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新玲;孙毅;郭景涛
目的:探讨济安舒能对减少剖宫产伤口并发症,促进切口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行剖宫产手术的2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0例)与对照组(132例).观察组除常规术后抗感染、支持疗法外,给与济安舒能喷洒切口.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术后抗感染和支持疗法.结果:两组7天拆线后,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130例(98.48%),对照组甲级愈合116例(89.23%),观察组有红肿硬结2例(1.52%),无感染、无切口裂开,对照组红肿硬结12例(9.23%),2例表浅裂开、感染(1.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济安舒能喷洒切口愈合快,减少伤口并发症,且操作简便,经济实惠具有实际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金正琴;金真菊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后血常规变化的规律.方法:对51例MP感染患儿和51例同期健康儿童的血常规进行比较.结果:与同期健康儿童比较,MP感染患儿白细胞总数升高(P<0.01),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增高(P<0.01),淋巴细胞比例降低(P<0.01),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P<0.05),单核细胞比例增高(P<0.05),单核细胞绝对值增高(P<0.01),血红蛋白含量降低(P<0.01),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均无明显改变.结论:通过小儿血常规变化可以初步推断是否存在MP感染的可能性.
作者:郎新玲;孙毅;郭景涛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晚期乳腺癌超选择内、外乳动脉插管的介入治疗.方法:通过Seldinger氏股动脉插管,超选择内、外乳动脉灌注化疗+明胶海绵栓塞治疗晚期乳腺癌.结果:4例患者乳腺肿块明显缩小,3例患者轻度缩小,1例无改变,其临床症状均减轻或消失.结论:通过本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分析,该方法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刘丽巍;王杨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证实家庭分娩的危险性,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长春市1992年1月~2005年12月因家庭分娩死亡的66例产妇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家庭分娩多发生于农村、家庭贫困、经济落后、文化水平低的地区.66例死亡孕产妇中产后出血占首位.死亡地点:家中28例,途中23例;职业:农民62例,占93.94%.评审结果:可避免死亡占48.48%.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关玉伟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对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心理支持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采取面对面的方式进行心理交谈,每次30~120 min,每周交谈1次,每例交谈4~6次.结果:36例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好转和消失.结论:心理支持治疗能帮助更年期妇女走出心理疾病的误区.
作者:梁玉莲;宋云红;张治红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对常规体外受精(IVF-ET)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受精、胚胎发育、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37例IVF-ET及ICSI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并将其分为4组,A组:IVF-ET伴AsAb阳性,36例;B组:ICSI伴AsAb阳性,25例;C组:IVF-ET,AsAb阴性,413例;D组:ICSI,AsAb阴性,163例,分析各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A组受精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A组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显著低于C组和D组;B组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抗精子抗体的存在不但影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同样也影响胚胎的发育及种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可提高受精率,但对提高胚胎质量及妊娠率无意义.
作者:杨桂艳;董渭盈;杨如春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调查女性婚检人群中的生殖道感染情况,并加以分析,制定出预防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由接诊医生对2003年1月1日~2004年1月31日自愿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人群(4 785人)进行逐一询问调查.结果: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473人,占64.3%,平均年龄28.3岁;有性行为的有690人,占93.6%;有流产史的有270人,占36.6%;在被检查人员中生殖道感染有737人,占15.4%,其中性病占生殖道感染的4.9%.结论:婚前检查是不可缺少的,它是我们步入婚姻殿堂的保证,是我们将危险拒之于婚姻外的手段,是我们优生优育的前提,是维系婚烟,保证婚姻质量的首要措施.
作者:侯力;李晓哲;于海莲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对患者的影响.方法:2003年5月~2005年4月间该院随机选择36份有子宫切除指征的患者,其中22例行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14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进行分析比较.结果:CISH组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术后病率及住院时间均小于LTH组(P<0.01),性生活满意度高于LTH组(P<0.01).结论:CISH损伤小,恢复快,保留盆底组织完整性,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雪英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三种术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按术式不同将178例患者分成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组、阴式全子宫切除术(TVH)组和腹式子宫切除术(TAH)组,比较其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三种术式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LAVH组明显长于TVH组和TAH组(P<0.05),而TVH组和TAH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出血:LAVH组与TAH组和TVH组相比,出血较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排气时间:TAH组明显长于LAVH组和TVH组(P<0.01),而LAVH组与TVH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留置导尿管时间:TAH组明显长于LAVH组和TVH组,而LAVH组与TVH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住院时间:TAH组明显长于LAVH组和TVH组(P<0.01),而LAVH组与TVH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种术式各有利弊,医生在手术前应综合评估病情,选择个体化方案以达到佳效果.
