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米替丁治疗哮喘32例临床观察

刘春娜;李彦

关键词:
摘要:西米替丁(CMD)又叫甲氰脒胍.是一种非硫脲类H2受体拮抗剂,不仅对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对呼吸系统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我院从2000年1月-2001年12月用西米替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哮喘3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一氧化碳中毒诱发急性肾功衰1例

    1病例介绍患者,男,43岁.以突然昏迷4h而急诊入院.4h前,患者因在通风不畅、生有无烟煤炉的房间休息1夜.晨间起床时跌倒.随后即出现意识丧失,口吐白沫.急诊头颅CT扫描未见异常,以一氧化碳中毒(重度)收入院.即往无高血压、心脏病及急慢性肾病病史.查体:T36.5℃,P62次/min,R20次/min,Bpl6/10kpa,浅昏迷,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

    作者:潘亚良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丙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治疗现状

    对近10年来丙肝的治疗作了全面总结,明确了α干扰素(IFN-α)仍是目前慢性内肝的标准治疗,本文把丙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治疗现状作一总结.

    作者:程华;常树珍;铉桂凤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颅脑损伤护理观察中的几点体会

    现将十年来对颅脑外伤病例的护理观察体会介绍如下.1 注意意识的改变降低颅脑外伤的死亡率关键是早期作出颅内血肿的诊断,在脑疝出现之前及时手术.脑外伤病人入院后应首先注意观察有无意识障碍及意识障碍的程度、发展趋势.这是早期诊断颅内血肿发现脑疝的重要环节,在原发性脑伤症状的基础上,出现急性颅压增高及脑受压的特殊表现时,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瞳孔改变及肢体活动障碍是早期诊断颅内血肿依据,清醒期的躁动,常是脑疝发生的先兆症状,另外伤后清醒或烦躁不安而继发昏迷,伤后昏迷有中间清醒期或昏迷逐渐加深,均应考虑颅内血肿存在的可能,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作者:李秀桃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光谱治疗仪治疗宫颈糜烂360例的临床观察

    积极治疗宫颈糜烂对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1.我站自1997年9月以来利用多功能光谱治疗仪治疗宫颈糜烂等宫颈炎症,总结如下.

    作者:张苏斐;尤志定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板兰根冲剂服用方法与药物配伍的体会

    板兰根冲剂是感冒常用的药物,可是有许多人认为效不佳,实际上是服用方法不当及未与其它药物配伍导致的.许多人在感冒时,1日3次服用板兰根冲剂,甚至有时1次服用20g,效果仍不明显.正确服用方法是,1次5g,1日4次,服用时间为餐后每次10~30min及晚上九点或十点服用1次.症状严重时,在服用的同时加服VitC片200mg.按照这种方法服用,1-2日感冒症状即可消除.

    作者:邹朝霞;王永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膀胱全切除、直肠膀胱、乙状结肠腹壁造口术围手术的护理

    1990年2月-1999年8月,我院为20例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除、直肠膀胱、乙状结肠腹壁造口术,我们对此类患者进行了精心护理,效果尚称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徐修琼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培养护生儿科实习综合能力的体会

    儿科护士主要充当患儿的直接护理者、代言人,患儿与家长的教育者、康复与预防指导者,合作与协调者的角色[1].故要求儿科护士应有强烈的责任感,爱护与尊重患儿,具有丰富的业务知识和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人际沟通技巧.为此,对护生在儿科生产实习期间,不断加强其理论和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作者:沈桂琴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鼓室积液的性状及细胞学分析

    我们自1993-1999年诊治鼓室积液68耳,通过鼓室积液涂片的细胞检查,试图探索不同类型的鼓室渗液性状,细胞学特点及其病因.现将资料完整的68耳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潘正明;王照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的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临床急性呼吸道感染(ARI)常见病原体的分布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避免盲目用药.方法:对198例ARI患者的鼻咽分泌物进行腺病毒(ADV)、巨细胞病毒(CMV)、柯萨奇病毒(C0X)、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衣原体(CP)、沙眼衣原体(CT)、肺炎支原体(MP)、解脲支原体(UU)检测,检测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结果:ARI患者的鼻咽分泌物中病原体的分布情况呈CP(33.8%)>RSV(29.3%)>COX(17.7%)>MP(15.2%)>CMV(14.1%)>ADV(10.6%)>UU(5.6%)>CT(4.5%)捧列.对照组也有一定的阳性检测结果,但ARI组与对照组病原体分布情况(除CT和UU以外)的差别均具有显著性(X2test,P<0.01-0.001).结论:临床ARI的主要病原体是CP、RSV、COX、CMV、MP、ADV,诊治ARI时应根据所感染的病原体制订有针对性的措施.

