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泽丽
目的: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方法.方法:选自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2004年1月1日~2005年9月30日对广东省孕产妇死亡监测点之一的深圳市宝安区8个镇和2个城区2年来所发生的孕产妇死亡共30例进行个案调查核实,对监测点所发生的孕产妇死亡接报后实行三级(镇、区、市)实地调查、核实,通过三级评审明确死因、性质,按规定逐级上报的方法.结果:2年来该地区同期活产数58 671例,孕产妇死亡共30例,平均孕产妇死亡率51.13/10万,其中流动人口死亡共29例,死亡率49.42/10万,暂住人口孕产妇死亡1例,死亡率19.18/10万,常住人口死亡数为零.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依次为:产科出血9例,羊水栓塞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例,肺炎3例,心脏病1例,产褥感染1例,胃癌晚期1例,主动脉夹层瘤破裂1例,猝死1例.结论:制定出有效干预措施防止孕产妇死亡的发生.
作者:邱洁;曾红友;郭华;黄跃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孕妇体重指数(BMI)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3年6月~2004年10月在该院系统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足月单胎初产妇294例按孕前BMI分为正常组(18.5≤BMI<23)、超重组(23≤BMI<25)和肥胖组(BMI≥25)三组.再根据整个孕期BMI的总增幅,将全部观察对象分为A组(BMI的增幅<4),B组(4≤BMI的增幅≤6),C组(BMI的增幅>6),并分别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①孕前BMI与母婴预后的关系,肥胖组、超重组孕产妇的妊娠期并发症、巨大儿、胎儿窘迫、剖宫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孕期BMI的增幅与母婴预后的关系,B、C组妊娠期并发症、巨大儿、胎儿窘迫、剖宫产率明显大于A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前高体重指数及孕期BMI增幅过大的孕妇,应加强营养指导,合理膳食,进行适宜运动,密切监测BMI的增幅.
作者:钱哨;于珊;段明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措施.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存活11例,存活率73.33%,放弃2例,分别于放弃后1 d、2 d死亡,死亡2例,病死率26.67%.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生活能力低下,常出现多系统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作者:李丽芳;习培文;杨永礼;司马荣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对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产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剖宫产术后自愿采用镇痛泵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期剖宫产术后间断肌肉注射法(IMD)镇痛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术后镇痛效果机体恢复情况各指标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初乳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子宫复旧及阴道流血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未出现下肢静脉血栓,而对照组有4例形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静脉自控镇痛泵术后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小,有利于机体恢复,促进母乳喂养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于华鹏;房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阴式子宫全切术是传统的子宫切除术术式之一,以往多用于子宫脱垂的患者.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的不断完善和手术技术的提高,阴式子宫全切术适应症得以扩大,并因其创伤小、恢复快、体表不留瘢痕而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重视.本文对我院17例非脱垂阴式子宫全切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阴式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淑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对47例新生儿心力衰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多巴酚丁胺按3~7μg·kg-1·min-1持续静脉滴注,一般维持12~24h,不超过72 h.结果:治疗6 h,心率由(169.3±9.9)次/min降至(143.7±10.4)次/min(P<0.01),呼吸频率由(63.8±5.0)次/min降至(60.3±6.6)次/min(P<0.05);治疗24 h,肝肿大(右锁骨中线处肝下缘至肋下缘距离)由(2.9±0.4)cm缩小至(2.6±0.3)cm(P<0.05);尿量逐渐增加.治愈42例,占89.3%;死亡3例,放弃治疗2例,共占10.7%.结论: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心力衰竭疗效良好,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朱远鹏;马春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女性不孕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近2年应用腹腔镜对66例女性不孕症进行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66例中发现盆腔病变63例,占95.45%,慢性盆腔炎占第1位,其次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对输卵管远端阻塞行输卵管造口术或伞成形术后,输卵管恢复通畅率为63.38%.结论:应用腹腔镜技术能早期、准确地明确不孕症盆腔病因并针对性治疗,同时观察输卵管通畅情况,对女性不孕症盆腔病变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肖淑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开始干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3组,A组满月后开始干预,B组满6个月起开始干预,C组满1岁起开始干预,3组小儿每月随访1次,对照组为正常足月儿,未行干预常规抚养,每月随访1次.观察脑瘫早期症状出现情况,在6、12、18、24个月时用0~6岁儿童神经心理量表评估发育商.结果:A组DQ明显优于B、C组.A组无1例脑瘫后遗症,C组后遗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结论:出生后6个月内开始早期干预是减少脑瘫后遗症发生的有效方法.
作者:潘惠妮;刘付友萍;吴郁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儿童龋齿患病率达80%以上[1],要提高儿童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降低儿童牙病发病率,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口腔保健的重要意义,意识到口腔预防保健重点人群是少年儿童,为加强学校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并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我们于2005年3~6月,对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睢阳区小学学生进行了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冰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HLA-DPA 1基因多态性与先兆子痫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对46例先兆子痫患者和105例正常孕妇及其新生儿进行HLA-DQA 1、HLA-DQB 1、HLA-DPA 1等位基因分型,比较其基因频率.结果:所有标本共检出11种HLA-DQA 1基因表型、16种HLA-DQB 1基因表型,6种HLA-DPA 1基因表型.先兆子痫患者HLA-DQB 1 * 0301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孕妇,差异有显著性(Pc=0.032,RR=2.43,AR=0.30),其余各基因表型频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HLA-DQ 81 *0301基因可能是一种先兆子痫发病的易感基因.
