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张春凤;宾娟;周贻振;周雪梅;伍璐
收集了近年来7家医疗机构报道的的146例自主性脱管案例,对自主性脱管出现的频率、方式、高发期、时间和环境等进行分析,并总结了应对自主性脱管的措施。认为对自主性脱管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寻找出其中的规律,便于预防和应对非计划性脱管。
作者:刘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农村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36例农村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8例,2组患者均为首次住院即予降压药物治疗,并告知服药方法和注意事项,对实验组患者出院后7天、1个月、2个月、3个月时加以电话随访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农村高血压患者出院后加以电话随访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延缓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罗平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症状困扰与希望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研究对象160例。采用症状困扰量表和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肺癌患者症状困扰发生率为97.42%,平均得分(32.07±7.58)分,得分高的前5位症状依次为呼吸、失眠、咳嗽、疼痛频率、疲乏;研究对象希望水平得分(31.06±6.20)分,多处于中度希望水平;症状困扰与希望总分及其3个维度得分皆呈显著负相关( P<0.001)。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强化症状评估和管理,以便减轻症状困扰给患者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提高患者希望水平,帮助其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疾病和面对未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钱涵;丁小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1月住院的8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路径组)按照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并与半年前80例初诊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次均费用以及综合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路径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和次均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总体满意度96.3%高于对照组的87.5%( P<0.05)。结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护理工作模式,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赖晓莉;许闽;侯杨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心电监护是危重症患儿常用的精密监测仪器,但往往固定不良,原因主要有三点:(1)患儿年龄小,不能主动配合。(2)更换或观察固定部位时,易惊动患儿,家长不配合。(3)临床上使用的传感器固定带为弹力绷带,柔软,佩戴很舒适,但也因为它有弹力,固定位置不当,一经拉扯很容易脱落。由于探头不能被良好固定,从而影响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效果,且容易受压或与床体碰撞从而造成探头损坏,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不便。现发现把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探头固定在手背上,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刘琴;苏雨霞;陈立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索将环节质量控制应用于非行政班时段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通过在非行政班时段实施环节质量控制,分析实施前后非行政班时段的护理不良事件及患者满意度的变化。结果实施后非行政班时段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患者满意度水平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实施环节质量控制能够提高非行政班时段的护士安全意识和采取积极的措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程明玉;石兵;邓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PICC维护登记本目录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本院PICC患者维护现状设计一份新的目录,科内10名护士分别采用新旧两种不同目录在相同范围内查找10名带管者信息,将耗时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旧目录查找患者信息核对时每人次均>2 min,新目录每人次<1 min的3例,1~2 min的7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新目录的使用不仅提高护士对PICC带管者的知晓率、服务满意率,更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姚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小儿疝气治疗及康复的影响。方法依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分级,将103例Ⅰ~Ⅱ级小儿疝气患儿根据入院先后随机分为实验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普外科护理常规,实验组在常规普外护理常规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心率、血压的变化,及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心率、血压、满意度、住院时间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有无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围手术期舒适护理,能有效消除患儿恐惧心理,提高患儿及家长对医院的满意度,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吴崇娟;潘颖;汪玲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重度压疮的治疗及护理一直是临床工作中比较棘手的问题,耗时长,见效慢,处理不当甚至引起患者死亡,下面介绍在工作中遇到的1例重度压疮患者的治疗及护理经验。
作者:洪芳;宋磊;李康国;顾俊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护士继续教育的方法,以期不断提高妇产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提高妇产科护理工作质量。方法根据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职称、学历、工龄和工作能力的不同,将妇产科护士分为:N0护士、N1护士、N2护士、N3护士、N4护士5层,采用分层次培训的方法进行在职教育。结果进行分层培训后妇产科护理人员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妇产科住院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妇产科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分层次培训提高了妇产科护士整体素质,提高了妇产科的整体护理水平,能调动妇产科护士的积极性,挖掘妇产科护士的潜能,提高妇产科护理工作质量和妇产科护士的专业水平。
