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华
脊髓型颈椎病较为多见,中老年者居多,男多于女,病情严重,一旦延误诊治,常发展为不可逆性神经损害[1].其发病原因为脊髓受压,脊髓受压的主要原因是中央后突之髓核、椎体后缘骨赘、增生肥厚的黄韧带及钙化的后纵韧带等.早期以四肢乏力,行走、持物不稳为先出现的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实践和经验证明,脊髓明显受压时要及早进行手术,手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目的有两个:解除突出的椎间盘或骨赘对脊髓的压迫,恢复改善脊髓功能,保持颈部稳定[2].如果术后护理不当,极易造成突发呼吸困难,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做好预防护理,消除并发症隐患,对提高手术治愈率,挽救患者生命非常重要.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02年第21期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2001年11月-2002年3月,连续对16例病人行OPCABG手术,术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AWP)及中心静脉压(CVP),有心梗病史,左室射血分数(EF)<0.40者,留置Swan-Ganz导管进行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全组完成前降支吻合14例(2例病人前降支完全闭塞),右冠状动脉16例,回旋支14例,对角支8例.结果:本组死亡1例.行回旋支及对角支吻合时,MPAP、PAWP及CVP升高,较诱导后差异显著,心捧指数(CI)及MAP较诱导后下降显著.而行前降支冠状动脉吻合时,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诱导后无明显变化.结论:OPCABG行回旋支及对角支吻合时,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影响,而行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吻合时影响较小,术毕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恢复正常,心脏功能有明显改善.
作者:汤服民;熊建;罗运成;刘聪霞;张朝华;王留江 刊期: 2002年第21期
孕周≥42周尚未临产者称为过期妊娠.过期妊娠的原因多而复杂,随着产前诊断水平不断提高和孕妇对产前定期检查的重视,过期妊娠的发生率有下降的趋势,但其对分娩和围产儿的影响及危害明显,还是应该引起产科工作者的重视.本研究通过对过期妊娠和同期正常妊娠分娩时剖宫产指征位次及围产儿情况的临床比较,探讨过期妊娠的危害,进一步引起对产前检查的重视,以降低过期妊娠的发生率.
作者:曹建华 刊期: 2002年第21期
目的:逆转多药耐药提高肺癌化疗疗效.本文报道1例46岁女性患者,确诊为左肺下叶腺癌T4N2,1-Ⅳ期(左腋下淋巴结、脑、骨),先后给予司莫司汀(Me-CCNU)、丝裂霉素(MMC)、长春花碱酰胺(VDS)及顺铂(DDP)即SMVP-T1方案,MVP-T2方案化疗,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好转,复查胸部CT等考核疗效显示病灶进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腋下转移淋巴结病理标本中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多项耐药相关基因产物(P-gp、MRP、LRP)表达阳性,系原发性多药耐药肺癌.改换程序性应用Me-CCNU、MMC、5-氟尿嘧啶(5-Fu)、DDP联合大剂量三苯氧胺(TAM)即TSMFP-T3方案,TMFP-T4方案化疗,二段化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复查胸部CT等考核疗效显示病灶绝大部分消失.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多项耐药基因产物的联合检测可指导临床化疗方案的选择,程序性应用EFP方案联合大剂量TAM能逆转肺癌耐药,提高化疗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吕梅君;周彩存 刊期: 2002年第21期
脑干脑炎临床不多见,为提高对脑干脑炎的认识,现对我院1997年3月至今9例住院的脑干脑炎病人病情、详细的临床和辅助检查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现报告如下.
作者:洪冰;丁美萍;范立红 刊期: 2002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诊治胆胰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25例胆胰疾病患者应用十二指肠镜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419例患者十二指肠镜下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成功,成功率为98.6%.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190例,一次性成功取尽结石121例(63.7%).造影发现胆胰肿瘤55例,16例放置内支架引流,32例行鼻胆管引流,7例置管未成功,成功率为87.3%.ERCP术后胰腺炎25例(6.0%),肠穿孔1例,黑便8例,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结论:应用十二指肠镜诊治胆胰疾病,创伤小、恢复快,临床效果好,对部分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晚期胆胰肿瘤患者,可取代手术治疗.
作者:李能平;杨志强;杨味香;周鸣清;陆仁达 刊期: 2002年第21期
多中心临床试验已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钙离子拮抗剂均具有良好的逆转左室肥厚(LVH)的作用;原发性高血压(EH)是LVH的常见的原因.基层医院由于患者经济条件的限制,众多药物受到限制;故本文旨在研究国产心痛定控释片(伲福达)长期应用对EH患者左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作者:侯秀清 刊期: 2002年第21期
为探求一种更为有效且副反应小的抗乙肝病毒治疗方法,提高单品种药物治疗效果,我科自2000年下半年开始,选择部分慢性乙型肝炎病例,使用苦参素、更昔洛韦联合抗病毒治疗,并与单用苦参素治疗进行疗效比较,现将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谭正炳;孙晓坤 刊期: 2002年第21期
我科从1998年开始应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了22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同时选用强的松治疗的16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为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佳;许华;杨柳 刊期: 2002年第21期
用次性注射器加药是临床护士常用的治疗操作方法之一,由于输液瓶和小药瓶皮塞的质量不同,在加药过程中经常会将皮塞碎屑加到无菌液体中,为此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改进.报告如下.
