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PV感染和CD44v7/8蛋白表达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

于静;张旭朗

关键词:宫颈癌, 人乳头状病毒, CD44v7/8
摘要:目的:通过对宫颈癌组织中HPV感染与CD44v7/8蛋白表达关系研究,探讨它们在宫颈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59例宫颈癌,18例尖锐湿疣和18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HPV的阳性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上述组织中CD44v7/8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HPV感染在宫颈癌、尖锐湿疣及慢性宫颈炎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9.32%,61.11%,11.11%,宫颈癌和尖锐湿疣中HPV感染阳性率均高于慢性宫颈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宫颈癌组与尖锐湿疣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种疾病中CD44v7/8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27%,11.11%,11.11%,宫颈炎组及尖锐湿疣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PV的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原因之一,预防HPV感染对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CD44v7/8蛋白的表达增强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期糖尿病孕期处理9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处理方法,以降低母儿并发症.方法:对1997年1月~2003年3月95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饮食控制51例,占53.7%;饮食控制加胰岛素治疗44例,占46.3%.饮食控制加胰岛素治疗组孕妇的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新生儿畸形率均明显高于单纯饮食控制组(P<0.05),终止妊娠的孕周亦较单纯饮食控制组小(P<0.05).≥35周行羊水泡沫试验共45例,其中9例阴性,占20.0%.35周以后终止妊娠者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明显减少(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期应积极控制血糖,重视需胰岛素治疗患者的处理,检测胎肺成熟度,适时终止妊娠.

    作者:刘穗玲;李小毛;许成方;周少锋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先天性食道闭锁的X线诊断

    目的:探讨先天性食道闭锁X线诊断,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证实的食道闭锁患儿的X线表现.结果:食道闭锁Ⅲ型15例,其中Ⅲa型4例,Ⅲb型11例;Ⅰ型1例;Ⅴ型1例.结论:X线平片及食道造影能早期诊断食道闭锁及其类型,还可了解术后是否存在吻合口瘘,及时指导手术及防治术后并发症,提高先天性食道闭锁患儿的存活率.

    作者:蒋红兵;孙立宏;谢肇峰;赵弘;滕妍;朱志军;陈豹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超声诊断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罕见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价值.方法:用GELOGQ-α200型超声诊断仪检查.结果:7例经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发现并于尸检及产后证实为罕见的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其中3例胼胝体缺失(1例合并心脏畸形),3例丹迪-沃克畸形(1例合并小头畸形),1例无叶全前脑畸形合并肾发育不良.结论:超声常规检查可观察胎儿颅内结构的发育情况,及早诊断罕见的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并可重复检查,有助于及时终止妊娠,实现优生优育.超声检查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迅速、可靠,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孔军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闭经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目的:分析闭经患者的异常核型形成的可能原因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对92例闭经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常规分析.结果:共发现染色体异常35例,占全部被检者的38.04%.其中原发性闭经60例,检出异常核型32例(53.33%);继发性闭经32例,检出异常核型3例(9.38%).性染色体异常大体上分为3大类:含Y染色体(3例);X染色体数目异常(27例);X染色体结构异常(5例).嵌合体以45,XO系为主,共10例.结论:对原发性闭经患者应常规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以明确闭经的原因,及早对症治疗;继发性闭经,尤其是25岁以下的患者也应及时进行染色体检查.

    作者:王瑞艳;张学红;颉晓玲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深圳市皇岗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妇幼保健的实践

    目的:探讨在社区开展妇幼保健服务的新模式.方法: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作为妇幼保健进入社区的载体,将妇幼保健深入社区,送到家庭.结果:提高了妇幼保健的覆盖面、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结论:社区健康服务符合妇幼保健以预防为主的特点,在社区开展妇幼保健服务是更好的服务模式.

