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敏
目的:为研究初生儿体格发育均值与产次的关系,探索初生儿胎内体格发育的规律.方法:采用时间段整群取样实况调查方法,按1975年中国0~7岁正常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实施方案,对初生儿体格发育进行调查,分析产次与初生儿体格发育均值的关系.结果:2005年深圳正常足月儿(男+女)总平均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为(3.30±0.4)kg、(50.5±1.7)cm、(34.0±0.9)cm、(33.8±1.1)cm、(33.1±1.2)cm;正常足月第1产(男+女)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为(3.25±0.4)kg、(50.4±1.7)cm、(33.9±0.9)cm、(33.7±1.0)cm、(33.0±1.1)cm;正常足月第5产(男+女)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为(3.52±0.3)kg、(51.2±1.0)cm、(34.4±0.9)cm、(34.2±1.1)cm、(33.7±1.2)cm;正常足月第2产(男+女)、第3产(男+女)、第4产(男+女)、第5产(男+女)体重均值依次比第1产(男+女)增加了0.11 kg、0.07 kg、0.16 kg、0.27 kg;身长依次增加了0.3 cm、0.3 cm、0.5 cm、0.8 cm;坐高依次增加了0.2 cm、0.1 cm、0.4 cm、0.5 cm;头围依次增加了0.2 cm、0.1 cm、0.3 cm、0.5 cm;胸围依次增加了0.2 cm、0.1 cm、0.2 cm、0.7 cm.结论:产次对正常足月初生儿体格发育均值的影响非常明显,第1产初生儿发育均值低,发育均值随产次递增,第5产发育均值高.
作者:刘惠龙;黄小云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宫颈及宫腔内注射用于人工流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要求并自愿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早孕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三组:利多卡因组(130例)及异丙酚组(90例)分别采用利多卡因宫颈宫腔联合注射及异丙酚静脉注射用于人工流产镇痛,对照组(80例)不采取任何镇痛措施,观察每组患者镇痛有效率、宫颈松弛率及人工流产综合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利多卡因组的镇痛有效率、宫颈松弛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 VS 15.0%,P<0.01;89.2% VS 10.0%,P<0.01),人工流产综合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利多卡因组的镇痛有效率、人工流产综合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异丙酚组无显著性差异,而宫颈松弛率显著高于异丙酚组.结论:利多卡因宫颈及宫腔内注射是一种既安全有效又简单方便的人工流产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耀魁;罗小青;王小平;潘春连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宫血宁对剖宫产产后恶露时间延长的治疗效果观察.方法:应用宫血宁治疗剖宫产产后42天以后恶露淋漓不净或不规则子宫出血63例,并与抗生素加益母草膏治疗的63例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宫血宁治疗剖宫产产后恶露延长效果显著,在观察的63例患者中有效率达95.2%,优于抗生素加益母草膏治疗组(P<0.01).结论:宫血宁治疗剖宫产产后恶露延长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淑珍;周文洁;毛秀玲;王春 刊期: 2007年第17期
腹腔化疗作为卵巢癌的化疗方法之一,其疗效早已得到肯定.腹腔化疗必须依赖腹腔给药装置.目前国内外的给药装置多种多样,但不尽完善.为顺利完成卵巢癌的化疗方案,我们应用改良的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化疗卵巢癌25例,62疗程化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施建飞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电化学治疗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切口内异症患者分为两组:①治疗组:电化学治疗10例,其中腹壁切口内异症9例,会阴切口内异症1例;②对照组:手术切除10例,均为腹壁切口内异位症.术后随访5~12个月.③将1例手术切除后标本行实验性电化学治疗.结果:①全部病例术后月经期疼痛基本消失,5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例和3例症状复发;电化疗组10例术后病灶平均缩小(80.16±20.88)%;手术组病灶去除,但新增切口疤痕50~70 mm,平均47 mm,局部皮下缺损性凹陷持续存在;比较两组年龄、术前病灶体积,手术时间、手术前后VA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术后住院天数治疗组比对照组少(P=0.000 0),住院费用治疗组比对照组低(P=0.002 6).②离体标本电化学实验治疗显示:电化学治疗后子宫内膜细胞和组织结构完全受损,变成组织碎片,完全失去原有结构和形态.结论:电化学治疗切口内异症是一种疗效确切,操作简单的新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外形美观、治疗费用低等优势.