作者:侯顺玉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忽略性肩先露的相关因素及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对院内2000~2004年16例忽略性肩先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忽略性肩先露与骨盆狭窄、羊水过多、双胎妊娠等因素有关,其新生儿重度窒息、围产儿死亡率极高.结论:忽略性肩先露严重危害母儿健康,应及时处理.
作者:刘春兰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博利康尼、普米克令舒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和护理要点.方法:将57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博利康尼、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对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天数及治愈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治愈率、缓解症状、体征的治疗作用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博利康尼、普米克令舒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缩短病程,疗效好.患儿无痛苦,易于接受,便于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范翠;李东方;巩玲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了解多胎妊娠发生率、孕妇合并症及围生儿结局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4年12月多胎妊娠106例,了解发生率、年龄、孕周、合并症、分娩方式、围产儿结局及相关因素.结果:本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分娩总数12 155例,多胎妊娠106例,发生率8.72‰,(其中双胎妊娠103例,发生率8.47‰、3胎妊娠3例,发生率0.25‰),年龄20~37岁,平均27.85岁,初产妇83例,占78.30%,经产妇23例,占21.70%.流产史26例,占24.53%.孕周28~40周,平均35.48周,其中28~36周50例,占47.17%,为同期的8.2倍,(P<0.01).合并症主要是早产、胎膜早破、妊高征及贫血.分娩方法剖宫产占85.85%.围生儿215个,体重900~3 350 g,平均2 301.75 g,低体重儿122个,占56.74%,围生儿死亡10例,纠正围生儿死亡率32.56‰.为同期的4倍(P<0.01).结论:多胎妊娠时孕妇并发症多,早产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高,属高危妊娠范畴.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加强孕期监测和管理,积极防治早产,适时终止妊娠.放宽剖宫产指征,提高新生儿管理技术,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朱坤仪;李玉萍;梁心玲;胡国幸;李彩娟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406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与分娩方式及胎儿窘迫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胎位及产程异常、脐带因素、胎盘功能不全等是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与妊娠期的保健、分娩时产科及新生儿处理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结论:应做好围产期保健,做好高危妊娠的胎儿监护,并加强产时监护,避免滞产,缩短第二产程及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以寻找出预防措施,从而提高产科质量,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作者:钟华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比较阴道助产与剖宫产对脐带脱垂预后的影响.方法:52例发生胎儿脐带脱垂的产妇,根据临床情况分别进行剖宫产和阴道助产,比较两组间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产伤和产妇产褥感染、出血或血肿、组织损伤的发生率.结果:剖宫产组新生儿死亡率和产伤发生率、出血和组织损伤发生率均较阴道助产组明显降低(P<0.05),而产褥感染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剖宫产处理脐带脱垂可以相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减少母婴并发症,优于阴道助产.
作者:李建平;柳佩珍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使用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与米非司酮(mifepristone)序贯给药治疗异位妊娠的可行性.方法:异位妊娠确诊患者132例,按MTX 40 mg/m2的剂量肌注,12~24 h再给予米非司酮300 mg顿服;间隔3~5天,如疗效不显著可重复治疗,多用药可达4次.采用免疫荧光法(参考值≤2.9 IU/L)检测治疗前后血β-HCG的变化.结果:大部分病例给药后血β-HCG有不同程度的下降,132例患者中有119例达到治愈标准,占90.1%.结论:应用MTX与米非司酮序贯给药是治疗异位妊娠的有效方法.
