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卓勋;阿孜古丽·阿卜杜瓦克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PIH)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心、肾等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发生母、婴死亡.
作者:高晶;宋梅 刊期: 2008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孕妇围产儿结局与产前保健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年来315例重度子痫前期罂子痫孕妇和315例正常孕妇的产前检查和围产儿情况.结果: :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孕妇组的IUGR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均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孕妇组产前检查次数低于正常妊娠组(P<0.01),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组有62.8%未做产前检查,高于正常妊娠组的11.4%.结论: 重视和加强围产期保健,并普及到农村,可以减少和预防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改善围产儿预后,提高新生儿质量.
作者:关怀;雷娟;李秀岩;李静;卢占凯 刊期: 2008年第34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10~14周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50例妊娠10~14周健康孕妇随机分为两组,钳刮组75例,手术前1天宫颈管内插入尿管,次日行钳刮术;药流组75例,米非司酮75 mg/d顿服,连服2天,第2天服药后24 h服米索前列醇600μg.结果: :药流组在流产中及流产后阴道流血量及持续时间,子宫体压痛,感染均短于钳刮组(P<0.05),子宫复旧,月经复潮早于钳刮组.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10~14周的流产方法并发症少,更安全,简便,有效,可行.
作者:杨静 刊期: 2008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妊娠结局与围产儿预后情况.方法: 分析比较轻、重型ICP患者的围产儿预后情况.结果: :重型组ICP患者的围产儿羊水污染率、早产率、胎儿窘近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高于轻型组.结论: ICP患者的早诊断、早治疗及对重型ICP患者适时采取终止妊娠措施是降低围产儿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陈玉芬 刊期: 2008年第34期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首次出现或发现的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病人由于糖代谢失调,造成机体免疫力异常,因而常易感染肝炎、结核等传染性疾病.
作者:张仲璟 刊期: 2008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年龄、基础卵泡刺激素(FSH)与黄体生成素(LH)比值对IVF/ICSI-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自2006年1月~2007年3月行IVF-ET治疗的患者779例,按年龄分A、B、C 3组,A组:年龄≤30岁;B组:30岁<年龄≤35岁;C组:年龄>35岁,各组中再根据FSH/LH≥2分为两组,A1组:年龄≤30岁,FSH/LH<2,A2组:年龄≤30岁,FSH/LHI>2;B1组:30岁<年龄≤35岁,FSH/LH<2,B2组:30岁<年龄≤35岁,FSH/LH≥2,C1组:年龄>35岁,FSH/LH<2,C2组:年龄>35岁,FSH/LH>12.比较3组间FSH/LH、促性腺激素(Gn)用量、获卵数、优质胚胎数、周期取消率和临床妊娠率及各组内FSH/LH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A、B、C 3组中周期取消率分别为2.74%、3.45%、5.88%,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0.8%、37.2%、28.6%,周期取消率和临床妊娠率A组与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Gn用量、受精率A组与B、c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获卵数、优质胚胎数3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FSH/LH值C组与A、B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内FSH/LH≥2,获卵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B1组和B2组优质胚胎数及冷冻胚胎数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1组和C2组周期取消率(2.98%vs5.77%)和临床妊娠率(37.3%vs17.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年龄≤35岁,FSH/LH≥2时卵巢的反应性减退不明显,年龄>35岁,FSH/LH≥2时卵巢的反应性明显减退.FSH/LH>12对行促超排卵治疗后卵巢反应性、周期取消可能性及IVF-ET结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唐志霞;曹云霞;魏兆莲 刊期: 2008年第34期
目的: 了解不孕妇女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情况,并探讨其与女性不孕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98例不孕患者进行UU、CT的临床筛查,观察其感染发生的比率.设检出阳性者为观察组,阴性者为对照组,两组间进行上生殖道炎症患病情况及输卵管病变情况的对比分析.结果: 在不孕妇女中,支原体感染率为46.64%,衣原体感染率为8.05%,混合感染率为9.73%,观察组上生殖道炎症及输卵管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有8.59%检出阳性者为隐匿性感染.结论: 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以其病情隐匿、上行感染为特征造成女性生殖功能的损害.因此,应重视UU、CT的常规筛查,早诊早治,以保护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
作者:李妮 刊期: 2008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60名7~12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患儿随机分为利他林组(服用利他林)、感统组(感觉统合训练)和综合组(服用利他林并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治疗),以Conners简易多动量表为评估工具,观察2、4、6个月的疗效.结果: :在2个月时,利他林组和综合组的疗效均比感统组高(P<0.05),利他林组和综合组则无差别(P>0.05);6个月时,综合组的疗效均比利他林组和感统组好(P<0.05),利他林组和感统组则无差异(P>0.05).结论: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以服用利他林并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综合干预为佳.
