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梗死面积大小与血浆β-TG、PF4含量变化探讨

余能伟;罗永杰;杨友松;刘洁;韦永胜

关键词:脑梗死, 梗死面积, β-血小板球蛋白, 血小板第4因子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时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4因子(PF4)的变化与脑梗死面积的关系.方法:采用酶标免疫测定法分别对35例急性脑梗死(ACI组)、30例多灶性脑梗死(MFCI组)患者外周血β-TG、PF4进行检测并将各梗死面积组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CI各梗死面积有6-72h β-TG、PF4均高于对照组(p<0.01),β-TG高于MFCI组(P<0.01),MFCI组PF4高于对照组(p<0.01),7天后ACI各梗死面积组PF4含量仍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各梗死面积组间β-TG、PF4含量的比较均无差异.结论:在脑梗死发病初期,β-TG、PF4参与急性血栓形成过程,β-TG、PF4的升高程度与梗死面积、范围大小无相关性.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安定与利多卡因联合用药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的常用补救措施之一,为了减少人工流产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减少人流综合征的发生,我们将安定、利多卡因联合用于人工流产手术,观察情况小结如下.

    作者:余霞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滥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致肺部多重感染1例报告

    患者,男,31岁,2001年9月10日因双下肢出血点于当地医院查血小板低,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每日静滴地塞米松10mg,连用50天,查血小板正常,又口服强的松每日50mg,逐渐减量,1个月后停药.口服强的松期间出现不规则发热,体温高40.3℃,咳嗽,咳咖啡色脓痰,外院痰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和星形奴卡氏菌,先后应用头孢曲松钠、丁胺卡那霉素、替硝唑、磺胺治疗,体温略有下降.

    作者:杨华;祝筱姬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5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及特点.方法:收集近1年来住院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50例,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结果: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闷、气急、心悸及心律失常.结论:对60岁以上不明原因发生的胸闷、气急、心悸及心律失常,应首先想到冠心病的可能.

    作者:戴兰英;许津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吡哌酸滴耳液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吡哌酸是临床使用疗效确切的化学合成药.给药途径及剂型主要是口服片剂,吡哌酸滴耳液仅作为一种试制新剂型应用于临床,它对绿脓杆菌和对其它抗生素或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中耳炎均有较好的疗效.对经患者耳内取菌后分离培养证实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中耳炎也有明显疗效.

    作者:姚琪;郑博秀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复苏时的护理配合

    新生儿窒息是造成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若急救时措施不当,缺氧不能及时纠正,常会引起严重的脑损伤而致残甚至死亡.因此,正确的复苏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而复苏中的护理配合则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本文总结了12例新生儿窒息抢救复苏时的护理配合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网芬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联合应用硝酸益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

    目的:大组选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为及硝酸益康唑栓联合应用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显示治愈率高而疗程短.方法:根据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确诊念球菌性阴道炎者,采用硝酸益康唑栓与α-2a重组人干扰素(奥平栓)两种药物交替应用,每日1次阴道塞药.结果:临床治愈率达86.76%,联合应用治疗较单纯用药法优越.结论:联合用药方法简单而疗程短,疗效显著患者易接受.

    作者:孙荣惜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HPLC法测定芩莲葛根片中黄芩苷的含量

    芩莲葛根片由葛根、黄芩等四味药组成.具有解表清里的功能,用于身热,喘而汗出,烦躁口渴,腹痛下痢等症.我们采用HPLC法测定芩莲葛根片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简便,结果可靠.

    作者:张春辉;庞靖;王立云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气管插管在新生儿复苏中的应用

    新生儿由于其独特的生理特点,在复苏治疗上不同于成人简单,甚至与较大婴儿或儿童都有不尽相同;临床上以有效的呼吸通气、及早纠正低氧血症和酸中毒为关键;而气管插管在新生儿复苏抢救中的重要作用一直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广泛观注.

    作者:杨国琼;朱爱东;田耘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老年患者髋部骨折的护理体会

    随着社会发展的老龄化,老年性髋关节损伤逐年上升,老年患者髋部骨折的不愈合率一直较高,在积极治疗损伤的同时做好老年人的身心护理,降低并发症,是我们护理工作研究的重点,现将我科收治的几例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高丽英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氧氟沙星的药理作用与临床作用

    氧氟沙星是国内外广泛用于临床的第三代人工合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它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生物利用度高,组织穿透性好,分布广泛,血药浓度高,疗效好,用药安全,副作用小等特点,现将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作者:李颖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HPLC法同时测定血清中常用精神病治疗药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清中3种抗精神病治疗药物(氯丙嗪、地西泮、氯硝西泮)浓度HPLC色谱法.方法:以甲醇:乙腈:水:正丁胺:冰醋酸(16:36.5:47.5:0.03:0.02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nm,柱温50℃,Nova-Pak C18柱5μ m(150mm×4.6m)为分析柱.结果:3种治疗药物得到一次性分离,在检测浓度为0.1-20μ g·m1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方法回收率为92.6%-98.6%.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小于5.1(%),低检测浓度为10-20ng·ml1.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用血量少、灵敏、准确;并可用于该类药物急性中毒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