    作者:刘李承;薛承岩;邢志俐;张庆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子宫腺肌症8例临床分析

    子宫腺肌症术前诊断率低.将我院1998-1999年间收治的子宫腺肌症8例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1.1临床资料本组8例,年龄32-56岁,平均42.5岁.病史2个月-10年.除2例仅有1次分娩史外,余6例孕产史均达3-4次.7例有人流史,其中5例有上环史.

    作者:冯志莲;张冬梅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以发作性昏迷为表现的肝性脑病1例

    肝性脑病常在肝功能明显减退的基础上出现脑功能失调,而仅以发作性昏迷就诊者则少见,本文报道1例并探讨其发生机理.

    作者:李会廷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

    营养支持是危重病人的一个重要的治疗措施.现综述肠内营养配方类型、营养方式、护理方法和并发症的处理.1肠内营养配方的选择有完全膳食、不完全膳食和特殊膳食,根据病情、肠道耐受性、热量和氮需求量选择.完全膳食有:要素膳和非要素膳,要素膳无须消化或稍经消化即能吸收、残渣少、刺激性小,常用能全素;含七大营养物质,不含乳糖,每听提供2000Kcal热能.百普素:低脂,不含乳糖,为短肽链蛋白质.

    作者:曹胜梅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京万红在痔疮手术中的作用

    我院开展痔疮手术后应用京万红涂在无菌纱布填塞肛门患处,减少出血,减轻疼痛,愈合好,价格低廉.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李悦芹;孙爱叶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肾创伤急诊CT检查的诊断价值

    目的:总结肾创伤急诊CT扫描的各种影像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总结从1993到2000年间在我院行CT检查的肾损伤患者44例,比较其影像表现、临床症状,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本组44例患者中,CT诊断与临床情况及手术所见相符的有41例,CT诊断准确率达93.2%.1例输尿管肾盂连接处(UPJ)损伤,首次CT检查未发现异常,于尿肿形成后才确诊.2例肾蒂损伤,术前CT平扫仅诊断肾损伤及肾前间隙血肿,未能提示肾蒂损伤.结论:急诊CT在发现肾损伤,估计其严重性并进行分型、区别肾包膜下及肾周血肿方面更敏感准确,且可以同时发现腹部其它脏器的损伤,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CT扫描为诊断肾损伤的首选方法.

    作者:禹纪红;徐均超;陈疆红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目标带教之体会

    临床实习期是护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时期,它对护生以后踏上工作岗位,能否更快适应角色的转化,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一切,临床老师的带教方法又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院从1996年实施了目标教学.所谓目标教学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参照学校的实习大纲,师生共同参与,层层达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作者:孔国飞;熊晓芬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出血性输卵管炎3例误诊分析

    出血性输卵管炎是一种急腹症[1],国内报道不多.1997-2001年我院收治3例误诊病人,现报告分析如下.1病例资料

    作者:秦丽艳;聂金菊;关清秀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顺行插管治疗泪道阻塞、慢性泪囊炎临床观察

    我院自1995年以来,用硬膜外麻醉导管行泪道顺利插管治疗泪道阻塞、慢性泪囊炎20例20眼,报告如下.

    作者:姜之财;张永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速避凝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分析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速避凝(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新型的抗血栓形成药物,它可改变血液粘度,促进血液流动,增加血细胞表面电荷,从而增强抗凝聚积抗血栓作用.本文报告我院2年来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并与常规治疗组进行对照分析.

    作者:罗青宁;郑爱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高血压患者血浆D-Dimer、VWF、GMP-140和Fbg含量测定

    目的:检测高血压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进行血浆D-Dimer、VWF和GMP-140水平检测,采用凝集点探测方法,对Fbg水平检测.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浆D-Dimer、VWF、GMP-140和Fbg水平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浆D-Dimer、VWF、GMP-140和Fbg水平明显增高,提示:血浆D-Dimer、VWF、GMP-140和Fbg的测定,可作为高血压的辅助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

    作者:苑冀蓉;王开正;邓正华;刘靳波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

    自瑞典Sening医生在人体胸壁植入第一颗心脏起搏器以来,该项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它是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中的一项新技术.我科1998年8月-2001年11月为病人植入永久起搏器26例,对安装起搏器患者加强术后护理管理,健康指导宣传,取得较满意效果.

    作者:江贤琼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