作者:代玲;闵丽华;罗宏;梁礼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患者的影响,以寻找佳护理模式。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尝试全方位整体的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焦虑,术中心率、血压以及对疼痛的反应。结果实验组在进入手术室后所测定焦虑分值、心率、收缩压能够保持平稳,无明显波动;而对照组在进入手术室前后所测定心率、收缩压无法保持平稳,波动明显。两组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经VAS疼痛测评,两组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可以调整好患者身心状态,使之以佳身心状态面对手术,在手术前充分准备、手术后合理调节,可以促进身体尽快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齐莉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产科病房开展无缝隙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行剖宫产的产妇100例作为调查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提出无缝隙护理服务前的50例孕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实施无缝隙优质护理服务后的50例孕妇。比较两组产妇剖宫产后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第一次下床晕倒发生例数及母乳喂养成功例数、产妇满意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第一次下床晕倒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母乳喂养成功例数、产妇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产科病房开展无缝隙优质护理,能够为产妇提供全方位、更优质的护理,并使护士自身价值得到提高,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张世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探讨了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技巧及护理。穿刺技巧主要分为选择血管、合理使用针头、进针角度、拔针后按压时间及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在老年人输液过程中病情观察及心理护理的措施。
作者:胡宇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如何使用更好的拔针方法以减少血污染、护士职业暴露和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月期间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分别用不同的拔针方法,观察纱布、创口贴上失血面积、患者拔针后满意率及护士血污染率。结果新式拔针法在减少失血的例次及患者满意率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法(P<0.05),在护士血污染率方面,新式拔针法也优于传统法,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新式拔针法明显优于传统拔针法,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了失血,同时还减少了护士职业暴露的机会,操作简单,值得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元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总结了37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新生儿窒息复苏、气胸、肺不张、液体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PPHN)等的护理。认为及时进行评估及对症支持处理,尽早发现并积极处理并发症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吁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围手术期难免性压疮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完善的压疮预防管理制度,采用压疮评估工具评估高危患者,干预组由压疮小组进行风险评估及预警并上报护理部,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及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对照组47例患者,发生压疮6例,压疮发生率12.77%,干预组51例,发生压疮1例,压疮发生率1.96%,两组压疮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护理干预过程中,压疮小组应用Braden评分方法,对高危患者正确评估,及时预警上报,保证干预措施落实到位,是预防难免性压疮的有效手段。
作者:段立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总结了风险管理在电子护理病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收集本科2013年6~12月520份电子护理病历质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根据护理风险管理程序制订风险管理措施,运用到2014年1月后的电子护理病历质控中。发现实施风险管理控制后病历质量明显提升,护理缺陷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认为风险管理在电子病历质控中起着重要作用,规避了因病历书写不当带来的诸多护理风险。
作者:黄文霞;陈惠萍;汪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总结了603例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术中配合、并发症的防治及处理等。认为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围手术期通过规范的禁食,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配合手术,及时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等护理措施,患儿均可恢复良好。
作者:金晓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患者使用大承气汤外敷神阙穴加电磁波治疗仪( TDP )照射对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腹部术后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内服组、经皮给药组、经皮给药加TDP照射组),每组40例,其中中药内服组患者在术后6 h开始服用大承气汤,每日2次;经皮给药组患者在术后30 min,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后取大黄药膏3 g外敷于神阙穴位置,并用医用胶布进行固定,每日1次,24 h更换;经皮给药加TDP照射组患者在经皮给药组的基础上,在每次更换药物后用TDP照射30 min,并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的情况,防止烫伤。比较3组患者的术后胃肠道蠕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及干预前后3组患者的MODS评分情况。结果经皮给药加TDP照射组在术后胃肠道蠕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MODS评分改善程度上均明显优于经皮给药组及中药内服组( P<0.05)。结论经皮给药敷神阙穴加TDP照射能够缩短腹部手术患者胃肠道的恢复时间,促进腹部手术患者的康复,在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邱美云;关娟;刘小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aSAH)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自本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本院诊治的aSAH患者72例,按照完全随机法1∶1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出院时存在短程记忆、反应速度、注意力与计算力损害比例比同期研究组高(50.00%vs36.11%、27.78%vs13.89%、33.33%vs52.78%),研究组患者随访2个月时存在短程记忆、注意力与计算力损害的比例均比对照组低(8.33%vs25.00%、5.56%vs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MMSE与FCI评分明显上升,DRS评分显著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予早期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记忆力、注意力与计算力的损害发生率,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
作者:陈秋云;何锦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