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建平;刘惠亮;郭文怡;贾国良
患者,32岁,孕6产1,因停经17周,突发性腹痛10h,于2003年6月12日8pm入院.患者1年前曾因引产后胎盘粘连,失血性休克转入我科行徒手胎盘剥离术.
作者:耿鲁进;王玉兰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研究慢性心房纤颤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状态,及其与血栓事件的关系.对象和方法:20例窦性心律对照者和35例慢性心房纤颤者,均于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放免法测定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分子数和血浆TXB2浓度;慢性心房纤颤组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慢性心房纤颤组较窦性心律对照组GMP-140及血浆TXB2均显著升高(GMP-140:2285.93±323.25对1125.80±111.79,P<0.01;TXB2:223.57±18.61对162.20±13.63,P<0.01).风心病心房纤颤组和非瓣膜病心房纤颤组比较,风心病心房纤颤组GMP-140和TXB2明显升高(GMP-140:3085.15±440.10对2430.00±328.31,P<0.01;TXB2:273.25±54.93对240.73±23.51,P<0.05).慢性心房纤颤伴血栓事件和不伴血栓事件者比较,伴血栓事件者体内GMP-140和TXB2有明显升高(GMP-140:3306.71±495.61对2678.79±438.29,P<0.01;TXB2:318.86±35.28对244.43±36.33,P<0.01).风心病心房纤颤,其二尖瓣口面积及左房前后径和GMP-140分子数、血浆TXB2浓度均无相关性.结论:慢性心房纤颤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活化状态;血小板活化可能是心房纤颤血栓事件多发的原因之一.
作者:罗建平;刘惠亮;郭文怡;贾国良 刊期: 2003年第23期
高位硬膜外阻滞应用于乳腺手术,呼吸循环抑制是其大顾虑.利用罗比卡因在低浓度下感觉与运动阻滞相分离的特点,我们将低浓度(0.25%)罗比卡因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庆钦;丁明;付春兰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法很多,但均有一定复发率.有效防止翼状胬肉复发,依然是目前眼科面临寻求解决的问题,我科自1999年-2001年对确定手术翼状胬肉患者采用术后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52例54眼,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龙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评价腹腔镜技术在异位妊娠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0年1月-2002年12月无低血容量休克的腹腔镜手术52例与同期开腹手术48例作对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术后体温恢复天数及输液日等.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63.2±21.7)min和(75.8±20.5)min,(t=-2.03,P=0.03),术后发热天数(1.2±1.3)天和(2.5±1.7)天,(t=-4.18,P=0.00),术后住院日(3.5±1.2)天和(5. 5±1.8)天,(t=-5.25,P=0.00),输液日(2.5±0.3)天和(4.6±1.8)天,(t=-6.13,p=0.00).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优于开腹手术.
作者:王凤革;刘晓飞;卢越;吕丽红;王敏 刊期: 2003年第23期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我药疗的方式,合理使用药品,减少药品滥用成了全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
作者:吴迪;李良桥 刊期: 2003年第23期
患者,女,64岁.反复黑便6个月,心悸、胸闷、黑便次数增多10天,1996年12月5日入院.入院前3个月曾因解柏油样大便2次住医院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示:胃粘膜出血病变.
作者:吴宗华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共刺激信号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方法:脂质体介导DNA转移法将人B7基因转入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建立新的细胞株B7+Smmc7721,PCR及逆转录PCR(RT-PCR)法鉴定.噻唑盐(MTT)比色试验体外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激活的LAK细胞(LAK-C)对两种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PCR,RT-PCR法证实B7+Smmc7721细胞稳定表达B7基因,LAK细胞对B7+Smmc7721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Smmc7721,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7基因可以体外转染人肝癌细胞,并表达有活性的B7分子,B7分子可明显增强IL-2激活的LAK细胞的肿瘤杀伤作用,为进一步开展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作者:王权;李有柱;吴德新 刊期: 2003年第23期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是指头部损伤患者年龄小于14岁,GCS评分为3-8分,自1998年-2003年5月我院共收治小儿重型颅脑损伤118例,均经CT检查,根据小儿颅脑损伤的特点经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春建;侯松玉;陈复苏;冯浩淼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通过对石景山医院发热门诊确诊的80例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总结SARS的流行特征,从而更好的预防控制SARS的流行.方法:收集自4月10日-5月24日石景山医院发热门诊确诊80例病例的详细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描述其时间、人群、地区分布特征.结论:从80例SARS病例的时间分布上分为3个发展阶段:4月10日-4月22日为缓慢上升期;4月23日-5月-10日为快速增长期即疫情扩散期:5月11日-5月24日为缓慢下降期即疫情逐步控制期.在人群分布上呈现以医务人员、民工、学生多发的态势但在多发人群中没有形成爆发及广泛流行.
