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洁;曾红友;郭华;黄跃华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女性不孕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近2年应用腹腔镜对66例女性不孕症进行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66例中发现盆腔病变63例,占95.45%,慢性盆腔炎占第1位,其次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对输卵管远端阻塞行输卵管造口术或伞成形术后,输卵管恢复通畅率为63.38%.结论:应用腹腔镜技术能早期、准确地明确不孕症盆腔病因并针对性治疗,同时观察输卵管通畅情况,对女性不孕症盆腔病变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肖淑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正常儿童心脏轻度杂音与瓣膜返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3年9月~2005年12月该辖区8所小学6~12岁24 322例学生进行健康体检跟踪观察.杂音组:67例心脏听诊轻度杂音.对照组:50例心脏听诊无杂音,均行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酶检查.结果:正常儿童心脏轻度杂音发生率0.28%(67/24 322).轻度杂音与三尖瓣轻度返流高度相关.随年龄增加逐步改善.结论:正常儿童心脏轻度杂音与三尖瓣膜返流高度相关,随年龄增加逐步改善.属良性改变.
作者:刘慧芳;董雨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氨甲喋呤(MTX)保守治疗宫外孕之疗效.方法:治疗前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无药物禁忌者给米非司酮25mg,每12 h 1次,空腹口服;氨甲喋呤针20 mg肌注,1次/1 d,5 d为1疗程,疗程结束复查血β-HCG及B超,以后每3~5 d复查1次,治疗期间严密观察血压及腹痛、阴道出血情况,并绝对卧床休息.结果:符合条件的102例患者,99例治愈,治愈率为97.06%;2例在治疗第5天腹痛加剧;1例用药1疗程后,血β-HCG上升,B超提示附件包块增大,均予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论:两药小剂量合用,疗效较好,副作用少,是宫外孕治疗的1种比较理想、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倪芬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孕妇分娩佳时机.方法:将重症子痫前期、孕妇血管病变、外伤、胎儿脐带、腹痛、阴道出血量、子宫张力大小、B超结果等因素作为终止妊娠的量化指标,积分达10分以上者立即终止妊娠.结果:通过对103例胎盘早剥孕妇的观察,发现并发症和围生儿死亡率降低.结论:及时终止妊娠可降低胎盘早剥并发症的发生和围生儿的死亡率.
作者:孙菊英;武俊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原因,以减少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2003 2004年收治的138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占分娩总数的1.56%;胎位异常、多胎、既往不良孕产史及生殖道感染是造成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结论:应积极发现并处理高危因素,减少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发生,降低母婴并发症及围产儿病死率.
作者:白明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阿希米与宫颈电环切除术联合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方法:将168例患者随机分为阿希米联合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组86例(联治组),单纯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组82例(对照组),两组在治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联治组治愈时间4~9周,平均6.4±1.0周,对照组治愈时间7~12周,平均8.8±1.27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希米与宫颈电环切除术联合治疗慢性宫颈炎,可明显缩短治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黄琴;金琳;赵菊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的关系.方法:对在该院分娩的31例患Pcos后又怀孕的妇女及35例因其他原因不孕后又怀孕的妇女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31例Pcos孕妇中有9例发生妊高征,而对照组35例孕妇中仅2例发生妊高征,两组相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cos患者发生妊高征的危险性显著升高.
作者:李亦宁;刘晓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掌握乳腺病的流行病学的特点和发病趋势,探讨今后乳腺病的防治重点.方法:对1993~2005年珠海市妇女乳腺普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腺增生症、乳头溢液、乳腺囊肿、乳腺癌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乳腺纤维瘤的患病率有下降趋势.乳腺增生症患病高峰段为30~年龄组,乳腺癌的患病高峰段为40~年龄组,乳腺纤维瘤的患病高峰段为20~年龄组.城市与农村相比,乳腺增生症(χ2=1 633.887,P<0.001)、乳腺癌(χ2=9.55,P<0.01)患病率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要做好妇女预防保健工作,首先要做好三级预防工作,第二在乳腺疾病的防治中要特别注意各年龄段乳腺疾病的防治重点,第三继续不断地做好乳腺癌的病因调查研究工作.
作者:胡翀;谭晓燕;叶延青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副乳腺是1种先天多乳头、多乳房发育异常,常见于女性.笔者收集我院1995年7月~2005年7月经普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副乳腺10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张媛;李志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脐带异常是引起胎儿窘迫及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脐带绕颈是因直接或间接发生脐带受压,牵拉过紧造成血流受阻而引起的,脐带受压或牵拉,影响胎儿胎盘血液循环,则胎儿将因缺氧窒息死亡.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洪桂琴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在校女大学生月经周期异常的影响因素,对该病进行干预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对在校4个年级的共1 6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 549份,月经周期异常的学生1 037人.结果:能诊断为月经周期异常学生占有效问卷的67%,与环境、情绪状况、学习压力、经济情况、毕业分配等因素有关.结论:在校女学生表现月经周期异常的发病率较高,目前已影响到女大学生们的自身健康状况,希望得到医学和教育界上给予的重视,关心她们的成长.