作者:高蕾;林淑艳;尤晓晓 刊期: 2002年第21期
我们自1992年6月-2001年6月对26例肩关节周围炎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郝义法;李文松;李运方 刊期: 2002年第21期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检测内皮细胞在高浓度葡萄糖作用下基因谱的差异性表达.方法:用cy3和cy5两种荧光染料通过逆转录反应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在两种糖浓度下培养6天(分别为5.0mmol/L和33.3mmol/L)的mRNA分别标记成两种探针,并与载有一组靶基因的基因芯片进行杂交,通过计算机扫描分析得出某些基因在高浓度葡萄糖作用下的表达差异.结果:筛选出包括与细胞周期蛋白、离子通道、细胞凋亡相关的蛋白、DNA合成、修复和DNA结合、转录和转录因子、蛋白翻译合成、代谢、细胞受体、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等相关表达差异的基因91条,其中61条表达上调,30条表达下调.结论:高糖引起内皮细胞某些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是糖尿病性血管病变的基础.
作者:冯波;倪亚芳;张登海 刊期: 2002年第21期
颅脑外伤患者病情较重,多为复合伤,受伤后呼吸中枢受到抑制,多数病人需要行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不当,易形成痰痂、溃疡、出血,影响病人的呼吸,甚至危及生命.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及时预防、发现病情、及时作相应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孙朝霞;董雅婵;张玲;贾学云 刊期: 2002年第21期
华法令为双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用于血栓栓塞疾病经肝素治疗已获得疗效之后,需长时间抗凝治疗的病人.华法令在胃肠道内可完全吸收,是一种高度脂溶性药物,蛋白结合率高达99%,在肝脏内经细胞色素P450系统(CYP1A2,2C9,2C19和3A4等同工酶参与)代谢,代谢物无抗凝作用.华法令达到特定抗凝作用所需要的剂量有很大的个体差异,许多因素(如年龄、饮食、现有疾病和合并用药等)可影响病人对华法令的反应.鉴于华法令的特性,它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时的相互作用较多、较复杂,或增加其抗凝作用,甚至造成严重出血或使其抗凝作用减弱.因此,应用华法令的病人应避免与有相互作用的药物联合应用.下面介绍与华法令有显著临床相互作用的一些药物.
作者:王佩;李玉珍 刊期: 2002年第21期
肾上腺结核少见,结核并增生更少见,我院15年来收治3例,对其增生机理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作者:周中泉;邢金春;陈实新;陈斌;叶友新;王惠强;庄炫;张开颜;刘荣福 刊期: 2002年第21期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在区分渗出性和漏出性胸腔积液中的价值,以及在渗出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测定89例胸腔积液患者胸水及血清CRP水平,比较渗出液(74例)与漏出液(15例)之间,以及不同原因所致渗出液之间CRP水平的差别.结果:渗出液组胸水CRP、胸水CRP/血清CRP明显高于漏出液组(P均<0、01).肺炎旁性胸腔积液组胸水CRP、血清CRP、胸水CRP/血清CRP明显高于结核性胸膜炎组及癌性胸水组(P均<0.01).若以胸水CRP>30mg@L1作为渗出液的计算标准,其敏感性为93.2%,特异性为86.7%,正确指数为92.1%.结论:胸水CRP水平有助于区分渗出性和漏出性胸腔积液,并有助于区分肺炎旁性胸腔积液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渗出液.
作者:赵力;朱述阳 刊期: 2002年第21期
近年来,戍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终止早孕,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早已得到肯定,但是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多,尚未很好解决.我们对2001年在本院就诊的400例早孕病人进行了延长用药时间的研究.
作者:程绍梅;于永芬;潘云燕 刊期: 2002年第21期
患者,男,45岁,已婚,农民,因乘坐三轮卡车时,突然出现上腹剧痛延及全腹伴恶心呕吐8h急诊入院.病前无腰腹部击伤史,但有慢性腰部酸痛,上腹饱胀,胃纳减退,体重减轻半年.无腹泻以及肝炎结核病史.体检:T37.3℃,P108次/min,R24次/min,BP13.3/6.2kPa,发育正常,营养一般,神志清,急性病容,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发现.全腹隆起,腹壁静脉未见怒张,未见胃肠型,腹式呼吸受限.
作者:林祖朝;方哲平;董米连 刊期: 2002年第21期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为近5年来门诊及住院治疗面神经炎患者216例,符合<临床疾病诊断治愈好转>标准[1].①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出现同侧周围性面瘫,可伴有舌前2/3味觉障碍,少数可有耳鸣、听觉过敏或耳部疱疹等;②病前有受凉、吹风史,少数患者于前几天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的前驱症状;③已捧除其他原因所致之周围性面瘫等.本组患者共216例,男130例,女86例,年龄9-70岁,平均40.5岁,均为初次发病,于发病后2周内入院.
作者:唐冬良;肖雁;江拥军;戴禄寿;刘艳萍 刊期: 2002年第21期
髂内动脉瘤(internal iliac artery aneurysm,IIAA)临床十分少见,但因位处盆腔深部,瘤体较大,早期无明显临床表现,多于病变晚期瘤体不断扩大,一旦破裂大出血后才被发现,所以后果严重并有较高的死亡率,而日益受到重视.
作者:田卓平;张培华 刊期: 2002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