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治疗典型和非典型的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结果对照分析

吕福林;陈援朝;郑鲁;吕学明;孔令学;秦满意;李运惠

关键词:典型的三叉神经痛, 非典型的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结果对比
摘要:目的: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典型和非典型的三叉神经痛的不同.方法与结果:笔者选择134例病人经过156次手术.其中,有典型的89例和非典型的三叉神经痛45例,术后直接止痛,典型的86例,非典型的39例.5年后随访直接止痛,典型的72例,非典型的21例.随访结果,将疼痛缓解情况分为3种类型:缓解:部分缓解,可以用少量药物;无缓解继续用大量药物治疗.通过典型和非典型的三叉神经痛两者的对比,发现病人的疼痛病史和疼痛的特殊性可能是影响其结果的主要因素.结论:典型的病人术后止痛率占96.6%,而非典型的为86.7%.在5年后随访,典型的止痛73%,部分止痛7.9%,共计80.9%.而非典型的止痛35.6%,部分止痛11.1%,共计46.7%.说明术前病人难忘的疼痛特征,有或无扳机点在典型的与非典型的两者之间决定了术后疗效的不同,可能与非典型的三叉神经痛的病人手术前的面部感觉损害有关.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黑斑息肉病(附12例报告)

    黑斑息肉病,也称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y Jeghers Syndrome, PJS),是以消化道错构瘤多发性息肉和口腔粘膜及肢端皮肤出现黑色素斑为特点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本病较少见,但近年来,由于纤维内窥镜的应用,对该病的研究更加深入,治疗有了新的进展.我院自1993年-2002年共收治了PJS1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宫爱民;张毅;孙强;李民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原位核酸杂交检测前列腺癌中结核杆菌L型DNA

    目的:探讨结核杆菌L型DNA表达在前列腺癌发生与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改良抗酸(Intensified kinyoun IK)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58例前列腺癌组织中结核杆菌L型和结核杆菌抗原,原位核酸杂交,检测20例前列腺癌细胞内结核杆菌L型DNA.结果:结核杆菌L型阳性率37.9%,结核杆菌抗体(BCG)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表达率39.7%.40%前列腺癌细胞核内有结核杆菌L型DNA阳性信号,前列腺癌Ⅰ、Ⅱ、Ⅲ级阳性信号分别为20%、30%、80%,随着前列腺癌级别的增加,结核L型感染率显著增高.改良抗酸(IK)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原位核酸杂交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常伴有结核L型感染,结核杆菌L型DNA可进入前列腺腺上皮细胞核内,引起细胞增生、异型增生和癌变,提示结核杆菌L型感染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赵芳芳;刘勇;唐素兰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老年患者髋部骨折的护理体会

    随着社会发展的老龄化,老年性髋关节损伤逐年上升,老年患者髋部骨折的不愈合率一直较高,在积极治疗损伤的同时做好老年人的身心护理,降低并发症,是我们护理工作研究的重点,现将我科收治的几例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高丽英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吴萸连炮制研究概况

    目的:通过对吴萸连历史沿革及其炮制对其质量、成分和药理作用影响的分析,论述了吴萸连经炮制处理得到了内部的调整和整体效应的协调,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以药制药的一种炮炙方法.

    作者:陈卫红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药实验研究现状与展望

    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新发病人约为14万,年死亡率为20.4/10万,约占全世界肝癌发病数及死亡数的50%,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相当一部分患者在确诊后已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1].在众多的疗法中,综合治疗已被广泛认可.中医药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稳定瘤体生长、改善症状体征、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等作用,而中医药作用途径及机理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本文就此对近年来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药实验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作者:叶丽红;吴勉华;周仲瑛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尼莫地平对椎基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浆ET-1,TXA2和PGI2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川芎嗪和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治疗组采用微量泵将尼莫地平静脉泵入,疗程半月.治疗前后查TCD和BAEP,采集静脉血,放免法测定ET-1、TXB2和6-keto-PGF.结果:治疗后TCD和BAEP异常率明显下降(p<0.01),ET-1、TXB2和6-keto-PGF.以及T/P比值明显下降(p<0.01),症状明显缓解,副作用少.结论:尼莫地平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浆ET-1,TXA2和PGI2具有明显的影响,疗效肯定,副作用小.

    作者:席刚明;何国厚;黄朝芬;张晓东;刘开胜;黎华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加味三仙汤治疗男子更年期综合征30例

    男子更年期综合征在国外已获得广泛的接受与重视,虽然国内对此尚无明确的概念界定与系统诊治描述,但诸多临床学家在实践中对此已有相当的认识与诊治经验[1].笔者借鉴女子更年期综合征诊治经验,应用加味三仙汤对男子更年期综合征施治收效尚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卫中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阿拉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观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对育龄女可影响生育,其发病率在不孕妇女中可占25%-50%,治疗多采用假孕疗法,激素等,对身体有一定的损害,且停药后痛经症状会重新出现.本文采用促性腺释放激素类药物-阿拉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永熙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吡哌酸滴耳液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吡哌酸是临床使用疗效确切的化学合成药.给药途径及剂型主要是口服片剂,吡哌酸滴耳液仅作为一种试制新剂型应用于临床,它对绿脓杆菌和对其它抗生素或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中耳炎均有较好的疗效.对经患者耳内取菌后分离培养证实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中耳炎也有明显疗效.