作者:韦萍 刊期: 2008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女性宫颈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的关系及其感染特点.方法: 对2005年10月~2006年4月在我院妇科门诊检查的68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不孕组)与45例门诊健康检查女性(对照组)分别进行了宫颈分泌物UU及CT检测.结果: :两组宫颈分泌物感染UU阳性率分别为26.47%和6.67%,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感染CT阳性率分别为30.88%和13.3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女性生殖道感染UU及CT症状隐匿,应对不孕妇女常规进行宫颈分泌物培养,一旦发现感染,应及时治疗.
作者:周静;张文淼;郑飞云 刊期: 2008年第34期
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快速增长,人们对传统生活观念的转变及在医学科学上辅助生殖技术的进步,妊娠妇女的年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高龄妊娠妇女正在逐步增加.
作者:金晓玲;汤蕾霞;朱敏;夏兰芳;沈亚琴 刊期: 2008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体疗对改善胆红素脑病新生儿神经行为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8例胆红素脑病新生儿按照有无接受体疗分为体疗组和对照组,其中体疗组32例,对照组36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NBNA评分.结果: :对照组的患儿在治疗前后NBN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1.17±2.14 VS 32.83±1.17),体疗组在10天后疗程结束的NBNA评分较对照组和治疗前明显升高(35.14±0.90 VS 31.67±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体疗可有效提高胆红素脑病新生儿的神经行为评分.
作者:黄水清;聂川;罗先琼;杨杰;常燕群;张永 刊期: 2008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对小鼠囊胚细胞线粒体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影响,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对小鼠囊胚有氧代谢的影响,为糖尿病妊娠导致胎儿畸形的机制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促超排卵,获取妊娠3.5天小鼠囊胚,随机分成三组,即对照组(空白)、低糖组(葡萄糖浓度为7.5 mmol/L)和高糖组(葡萄糖浓度为28.0 mmol/L),分别培养在含0、7.5 mmol/L和28.0 mmol/L葡萄糖的M 199培养基中,培养24 h后,然后再吸山囊胚.每组随机吸取30个囊胚用罗丹明123荧光染料标记线粒体和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细胞色素C氧化酶,观察囊胚细胞线粒体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的变化.结果: :[1]高糖组小鼠囊胚线粒体功能活性明显降低,荧光密度值较低,且线粒体的位置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空白组和低糖组囊胚胞浆中线粒体分布均匀,荧光密度值较高,线粒体仍具有-定的活性.空白组与低糖组囊胚荧光密度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糖组与空白组和低糖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细胞色素氧化酶(COX)活性的变化:高糖组小鼠囊胚胞浆淡染,反应产物呈浅黄色,COX活性明显降低;空白组和低糖组囊胚胞浆可见明显的棕褐色物质,COX活性较高,统计学分析,空白组与低糖组囊胚灰度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糖组与空白组和低糖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高浓度葡萄糖对小鼠囊胚线粒体的分布、功能以及COX活性均有影响.
作者:邓成国;杨虹;张端莲;尹芳 刊期: 2008年第34期
目的: 分析翔安区儿童保健与儿童健康状况.方法: 对2004~2006年7岁以下儿童保健状况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儿童死亡率的高低随儿童保健率的高低而变化,儿童死亡率随儿童保健率的升高而下降.结论: 儿童保健率的高低与儿童健康状况有密切关系.