作者:张红;王子红 刊期: 2003年第23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34岁.因腹部包块探查术后20天,双下肢功能障碍10天入院.20天前因右下腹包块3个月,双下肢肌无力、大小便困难1周在外院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肿物呈胶冻样满布腹腔,上至肝缘,下达盆腔,行刮除术.
作者:马玉泉;李彬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654-2伍用安定对缩短产程的有效性.方法:采用654-2及安定联合应用130例同时取单用安定者60例,单用654-2者60例,不用药者60例与之对照,对4组宫颈扩张速度,新生儿窒息情况及剖宫产率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产程中用654-2伍用安定的方法可加速宫颈扩张,缩短产程效果肯定(P<0.01),剖宫产率降低(P<0.05).结论:654-2伍用安定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作者:布布尔;阿米娜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胸部X线表现.结果:12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胸部X线表现为:片状阴影10例(83.3%);网格状阴影1例(8.3%):肺纹理增粗1例(8.3%).单侧肺受累9例(75%);双肺受累3例(25%).结论:普通X线胸片可作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首诊影像检查手段,动态观察胸片变化对判断病情演变至关重要.
作者:杜瑞清;张振福;张荣霞;张新元;孝奇 刊期: 2003年第23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全世界就高达3亿人,非洲、东南亚国家及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人群感染率为60%,携带者为10%-15%.
作者:王辉;李元奎 刊期: 2003年第23期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组锌、钙离子依赖性的内肽蛋白酶家族,现对其家族成员的种类,结构,及活性调节已有研究.近年来发现其在输卵管上皮中有表达,并且与输卵管炎所导致输卵管妊娠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何萍;钟玲 刊期: 2003年第23期
胆病是腹部外科中常见疾病,胆病急性发作时伴随一过性心绞痛、心律失常和/或心电图改变是胆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心律失常包括窦速、窦缓、窦性心律不齐和早搏.心电图改变主要是ST段下移,T波平坦、倒置或双向.本文统计我院近8年467例胆道疾患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符合胆心综合征的116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蒋金波 刊期: 2003年第23期
19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生物-社会-心理模式的转变,临床医学受到了深刻的影响,临床肿瘤学也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作者:王瑞萍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总结我院近年来用羟基喜树碱及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9例患者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27例膀胱灌注丝裂霉素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结果:羟基喜树碱组随访6-56个月,平均随访19个月,复发率为10.3%,无明显全身不良反应.丝裂霉素组随访7-51个月,平均18.5个月,复发率为22.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有血尿、尿路刺激症状,皮疹及白细胞下降.结论:羟基喜树碱及丝裂霉素均是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药物,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操作简单,全身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膀胱局部化疗药物.
作者:孙厚斌;宋军霞;余曦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粗隆间骨折适宜的内固定物.方法:采用目前国内外应用广泛的4种内固定,即角钢板、动力髋螺钉(DHS钉)、加压螺纹钉及Gamma钉治疗转子间骨折158例.其中角钢板39例,DHS钉53例,加压螺纹钉52例,Gamma钉14例,进行力学比较和临床效果分析.结果:加压螺纹钉可作为合并多种老年病的稳定型骨折(Evan's Ⅰ-Ⅱ型)的内固定:角钢板及DHS适用于顺粗隆间的稳定及不稳定型的Ⅲ-Ⅳ型骨折;而Gamma钉更适用于逆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结论:转子间骨折形式各异,内固定物必须有针对性.
作者:王朝阳;徐云钦;梁再跃;陈才平 刊期: 2003年第23期
报道1例左肺舌段独立成叶伴支气管扩张,考证支气管扩张与中叶综合征的关系.
作者:柯昌康;李淳成;张喜军 刊期: 2003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