    作者:程颖莲;莫瑞豪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宫颈环扎术治疗难免早产及难免晚期流产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在治疗难免早产及难免晚期流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年间对难免早产及难免晚期流产的37例孕妇行宫颈环扎术(手术组)与同期29例未行宫颈环扎术(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手术组21例(56.76%)延长了孕周,短8 d,长56 d,16例(43.24%)失败;对照组29例入院后12 h内全部分娩.结论:宫颈环扎术在治疗难免早产及难免晚期流产时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朱宁湖;温济英;梁海英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硼黄栓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观察

    细菌性阴道病是妇科常见及多发症,临床上治疗方法多样.我院于1996年开始用制剂室研制的硼黄栓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效果明显,副作用小,经济方便,临床患者易接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艳巍;王杏茶;金瑛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紫杉醇+DDP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中30例经辅助化疗后病情缓解,可以手术.结论:大多数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可以在2~3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后病情缓解便于手术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作者:杨接辉;潘承欣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平凉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现状分析

    托幼机构卫生监督是国家授权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托幼机构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情况进行的强制管理,是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按照全国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情况调查样表,由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妇幼保健业务人员组成调查组,依照<托幼园(所)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和<甘肃省托幼园(所)卫生保健管理实施细则>,对托幼园(所)进行了一次督查,旨在改善和提高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托幼机构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万智学;赵霞;王雅文;赵丽萍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产后性问题初步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妇女产后性生活恢复情况及分娩医疗干预方式对性生活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1998年3月8日~2001年12月31日在我院分娩的2 602名产妇,进行产后性生活情况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 093份,其中剖宫产882人,会阴侧切548人,阴道裂伤有缝合485人,会阴完整无缝合178人,性生活情况较产前有明显变化,分娩方式对性生活的影响差别显著.结论,医疗干预方式对产后性生活的影响,可以从提高接产技术方面得到改善.

    作者:张莹艳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改良式剖宫产术式及其用材探讨

    改良式剖宫产术是在以色列Stark教授创立的新式剖宫产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手术顺应人体解剖生理特点,简化了手术步骤.我院自2001年9月采用该术式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淑增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摘除联合前玻璃体切割人工晶体植入术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摘除联合前玻璃体切割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时机、效果和并发症.方法:22例(38眼)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施行白内障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视力均有所提高,配合者娇正视力≤0.1,5眼;0.2~0.4,10眼;0.5~0.6,7眼;≥0.7,4眼;2眼发生后发障.结论: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人工晶体植入术是防止后发障的有效方法.

    作者:邱旭;苏玉涛;宫伟民;胡晓弘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节育环与生殖道感染的关系

    在选择长效避孕节育措施中,宫内节育器具有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和可逆的特点,因此,今后它仍将成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避孕措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近年来团场一些妇女担心放置IUD会影响生活质量、继发生殖道感染及避孕失败.通过对144例上环妇女的观察,探讨宫内节育器与生殖道感染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满文军;王敬连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寻找一种简便、安全、高效的防治产后出血的新药方.方法:选择在该院分娩无妊娠合并症、自然临产、无米索前列醇应用禁忌症的产妇300例,随机分成米索前列醇组(观察组)与催产素组(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第三产程明显缩短,产后2 h出血量观察组为135.2 ml,对照组为163.4 ml,产后24 h出血量,观察组为297 ml,对照组为352 ml.观察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1 139例分娩产妇,发生产后出血34例,发生率2.99%.在研究范围内产后出血共12例,催产素组9例,产后2~24 h内出血4例,占44.44%,米索前列醇组3例,均发生在产后2 h内.结论: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安全、有效,副作用少,优于催产素,是防治产后出血值得首选的药物.