    作者:姚琪;郑博秀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龙岗区食品、公共场所服务人员HBV感染状况调查与分析

    为了解深圳市龙岗区食品及公共场所服务人员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状况,我们于2002年度对我区从事食品及公共场所的服务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对HBV携带者进行调查,并作血清学分析,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林少杰;刘锦花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白细胞介素-2治疗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白细胞介素-2(IL-2)对肝癌、胃癌、大肠癌及食道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方法:根据IL-2的Ⅰ期临床研究结果,每次给予IL-2药10万单位,肌注,每日2次,连续用药3-6个月.第3个月结束时评价疗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及无变化者继续用药至6个月,病情进展者立即停药.结果:112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完全缓解29例,部分缓解37例,总有效率58.9%,肝癌、胃、大肠癌及食道癌的有效率分别为66.7%、53.8%、60.0%、53.6%.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痛等,大多为Ⅰ-Ⅱ度,可耐受.结论:IL-2对肝癌、胃癌、大肠癌及食道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疗效肯定,副作用轻,是一个有价值及治疗前景的抗癌药物.

    作者:刘春平;何邦平;蔡龙荣;马建伟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脑出血并上消化道出血25例临床分析

    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致死及致残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且急性期多易合并各系统并发症,其中上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急性期严重并发症之一.目前国内报道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19.04%-48.28%[1],从2002年以来,我科共收住院脑出血病人122例,其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25例,占同期住院脑出血病人的20.6%,现分析如下.

    作者:闫晓莉;黄永锋;蔡迁凯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京万红佐治婴儿尿布皮炎40例疗效观察

    1996年-2000年7月我院应用京万红佐治婴儿尿布皮炎4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乔龙巴特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5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及特点.方法:收集近1年来住院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50例,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结果: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闷、气急、心悸及心律失常.结论:对60岁以上不明原因发生的胸闷、气急、心悸及心律失常,应首先想到冠心病的可能.

    作者:戴兰英;许津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浅谈哺乳动物动脉血压的调节实验中动脉插管技术的改进

    哺乳动物动脉血压的调节实验在药学专业的<生理学>、<药理学>实验课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内容.本实验是通过改变流经颈总动脉血量,引起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所受牵张刺激发生改变来观察该反射对血压的调节作用;通过电刺激方法来观察该反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作用.

    作者:潘莹;邱腾颖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状态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

    来自Framingham心脏病研究资料的报告指出,血清尿酸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1],血尿酸水平的升高是心血管疾病及其死亡率增加的因素之一.我们通过观察80例住院的慢性心衰病人的血尿酸水平及治疗的变化,以了解心衰患者心功能和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

    作者:鞠娟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多项癌基因在食管癌卢戈氏染色阳性范围内的表达

    目的:比较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的粘膜卢戈氏染色阳性、病理学阳性和癌基因阳性范围的大小,以研究其间的相关性和实用性.方法:本组共36例标本.将刚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标本,行粘膜卢戈氏染色,分别在其阳性与阴性范围交界、染色阳性范围的交界线内1cm、2cm同时行常规病理学检查与PgP、p53、PCNA、Ki67、C-erBb-2、nm23、VEGF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卢戈氏染色阳性范围大:癌基因检测阳性范围其次,尽管从肿瘤边缘至中心部位阳性表达率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学检查的范围小.结论:食管粘膜卢戈氏染色阳性与多项癌基因的表达呈明显相关性,其染色阳性范围的大小对于提示实际肿瘤的大小有帮助.

    作者:周建峰;庄彩萍;刘玉龙;胡晓民;王国辉;庄永忠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异丙酚辅助肠镜检查中出现抽搐1例

    1病例报告患者,女,60岁,因反复腹胀、腹痛5年来本院胃肠镜室行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辅助肠镜检查.既往体检心、脑、肾、肝正常,无低血糖、低血钙、癔病、癫痫等特殊病史.

    作者:吕培华;彭琳;李荆钟;张艳琴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合理使用钙剂与儿童健康

    钙是人体含量多的矿物元素,其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维持着骨和牙齿的构型和强有力度.在临床上有止血脱敏、镇静、抗惊厥、平衡电解质,肌肉收缩及神经功能等作用.

    作者:车彦玲;车云;韩小莉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治疗典型和非典型的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结果对照分析

    目的: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典型和非典型的三叉神经痛的不同.方法与结果:笔者选择134例病人经过156次手术.其中,有典型的89例和非典型的三叉神经痛45例,术后直接止痛,典型的86例,非典型的39例.5年后随访直接止痛,典型的72例,非典型的21例.随访结果,将疼痛缓解情况分为3种类型:缓解:部分缓解,可以用少量药物;无缓解继续用大量药物治疗.通过典型和非典型的三叉神经痛两者的对比,发现病人的疼痛病史和疼痛的特殊性可能是影响其结果的主要因素.结论:典型的病人术后止痛率占96.6%,而非典型的为86.7%.在5年后随访,典型的止痛73%,部分止痛7.9%,共计80.9%.而非典型的止痛35.6%,部分止痛11.1%,共计46.7%.说明术前病人难忘的疼痛特征,有或无扳机点在典型的与非典型的两者之间决定了术后疗效的不同,可能与非典型的三叉神经痛的病人手术前的面部感觉损害有关.

    作者:吕福林;陈援朝;郑鲁;吕学明;孔令学;秦满意;李运惠 刊期: 2003年第24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