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腰椎骨折的CT诊断

杨爱国;张仁成

关键词:
摘要:本文收集本院1995-2001年9月经CT检查的胸腰椎骨折病人33例,以探讨CT对胸腰椎骨折的分类和诊断价值.1 材料和方法对33例胸腰部损伤经X线平片诊断胸腰椎骨折病人作了CT检查,其中男17例、女16例,年龄20 68岁,平均36岁.临床上出现疼痛16例、双下肢瘫痪3例、双下肢麻木14例、排尿困难2例.采用GE40001全身CT机仰卧位扫描.层厚5mm,层距5mm.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指骨表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是发生在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良性肿瘤,发生在骨内者较少见[1].1923年Somtag首次报道1例.1976年日本北城文男统计了世界各地41例予以报道.笔者从1980年至1998年共收治13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3例,男11例,女2例,其中30-37岁9例,48岁以上4例,平均年龄39岁.发病部位13例均发生在末节指骨,食指4例,拇、中指各3例,环指2例,小指1例.受伤至发病时间在0.5-13年之间,有外伤史7例,无外伤史6例.

    作者:谢怀正;魏登科;宋保平;许玉本;欧学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现代色谱技术在中药分析中应用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植根于我国的中医药学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凝聚着我们祖先无穷的智慧和创造性,是炎黄子孙对于人类文明的一份不朽的贡献.数千年的实际应用充分证明了其科学性、有效性、实用性.居住于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如:藏、蒙、苗、维吾尔、傣族等亦借鉴中医药学体系,结合各自的经验及特点,创立了各自的医药理论体系.中医中药及民族医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功不可没.我国幅源辽阔,地形气候条件多样,天然药物资源较为丰富.已查明可供药用的植物有11118种,动物为1574种,矿物80种[1].我们祖先历代积累的宝贵经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为我们继往开来实现中药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21世纪,我国药学领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作者:张虹;柳正良;王洪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小颗粒低密度脂蛋白的分离、鉴定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分离、鉴定小颗粒低密度脂蛋白的方法.方法:常规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方法分离低密度脂蛋白,琼脂糖电泳鉴定其纯度;第2次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分别采用不同离心时间、不同梯度液分离制备小颗粒低密度脂蛋白;酶法测定脂蛋白的胆固醇浓度;Abbo折光仪测定密度,负染电镜观察颗粒大小.结果:第2次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时间设定为6小时的分离小颗粒低密度脂蛋白效果好;两种梯度液均适用;分离出小颗粒低密度脂蛋白符合密度范围1.040-1.063 g/ml,颗粒直径〈25.5nm的标准.结论:本文建立的2步法超速离心分离小颗粒低密度脂蛋白效果好,简化步骤并缩短时间,为大量制备小颗粒低密度脂蛋白提供可靠的方法.

    作者:蔺洁;王绿娅;潘晓冬;杜兰平;崔平;秦彦文;薛红;陈保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慢性肺心病150例疗效观察

    我院1998 2001年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慢性肺心病150例,效果明显,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治疗组中男98例,女52例;平均年龄65.7岁.对照组中男83例,女27例,平均年龄64.9岁.其中合并糖尿病15例,冠心病46例.1.2 观察方法:随机选择病例,分为两组,复方丹参组150例,潘生丁组110例.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每日3次,每次10粒;对照组给予潘生丁50mg,每日3次,疗程1个月.全部患者于治疗前、后做血、尿常规、血液流变学、肝功、肾功、血清钠、钾、氯、心电图检查、血压、心率检测,并询问副作用.

    作者:茹超;赵景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宫颈糜烂64例观察

    我院从2000年2月2001年8月采用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宫颈糜烂,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选择根据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的标准,对来院门诊就治病人进行检查,确诊为宫颈糜烂的128例患者,实行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其中宫颈轻度糜烂31例,中度22例,重度11例,单片型50例,颗粒型14例.年龄22-52岁,平均31±6.5岁:对照组64例中宫颈轻度糜烂30例,中度23例,重度11例, 单片型48例,颗粒型16型,年龄20岁-56岁,平均33±7.1岁,两组有可比性.

    作者:王书杰;王丽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MP-9、CD44v6和Fas抗原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MMP-9、CD44v6和Fas抗原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MMP-9、CD44v6和Fas抗原在83例NSCLC组织中的表达.结果:83例NSCLC组织中MMP-9表达40例(48.19%),CD44v6表达51例(61.45%),Fas抗原表达47例(56.63%),MMP-9和CD44v6共同表达40例(48.19%).MMP 9、CD44v6和Fas抗原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P>0.05);MMP-9、CD44v6表达有随组织分化程度降低呈增高趋势,而Fas抗原表达则呈降低趋势.单因素分析表明MMP-9、CD44v6阳性表达者的平均生存期较阴性者短,Fas抗原阳性表达者的平均生存期较阴性者长.Cox回归分析表明MMP-9、CD44v6表达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Fas抗原对患者有保护趋势.结论:MMP-9、CD44v6和Fas抗原等多种因素在NSCLC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其中CD44v6的作用为重要.

