低于国内以往同类调查水平;35~45岁为滴虫感染高发期,季节对滴虫感染无显著性影响.

    作者:李淑红;蒋子光;霍威;范金花;崔黎明;韩淑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一般指标的内分泌变化,及随后促排卵效果.方法:对40例PCOS患者的一般指标,基础内分泌指标测定,并与20例非PCOS不育患者比较.观察组对20例PCOS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治疗后复查一般指标及内分泌指标,停药后给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对照组为未经上述药物治疗的20例PCOS患者直接促排卵治疗.比较各组排卵及妊娠情况.结果:40例PCOS患者基础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高于非PcOs不育患者(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LH、T及E2水平明显下降,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腰臀围比值(WHR)、体重指数(BMI)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促排卵结果:排卵率72.73%,妊娠率3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治疗PCOS患者,可有效改善PCOS患者内分泌紊乱,增强对排卵药物的敏感性,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是治疗PCOS不育症的良好方法.

    作者:刘艳红;王霞;王爱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特发性性早熟女童LHR基因Asp578 Gly突变研究

    目的:研究黄体生成素受体(LHR)基因Asps578 Cly突变与女童特发性性早熟的关系.方法:从16例特发性性早熟女童的口腔拭子中提取DNA,5'-CAC TGC TGG CTT TIT CAC TGT ATT-3'和5'-TGA AGG CAG CTG AGA TGG CAAAAA-3'作引物,经常规PCR扩增后采用限制性内切酶MspI消化,检测LHR基因是否存在A1733G的单碱基突变.结果:16例性早熟女童的LHR基因均未检测到Asp578 Gly突变.结论:Asp578 Gly突变不是女童特发性性早熟的主要病因.

    作者:王春生;徐勇;蒋培余;张蓓;邵慈慧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阻断儿童反复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探讨阻断儿童反复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方法.方法:对12个月内患支原体感染(临床有呼吸道症状、血Mp-IgM滴度在1:40以上)3次以上,或6个月内感染2次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后者Mp-IgM滴度在1:40以上)前瞻性给予阻断治疗:即对治疗组患儿及密切接触者同时进行大环内酯类药物序贯疗法,对照组仅对患儿进行大环内酯类药物序贯治疗.结果:71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3例,经过2年随访观察发现: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患儿复感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反复支原体感染患儿的密切接触者也实施大环内酯类药物序贯疗法可以有效降低患儿的支原体复感率.

    作者:王福文;陈乐明;叶茂松;李里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先天性胆道闭锁胰胆管造影的观察

    目的:对先天性胆道闭锁的胰胆管形态进行造影研究.方法:75例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术中胆道造影显示下方胆总管开放、十二指肠显影者15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其胆总管、胰管、胰胆合流共同管及其开口部位.以同期收治的11例非胆道闭锁性黄疸婴儿的胆道造影为对照.结果:胆道闭锁组15例中10例(66.67%)十二指肠乳头开口于十二指肠降段以远,对照组11例中仅3例(27.27%),前者明显增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胆道闭锁组和对照组合并胰胆合流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93.33%(14/15)和81.82%(9/11),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胆道闭锁组胰胆合流共同管的长度指数0.391±0.130比对照组0.226±0.116明显延长(P<0.05).胆道闭锁组胆总管的直径指数0.088±0.034比对照组0.197±0.083明显细小(P<0.05),而共同管和胰管的直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十二指肠乳头异位开口和胰胆合流共同管延长是先天性胆道闭锁畸形影像学改变特点之一,提示与胚胎早期肝憩室发育异常有关.

    作者:王昆;李龙;刘雪来;付京波;黄柳明;刘刚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影响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中新生儿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的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的新生儿出生24 h内及6月龄时乙肝病毒标志物的转归以及影响新生儿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转阴有关因素.方法:对490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进行追踪观察,按知情同意原则将孕妇分为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组(HBIG组)和孕期不注射HBIG组(对照组).其中HBIG组334人,采取从妊娠28周起,每月注射HBIG 200 IU直至临产,对照组156人只做常规产检不注射HBIG.分娩后,采集新生儿出生24 h内、及6月龄时的外周静脉血,检查乙肝标志物,所有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出生24 h内都肌肉注射HBIG 100 IU,同时在不同部位按0、1、6月龄肌肉注射5μg乙肝疫苗.结果:①490例新生儿出生24 h的乙肝标志物检测中有60例HBsAg阳性,其中母亲产前注射HBIG组35人,对照组25人;到6月龄时HBIG组婴儿有28例转阴,HBsAg转阴率为80.0%(28/35),对照组婴儿有14例转阴,转阴率为56.0%(14/25),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60例出生24 h内HBsAg阳性的新生儿中,HBsAg、HBeAg同时阳性者(双阳组)有34人,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单阳组)有26人.6月龄时检测婴儿乙肝标志物,双阳性组有19例转为阴性,HBsAg转阴率为55.9%(19/34),而单阳性组有23例HBsAg转阴,其HBsAg转阴率为88.5%(23/26),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490例婴儿出生后6月龄时抗-HBs阳性率在注射组为81.4%(272/334),对照组为52.6%(82/156),其差别十分显著(P<0.001).结论:孕晚期母亲注射HBIG能促进出生24 h内HBsAg阳性新生儿的6月龄HBsAg阴转率,同时显著提高6月龄婴儿抗-HBs阳性率;出生24 h内HBsAg、HBeAg同时阳性的新生儿,6月龄HBsAg阴转率较低.

