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用自制调查表对骨科手术患者进行个性化的访视

兰淑美;黄燕红;邱红江

关键词:自制调查表, 术前访视, 焦虑满意度
摘要:总结了术前访视中利用自制调查表对手术患者进行规范化、个性化的访视体会.认为实施个性化的术前访视能够消除患者对手术室的陌生感和对手术治疗的恐惧感,使手术顺利进行,大幅度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民族地区护士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期望与感知差异研究

    目的 探求以缩小民族地区临床护士对护理质量期望与感知差异为导向,改善护士获得感,进而提高护理服务品质.方法 采用基于SERVQUAL模型构建的临床护士对护理服务质量评价表,对凉山彝族自治州33所医疗机构的1000名病房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临床护士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期望值与感知差异有统计意义(P<0.001);护士期望与感知护理服务差异大的是有形性,小的是响应性.结论 应加强医疗机构有形性建设,改善护士工作环境、关注护士需求,通过改善护士职业感知体验,提升病人的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陈晓琳;袁晔;朱建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52例酮症酸中毒系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报告

    目的 研究探讨全面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对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以治则为中心的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与并发症,同时通过自制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家属的打分.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服务技能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各项并发症发生例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酮症酸中毒患者采取以治则为中心的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不但临床效果确切,而且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周丽娜;李素娟;缪宇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先天性肛门闭锁伴直肠会阴瘘回流灌肠的护理体会

    总结9例先天性肛门闭锁合并直肠会阴瘘回流灌肠护理经验.主要包括饮食指导、灌肠前准备、灌肠注意事项.认为先天性肛门闭锁伴直肠会阴瘘患儿的术前肠道清洁与否对手术成功起重要作用,术前回流灌肠是保证手术成功和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术前准备,是护理过程的关键.

    作者:丘苑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鼻咽部给氧在儿童支气管镜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鼻咽部给氧在儿童支气管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58例进行儿童基础麻醉支气管镜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依照儿童基础麻醉支气管镜手术的常规术前准备,术前均给予2%利多卡因局部雾化吸入,患儿在镇静后,对照组行常规的鼻导管给氧2~3L/min;观察组则进行鼻咽部给氧1~2 L/min;观察两组在支气镜手术中患儿的经皮血氧饱和度的情况.结果 经两种不同部位的给氧下,观察组在术中的经皮血氧饱和度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 采取鼻咽部给氧的方法在儿童支气管镜手术中能取得更好的给氧效果.

    作者:林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骨科术后患者睡眠状况与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调查了解骨科术后患者的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5-2017年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416名骨科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影响因素.结果 骨科患者术后睡眠不良率为57.9%.单因素分析显示其中年龄(x2=1.436,P=0.231)、性别(x2=2.515,P=0.113)、婚姻状况(x2=0.123,P=0.726)、教育程度(x2=1.500,P=0.472)、生活习惯改变(x2 =0.145,P=0.704)、活动减少(x2=0.095,P=0.758)和肢体制动(x2=0.044,P=0.83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疼痛(x2=45.382,P<0.001)、经济负担(x2=8.446,P=0.004)、周围环境影响(x2 =9.668,P=0.002)和担心康复(x2=9.088,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疼痛(OR=3.954)、经济负担(OR=1.861)、周围环境影响(OR=1.822)与患者睡眠质量不良呈正相关,是睡眠质量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骨科患者术后存在一定的睡眠不良现象.应针对疼痛、经济负担、周围不良环境等情况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睡眠,促进机体康复.

