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肠柿石74例分析

张建军;周武斌

关键词:
摘要:我们于1988-1999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14例胃柿石及60例由于进食柿子、山楂后引起肠梗阻病人,报告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纳洛酮的临床应用近况

    纳洛酮(Naloxone,NX)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是特异性的阿片受体拮抗剂,该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NX的临床应用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何阳杰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大肠癌并发肠梗阻80例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探讨大肠癌并发肠梗阻外科诊治的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年(1991年9月-2001年9月)80例梗阻性大肠癌的外科处理.结果:根治性切除48例(切除率40%),捷径手术6例,单纯肠造口26例,术后并发症25例(31. 25%).结论:通过对80例大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行手术治疗后的临床观察.作者认为:重视对大肠癌致肠梗阻的认识、合理选择手术方法、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尤其对左半结肠癌梗阻,尽可能以一期手术切除为宜.

    作者:汪洪波;郭薇;王盛江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心理护理

    精神病患者因大脑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为精神活动异常,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在精神科护理常规中,安全护理仍是精神疾病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精神科暴力行为是指精神病人在精神因素或精神症状影响下,突然发生的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冲动行为,以攻击行为常.

    作者:赵现芳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吉非罗齐胶囊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观察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防治高脂血症对防治和减少动脉硬化症及冠心病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目前用于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很多,自2000年以来,我们用吉非罗齐胶囊治疗高脂血症患者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邱广风;张燕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胃肠柿石74例分析

    我们于1988-1999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14例胃柿石及60例由于进食柿子、山楂后引起肠梗阻病人,报告如下.

    作者:张建军;周武斌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妊娠期合并巨大尖锐湿疣ND:YAG激光治疗及护理

    尖锐湿疣是一种由人乳头病毒(HPV)感染的性病传播疾病,可通过母要垂直传播,妊娠期患者巨大尖锐湿疣者并不多见.我科曾收治6例妊娠期在孕妇4个月-8个月合并巨大尖锐湿疣的患者.采用激光分次进行手术切割疣体.手术时,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在常规消毒下,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或2%多卡因作粘膜麻醉,激光手术系使用ND:YAG激光机,(武汉楚天激光厂产光纤输出功率0-100W,可调式,波长1. 06um光导纤维芯径.3mm新型激光机).

    作者:夏元先;夏芳;夏玉仙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β-蜕皮激素减轻缺血性心肌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研究B-蜕皮激素(B-ecdysone)减轻缺血性心肌损伤的效应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致大鼠心肌缺血性损伤.测定肌酸磷酸激酶(C P K)、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 D H)活性、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EDS组血清C P K、GOT、L D H含量明显降低,血清和心肌MDA明显减少,全血和心肌GSH-Px明显增加,红细胞和心肌SOD亦明显增加.结论:B-蜕皮激素能减少缺血心肌酶谱的释放,表现出减轻缺血性心肌损伤的效应,机理在于B-蜕皮激素的抗氧化作用.

    作者:胡友军;吴旭;洪波;徐力鹏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中药外治湿疹的进展

    中药外用是治疗湿疹的常法,即根据皮损的性质、发病部位的不同,选择适当的剂型和药物,用药湿敷、清洗、涂擦、喷撒、熏洗、坐浴、浸泡、多种治疗法综合运用,以祛除病邪,促使皮损痊愈.近年来有许多新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胡燕;张毅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研究

    目的:探讨CT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尤其是早期坏死的诊断价值及本病的新征象.方法:分析比较40例53侧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平片及CT的表现及诊断结果.结果:星状征变形、骨质增生、硬化、囊变、碎裂、塌陷、变形,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CT表现.X线平片确诊其中的46侧(86.8%),CT可显示X线平片股骨头阴性的缺血坏死.结论:股骨头内单纯高密度硬化是本病的早期征象,股骨头内气体也是该病的征象.CT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尤其在早期比X线平片敏感.

    作者:高艳;徐均超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余甘子果汁粉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目的:观察余甘子果汁粉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家兔每天喂饲0.5g胆固醇,同时给予4g余甘子果汁粉,8周后处死.运用图像分析法测定主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面积,血清脂质各指标采用酶法测定,全血黏度采用旋转式黏度计测定.结果:余甘子果汁粉组与高胆固醇模型组相比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明显缩小(p<0.01);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分别为:14.32±2.22 vs¨.70±1.73,p<0.05:1. 453±0.220 vs 0.740+0.107,p<0.01:1. 179±0.142 vs 1.650±0.155,p<0.01),磷脂水平有下降趋势,但未达显著差异,血液粘稠度有所下降(高切:4.63±0.167 vs 4.43±0.025;低切13.69±1.030 vs 12.38±0.294;p<0.05).结论:余甘子果汁粉有较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可能与调节脂代射和降低血液粘稠度有关.