作者:孙霭萍;李京宏;辛育龄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评价米非司酮配伍甲氨喋呤(MTX)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符合保守治疗宫外孕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肌肉注射甲氨喋呤50 mg,同时服用米非司酮50 mg/次,2次/d,总量550 mg.对照组:甲氨喋呤肌肉注射50 mg/m2,1周后血β-HCG无下降趋势者,再注射1次.结果:治疗组血β-HCG转阴、包块缩小及阴道出血停止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可提高疗效,为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李明远;张梦真;张珂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分析1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发病年龄、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围产因素、母乳性黄疸、感染因素及其它因素.应用蓝光照射是1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治疗手段,光疗前胆红素平均值为(18.65±5.39)mg/dl、平均照射(4.83±2.57)天后降为(11.92±7.63)mg/dl.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以围产因素为主(32.0%),其次是母乳性黄疸(27.3%)、感染因素(26.0%).至今为止,蓝光照射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的首选方法,结合其发病的相关因素辅以中西药治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
作者:李胜玲;赵文燕;鲁惠玲;安春艳;刘萍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寻找临床胃痛患儿的病因.方法:对来儿童医院做胃镜检查的350例患儿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性格因素、家族史、饮食结构和习惯、不当的用药史及其他疾病或精神紧张、突发事件等方面是引起患儿胃痛的主要因素.结论:引起患儿胃痛的病因是由综合的、复杂的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是和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有一定的关系,应该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重视,有针对性的科学喂养和护理患儿.
作者:刘丽敏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的佳方案.方法: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三阶段整合治疗法(常规治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皮下注射转移因子和口服左旋咪唑)为治疗组(36例),常规治疗法为对照组(33例),进行疗效及两年随访观察.结果:治疗组患者取得有效疗程较对照组短,痊愈率及随访两年痊愈患者的复发率减少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三阶段整合治疗法可整体调节机体免疫的平衡状态,提高对VM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明显降低痊愈患者的复发率.
作者:黄联继;郭树清;赵小玲;陈岗梅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发病率在育龄妇女占5%~15%、绝经后妇女占3%~5%[1].内异症具有临床病变的广泛性和病理表现的多形性的特点,虽属良性疾病,但其表现与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类似[2].Brinton,LA等曾对216 851例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妇女进行随访,平均年龄38.8岁(12~82岁),平均随访年限11.4年(1~21年),得出EMs的恶变率为1.2%.EMs恶变虽然不常见,但自1925年Sampson首次报道卵巢内异症恶变以来越来越受到关注,估计发病率已上升到临床EMs病人的0.3%~1.6%[3].笔者对国内外文献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徐冰;李卫平;狄文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微环境的变化.方法:子宫肌瘤患者65例,根据有无异常子宫出血症状分为A、B两组,A组(有症状)39例,B组(无症状)26例,C组(正常子宫内膜)12例作为对照.各组再根据子宫内膜病理类型进行组内分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子宫内膜中ER、PR、VEGF、bFGF的表达水平.结果:①ER、PR表达水平:在A组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中表达水平高于B、C两组增生期及分泌期子宫内膜(P<0.05),而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ER、PR表达水平在A、B、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VEGF、bFGF表达水平:在A组子宫内膜增生期和分泌期表达水平均高于B、C两组同型子宫内膜(P<0.05),而B、C两组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A组单纯性增生过长和复杂性增生过长内膜VEGF、bFGF表达水平近似但又低于A、B、C 3组增生期子宫内膜(P<0.001),组内比较bFGF在增生期表达水平又高于分泌期(P<0.05)而VEGF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③症状组子宫内膜中ER、PR、VEGF、bF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在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中VEGF、bFGF的表达水平均与ER、PR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702,P<0.05,r=-0.605,P<0.05,r=-0.752,P<0.05,r=-0.784,P<0.05);VEGF的表达水平与bF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92,P<0.05),并且两者在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也均呈正相关(r=0.789,P<0.001,r=0.626,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中ER、PR、VEGF、bFGF异常表达是其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
作者:杜建层;郝国荣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人群宫颈糜烂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141例宫颈糜烂患者和137例宫颈光滑者对照进行年龄、生殖道病原微生物、婚育史、性行为等因素研究.结果: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终引入回归方程的变量为年龄、首次性交年龄、分娩方式、产次、HPV感染,而首次发生性行为年龄、结婚和孕育年龄、孕产次等生殖因素,与宫颈糜烂发生的危险性呈剂量-反应关系.结论:年龄、首次发生性行为年龄小、HPV感染和孕产次是宫颈糜烂发生的高危因素.
作者:徐又先;濮德敏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运用一种新的持续检测血糖的方法,确定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轮廓特点.方法:孕妇身上连续72 h连接上一个动态血糖检测系统.该装置每5 min检测一次皮下间质组织的血糖水平.孕妇记录下检测期间每次用餐的时间.分析每次餐后240 min内的血糖值.结果:58名孕妇参与此项研究,其中21名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单纯饮食控制,19名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接受胰岛素治疗,另有18名孕妇为Ⅰ型糖尿病患者.对于检测的所有各组糖尿病孕妇,从其用餐至达到高血糖峰值的时间均相似,大约为90 min,早、午、晚3餐的餐后血糖峰值的时间亦相似.Ⅰ型糖尿病患者组餐后低血糖的发生率为12.8%,妊娠期糖尿病组为8.7%.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达到餐后血糖峰值的时间约为餐后90 min.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以更清楚全面地了解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情况,有助于孕期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和治疗.