作者:侯磊;张曦;张展;贾莉婷;熊平;常彩虹;王雪梅;龚非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了解番禺区育龄妇女地中海贫血(地贫)的发生情况,干预地贫出生缺陷的发生.方法:对番禺区8825例妊娠12~32周妇女进行地贫筛查,测定红细胞脆性及平均红细胞容积,对筛查异常者进行基因检测,同时检查其丈夫.夫妇双方均为地贫的高危夫妇,接受产前诊断,进行干预.结果:8 825例受检者中筛查阳性1 067例,筛查阳性率9.09%,复查基因阳性802例(9.09%),其中α地贫617例(6.99%),β地贫141例(1.60%),74对高危夫妇接受地贫产前诊断,检测出中、重度地贫9例.结论:番禺区育龄妇女的地贫发生率较广东省的发生率稍低.要充分利用计生系统的服务网络,在广大育龄人群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地贫的认识,进行大面积血液学筛查,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基因诊断,防止重症地贫患儿的出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作者:陶小君;辜俊梅;陈莲芬;黄佩芬;叶建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的关系.方法:对在该院分娩的31例患Pcos后又怀孕的妇女及35例因其他原因不孕后又怀孕的妇女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31例Pcos孕妇中有9例发生妊高征,而对照组35例孕妇中仅2例发生妊高征,两组相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cos患者发生妊高征的危险性显著升高.
作者:李亦宁;刘晓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观察放置宫内节育器(IUD)的急性盆腔炎患者立即行取环术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来探讨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地研究该院1996年1月~2005年3月间收治的带器急性盆腔炎患者65例,随机将立即取环术加抗生素治疗37例设为观察组,单用抗生素治疗的28例设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的治疗显效及首次病情消除时间,平均病程,病情复发或反跳,住院天数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上述方面除治疗显效无显著性差异外余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带器盆腔炎急性期立即行取环术同时使用抗生素对彻底清除炎症,避免复发是必要的,且无加重感染的危险.
作者:杨小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副乳腺是1种先天多乳头、多乳房发育异常,常见于女性.笔者收集我院1995年7月~2005年7月经普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副乳腺10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张媛;李志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对4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高胆组)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并与对照组比较.根据血清胆红素水平把45例新生儿分成A组(27例,血清胆红素220.6~342.0μmol/L)和B组(18例,血清胆红素>342.0μmol/L),两组进行BAEP的比较.结果:高胆组BAEP异常25例,异常率55.56%,其主要表现为各波潜伏期(PL)及波间潜伏期(IPL)延长和听阈值的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中A组BAEP异常11例,异常率40.74%,B组BAEP异常14例,异常率77.7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可造成听神经损伤,血清胆红素水平越高,对神经系统损伤越明显,BAEP是检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听力及脑干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陈萍;邓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异位妊娠是早孕期母亲死亡常见的原因,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多数的宫外孕发生在育龄期人群,患病之后患者的生育能力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有人报导选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优于开腹手术,患者术后可以有较高的宫内妊娠率及较低的异位妊娠发生率[1].
作者:古泽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孤独症儿童临床调查分析,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智商测试、行为量表、社会适应量表,对120例狐独症患儿进行综合评估、分级.将材料整理编码、分类后输入计算机(SPSS 10.0统计软件)做相关分析.结果:统计患儿中有明显智力缺陷者占75.00%,社会适应能力中重度缺陷者占82.05%.两者既有相关性,也提示患病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与智商低并不完全相同.结论:儿童狐独症是一种儿童期全面发育性障碍,社会适应量表的测试结果比韦氏智力测验结果更能真实反映患者生活中的适应水平.早期有序的训练是目前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侯加平;孙毅平;胡翠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提高早期子宫颈病变的诊断.方法:选择北京安贞医院门诊行液基细胞学(TCT)检查3 084例,对其中146例细胞学阳性病例行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行TCT检查3 084例,细胞学阳性146例,占4.73%,其中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74例(2.40%)、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57例(1.85%)、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5例(0.49%).对所有细胞学阳性病例均行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异常阴道镜图像110例(75.30%).与病理组织学对照,ASCUS(CIN Ⅰ 34例、CIN Ⅱ 10例、CIN Ⅲ 3例);LSIL(CIN Ⅰ 25例、CIN Ⅱ18例、CIN Ⅲ4例、SCC 1例);HSIL(CIN Ⅱ4例、CIN Ⅲ10例、SCC 1例).结论:应用TCT筛查子宫颈病变,细胞学阳性病例联合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能早期发现癌前病变,防治宫颈癌.
作者:魏丽华;汪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笑气吸入性镇痛分娩适应了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孕妇对分娩期间既保证母婴安全还要无痛的要求,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笑气吸入性镇痛分娩必将越来越广泛地在临床得到应用.长春市妇产科医院自2001年4月开始采用吸入笑气镇痛分娩,明显缩短了产程,降低了手术产率,减轻了产妇的痛苦,大大提高了产科质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洪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3例胎龄≤34周,出生体重≤1 800g,并除外消化道先天畸形的早产儿被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预防用药组(用药组),其中用药组于生后第3 d常规给予红霉素10mg/(kg·d),1次/8 h,共7 d.结果:用药组的喂养不耐受率(26.67%)低于对照组(45.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93,P>0.05).两组达到完全经肠道喂养的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和每天大便次数均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而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均无心律失常的发生.用药组未出现药物相关性肝功能损害.结论:小剂量红霉素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安全有效的,但这些结果有待多中心大样本研究的证实.
作者:田鸾英;高武红;易烈致;谢雨芳;孙彦香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