    作者:尹明兰;史海雯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2型糖尿病伴白蛋白尿患者血瘦素、IGF-1水平的初步观察

    目的:拟通过研究血清瘦素(Lept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白蛋白尿的影响,探讨T2DM患者糖尿病肾病(DM)发生的机制.方法:收集绝经后女性T2DM病例74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成DM组(39例)和DM组(35例),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临床和生化指标及UAER、血瘦素、IGF-1水平.结果:①两组之间年龄、病程、BMI、血压、血糖均无明显差异(p>0.05).②血瘦素、IGF-1、TG水平DN组显著高于DM组(p<0.01;p<0.05;p<0.05).③瘦素分别与TG、IGF-1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37,p<0.05;r=0.45,p<0.05).④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瘦素、IGF-1、TG水平均与UAER水平呈正相关(R2=0.423,p<0.01;R2=0.361,p<0.01;R2=0.938,p<0.01).结论: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血瘦素、IGF-1、TG水平升高与白蛋白尿的发生有关,提示血瘦素、IGF-1和YG水平的升高可能是DN发生的机制,但也可能是DN发生的总的机制如胰岛素抵抗中的表现.

    作者:张雪涛;庄海平;孙国娣;蔡晓莺;朱文;王渊铭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纳洛酮治疗眩晕症的疗效观察

    眩晕是一种运动错觉,是由多个系统发生病变时所引起的主观感觉障碍,病人感到头昏、头重脚轻,周围景物向一定方向旋转[2].一般按病因可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其它还有因躯体疾病、眼部疾病、头外伤等引起的眩晕.

    作者:何方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蛋白激酶C的研究进展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属于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家族成员,是早被确认的蛋白激酶之一.Nishizuka等在1977年首先将大鼠脑组织中的蛋白激酶确认为PKC,发现它具有组蛋白激酶活性,并能被限制性蛋白水解酶所激活.目前的研究证明,PKC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基因表达、膜转运和信号转导等过程中起调节作用.

    作者:韩梅娇;赵辉;宁小宁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监测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是心脏手术后病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尽管手术技术,体外循环和麻醉方面已有很大进展,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后仍然常常发生神经学和神经心理学的异常.这些并发症的详细机制尚未阐明,但是,栓塞-尤其是微小栓塞和脑组织低灌注-导致脑组织缺血和脱氧合[1],[2],是有可能的两个因素.此外,脑组织充血也可明显增加脑内微栓塞的危险.

    作者:程照宇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经纤支镜直视下注射无水乙醇治疗气道再狭窄2例报告

    1病例介绍例1,女,56岁,因吞咽困难2年,咳嗽、咳痰、气喘1年入院.缘于2年前患食管癌,经放疗和化疗,病情稳定.

    作者:杨国明;孙武装;杨秀芬;穆丽娟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脓毒症病例报道1例

    1病例报告患者,女,38岁,主因发热20天于2003年3月23日入301医院急诊科.缘于3月5日受凉感冒后出现畏寒、发热,体温高达41℃,无咽痛、咳嗽、咳痰,自服感冒药及抗菌药物治疗无效,体温仍波动在36-41℃之间,热型不详.入院查体:体温38.6℃、脉搏110次/min、呼吸52次/min,血压65/50mmHg,神志恍惚,颈无抵抗,听诊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脏、腹部及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作者:陶陶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垂盆草冲剂的制备及疗效观察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我们利用当地野生垂盆草研制成垂盆草冲剂,对75例慢性肝炎患者进行治疗,并设对照组7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温云贵;李鸿滨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活动性肺结核的影响

    肺结核是结核杆菌侵犯肺组织,在细菌毒力强或人体抵抗力低下的情况下产生的变态免疫反应.临床上在抗痨基础上,常慎用或忌用糖皮质激素,但是在医疗过程中,我们常遇到活动性肺结核合并哮喘急性发作,这对临床医师对疾病的治疗增加了顾虑.那么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是否对活动性肺结核治疗产生影响呢?我们对肺结核活动期合并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进行了为期3年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钱秀芬;唐丽凤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11500例LC的胆管损伤分析

    胆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随着LC的普遍展开,胆管损伤的并发症有增多的趋势,本文通过总结我院自1991年10月-2003年5月连续施行LC术11500例致胆管损伤14例(0.122%)的临床资料.分析讨论LC致胆管损伤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体会.

    作者:王文杰;王磊;师龙生;唐增杰;王岩岗 刊期: 2003年第24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