    作者:董磊;王绿娅;王大全;杜兰平;潘晓冬;姚崇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冠心病患者血浆11-DH-TXB2和8-ISO-PGF2a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11-DH-TXB2和8-ISO-PGF2a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浆11-DH TXB2和8-IS0-PGF2a.结果:血浆11-DH-TxB2和8-ISO-PGF2a水平均比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且各疾病组间均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检测血浆11-DH-TXB2和8-ISO-PGF2a,可以了解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程度和血管舒缩状态,有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邓剑;向成玉;邓正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复方丹参滴丸的临床应用

    天津天士力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复方丹参滴丸作为中国第一个中药,通过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的临床研究申请,直接进入II期临床研究,实现了中药堂堂正正进人世界医药主流市场的历史性突破.复方丹参滴丸具有高效、速效的特点,经过广泛的研究,其五大药理作用已得到确认,它们是抗心肌缺血作用、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抗血栓形成作用,降血脂作用,抗氧化作用.正是这些作用,确保了复方丹参滴丸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特功效.

    作者:金志华;宋丽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1478例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的调查分析

    病毒性肝炎足血液透析忠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以往认为乙型肝炎是维持性透析忠者的主要肝炎类型,但近几年发现丙型肝炎,庚型肝炎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感染不断增加,严重影响血透患者长期存活和生活质量.本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至2001年5月间1478例血液透析忠者进行病毒性肝炎的检测,研究我院血透患者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率及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笑难;高洪福;王一楠;富荣威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脐带绕颈95例临床分析

    本文统计了我院1999年5月-2000年5月期间95例脐带绕颈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和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我院1999年5月-2000年5月期间分娩总数为650例,其中脐带绕颈者95例,发生率为14.6%.脐带绕颈与脐带长度的关系:95例脐带绕颈中,脐带过长(>70cm)者28例,占29.5%.脐带绕颈对产程及分娩的影响:95例中产程延长或停滞32例,占33.6%,剖宫产48例,胎吸助产18例,手术产率为58.%,其中48例剖宫产手术指征为:胎儿宫内窘迫31例,继发宫缩乏力11例,头盆不称6例.

    作者:陈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乌络托品外用治疗顽固渗出性外伤1例

    患者男,因削土豆皮时,不慎把左手食指下端外皮削去0.7×0.5cm2,经常规消毒(双氧水、生理盐水清洗)上药包扎每隔3天换药1次,渗出不止长达40余天.期间首次上云南白药包扎2次,消炎粉包扎3次,频普仪理疗伤面3次,蛋清加先锋粉125mg包扎2次,并内服先锋胶囊1周,仍无收效.

    作者:郭静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黄芪当归合剂对肾病综合征血脂和载脂蛋白的治疗作用

    多个实验研究已经证实黄芪当归合剂(A&A,Astragalus membranaceus & Angelica sinensis)具有增强免疫、改善肝肾功能、改善高粘滞血症、缓解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1 5]的作用;同时还可改善肾病综合征的脂质代谢[6 8].但A&A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载脂蛋白的治疗作用还未见报道.我们观察了A&A治疗肾病综合征时患者血脂和载脂蛋白的变化.

    作者:常子军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催产素过敏2例报道

    1病例资料例1:忠者,24岁,妊娠9个月,无痛性阴道流液6小时于2001年2月4日入院.既往有复方新诺明过敏史.内诊:宫口开大2cm,右枕前,胎膜早破.给予5%葡萄糖氯化钠液500ml加催产素5u,15滴/分,静脉滴入.当液体输入80ml时,患者自觉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全身皮肤瘙痒,随即烦燥不安、胸闷、气促,P、BP测不清,P26次/分,面色苍白,皮肤荨麻疹,皮肤疤痕征(+),考虑系催产素致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输液,给吸氧,1:1000副肾0.5ml加10%葡萄糖液静注抗休克,抗过敏治疗,25分钟后病情好转.

    作者:张丽敏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脂肪乳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本品为乳状液体,用于胃肠外营养补充能量及必需脂肪酸.适用于需要静脉输液营养的病人.

    作者:温艳;李新玲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恶性肿瘤初诊患者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分析

    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前要做血象分析,其中自细胞总数、Hb倍受重视,但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及其绝对值却很少引起足够重视,笔者把170例未经过任何治疗的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血象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发现他们的淋巴细胞百分率及绝对值与正常人群参考值存在差异,我们认为这一变化与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无关系.

    作者:李兴武;张灯;李克均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腹部手术后硬膜外吗啡和静脉芬太尼镇痛的比较

    术后镇痛足目前麻醉学科的一个新兴课题,它改变了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的术后疼痛是一种自然现象的观点,是一种具有确切疗效的镇痛方法.

    作者:沈华;蔡云彪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