    作者:李青;凌卫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品管圈在降低骨科住院患者术前常规检查漏检率中的运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在降低骨科住院患者术前常规检查漏检率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成立“以降低骨科住院患者术前常规检查漏检率”为主题的QCC活动小组,统计我科自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术前常规检查漏检率,分析原因,根据相关因素制定相对应的医护干预措施,并赋予实施,再统计QCC活动实施后,自2017年3月至5月期间患者术前常规检查漏检率,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QCC活动,我科住院患者术前常规检查漏检率从活动前的12.14%降低到2.25%,低于目标值5.59%.结论 通过QCC活动,可以有效地降低骨科住院患者术前常规检查漏检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董晓莉;陈文月;魏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帕金森病患者跌倒风险影响因素及管理应对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跌倒风险情况及影响因素,拟定管理应对措施,以期降低这类人群跌倒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6年5-11月入住神经科内科、老年医学科符合诊断标准的103例帕金森病住院患者作为调查时象,由2名经过专用量表培训的研究护士负责全部问卷调查,包含①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及其他;②改良跌倒风险评估表11个方面;③BI表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103例帕金森病住院患者均存在不同等级跌倒风险,其中低危占20%、高危占44%、极高危占36%.自理能力等级轻度依赖占49.5%、中度依赖16.5%、重度依赖10.7.跌倒风险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患者年龄、病情分期、自理程度、运动症状、自主神经异常、情感异常与跌倒风险呈显著正相关(P<0.05);静止性震颤、BI、Braden评分与跌倒风险呈显著负相关(P<0.05).跌倒风险多因素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日常活动能力、自主神经异常、震颤是帕金森病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危险因素(P<0.05).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住院期间均存在跌倒风险,日常活动能力缺陷、自主神经异常、震颤是帕金森病患者住院期间跌倒高危因素.帕金森病患者住院期间应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尤其应关注高危影响因素,积极采取预防跌倒各项管理应对措施,以降低跌倒不良事件发生,提升这类人群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红;王红;张艳红;邢浪萍;张睿;王晓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HHFNC三种不同流量设置对NRDS患儿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HFNC)三种不同流量设置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的疗效.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将90例在我院新生儿科入住的NRDS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分别为低流量组(3L/min)、中流量组(5 L/min)以及高流量组(7L/min),每组各30例.观察氧疗72 h前后3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基本指标的变化,并采用SPSS 20.0统计分析.结果 3组氧疗前后PaO2、PaCO2、SpO2配对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氧疗前后PaO2、PaCO2、SpO2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两两比较,中流量与高流量组各项指标分别与低流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流量与高流量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方式,采取5 L/min或7 L/min流量设置方式,对NRDS患儿氧合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缺氧症状、纠正二氧化碳潴留、提高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萍;许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实施发展性照顾护理效果探析

    目的 研究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运用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新生儿70例,依据应用的护理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分别接受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的护理、常规模式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每天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每天进奶量多于对照组,新生儿护理后3、6个月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运用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能够提升新生儿发育质量,改善新生儿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慧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顺时针吸吮法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婴儿顺时针吸吮法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产科分娩后发生乳汁淤积的产妇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按顺时针吸吮法护理,对照组采用普通湿热敷加按摩与挤奶的护理方法.治疗24小时后,比较两组乳房肿块体积、疼痛评分及乳汁排出量.6个月后,随访母乳喂养及乳腺炎情况.结果 观察组乳房肿块缓解总有效率(92.22% vs72.22%)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92,P<0.05);乳房疼痛评分(1.82±0.45vs 2.33±0.35)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1,P<0.05);乳汁排出量(91.11% vs 74.44%)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15,P<0.05);母乳喂养率(90.0% vs 72.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392,P<0.05);乳腺炎发生率(6.7%vs 16.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12,P<0.05).结论 婴儿顺时针吸吮法能缓解产后乳房肿块、提高乳汁排出量、减少产后乳汁淤积、降低乳腺炎发生率,从而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