作者:徐秀丽 刊期: 2008年第34期
目的: 分析和探讨Turner综合征的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 采用遗传咨询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结果: :确诊Turner综合征51例,发现和证实22种异常核型,该综合征以蹼颈、身材特殊矮小为主要临床表现,在新生儿期以婴幼儿手足背水肿、蹼颈为特征,成人则以闭经、性腺发育不全、第二性征不发育为特征,细胞遗传学分析是确诊的主要手段.结论: X染色体数目和/或结构异常是导致Turner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作者:苏锐 刊期: 2008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全程超导可视妇产科手术仪在宫内胎盘残留清官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产后诊断宫内胎盘残留的116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8例,使用全程超导可视妇产科手术仪介导清官术,对照组58例应用传统清官术,比较两组清官术的1次成功率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1次成功率100%,对照组1次成功率87.93%,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手术时间(7.63±1.56)min,对照组(14.47±3.24)min.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术中出血量(42.86±8.51)ml,少于对照组(80.35±10.47)ml(P<0.01).结论: 使用全程超导可视妇产科手术仪介导宫内胎盘残留清官术有临床价值,可推广应用.
作者:王素怡 刊期: 2008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及分娩的安全性及围产期处理措施.方法: 对1993年3月~2007年6月期间21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妊娠及分娩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怀孕前的心功能(按NYHA标准)维持在正常或Ⅰ、Ⅱ级状态,均安全妊娠及分娩,元死亡病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距妊娠时间6月~8年,平均(3.39±1.84)年.全部选择剖宫产,术中出血量为(289±241)ml.新生儿体重2 200~3 800 g,平均(2 916±379)g,未见畸形或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1.5 min评9~10分.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孕前心功能维持在Ⅰ~Ⅱ级状态时妊娠及分娩是比较安全的.单一服用较小剂量的华法林(<5 mg/d)抗凝治疗对孕妇及胎儿未见有害.心脏手术后2年即可计划怀孕,在整个妊娠及围产期要高度重视孕妇心脏功能的变化,心脏外科与妇产科密切协作对提高母婴安全显的很重要.
作者:白树堂;黄守国 刊期: 2008年第34期
目的: 了解高校女教职工的健康状况,发现女教职工妇科疾病的患病情况,提高她们的健康水平.方法: 采用一般妇科疾病的普查方法,连续5年为全院女教职工进行普查.结果: 妇科疾病的总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宫颈糜烂及附件盆腔炎症的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子宫肌瘤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50岁以下生育期女性患妇科疾病率较高.结论: 加强妇女病普查,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各种妇科疾病,提高女教职工的健康水平.
作者:刘海洁;刘海净 刊期: 2008年第34期
盆腔瘀血综合征是由于盆腔静脉慢性瘀血而引起的一种妇科病变,泛指子宫、附件及盆腔软组织静脉瘀血,是引起育龄妇女下腹痛的常见原因.患者常以下腹及腰骶痛、性交痛、极度疲劳、白带及月经量多、痛经等症状就诊,但自觉症状与妇科检查常不相符,容易造成误诊,而仅靠主诉症状及腹部超声检查的检出率低.
作者:徐淑波 刊期: 2008年第34期
宫颈糜烂是子宫颈炎症中易发展为宫颈癌的一组病变,它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宫颈糜烂的好发人群已逐渐由原来的已育妇女转变为年轻、未孕的妇女,如果宫颈糜烂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其发展为子宫颈癌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作者:李智慧 刊期: 2008年第34期
目的: 比较单用米氮平与米氮平结合心理疗法对治疗产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产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单用米氮平30 mg/d与米氮平30 mg/d结合心理治疗,疗程6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周末分别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结果: :单用米氮平与米氮平结合心理疗法治疗产后抑郁均有比较理想的效果,但后者疗效更佳(t=2.24~6.64,P<0.05).结论: 米氮平结合心理疗法治疗产后抑郁效果更好.
作者:高丽华;肖瑞林;孔令军 刊期: 2008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