    作者:杨国仪;吴德明;陆明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颈椎病与心悸胸闷胸痛的关系

    近2年在我院就诊的心悸、胸痛、胸闷患者54例.男10例,年龄29 51岁.女44例,年龄29 55岁.曾在它院多次就诊,症状不能缓解.心电图、活动平板及心脏彩超均无异常发现.故进一步检查发现颈椎病变.如下表所示.颈椎3 7椎间孔狭窄为首位,其次4-5椎间孔狭窄,第三位关节增生及颈椎排列较直,同时有椎间孔狭窄.治疗:54例患者按颈椎病治疗,给予按摩、牵引、活血等治疗,症状消失.

    作者:吴德新;张延军;张远卓;王凤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体会

    呼吸衰竭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致死的首要原因.中间综合症(intermediate syndrome,IMS)是AOPP呼吸衰竭新类型.我们结合临床实践,总结了IMS的早期诊断体会.AOPP除引起急性胆碱能危象和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外,还可引起一组以肌无力为突出表现的综合症,因其在发病时间上居于前两者之间,故命名为IMS.1998年Feng sheng He己制订出IMS的诊断标准[1],①确切的服用有机磷农药史;②肌无力发生于中、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后1-4d:③急性胆碱能症状已控制,患者神志恢复清醒;④肌无力或麻痹:主要为屈颈肌,四肢近端肌肉、颅神经运动支支配的肌肉和(或)呼吸肌;⑤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不伴感觉障碍;⑥胆碱酯酶活性持续降低;⑦肌电仪高频重复刺激周围神经呈波幅进行性递减.根据以上诊断标准,IMS诊断较为容易,其中全血胆碱酯酶活性持续性减低及特征性的肌电图改变是重要的辅助检查指标.但要做到IMS早期诊断要注意IMS早期的不典型表现:颅神经运动支支配的肌肉无力,表现为睁眼困难,复视,张口、咀嚼、吞咽、伸舌困难、声音嘶哑、不能转颈耸肩等运动障碍;屈颈肌及四肢近端肌肉无力,表现为平卧时不能抬头,上下肢胎举困难,肌力下降;呼吸肌无力,表现胸闷、气喘、肺呼吸音减低,呼吸肌动度减弱.

    作者:赵圣燕;李霖;戴建溪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病毒唑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30例

    我院自1998年10月至2000年12月,应用病毒唑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30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均为本院儿科诊断为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住院患儿,所有病列均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标准.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男10例,女20例;5 9个月4例,1-2岁16例,3岁10例.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5-9个月4例,1-2岁15例,3岁11例.

    作者:李海青;姜培娣;初晓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65例胰腺癌手术治疗探讨

    笔者采用手术治疗65例胰腺癌,术后均经病理证实,现将手术及围手术期治疗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从65例发病情况分析,男35例,女30例,平均年龄58.2岁,以50-70岁发病者占85%,其中胰头癌51例,胰体癌14例.1.2临床表现本组病例中表现有腹痛10例,轻、中、重度黄疸33例,低热3例,明显腹胀9例,少量腹水3例,腹部触诊、B超和CT检查发现有腹部包块7例.

    作者:肖新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胸腰椎骨折的CT诊断

    本文收集本院1995-2001年9月经CT检查的胸腰椎骨折病人33例,以探讨CT对胸腰椎骨折的分类和诊断价值.1 材料和方法对33例胸腰部损伤经X线平片诊断胸腰椎骨折病人作了CT检查,其中男17例、女16例,年龄20 68岁,平均36岁.临床上出现疼痛16例、双下肢瘫痪3例、双下肢麻木14例、排尿困难2例.采用GE40001全身CT机仰卧位扫描.层厚5mm,层距5mm.

    作者:杨爱国;张仁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硫酸镁加极化液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QT离散度的影响及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入院24小时内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甚或猝死.AMI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急性期QT离散度(QTd)异常增大密切相关,若在AMI早期的QTd异常进行早期干预,对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改善近期预后很有益处.本文采用硫酸镁加极化液治疗AMI对早期QTD的影响及其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进行临床观察和探讨.

    作者:于景彬;苏华;孙峰;宋媛媛;张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胎心监护预测脐带异常的评价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预测脐带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入院未临产的单胎妊娠308例进行预测,于临产前和(或)临产后分别行胎心监护.以胎心监护基线变异跳跃型和(或)CST(OCT)出现晚期减速或变异减速作为产前预测脐带异常判断标准.结果:脐带异常的发生率为30.50%.胎心监护预测脐带异常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7.84%、83.79%、58.04%、96.43%、84.62%.其中以跳跃型基线变异和变异减速的符合率较高,分别为90.00%和92.50%.结论:脐带异常对围产儿存在严重危害,应用胎心监护产前预测脐带异常有预测值和准确率高的特点.可作为临床预测脐带异常的方法之一.