作者:纵林;孟军;刘增佑;杨敬一;单莉莉;邹积艳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回顾性对32株婴幼儿血培养分离鉴定嗜麦芽假单胞菌的药敏分析,为婴幼儿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①采用美国BD原装培养瓶及BD9050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培养.②采用美国德灵公司生产的NC21阴性药敏复合板相关配套试剂及德灵Microsan antoscn 4细菌自动鉴定药敏分析仪.判断结果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标准进行.结果:①32株嗜麦芽假单胞菌对18种抗生素敏感的是复方新诺明,敏感率达93.7%,其次是环丙氟哌酸87.5%,丁胺卡那霉素50%,其它15种抗生素耐药率达59.4~100%.②2天~11月年龄组,婴幼儿嗜麦芽假单胞菌感染率达65.6%,其它组随年龄增长感染率下降.结论:婴幼儿患儿免疫功能低下,应密切关注嗜麦芽假单胞菌感染的发生.对这弱体保健工作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作者:祝爱霞;缪小佟;邹建话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不孕夫妇支原体感染状况并对两者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调查对象为204对不孕夫妇,PCR技术检测男女方衣原体感染情况,培养方法检测支原体.结果:①男女性支原体阳性率分别为8.8%(18/204)和27.9%(57/204),衣原体阳性率分别为2.9%(6/204)和3.9%(8/204);在同性别中,支原体感染率显著高于衣原体,P>0.01;女性支原体感染率显著高于男方.②输卵管阻塞者支原体感染率高达40.3%(53/132),非输卵管阻塞者支原体为5.5%(4/72),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不孕年限≤5年组中,女性支原体阳性率为30.9%(26/84);>5年组中,支原体阳性率为24.2%(29/120),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④支原体药敏试验敏感率由高至低分别为克拉霉素94.7%(71/75)、交沙霉素84.0%(63/75)、阿齐霉素84.0%(63/75)、强力霉素80.0%(60/75)、罗红霉素74.7%(56/75)美满霉素61.3%(46/75).结论:不孕症夫妇中女性支原体感染率高,应重视治疗;支原体治疗所推荐使用的药物有克拉霉素、交沙霉素、阿齐霉素、强力霉素.
作者:周红霞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全面了解延吉市儿童的心理特征,探讨不同气质特点儿童的佳抚育方式.方法:应用NYLS的<3~7岁儿童气质量表>PTQ,对延吉市区524名3~6岁儿童的气质特点进行调研.结果:①男孩的反应强度和坚持度较高,注意力偏低,情绪本质偏消极;女孩的注意分散度明显高于男孩(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各气质维度存在不同的变化趋势.②汉族儿童的注意分散度明显高于朝鲜族儿童;朝鲜族儿童的反应强度、情绪本质和坚持度明显高于汉族儿童(P<0.01);③男孩在易养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女孩,女孩在难养型和中间近易养型的比例明显高于男孩(P<0.01).结论:延吉市学龄前期儿童各气质维度在性别和年龄间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气质特点存在着明显的种族差异;气质类型具有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应为不同年龄、不同气质特点的儿童提供适宜的抚育方式.
作者:郝秀芳;马延祥;刘欢欢;魏宝玉;金松龄;韩晓敏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进一步明确神经管畸形患儿的临床诊治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121例神经管畸形患儿均经X线、MRI等检查确诊,同时对其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121例神经管畸形患儿中脊髓栓系综合征多,占52.1%,并且男多于女;其父母为低收入者(如无业人员、农民、体力工作者)占总数的81.0%,营养不良是引起神经管畸形的原因之一.结论:防止神经管畸形的发病要从预防入手,并制定早期诊断和筛查神经管畸形的有效方法,加大优生优育宣传力度是预防该病的关键,对于神经管畸形患儿及时、正确的诊治至关重要.
作者:陈乾;靳文;赵瑞珍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女性下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宫颈糜烂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03年1月~2005年12月因各种原因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56例宫颈糜烂妇女(观察组)及同期290例宫颈光滑妇女(对照组),取其宫颈分泌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解脲支原体(UU)的检测.结果:宫颈糜烂组UU感染率为42.19%,宫颈光滑组UU感染率为24.48%,两组经χ2检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宫颈糜烂面积越大,UU感染率越高,宫颈糜烂轻度、中度、重度各组UU感染率分别为34.87%、51.43%、55.88%,3组感染率之间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女性下生殖道UU感染与宫颈糜烂有关,建议对有宫颈糜烂的妇女常规进行UU检测,以达到标本兼治,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作者:贺爱军;周林峰 刊期: 2006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