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感冲剂的实验研究

廖先怀;王元吉

关键词:
摘要:抗感冲剂具有抗病毒、解热镇痛、抑菌、消炎,提高人体免疫的功能.主治风热,清热解毒;用于预防和治疗流感和普通感冒.中国中医研究院研制,我方引进试产,我们花了3个月时间,进行了3次小试和2次中试,产品经上级部门复核,全部合格.现将试制工作,作一小结.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肝癥口服液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的阻断作用

    目的:探讨肝癥口服液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的阻断作用.方法:除正常对照组外,给予大鼠二乙基亚硝胺((DEN)35mg/kg,灌胃,2次/周,共16周,预防组同时给予药物预防,16周后所有实验组停用DEN,各药物预防组继续用药至20周末实验结束,于第12周、第20周末分批处死大鼠,分别进行①肝组织切片常规HE染色,观察形态变化;②第12周,肝组织切片做γ-谷氨酰转肽酶(GGT)组化染色,对GGT阳性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实验第12周,B组大鼠肝细胞排列紊乱,肝小叶结构消失,假小叶形成,可见大量异常肝细胞构成的不典型增生结节及卵圆细胞.各药物预防组肝细胞异型性增生灶和卵圆细胞明显少于B组,异型性较轻.第20周,B、C、D和E组大鼠肝癌发生率分别为88.8%、23.08%、30%、33.33%.C、D、E组肝癌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或P<0.01);②B组肝组织GGT酶组化染色单位切面病灶数、单位面积内病灶面积、病灶平均面积三项指标显著高于各药物预防组(P<0.05或P<0.01).结论:肝癥口服液和苦参碱均能有效地预防大鼠肝癌前病变及癌变的发生.肝癥口服液中药大剂量预防组优于苦参碱组.

    作者:高洪生;姚树坤;殷飞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儿童期药物中毒性听力损害的听觉诱发电位研究

    儿童期听力障碍的主要病因多为后天因素,临床所见多数病例是以耳毒性药物所致的听力障碍.由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疗效好,且价格便宜以及不需要做皮试等特点,在我国一些基层卫生机构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地临床医生过多应用.

    作者:汤景乾;梁圣彬;李亚楠;荣莹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动态血压监测仪早由Hinman等研究和应用于1962年国外近年已较广泛用于临床.我国于1989年也开始研究和应用这一新技术-2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ABPM)它能自动监测病人24h(70-100次)总体血压变化,能体现日常生活及昼夜变化规律.较偶测血压,更能反映人体实际血压水平,克服偶测血压产生的白大衣高血压;能诊断或排除高血压,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判断靶器官的损害程度,并通过监测血压与心率的变化,可指导临床合理应用降压药.

    作者:李凤侠;吴彩霞;李爱红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健康教育及其重要意义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使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健康.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区别在于卫生宣传是一种卫生知识的传播,而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估的教育活动,是一种干预.

    作者:马金凤;施丽华;于秀丽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微波治疗儿童咽喉部疾病临床研究

    目的:总结纤支镜微波治疗儿童咽喉疾病的疗效.方法:49例咽喉疾病患儿行纤支镜微波治疗,其中下咽乳头状瘤10例,喉部粘连1例,声带乳头状瘤12例,声带血管瘤2例,声带多发息肉/小结20例,声带任克氏水肿1例,会厌囊肿3例.结果:49例患儿均获良好疗效.结论:应用纤支镜微波治疗儿童咽喉疾病,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治疗,具有痛苦少,术野清晰,不易复发,成功率高等优点.

    作者:田秀荣;刘迎娟;刘迎新;李娟;张增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25例

    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其发病后多造成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本人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曹治宏;张燕;邓卫星;李元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窒息新生儿血胃泌素水平变化

    新生儿窒息导致应激性胃粘膜病变国外已有报道[1,2],目前较公认的看法是严重缺氧、缺血导致消化粘膜细胞的损伤.

    作者:沈国玉;袁丽;陈萍萍;李红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手术室开展定期集中学习的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科学和医疗技术也在飞速发展.许多高、精设备及新技术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为了使我科护理人员的手术配合,业务能力能够保持与外科高、精、尖同步发展,自2001年初以来,我院手术室护士在护士长的领导下,坚持每周集中的业务学习和专科培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提高了病人和医生的满意度.

