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锋;张兆亮;左燕青;鞠玉亮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起病急、病情变化复杂、死亡率高、死因复杂.但迄今为止休克仍占首位.故对休克的早期诊断,及时处理仍是病情进展的关键环节.本文就15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休克期的抢救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陈新娥;高兰;赵改艳 刊期: 2002年第17期
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是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当药物消除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近10年来,国外对PAE的研究愈渐深入和广泛,并将PAE作为评价抗生素的重要参数和设计临床给药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用以指导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作者:武涛 刊期: 2002年第17期
多胎妊娠并发症多,早产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亦高,而多胎妊娠中双胎妊娠多见.本文以1998年-2001年间201例多胎妊娠的病例作一次回顾性分析探讨.1资料与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1年12月,4年间收住院的多胎妊娠病例共201例,除了仅住院治疗未分娩及资料不完整者外,统计双胎妊娠分娩的183例,并与同期单胎妊娠分娩的15690例做对照分析.
作者:金莲;包秀芳 刊期: 2002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胎盘评分在监护脐动脉血流轻、中度异常的可疑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胎儿价值.方法:对782例可疑宫内生长迟缓胎儿进行脐动脉和双侧子宫动脉血流检查.并根据脐动脉血流搏动指数和血流波形,进行脐动脉血流分级(BFC);根据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和血流波形,进行子宫动脉评分(UAS).选择129例脐动脉血流分级1-2级的宫内生长受限胎儿,进行胎盘评分(PLS),PLS=BFC+UAS.并比较PLS与围产期结果的关系.结果:通过对脐动脉1-2级的可疑IUGR胎儿进行胎盘评分,发现PLS>3分的患者有明显不良围产期结果(P<0.01),并且因胎儿宫内窘迫引起的手术产率明显增高达87.%.且小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儿也明显增高(P<0.01).PLS<3分的患者围产期结果良好,基本同于正常妊娠.PLS=3分的患者不良围产期结果比PLS<3分多,但少于PLS>3分患者(P<0.01),且因胎儿宫内窘迫引起的手术产率达61.9%.结论:PLS对监测脐动脉血流轻、中度异常的可疑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胎儿有重要价值.PLS>3分是选择性剖宫产指征,PLS<3分可安全试行阴道分娩,PLS=3分需严密监护.
作者:李辉;尚涛 刊期: 2002年第17期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手术治疗颈椎病的骨科领域已较普遍.我院自1999年开始使用的颈前路椎间盘切除、BAK植入椎体间融合术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新方法(以下称为BAK植入融合术).BAK是一种表面带螺纹的楔形钛合金植入物,其上下表面有对开大孔.与传统的取髂骨植入融合术相比,能够完善地解决颈椎手术所需要的早期稳定,并且避免了取髂骨后的各种并发症.我院1999年8月-2001年6月共为18名患者使用BAK值入融合治疗颈椎病,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蒋丽华;李重茂 刊期: 2002年第17期
我院近一年来在人流术中应用1%利多卡因行宫颈、子宫内膜表面麻醉,同时静注阿托品和催产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芸;曲正花;宋学玉 刊期: 2002年第17期
目的:比较咪唑斯汀与赛庚啶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慢性荨麻疹病人98例,随机分为咪唑斯汀组和赛庚啶组.其中咪唑斯汀组50例(男19例,女31例,年龄33±13岁)给予咪唑斯汀10mg,口服,每晚1次,赛庚啶组48例(男21例,女27例,年龄32±12岁)给予赛庚啶2mg,口服,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咪唑斯汀组和赛庚啶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9%(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和64%(P<0.01).结论:咪唑斯汀对慢性荨麻疹疗效并不明显高于赛庚啶,但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王爱和 刊期: 2002年第17期
由于新生儿头皮静脉细,若采血>1ml是相当困难的,经过临床实践,我们采用大隐静脉采血来替代头皮静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方法将头皮针胶管连接输液器端剪短至3cm左右后,接于5ml注射器上,把头皮针取下连接在注射器胶管的另一端.新生儿取平卧位,暴露下肢略抬高,选择好血管,扎止血带,消毒皮肤,操作者左手拇指与其他4指分开,握住新生儿足部右手持针头以15°角进入皮下后平行进针,方可顺利采血.
作者:辛桂香;崔爱平 刊期: 2002年第17期
我们试验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gG结核抗体,以探讨其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1材料和方法1.1检测对象结核组:26例稳定期和54例进度期肺结核患者血清,稳定期均为规则全程抗结核化疗结束后随访2年以上病变不再活动者;进展期均经X线胸片,痰结核菌检查或病理诊断确诊.对照组:30份正常献血血清,17份非结核患者血清.
