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阳
1材料与方法笔者对本单位近年来各种论文进行归类、分组分专业(科)的管理进行探讨分析.其中已在国家级杂志发表的论文有6篇,省级论文3篇.已投稿尚未发表的论文有2篇(均属国家级的论文),正在编写的论文有3篇拟定于其稿件投向国家级的刊物;其中有:①临床用药,②临床的家庭病床分析;③祖国医学(中、西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④临床心理学的应用,⑤药物反应的报道,⑥急救专题评价,⑦等级护理的理论及护理病例分析的报道,⑧南、北方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比较等论文.
作者:陈文山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提及抗生素滥用的后果,说得多的是耐药性和过敏反应等.对于药物对人体器官造成的损害,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胃肠道、肝、肾等,却往往忽视了肺脏.其实,肺脏也是药物代谢转化的重要场所,抗生素所致的肺部疾病并不少见,值得重视.肺脏也是药物代谢的场所,它能积聚许多药物,这可使药物对其它器官的影响和毒性反应起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对肺本身却可产生直接的毒性损害.所以,抗生素所致的肺部疾病,可以是药物过量、毒副作用、继发性作用、过敏反应及特异性反应所致.
作者:李放 刊期: 2000年第07期
1资料与方法1.1对象选择选择1998年2月至1999年2月,因各种原因要求终止妊娠,身体健康,年龄17-36岁,停经70天以内,自愿要求药物流产的妇女,经妇科检查,尿及B超证实为宫内妊娠,无使用米非司酮及前列腺药物禁忌症者.随机将要求药流的病人62例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2例,两组对象的基本条件相似,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作者:雷菊玲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患者女性,57岁,农民.左颈部包块3个月.3月前因受凉感冒后发冷发热体温约39℃左右,伴呼吸费力,颈部压迫感,在泾阳县医院就诊发现左颈部包块约4.5×4.5cm大小,质硬、固定,活动度差.B超示左侧甲状腺癌可能.症状渐加重,食欲减退、消瘦.查体:T36.6℃,P80次/分,R20次/分,BP18/9KPa,皮肤粘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甲状腺左叶可扪及4.5×4.5cm包块,质硬、周定、无压痛.核扫描示左叶冷结节.甲功全套T32.8ug/ml,T4210ug/ml,TsH1.1/ml.B超报告:①甲状腺左叶低回声实质性占位(Ca不排除),②左颈部左叶上方可疑肿大淋巴结.其它检查:气管未见受压移位(吞钡拍片)血常规正常.1998年11月12日在颈丛麻醉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术中见左叶约4×3cm包块质硬但包膜尚完整,呈灰白色,切除包块肉眼见纤维样增生,剖面中间包裹有烂肉状组织.术中冰冻切片2次均报告为良性.术后病理报告(石膜切片)左侧亚急性甲状腺炎,病检号:984312.术后伤口1期愈合,于第7天痊愈出院.
作者:梁春龙 刊期: 2000年第07期
1治疗高血压的药物高血压病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常见症,正在应用降压药的患者成千上万,而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容易引起性功能障碍.一般降压药:主要有利血平、肼苯哒嗪、胍乙啶、甲基多巴、心得安、可乐定、美多心安和哌唑嗪等.其中胍乙啶、甲基多巴、利血平和哌唑嗪等对性功能的影响更为显著.
作者:利春叶 刊期: 2000年第07期
1病例摘要患者女,43岁,已婚,农民,主因乏力、活动后心悸1年余,加重3周于1999年10月19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活动后心悸,到当地医院查血象示WBC4.5×109/L、Hb80g/L、PLT110×109/L无特殊处理.近2周乏力、心悸加重,双下肢出现散在出血点,在当地医院查血象示WBC3.9×109/L、Hb69g/L,PLT36×109/L,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入院查体:T36.8℃,P58次/分,BP118/80mmHg,R20次/分.神志清,双下肢可见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睑结膜及口唇苍白,颈软,胸骨有压痛,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杨凤英;乔建辉;孙彩玲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对营养不良症,人们往往容易从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足等饮食因素中寻找原因,却常常忽视药物性营养不良的因素.其实,用药不慎也是引起营养不良的重要因素.长期大量使用某种药物的病人,若出现明显的营养不良症状,应该积极从药物上追根溯源.有些药物作用于肠道,阻碍食物消化吸收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脂肪性腹泻、蛋白毛失、维生素缺乏、水盐代谢紊乱等.如新霉素、氨基水杨酸钠等可引起维生素B12吸收不良,从而导致巨细胞性贫血.新霉素还可使肠道内的脂肪和钾、钠、钙、磷等元素的排除增加.四环素、阿司匹林等可使维生素C从尿中排泄加速.长期服用磺胺药及某些广谱抗生素会抑制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生长,而导致维生素K和B族维生素缺乏.石蜡油可影响胡萝卜素及维生素A、D、K的吸收.卡那霉素、多粘菌素、杆菌肽等可导致肠道吸收不良而发生腹泻.