作者:何平;张玉洁;尹玉竹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了解山东省17城市妇幼保健院学术研究状况.方法: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山东省17城市妇幼保健院在各种期刊上共发表并被VIPD收录的论文数为1 759篇,呈逐年递增;其中创新性论著占39.51%,核心期刊发文量占21.60%,临床学科论文占46.79%,高产作者著文25篇,平均作者合作度为2.34,合作率达78.68%.结论:山东省妇幼保健机构学术研究成绩显著.
作者:姜学军;刘岩;温华影;步肇宏;何有琴;魏桂玲 刊期: 2007年第17期
我市自1995年1月~2005年6月施行输卵管结扎术后复通术168例,收到满意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168例输卵管结扎术后患者,年龄26~39岁,平均32岁.绝育术均为潘氏改良法、抽芯包埋法、银夹法.复通术距结扎时间1~10年,平均6年.纳入对象需符合以下标准:①输卵管结扎术后因各种原因引起子女夭折或再婚,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要求行输卵管复通术者.②受术者全身情况良好,月经周期正常,卵巢功能良好,妇科检查正常,无手术禁忌症,要求受术者以月经干净3~7天为宜.
作者:代月园;杨青;陈守耘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新会区孕产妇死亡率及死因相关因素,探讨干预措施,以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根据新会区各镇监测点提供的资料,对新会区1996~2005年的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辖区内户口的孕产妇平均死亡率22.28/10万,由1996年的27.01/10万下降至2005年的16.57/10万;2001~2005年新会区流动人口孕产妇平均死亡率80.59/10万.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高于辖区内户口的孕产妇死亡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孕产妇死因顺位依次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合并心脏病、血栓栓塞.结论:需继续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杜绝非法接生,加强产科人员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应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控制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凌艳嫦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我镇6岁以下儿童死因及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具有本镇户口的1996~2005年的64例6岁以下儿童死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43例,女21例,男女之比为2:1,年龄<1岁23例,1~3岁25例,4~6岁16例,死亡高峰年龄为3岁以下,死因依次为溺水25.0%、先天畸形25.0%、感染性疾病18.8%、白血病9.4%、外伤7.8%,其它14.0%.结论:小儿意外及先天畸形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措施,普及卫生健康教育是降低6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王小兰;卢碧群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腹症的发生率、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2005年收治的妊娠合并急腹症196例.结果:妊娠合并急腹症的发生率为6.50‰(196/30 126).急性阑尾炎63例,卵巢肿瘤蒂扭转54例,急性胆囊炎26例,急性胰腺炎19例,泌尿系结石17例,子宫肌瘤红色变性12例,急性胃炎出血5例.手术治疗129例,保守治疗67例.结论:应加强对妊娠合并急腹症病人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的认识,早期准确诊断.合理的手术治疗不会增加流产、早产率及胎儿与孕妇的死亡率.
作者:张艳梅;佟林林;高立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妇科疾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治疗.方法:选择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本院妇科住院病人,论述围手术期的治疗体会及注意事项.结果:全部病例除1例给予出院继续控制血压外,其余全部于本院手术.其中101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内科及其他并发症;7例出现电解质紊乱,2例合并糖尿病者出现伤口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出院,1例高黏血症者出现肺栓塞,经本院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往综合性医院继续治疗.全部手术病人术中血压平稳,无术中大出血.结论:妇科疾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围手术期治疗与一般门诊治疗有所不同,通常会选择起效较快的降压药,同时给以镇静、抗焦虑等综合治疗,根据用药及病情的不同,给予围手术期的个体化治疗,从而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刘正云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羊水板层小体计数(LBC)诊断胎肺生化成熟的价值.方法:测定118例妊娠≥28周羊水标本的LBC,用ROC曲线分析LBC诊断L/S比值、磷脂酰甘油(PG)成熟的界值和价值.结果:LBC与L/S比值、PG、泡沫试验、OD 650密切相关(P<0.001);LBC诊断L/S比值≥2.0或PG阳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9(95% CI=0.929~0.989),佳界值为≥86×109 /L,诊断L/S比值<2.0及PG阴性的佳界值为<40×109 /L;LBC以≥86×109 /L为界,诊断胎肺生化成熟的灵敏度为81.08%,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价值100%,阴性预测价值为75.86%;以≥40×109 /L为界,其灵敏度为100%,阴性预测价值为100%.结论:羊水板层小体计数对胎肺生化成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首选的胎肺成熟度快速筛选试验.
作者:谭剑平;张建平;王蕴慧;鲍蕴文;张睿;刘颖琳 刊期: 200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