    作者:程玲;陈光英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丙睾配伍药流药物终止孕10-16周的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孕10-16周妊娠的特点是胎儿骨骼形成,子宫充血增大,羊水量明显增多,单纯负压吸引难以达到终止妊娠的目的,钳刮术风险较大,易发生子宫损伤.

    作者:沈春萍;杨晓华;曹艳云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健康教育在血液光量子疗法中的重要作用

    血液光量子疗法(简称血疗)是经过专用的治疗仪,将患者的静脉血经体外抗凝、紫外线照射、充氧后立即经静脉一次性回输给患者而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何晓滨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感冒通致过敏性紫癜2例

    1病例报告例1,患者,女,68岁,以头痛头晕伴心悸2个月,加重伴双下肢皮疹3天为主诉入院,1月前因头痛加重自服感冒通1日3次,每次1片,2日后发现双下肢出现皮疹,追忆4个月前因感冒口服感冒通4片后双下肢出现同样皮疹,1个月后方完全消失,查体温37.6℃,脉搏98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25/14kPa,心尖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脾不大、双膝以下足背皮肤,散在紫癜,略高出皮肤压之不褪色,血常规血小板肝功肾功均正常,心电图示左室肥厚,诊断:①原发性高血压;②药物过敏性紫癜,给予口服心痛定、地塞米松,扑尔敏及止血敏,5天后皮疹转为褐色色素沉着,停药、住院12天,血压正常,症状消失,继续服用心痛定,维持血压1个月后,紫癜完全消失.

    作者:依尔格杰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流行病学病因研究

    为探讨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流行病学病因,对有慢性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无慢性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121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2型糖尿病发病后食用动物油、确诊时的血糖水平、发病前饮酒是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而发病年龄、发病后使用胰岛素、常得到亲朋好友的关心照顾是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保护因素.

    作者:范建生;徐文豪;吴炬;蒋德勇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改良硫酸蒽酮比色法测定牛膝多糖的含量

    目的:改进牛膝多糖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通过不同反应温度对牛膝多糖吸收峰的影响试验,优选其佳反应条件和测定波长.结果:反应温度的变化会引起多糖吸收峰位置的漂移,故以室温下反应稳妥,测定波长为620nm.改良方法的加样回收率为99.53%,RSD=1. 51%(n=6).结论:该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准确.

    作者:张纯;郭文彪;王雯佶;陈爱华;郭澄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补肾活血法治疗无排卵性不孕126例

    笔者自1998年8月至今,采用中药补肾活血法为主,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病人12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董兆笋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提高普外科见习教学质量的思考

    临床见习是医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见习课是学生对临床医学感性认识的第一步,是医学生从理论到临床实践的重要转折.

    作者:刘军;张仲良;刘秀荣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优势半球顶叶病变后出现体像障碍2例报告

    体像障碍多见于非优势半球顶叶病变后,但我科曾遇2例优势半球顶叶病变后出现体像障碍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小花;宫旭海;夏圣梅;李丹枫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改进干髓剂在变异干髓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我科自1999年10月始,对变异干髓剂进行改进,应用替硝唑、碘仿与多聚甲醛制成糊剂,对240例乳牙慢性尖周炎进行变异干髓治疗,经临床观察1-2年,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王力;彭娟;白清华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浅谈西药中药化

    中西医结合已发展50多年了,50年来它取得了巨大成绩,西医继中国古代传统药学之后,经过漫长几百年甚至千年过程,终于与中国传统医学殊途同归,许多中医药的或西医药的临床总结经验,常常使两者走到同一条道路上.

    作者:刘国隆;张祖亮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0.5%罗哌卡因用于老年高危病人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体会

    我院近年来对70岁以上同时并发多种疾病的高龄病人施行髋关节置换术24例,均使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完成手术,取得了很好的麻醉效果,现将有关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钱俊;李幼琴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12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及实验室分析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新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又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自非典发现以来,我院共收治疑似SARS病例62例,其中12例被临床诊断,现将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总结并报告如下.

    作者:张新元;彭霞;耿国钰;王惠芳;刘晓平;黄艳;袁文芳;杨院花 刊期: 2003年第19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