作者:魏阳 刊期: 2000年第07期
作者自1991年7月至1997年7月间其收治9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7例,女2例,年龄18-57岁,中位年龄41岁,35岁以下病例4例,占44.4%.临床表现:腹痛7例,腹部包块6例,恶心、呕吐1例,呕血、黑便1例.1.2辅助检查术前9例均行上消化道钡剂透视,均提示占位,其中3例考虑恶性淋巴瘤可能;9例行胃镜检查,8例提示占位,3例提示恶性淋巴瘤可能;CT检查5例,均提示占位,2例考虑恶性淋巴瘤可能;彩超检查8例,5例提示占位,2例提示恶性淋巴瘤可能.
作者:魏晓刚;刘也;孙建国;高峰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我院自1996-1998年的68例颌下间隙感染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68例,成年男性28例,成年女性23例,小儿17例,年龄10-75岁.2护理措施颌下间隙感染应进行综合治疗,包括全身支持疗法、对症治疗,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以下护理:
作者:吴成红;陈传芹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巨噬细胞迁移、增殖及胶原产生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家兔27只,体重2.0-25kg.随机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n=7):假手术+正常饲料;②病理对照组(n=10):动脉内膜剥脱术+高脂饲料;③用药组(n=10):动脉内膜剥脱术+高脂饲料+氟伐他汀9周.观察实验各阶段各组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巨噬细胞迁移和增殖的情况,胶原增殖情况及氟伐他汀对它们的影响.结果:实验第4、第9周,用药组内膜VSMC百分数明显低于病理对照组(P<0.05-0.01),各组中膜VSMC百分数在实验各阶段均无明显差别;实验第4、第9周,用药组内膜及中膜巨噬细胞百分数明显低于病理对照组(P<0.05-0.001);病理对照胶原纤维含量明显高于用药组,且以用药组为主;用药组内弹力板损伤明显轻于病理对照组;用药组血管内膜厚度在实验各阶段均明显低于中膜厚度(P<0.001).结论:氟伐他汀具有明显的抑制巨噬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减少胶原产生的作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作者:陈晖;沈潞华;谢苗荣;李东宝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思密达(Smecta)是从天然蒙脱石中提取的一种双面体层纹状结构微粒,因其表面积大且组分含有氧化硅和氧化铝,加之特殊的带电不均匀性,具有良好的修复消化道粘膜、清除多种病原体及毒素的作用,是居家及外出旅行的必备药物,也是国家公布的首批非处方药物.其用途已从初始的治疗小儿腹泻拓宽到下列疾病的治疗.
作者:程书贵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编者按:尽管OTC(非处方药)具有使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稳定、应用方便等优点,但也并非可以随便使用.在发达国家,OTC必须由经过国家考核的药师来销售,他们的药师相当于我国的执业药师.目前,我国的OTC市场上,绝大多数是经培训上岗的一般销售人员,有的人甚至未经培训就上岗从业,其医药学知识相当有限.虽然OTC具有许多优点(尤其是安全性),但它也必须在执业药师的指导下使用,否则也会危害患者的健康.例如,喘乐宁气雾剂使用不当可导致心律失常及快速房颤等不良反应.因此,OTC市场必须逐步正规化,必须由执业药师来进行主导.
作者:夏文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α-干扰素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9例患者临床治疗前后末梢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总数变化.结果:9例患者治疗后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α-干扰素治疗早、中期慢淋有定疗效.