    作者:高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山莨菪碱缓解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疗效观察

    我院1994 2000年共对10例BTH患者采用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术后出现膀胱痉挛,经用654-2处理后,膀胱痉挛得到控制,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0例,年龄52-79岁,平均63.8岁,合并冠心病3例,高血压2例,肾功能不全1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2例,膀胱结石1例,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病理报告均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均痊愈.

    作者:洪伟江;付军;韩永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32例妇科疾病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分析

    本文收集了我科从1989-2000年间将妇科疾病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而手术者32例,现就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2例年龄12 49岁,平均29.8岁.已婚18例,未婚14例.其中右侧宫外孕破裂16例(其中未婚7例、有宫内节育器4例、结扎术1例),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5例,右侧卵巢滤泡或黄体破裂7例,右侧输卵管炎3例,右侧卵巢脓肿1例.全组均以右下腹疼痛为首发症状,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11例,伴恶心、呕吐30例,发热(37.5-38℃).除右下腹均有压痛外,下腹部肌紧张21例,右下腹触及肿块3例,有移动性浊音者5例,肠鸣音减弱13例.术前被诊断为急性阑尾炎22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7例,穿孔性阑尾炎7例,阑尾周围脓肿3例.术中见阑尾正常未予切除28例:切除阑尾4例,病理检查为正常阑尾.

    作者:韩文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大鼠心肌肥厚中激活素A的基因表达

    为探讨左心室肥厚的发生机理,将200克左右的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采用腹主动脉不全结扎造成大鼠实验性心肌肥厚模型.检测两组间血流动力学、心肌肥厚及重构程度以及心肌组织中激活素A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颈动脉平均压、左心室内舒张末压增加(p<0.05),左心室/体重、心肌胶原分布面积增加(p<0.01),心肌组织中激活素A基因表达增加(p<0.05).

    作者:张阳;荣烨之;吴士尧;黄新;吕宝经;赵美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卡孕栓终止10-14周妊娠取代钳刮术50例

    我院于1996年利用卡孕栓合并丙酸睾丸酮终止10-12周妊娠取代传统的钳刮术5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临床确诊10-14周的健康妇女,无前列腺素禁忌症,同意药物流产,无严重心、肺、肝、肾合并症,月经期正常,盆腔检查子宫大小符合停经天数;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记数均在正常范围.

    作者:王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阴式子宫全切术的护理

    阴式子宫全切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极为重要,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99至2000年我科共施行阴式子宫全切32例,年龄37-68岁,平均46±3.1岁.术前妇科检查,子宫小于妊娠3个月,活动度好,边界清楚,且双侧附件正常,排除子宫恶性病变.

    作者:曹红莲;万海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外阴巨大平滑肌瘤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42岁,因发现外阴肿块4年明显增大1年之主诉入院.4年前无意中发现外阴有核桃大之肿块,质中,无压痛,不影响生活劳动,未诊治.近1年外阴肿块明显增大伴行走困难,腰痛.负重后明显加重,前来就诊.门诊以外阴肿瘤收入院.月经规律、周期30天、经期3天、量中,经期无腹痛,末次月经1999年11月13日,量同以往,既往体健,结扎15年.1994年行左侧外阴肌瘤切除术(术后未送病检、系门诊治疗、未保存病历).20岁结婚,孕3产存、2男1女健在.妇科检查:外阴:左侧小阴唇有20×15×15cm1大肿块,表面皮肤光滑,有血管爬行,质中,高低不平,基底部宽约3×10cm2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阴道通畅,粘膜不充血,宫颈糜烂面占1/2,触血阴性.宫体前位,常大、质中、活动、无压痛、双附件未扪及异常.入院诊断:外阴肌瘤.入院后行术前准备,各项化验均在正常值范围,于入院后第3天,在骶管麻醉下行外阴肌瘤剥除术.

    作者:王延明;袁秀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彗星电泳检测肿瘤细胞对快中子放射治疗敏感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彗星电泳方法检测肿瘤细胞对p(35)Be快中子的辐射敏感性的可行性.方法:用彗星电泳方法检测人四种肿瘤细胞受p(35)Be中子照射后细胞经30分钟修复时DNA损伤残留率:细胞集落存活法检测1Gy快中子照射后细胞存活率.结果:1Gy快中子照射后四种细胞存活率(SF1)与细胞经30分钟修复后的残留率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99).结论:本实验方法很有可能成为一种快速、准确检测肿瘤细胞对p(35)Be快中子治疗的辐射敏感性的方法.

    作者:薛文成;孟冬娅;苑宾;王宝勤;唐锦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