    作者:刘东洋;肖小敏;周娟;张永良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农村妇女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农村妇女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农村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河北省石家庄和保定2市4县农村随机抽取农村妇女1564人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传播途径知晓率为55.2%,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18.8%,一般知识知晓率为14.3%,对病毒感染者/病人的正确态度持有率13.6%,自我保护正确态度持有率39.1%.经多因素分析,农村妇女的文化程度、接受有关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情况等对农村妇女的相关知识、态度产生影响.结论:农村妇女关于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提高农村妇女文化知识水平,开展行之有效地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是在农村预防艾滋病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作者:宋慧军;米光明;李克宁;孙建平;靳秀生;张红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400例农村更年期妇女健康体检及生活质量分析

    目的:了解及客观评价农村更年期妇女生活、健康状况,探索农村更年期妇女保健体系模式.方法:对贵阳农村地区400例40~60岁妇女,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标准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自制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及相关体检进行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分析.结果:①随着年龄增加,Kupperman分值越高,50~54岁及55~60岁的Kupperman分值明显高于40~44岁,P值均<0.05.②自觉症状发生率高的前3位症状依次为腰背疼痛、头痛、记忆力减退.③RRT使用率为0%,近一年就医率仅为7.75%,喝牛奶人数仅占3.5%,无一人补钙.④生存质量测评:健康状况自评、心理领域方面农村更年期妇女得分高于城市更年期妇女(P<0.05);而环境领域方面生存质量总分农村更年期妇女得分低于城市更年期妇女(P<0.05);在生存状况自评方面、生理领域、社会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农村更年期妇女生存质量及保健服务急待提高.

    作者:孙袁;马福兰;骆艳;刘菁;周植风;周翠萍;范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年轻妇女重复人工流产状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北京市年轻妇女(≤25岁)重复流产的基本状况、有关避孕态度行为,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分析多次重复流产妇女的基本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随机选取北京市8家医院,对6个月内到这8家医院进行早期人工流产的妇女(1980年8月1日以后出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SPSS 10.O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有被调查的1008例流产妇女中,2次以上(包括2次)为330例,占所有流产妇女的比例为32.7%;在重复流产的妇女中,56.9%的人未使用任何避孕措施,43.1%的妇女怀孕原因是因为避孕失败.在所有因避孕失败怀孕者中,有36.9%为安全期避孕失败,29.8%是避孕套避孕失败所引起,26.2%是体外排精,19.1%是紧急避孕药.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进入模型的因素有职业、文化程度、避孕知识、本次流产避孕状况.结论:由于年轻妇女对避孕知识相对缺乏,未采取避孕措施的比例较高,安全期避孕的使用率仍然较高.职业、文化程度、对避孕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本次流产是否避孕是妇女重复流产的影响因素.应加强对流产后避孕知识的宣教,特别是安全期避孕与体外排精的相关知识.

    作者:陈世强;程怡民;魏虹;孙亚坤;蔡雅梅;王潇滟;吕岩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664例3岁以下儿童佝偻病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佝偻病的发病情况,提出干预措施.方法:根据症状、体征及碱性磷酸酶的测定,结合体检情况,按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修正稿制定的各项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汇总分析.结果:散居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集体儿童;年龄小发病率高,尤其9月龄内发病率较高,1岁以上明显减低;早产、双胎、户外活动、光照时间、母乳时间、母乳喂养等因素与佝偻病有密切关系.结论:提高儿保管理覆盖率、加强健康教育、早期预防用药,鼓励母乳喂养、合理喂养是降低早期佝偻病发病率的关键.

    作者:黄轩富;华玉清;王琴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336例健康儿童全血微量元素含量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全血中微量元素含量以及各元素间相互协同或拮抗作用.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336名1~3岁儿童全血中的铅(Pb)、镉(Cd)、铜(Cu)、锌(Zn)、钙(Ca)、镁(Mg)和铁(Fe)含量,并分析各元素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全血微量元素Zn含量较正常值偏低,Pb含量偏高.Ca与Pb、Zn、Cd呈负相关,Fe与Cu、Zn、Ca呈负相关,Pb与Cd呈正相关.结论:儿童期应均衡饮食,合理补充微量元素,以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王虹;林艳;方宝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奥平联合微波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平联合微波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60例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应用奥平联合微波治疗作为观察组,140例患者采用单纯微波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奥平联合微波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奥平联合微波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是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杨桂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有关巨大儿相关围产因素变化的探讨

    目的:探讨近年来巨大儿相关围产因素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分娩巨大儿的完整在案病历共435例,按年份分为1984年组、1994年组及2004年组.比较及分析3组巨大儿的发生率、产科相关因素、剖官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情况.结果:3年间巨大儿的发生率分别为4.57%、6.06%及9.91%(P<0.05).巨大儿孕妇的剖宫产率分别为56.55%、61.33%及84.38%(P<0.01).3组巨大儿孕妇择期及临产后剖宫产率:1984年组与1994年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984年组及1994年组各与2004年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化:无论是临产后或择期手术以家属要求为指征的剖官产率均呈上升趋势(P<0.001).3组比较巨大儿合并过期妊娠的发生率分别为11.9%、9.3%及2.1%(P<0.001).而巨大儿合并经产妇的发生率则分别为8.9%、13.3%及18.8%(P<0.01).结论:对存在可能发生巨大胎儿倾向因素的孕妇适当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尽量减少巨大胎儿的发生是降低剖宫产率及保障母婴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者:韩小英;于荣;刘维靖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