作者:段婷;常瑛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0年1月,对自愿要求妊娠者85例(16-27周),行米非司酮加低温水囊中期妊娠引产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中年龄小18岁,大37岁,其中第1胎32例,第2-5胎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45例,两组孕妇年龄、孕产次及孕周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作者:吴京芳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评价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免疫系统,进一步评价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与肿瘤分期及肿瘤细胞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单克隆抗体采用APAAP法检测34周表浅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16例侵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和30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结果:侵润性移行细胞癌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和NK细胞水平对照组显著性降低,而表浅膀胱移行细胞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不同.表浅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和NK细胞水平与侵润性移行细胞癌患者外周T血细胞水平和NK细胞水平相比较,侵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T细胞水平和NK细胞水平显著降低.高分级肿瘤患者外周血T和NK细胞水平比低分级肿瘤患者显著性降低.结论:结果表明分析外周血T细胞和NK细胞及CD4+/CD8+细胞比值有助于评价膀胱肿瘤的临床分期和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张道新;陈永和;杜林栋;张玉海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患者女43岁,住院号:109870.全子宫切除术后2月余,发现腹壁肿块伴轻度疼痛而收入住院.患者于2000年3月13 日因宫颈肌瘤、继发性贫血而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前未做宫颈细胞学检查,术中见子宫正常大小,右侧附件正常,左侧附件可见切除痕迹,(注:1年前因化脓性输卵管炎在外院手术切除),故切除全子宫,保留右侧附件,术后抗感染治疗,7天拆线,伤口I期愈合.但切除标本因医生给家属交待不清楚,故未做病理检查,于术后2月后发现腹壁切口出现肿物伴轻度疼痛误为腹壁脓肿而2次入院.
作者:多文燕 刊期: 2000年第07期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目前在心血管病方面的治疗发挥着重要作用,备受广大患者青眯.但随着其它用途的增加,且临床对不良反应监察措施的加强,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特殊不良反应.1诱发心绞痛孙树印等在<乙酰水杨酸诱发心绞痛发作>一文中举了1例:患者男,46岁,因发热服2片阿司匹林(900毫克),即刻出现心前区闷痛,并向左肩部放射,弊喘,大汗,恶心,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哮鸣音;心电图表明,V1-4导联ST段抬高,V1导联T波高耸,V6导联ST段下降,患者1年前服用阿司匹林有类似发作史,诊断为心绞痛发作.立即给予硝酸甘油、硝苯地平、吗啡等,20分钟后症状逐渐缓解,半个月后恢复正常.
作者:徐铮增 刊期: 2000年第07期
近几年随着肺结核病的发病率有回升征象以来,老年肿结核的发病率日趋增多,有效的治疗药物成为令人关注的问题.为了分析规律用药下含利福平方案初治老年肺结核的疗效,并且观察其副作用,我们对142例初治老年肺结核且无糖尿病、矽肺、肺癌合并症,既往未用过或曾不规律用过抗痨药物未超过30天的病人,采用含利福平方案进行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42例老肺结核病人中,男104例,占73.9%;女38例,占26.8%.年龄在60-75岁之间,平均年龄68岁.
作者:丁伟;曲绵云;刘辉 刊期: 2000年第07期
1操作方法1.1采血前用物准备指尖血糖仪、采血笔、采血针头、试纸、常规消毒物品.1.2采血方法温水清洁病人双手,调校仪器代码,插入试纸,将采血针头安装于采血笔内.常规消毒采血部位皮肤,采血笔端对准采血部位,按下采血笔中间钮,轻挤压出一滴圆弧形血液,滴于血糖仪试纸的测试孔内,干棉球按压采血部位3-5分钟,45秒后血糖仪将显示血糖的测定值.
作者:丁振梅;崔冰;丛云霞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护理程序由5个步骤结合而成,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是整体护理的核心.整体护理的内涵是以患者为中心,只有正确的应用护理程序,才能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步骤,对护理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整体护理,使其达到佳的健康状态.1作出正确的评估评估是掌握病人资料的重要途径.它包括起始性评估和持续性评估.起始性评估指护士接触病人第一次所获取的相关资料或第一次涉及问题所收集的资料.如入院评估、每月评估等.
作者:邱会芬;付玉环;宋淑霞 刊期: 200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