    作者:张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眼科护生带教质量及满意度

    目的 探讨通过开展品管圈(QCC)的活动在提高眼科护生带教质量及满意度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云南省三所本科、专科护理专业护生160人,将未开展QCC2016年6-12月护生80名设为对照组,开展QCC2017年1-6月护生80名设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护理教学,确立“提高眼科护生带教质量及满意度”的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制定实施对策、效果检验等措施.结果 实验组的专科理论、专科操作考核成绩、护生对老师带教满意度、带教老师对护生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QCC活动运用到提高眼科护生带教质量满意度持续改进中,能规范科室教学活动,提高护生实习质量及满意度,同时提高QCC参与者的知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作者:田成英;唐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疼痛干预及优质护理对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疼痛干预及优质护理对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2011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行全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手术次序随机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患者实行优质护理辅助疼痛干预方案,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疼痛评分改善情况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在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第5、10天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八个方面的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77%(30/31),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2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辅助疼痛干预可以有效提高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陈星星;蒋秋萍;高晓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微信群干预对降低携PICC出院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微信群干预对携PICC出院的肿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观察.方法 选择肿瘤科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使用PICC置管化疗并携管出院的肿瘤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PICC常规护理及出院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让患者进入我科PICC患者携管护理微信群进行并发症预防护理干预,对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组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异位、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完全脱出及过敏性皮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微信群干预对降低携PICC出院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银姝;熊艳芬;乐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新型脑棉片清点盒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研究与应用

    目的 探讨新型脑棉片清点盒在神经外科手术脑棉片清点中的使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颅脑外科手术5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试验组使用新型脑棉片清点盒进行清点,对照组将脑棉片放于45 cm×30 cm的“3L”医用粘贴手术巾的底板纸上进行清点.观察两组清点错误的发生率,在使用方便、清点方便、放置稳定、整洁情况方面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清点错误率低于对照组(P<0.05),使用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神经外科手术棉片清点中使用新型脑棉片清点盒,可以降低清点错误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朱文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805例过敏性疾病儿童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患有过敏性疾病儿童的主要过敏原种类,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805例儿童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种类.结果 805例儿童中有547例过敏原阳性,其中吸入组高为螨205例;食入组高为蟹136例.一年中秋、冬两季为过敏性疾病的高发期.结论 儿童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总IgE含量明显升高,吸入性过敏原以螨为主,食入性过敏原以蟹为主,对2种以上过敏原过敏者占 66.5%,说明大多数患者被多种过敏原致敏.血清总IgE水平可作为评估过敏性疾病及过敏性体质的重要指标,通过特异性过敏原的测定可了解引起患儿过敏的过敏原,寻找病因,对症治疗,减少发病.

    作者:李莎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静脉微粒污染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措施,因此输液安全备受重视.本文对临床输液微粒的相关因素如来源、不良反应等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相应防范措施,如加强治疗室和病房管理,选择适当的输液器具及规范护理操作等方面,以预防和减少输液微粒污染给人体带来的危害,保证医疗安全.

    作者:陈思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模式在高龄患者胸腰椎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围术期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模式在高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椎体成形术(PKP)患者围术期的效果,为临床疾病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行椎体成形术的高龄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高度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P<0.05).两组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采取综合护理可明显改善老年OVCF患者PKP术后生存质量,加快患者康复.

    作者:王矞睿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C型臂X线引导下骶神经刺激器植入术的手术配合

    报告了骶神经刺激器植入术的手术配合经验与体会,总结手术配合要点,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护理配合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前访视、手术间准备、物品准备)、术中配合要点(心理护理、体位护理、手术穿刺过程中、安全使用电外科设备、防辐射护理、术中管理)、术后护理.认为良好的手术配合可以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提高手术效率.

    作者:袁瑞敏;王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根本原因分析法结合思维导图在提高新入职护士护理文书书写质量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结合思维导图在提高新入职护士护理文书书写质量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乳腺外科2016年12月-2017年5月由新入职护士参与书写的出院病历210份与2017年7-12月由新入职护士参与书写的出院病历200份.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针对干预前由新入职护士书写并产生书写缺陷的165份护理病历进行原因分析,归纳分析近端原因,挖掘根本原因,制定整改措施,设计思维导图进行规范化培训,比较干预前后新入职护士书写产生的护理文书书写缺陷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新入职护士书写产生的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根本原因分析法结合思维导图应用于新入职护士护理文书书写,能有效降低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的发生率,提高新入职护士护理文书书写水平,推进护理质量与安全的持续改进.

    作者:刘雅清;黄招阳;卓珍珍;吴美华;吴秀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着重开展心理护理、吞咽功能训练和强化摄食训练等干预措施.结果 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后的评分和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估分析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可明显改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对大限度地减少或预防吸入性肺炎或窒息的发生率,提高偏瘫机体的运动功能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