作者:顾友祥 刊期: 2002年第17期
距骨骨折脱位是一种少见且又严重的损伤,易致距骨体缺血性坏死及创伤性关节炎,常给病人造成很大的痛苦.对于Ⅱ、Ⅲ型距骨骨折脱位致距骨缺血性坏死及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高达46.7-100%[1,2],故多主张采用关节融合术[2,3],但病人往往依从性偏差.因此减少缺血性坏死及创伤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案是骨科医生追求的目标.我院1998年4月-2001年8月共收治严重距骨颈骨折脱位8例,均行经皮撬拨复位与骨折愈合仪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介柏;王兵;刘贻运 刊期: 2002年第17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5例择期胃手术的病人,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胃次全切除术.全部ASA Ⅰ-Ⅱ级,年龄38-50岁,体重50-60kg.随机静脉用药分为三组.Ⅰ组:度非合剂,(度冷丁50mg、异丙嗪25mg);Ⅱ组:咪唑安定、氯胺酮;Ⅲ组:异丙酚、芬太尼.每组8例,无心、肺、肝、肾等疾病.所有病人术前夜访并告之麻醉的目的及病人所需的配合.1.2麻醉方法术前常规禁食禁水.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入室后硬膜外麻醉,病人左侧卧位,T8 9椎间隙穿刺,向头侧置管2.5-3cm.局麻用药2%利多卡因,经腹手术阻滞平面达T4-T10.术中心电监护,记录无创血压(MAP)、心率(HR)、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建立静脉通道辅助静脉给药.Ⅰ组:腹部消毒时静注度非合剂2ml(度冷丁50mg、盐酸异丙嗪25mg).Ⅱ组:消毒时静注咪唑安定0.05mg/kg(静点入壶),氯胺酮术中间断静点0.4mg/kg.Ⅲ组:消毒后给异丙酚静推20mg(0.5mg/kg),芬太尼0.1mg(2 u g/kg),术中维持用异丙酚间断给药75-150 μ g/kg@min.
作者:熊玉兰;李芳 刊期: 2002年第17期
作者在12年的护理工作中,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当给病人拔静脉输液针头时,液体量并未全部输入病人体内,其中除了输液管内的液体,还有输液瓶以及安瓿瓶的药液被随手浪费掉了.
作者:洪英 刊期: 2002年第17期
目的: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时,采用带有突起的胰管内支撑导管经T管内引出的方法,观察术后引流情况及胰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支撑导管尖端插入胰管内,荷包缝合胰管断端,结扎固定在胰管突起处,利用金属针将另一端由经胆肠吻合口的T管短臂引入T管,并由T管长臂的侧壁引出体外.结果:11例PD患者术后未发生胰瘘等并发症,恢复顺利.结论:带突起的胰管支撑导管经T管引出体外的方法,可有效地避免胰瘘的发生.
作者:禹宏;郑宇;刘立人;王盛江;杨郁斐 刊期: 2002年第17期
我科1999年1月-2001年1月收治的肿瘤化疗患者合并口腔感染30例,血液病化疗患者合并口腔感染15例,通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均顺利恢复,未造成不良影响.现就化疗患者合并口腔感染的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施爱武 刊期: 2002年第17期
肩锁关节脱位病人的手术通常采用颈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但在操作深部组织时许多病人感到疼痛,现我院结合大量临床实践改为肌间沟颈、臂丛神经阻滞,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文;江学成;胡宁利;王斌;王梅 刊期: 2002年第17期
在现代社会里,医疗纠纷普遍存在.给医患双方带来很大危害,同时也会给社会带来许多危害.1医疗纠纷带来的危害1.1医疗纠纷对医院的危害在诊疗、护理工作中,由于医护人员道德水准,工作态度,业务技术水平等的差异,可能发生技术、服务、管理方面的不完善或过失,往往酿成医疗纠纷.无论是何种原因引起的医疗纠纷,都将给医患双方带来许多影响.医院承担着患者的救治工作,往往需要内部各科室及人员的配合,同时还需要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但医疗活动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它受现有医疗技术、医务人员业务水平、职业道德以及病人个体差异等众多因素的制约,无论哪个环节发生问题,都将对医疗工作产生影响,导致差错甚至事故的发生.随着医疗纠纷的不断增加,医疗单位受到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作者:盛惠英;姜增华 刊期: 2002年第17期
肺心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室肥大,或发生在心力衰竭的一类心脏病.是一种继发性疾病,病程长,病情重,急性发作期伴有心肺功能不全,易并发脑、肾、肝胃肠道功能衰竭或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多器官衰竭.有预见性护理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肺心病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很重要.我科2001年共收治肺心病患者30例,现将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李爱琴;王向弘;唐丽 刊期: 2002年第17期
我科2000年-2001年应用硝酸甘油治疗心血管疾病59例,其中10例出现不良反应,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0例患者,男2例,女8例,年龄35-84岁,平均43.4岁.10例患者中体位性低血压3例,眩晕、头痛3例,尿潴留2例,静脉炎1例,休克1例.
作者:张晓;聂玉兰 刊期: 2002年第17期
我院1986年-2000年5月间共收治7例小肠粘膜管状坏死脱落均获随访,现将诊治体会及调查随访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7例,男4例,女3例.年龄54-65岁,分散分布.病程50一60天.轻重程度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全都治愈.
作者:杨瑞东;于和平 刊期: 2002年第17期
目的:探讨Fas/Fas1系统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分别用TUNEL方法和免疫组化标记方法检测凋亡细胞和Fas、Fas1表达细胞并计算其百分率,并以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sFas的含量.结果:①AA组与MDS组BMMNC中的凋亡细胞百分率、Fas表达细胞百分率、Fas1表达细胞百分率均比正常对照组高(P<0.05);②AA组血清sFas的含量比正常对照组低(P<0.05),而MDS组比正常对照组高(P<0.05);③两组血清sFas的含量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Fas/Fas1系统介导的凋亡可能参与了M及MDS骨髓造血异常的病理生理过程.但Fas/Fas1系统介导的凋亡在两种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不完全相同.
作者:张祥忠;洪文德;彭爱华;罗绍凯;童秀珍;许多荣;安业浩 刊期: 2002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