作者:许亚平;李桂华;李坤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笑气吸入性镇痛分娩适应了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孕妇对分娩期间既保证母婴安全还要无痛的要求,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笑气吸入性镇痛分娩必将越来越广泛地在临床得到应用.长春市妇产科医院自2001年4月开始采用吸入笑气镇痛分娩,明显缩短了产程,降低了手术产率,减轻了产妇的痛苦,大大提高了产科质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洪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是病人根据疼痛感受通过自控泵装置以少量多次方式自行控制给药的镇痛方法,何种给药途径能达到佳镇痛效果,是我们在疼痛治疗中面临的问题,本文选择了剖宫产手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和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两种给药途径进行观察比较,探索其镇痛效果及副作用.
作者:李建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应验方法,对比60例剖宫产围术期及常规用药两组的临床愈合结果.结果:与常规用药组相比,围术期用药组的临床指标与常规用药组无差异.但在住院费用经济学指标优异于常规组.结论:围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理想方法.
作者:王芳;马荣惠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HLA-DPA 1基因多态性与先兆子痫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对46例先兆子痫患者和105例正常孕妇及其新生儿进行HLA-DQA 1、HLA-DQB 1、HLA-DPA 1等位基因分型,比较其基因频率.结果:所有标本共检出11种HLA-DQA 1基因表型、16种HLA-DQB 1基因表型,6种HLA-DPA 1基因表型.先兆子痫患者HLA-DQB 1 * 0301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孕妇,差异有显著性(Pc=0.032,RR=2.43,AR=0.30),其余各基因表型频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HLA-DQ 81 *0301基因可能是一种先兆子痫发病的易感基因.
作者:侯磊;张曦;张展;贾莉婷;熊平;常彩虹;王雪梅;龚非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开始干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3组,A组满月后开始干预,B组满6个月起开始干预,C组满1岁起开始干预,3组小儿每月随访1次,对照组为正常足月儿,未行干预常规抚养,每月随访1次.观察脑瘫早期症状出现情况,在6、12、18、24个月时用0~6岁儿童神经心理量表评估发育商.结果:A组DQ明显优于B、C组.A组无1例脑瘫后遗症,C组后遗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结论:出生后6个月内开始早期干预是减少脑瘫后遗症发生的有效方法.
作者:潘惠妮;刘付友萍;吴郁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弱激光照射对儿童恒牙脱位再植固定后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儿童恒前牙外伤性脱位患者,常规复位固定后,随机分为激光照射组(49例)和对照组(43例),激光照射组给予氦氖激光照射,每个部位照射时间15 min,1次/d,连续照射7天,对照组未给予特殊处置,连续观察1~3年.结果:脱位牙时间<1 h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存活牙率和牙周膜愈合率统计学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实验组的活髓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2h>脱位牙时间>1 h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存活牙率、牙周膜愈合率和活髓牙率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脱位时间>2 h,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活髓牙率统计学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牙周膜愈合率和存活牙率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结论:局部氦氖激光照射对于儿童脱位再植牙齿的存活、牙髓和牙周组织恢复再生都有促进作用.
作者:于立明;罗童心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30例肥胖型PCOS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生殖激素和胰岛素水平、糖脂代谢改变情况和药物的副反应.结果:30例PCOS患者经二甲双胍治疗后,恢复规律月经13例,妊娠3例;治疗后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AUC)、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B(ApoB)有明显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促卵泡素(FSH)、雌二醇(E2)、空腹血糖(FSG)、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ApoA)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使部分患者恢复月经和妊娠,降低T、LH水平,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脂代谢,可作为治疗肥胖型PCOS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作者:翟军;阮祥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后再抚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正常新生儿566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90例)的新生儿采用游泳后再抚触的方法,对照组(276例)的新生儿采用常规沐浴的方法.将两组新生儿的体重、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和新生儿黄疸及睡眠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新生儿在抑制生理性体重下降,促使胎便早排,胎便转黄时间缩短,降低黄疸发生率及提高睡眠质量上有着良好的效果.两组统计对象的有关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新生儿游泳后再抚触有利于生长发育和提高体质.
作者:罗建梅;王玉荣;陈永兰;罗奕巾;赖雪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为了监测卵巢血流与IVF结局的关系.方法:2002年11月~2003年11月对来妇婴医院行常规IVF助孕的174例妇女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测定子宫动脉和卵巢动脉的搏动指数、阻力指数.结果:174例接受常规IVF-ET助孕的妇女,妊娠55例,未妊娠119例.妊娠组子宫动脉及卵巢动脉的PI、RI与未妊娠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型子宫内膜妊娠率高.结论:在IVF-ET周期中子宫动脉和卵巢动脉血流及子宫内膜类型可作为预测IVF结局的指标.
作者:姜平;谭季春;郭帅帅;付民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