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7035例妇科病普查情况分析

吴海雅

关键词:
摘要:妇女病的普查普治工作,是妇女保健工作重要一环,做好普查普治,对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及身体素质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镇9年来妇科普查普治情况总结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硬化患者静脉穿刺护理体会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血管硬化的病人日趋增多,尤其一些高龄患者和长期输液患者因某些药物的刺激,血管硬化发病率更高,此类病人血管呈硬索状,弹性差,易滑动,输液不畅或不通,造成临床静脉输液困难.如何提高上述病例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及输液的通畅率,作者经过多年临床观察研究,总结出采用直刺法穿刺和冲击式输液可使硬化血管的穿刺成功率达到95%以上,现介绍如下.

    作者:林彩虹;由翠贤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老年人颈椎病192例康复疗效观察

    自1998年4月-2000年11月,我们治疗了颈椎病192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牵引治疗组112例,采用牵引、推拿和医疗体操综合治疗组80例,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李淑香;田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速避凝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分析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速避凝(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新型的抗血栓形成药物,它可改变血液粘度,促进血液流动,增加血细胞表面电荷,从而增强抗凝聚积抗血栓作用.本文报告我院2年来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并与常规治疗组进行对照分析.

    作者:罗青宁;郑爱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丙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治疗现状

    对近10年来丙肝的治疗作了全面总结,明确了α干扰素(IFN-α)仍是目前慢性内肝的标准治疗,本文把丙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治疗现状作一总结.

    作者:程华;常树珍;铉桂凤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西米替丁治疗哮喘32例临床观察

    西米替丁(CMD)又叫甲氰脒胍.是一种非硫脲类H2受体拮抗剂,不仅对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对呼吸系统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我院从2000年1月-2001年12月用西米替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哮喘3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春娜;李彦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

    营养支持是危重病人的一个重要的治疗措施.现综述肠内营养配方类型、营养方式、护理方法和并发症的处理.1肠内营养配方的选择有完全膳食、不完全膳食和特殊膳食,根据病情、肠道耐受性、热量和氮需求量选择.完全膳食有:要素膳和非要素膳,要素膳无须消化或稍经消化即能吸收、残渣少、刺激性小,常用能全素;含七大营养物质,不含乳糖,每听提供2000Kcal热能.百普素:低脂,不含乳糖,为短肽链蛋白质.

    作者:曹胜梅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食道癌病人健康教育的实践

    整体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自90年代以来已经进入我国各级医院,显示出较好的优越性.在具体实施外科整体护理的过程中,体会到针对个体病人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对争取病人配合,成功地完成整体护理及临床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今以食道癌病人术前术后护理工作中的健康教育为例,作一简介和报告,希望有所裨益.

    作者:朱建军;刘永红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抗氧化剂治疗小儿急性肾炎27例疗效观察

    我院于1995-1997年以维生素C(VitC)为主的抗氧化剂佐治小儿急性肾炎27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红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肾创伤急诊CT检查的诊断价值

    目的:总结肾创伤急诊CT扫描的各种影像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总结从1993到2000年间在我院行CT检查的肾损伤患者44例,比较其影像表现、临床症状,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本组44例患者中,CT诊断与临床情况及手术所见相符的有41例,CT诊断准确率达93.2%.1例输尿管肾盂连接处(UPJ)损伤,首次CT检查未发现异常,于尿肿形成后才确诊.2例肾蒂损伤,术前CT平扫仅诊断肾损伤及肾前间隙血肿,未能提示肾蒂损伤.结论:急诊CT在发现肾损伤,估计其严重性并进行分型、区别肾包膜下及肾周血肿方面更敏感准确,且可以同时发现腹部其它脏器的损伤,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CT扫描为诊断肾损伤的首选方法.

    作者:禹纪红;徐均超;陈疆红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在整体护理中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逐渐成为临床常用护理工作方式.其中健康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活动.其目的是使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现把本人的工作方法和体会叙述如下.

    作者:杨金英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小静脉穿刺的体会

    静脉输液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护士的基本操作,因此,要求每个护理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对于一些久病不愈、长期输液的老年患者和体质消瘦、肥胖的患者,在四肢的大血管都不能顺利穿刺的情况下,我们利用四肢的小静脉来完成治疗、抢救.现将多年临床穿刺中摸索到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吴玲霞;扈玉红;彭秀珍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基层医院儿科健康教育的难点与对策

    随着整体护理的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日益受到护理界的重视.儿科开展健康教育,有其特殊性与复杂性.我科自1998年以来开展整体护理,作为一个基层医院,健康教育更存在着许多难点,现结合我科实际情况,简单谈一谈儿科健康教育的难点与对策.根据我科2年来的工作,我认为基层医院儿科的健康教育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难点,现分述如下.

    作者:陈文霞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鼓室积液的性状及细胞学分析

    我们自1993-1999年诊治鼓室积液68耳,通过鼓室积液涂片的细胞检查,试图探索不同类型的鼓室渗液性状,细胞学特点及其病因.现将资料完整的68耳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潘正明;王照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顺行插管治疗泪道阻塞、慢性泪囊炎临床观察

    我院自1995年以来,用硬膜外麻醉导管行泪道顺利插管治疗泪道阻塞、慢性泪囊炎20例20眼,报告如下.

    作者:姜之财;张永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由一次实验课的尝试谈实验教学的改进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除了能够直观明了地验证化学理论外,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辨别能力,锻炼学生思维及推理能力等方面都有它独特的优势.为了大限度地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笔者曾对多个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尝试性的改进,本文利用了大量的实验现象对配合物的形成及性质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强化了教学效果.

    作者:姜晓丽;焦志峰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新生儿发热与治疗

    新生儿发热是一种常见症状,其发生机理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对体温的调节能力差,因此新生儿体温易随环境的温度变化而变化.二是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随着生存环境的转变,由母体内到母体外,接受外界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刺激而发热,因此对于新生儿发热,应积极寻找病因,才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潘定坤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17035例妇科病普查情况分析

    妇女病的普查普治工作,是妇女保健工作重要一环,做好普查普治,对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及身体素质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镇9年来妇科普查普治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吴海雅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护理配合

    我院自2001年11月-2002年3月,施行了56例冠状动脉造影术,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32例,女24例,年龄39-78岁,有44例为冠心病合并心绞痛,11例有心肌梗死病史;10例为高血压,2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造影结果显示:18例左冠动脉有75-95%不同程度的狭窄,2例左前降支闭塞,4例左回旋支闭塞,14例右冠有50-95%不同程度狭窄,2例完全闭塞,6例右冠开口异常,10例冠脉造影结果正常.

    作者:龙小兰;张丽华;江贤琼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QTc离散度分析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QT离散度(QTd)与QT离散度校正值(QTcd)的变化.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6例,根据治疗前的动脉血气分为3组,第1组患者动脉血气正常,第2组为Ⅰ型呼吸衰竭,第3组为Ⅱ型呼吸衰竭,测定其QTd与QTcd,与健康组对比;并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COPD患者较健康对照组的QTcd增加,若有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QTcd的增加更显著.治疗后,患者随着动脉血气的改善,QTcd有显著的减小.结论:COPD患者的QTc离散度增加,可导致心律失常的易患性增加.

    作者:沙巍;柏萍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尼尔雌醇治疗卵巢衰竭后心血管病30例疗效探讨

    步入更年期后的妇女,由于卵巢功能的减退,出现一系列的生理、病理的改变,其中以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为普遍,应用外源性雌激素预防骨质疏松的报道较多,但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报告甚少.广西猕猴动物试验的资料表明,尼尔雌醇能预防和抑制早期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孙新华;荣莉;魏立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