    作者:胡乔蔓;胡巧桃;张萍念;谭雅文;陈锦萍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124例胎心变异性减速的临床分析

    胎心变异性减速(VD)是胎心率减速的一种临床表现.通过胎心宫缩图检测得出理论数据,为临床处理提供依据.本文对124例VD的分类、诊断和处理方法进行分析,以了解VD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

    作者:王桂梅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妊高征患者血HO-1的活性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nase-1,HO-1)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2年6月~2003年6月在我院及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的妊高征患者35例作为研究组,其中轻、中、重度妊高征患者分别为9、11、15例.另选20例同期住院的正常晚孕妇女作为对照组.分别应用分光光度计对两组孕妇血清的HO-1活性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浆中的碳氧血红蛋白(HbCO)进行测定.结果:妊高征组HO-1、iNOS活性及HbCO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其中,轻度妊高征患者的HO-1及iNOS活性的下降与HbCO含量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中、重度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HO-1活性的变化可能与妊高征的发病及病情发展有关.

    作者:柳肃芬;严亚迎;高英敏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儿童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的对照研究

    目的:寻求一种简单、快速而准确的儿童屈光检查方法.方法:1%硫酸阿托品眼膏涂眼3 d,3次/d后,用Topon8100-A型自动电脑验光仪验光及视网膜检影验光,比较182例(364眼)的验光结果.结果:两种方法的球镜值和柱镜值呈高度相关性(rs=0.963,ro=0.931).两种方法所测柱镜轴向差别较大,柱镜轴向符合率与柱镜值大小有关.柱镜值越大,其轴向符合率越高.柱镜值≥±1.75 DC,其轴差平均4.3°.结论:在合理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后,自动电脑验光仪检测结果与视网膜检影验光结果高度相关,可作为试镜起点,但要注意在复光试镜中核实轴向.

    作者:陈伟文;陈桃英;潘钢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我院自2002年1月~2004年1月使用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历选择:选择2002年1月~2004年1月自行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年龄17~45岁,平均年龄28.9岁,体重38~67 kg,孕娠6~11周.既往无心血管病、无严重的呼吸功能不全、无肝肾功能不全、无急性支气管炎、无生殖道急性感染的早孕妇女189例作为异丙酚组.另选择同等条件的早孕妇女180例作为对照组,用双氯酚酸钠止痛栓组简称止痛栓组.两组的年龄、孕周、孕产次及体重等有统计学上的差异,有可比性,人工流产术固定由专人负责,异丙酚组有专职麻醉师协同监测麻醉过程.

    作者:李杏芳;王新春;胡霞;罗健英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新生儿佝偻病与孕期保健的相关因素

    目的:骨碱性磷酸酶(BALP)活性测定早期诊断先天性佝偻病.方法:使用BALP试剂盒,用全血干化学免疫浓缩法对582例新生儿BALP活性进行测定.结果:BALP≤200 U/L 366例,200~250 U/L 170例,250~300 U/L 46例,异常率占37.1%.对BALP活性>200 U/L的216例测血钙和血磷,降低者分别为101例和115例.研究显示,早产儿、低体重儿、易激惹、囟门大、颅缝宽者BACP活性增高,孕中、晚期出现贫血,下肢麻木及腰腿酸痛的孕妇,BALP活性亦增高.结论:BALP活性测定操作简便,用血量少,特异性及灵敏度高,适用于临床筛查以早期诊断佝偻病,而预防先天性佝偻病应从围产期开始.

    作者:莫克;梁郁珍;冯陆志;庞燕毅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反复自然流产血清及绒毛组织中NO含量NOS活性和血清中VEGF含量

    目的:观察反复自然流产组(RSA)与正常早孕者血清及绒毛组织中NO含量、NOS活性和血清中VEGF含量.方法:采用比色法检测33例RSA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和绒毛组织中NO含量、NOS活性,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VEGF含量.结果:(1)血清中NO含量RSA组较对照组高,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绒毛组织中NO含量RSA组较对照组高,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2)血清中NOS活性RSA组较对照组高,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绒毛组织中NOS活性RSA组较对照组高,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3)血清VEGF含量RSA组较对照组高,二者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RSA组血清和绒毛组织中NO含量、NOS活性及VEGF含量均较高,可能是RSA发病的原因之一.

    作者:叶喜阳;徐宏里;徐洪斌 刊期: 2004年第14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