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针刀治疗颈源性头晕头痛108例

吴少帅;郭双凤

关键词:
摘要:颈源性头晕头痛是指颈椎及其相关软组织,如肌肉、韧带和血管、神经等软组织结构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所导致以头晕头痛为主症的症候群.本院从2001年1月-2003年2月间采用针刀加手法治疗108例颈源性头晕头痛患者,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的体会

    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医疗质量和检验人员的声誉.由于影响分析结果可靠性的因素十分复杂其误差实属难免.

    作者:丁萍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老年人重症颅脑损伤的治疗体会

    老年人颅脑损伤发病率占各年龄组8%-15%.并发颅内血肿发生率高,其死亡率高达70%.为了提高老年颅脑损伤临床救治成功率,对1996年以来收住31例60岁以上颅脑伤的临床资料,讨论其治疗体会.

    作者:孙刚;赵翠华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抗感冲剂的实验研究

    抗感冲剂具有抗病毒、解热镇痛、抑菌、消炎,提高人体免疫的功能.主治风热,清热解毒;用于预防和治疗流感和普通感冒.中国中医研究院研制,我方引进试产,我们花了3个月时间,进行了3次小试和2次中试,产品经上级部门复核,全部合格.现将试制工作,作一小结.

    作者:廖先怀;王元吉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手术配合体会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是目前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受人关注的代表性手术,日益引起妇产科医生的关注,但要完成这项手术,除术者的镜下操作技巧、腹腔镜设备配套外,手术中的配合也至关重要.2002年4月-2003年4月,我院共完成各种妇科腹腔镜手术200例,其中标准的经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lassic Intrafassial SEMM Hysterectomy,CISH)10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手术配合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关平;王华;鲁昌杰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174例蚕豆病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蚕豆病尤其是危重病例临床表现及治疗的认识,降低该病的死亡率.方法:分析174例蚕豆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该病主要累及男性(93.9%),男女之比为14. 8:1,以5岁以下儿童多见,-3岁101例(58.0%);-6岁48例(27.6).死亡率为1.1%,均为5岁以下儿童.结论:合并症多、就医晚是主要死亡原因.本文认为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休克输血、皮质类固醇的应用和泰特治疗等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增进预后.

    作者:王付丽;徐酉华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突发性聋早期经颅多普勒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脑血管检测(TCD)对诊断突发性聋的意义.方法:对28例突发性聋患者早期行TCD检查.结果:28例突聋患者TCD检查结果有22例异常,其中椎-基底动脉(V-BA)血流异常18例,颈内动脉供血下降2例,脑血管顺应性下降2例.结论:TCD检查对早期诊断突发性聋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莲娜;梁健新;邹苑斌;黄健男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中危险性仅次于心肌梗死的又一大症侯群,冠状动脉病理学研究发现,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由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所致,故目前主张使用抗凝疗法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以防止和减少病变部位血栓形成和扩展,自1997年-1999年10月我们用低分子肝素治疗1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成荣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手术室开展定期集中学习的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科学和医疗技术也在飞速发展.许多高、精设备及新技术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为了使我科护理人员的手术配合,业务能力能够保持与外科高、精、尖同步发展,自2001年初以来,我院手术室护士在护士长的领导下,坚持每周集中的业务学习和专科培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提高了病人和医生的满意度.

    作者:程玲;陈光英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抗菌药的预防性应用与术后感染

    目的:为手术患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HO推荐应用的以DDDs为指标的药物利用研究方法,对随机抽取的市立医院287例手术病例的抗菌药预防应用情况及术后感染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抗菌药的应用不尽合理,需进一步改进.结论:只有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制定给药方案,才能真正起到预防感染发生的作用.

    作者:卢京光;石杰;王秀英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25例

    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其发病后多造成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本人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曹治宏;张燕;邓卫星;李元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的判断-无创和有创方法的评价

    目的:评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方法:临床主要分为有创和无创方法两大类,前者是通过插入心导管进行的客观检验方法称为有创检查.心导管资料具有直观性、准确性,是一种较可靠的评定方法;无创方法主要包括客观描述、运动耐量试验、超声心动图、X光片、核素显像等.结论:其优点在于可重复性好、费用低、相对较安全.

    作者:梁金锐;顾复生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肝癥口服液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的阻断作用

    目的:探讨肝癥口服液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的阻断作用.方法:除正常对照组外,给予大鼠二乙基亚硝胺((DEN)35mg/kg,灌胃,2次/周,共16周,预防组同时给予药物预防,16周后所有实验组停用DEN,各药物预防组继续用药至20周末实验结束,于第12周、第20周末分批处死大鼠,分别进行①肝组织切片常规HE染色,观察形态变化;②第12周,肝组织切片做γ-谷氨酰转肽酶(GGT)组化染色,对GGT阳性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实验第12周,B组大鼠肝细胞排列紊乱,肝小叶结构消失,假小叶形成,可见大量异常肝细胞构成的不典型增生结节及卵圆细胞.各药物预防组肝细胞异型性增生灶和卵圆细胞明显少于B组,异型性较轻.第20周,B、C、D和E组大鼠肝癌发生率分别为88.8%、23.08%、30%、33.33%.C、D、E组肝癌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或P<0.01);②B组肝组织GGT酶组化染色单位切面病灶数、单位面积内病灶面积、病灶平均面积三项指标显著高于各药物预防组(P<0.05或P<0.01).结论:肝癥口服液和苦参碱均能有效地预防大鼠肝癌前病变及癌变的发生.肝癥口服液中药大剂量预防组优于苦参碱组.

    作者:高洪生;姚树坤;殷飞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思路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思路研究进展及其意义.方法:查阅近2年的相关文献,对主要文献从九个主要方面进行综述评价.结果:干扰Aβ平衡、应用A β高亲和剂、免疫途径、分解A β、调节AD参与酶、调节sAPP分泌、Tau策略、葡萄酒微量元素、基因治疗都是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新思路.结论:这些新思路可能对于AD治疗及研究开发AD治疗药物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癸荣;高登莲;殷明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婴幼儿外伤性脑梗塞(附18例报告)

    婴幼儿外伤性脑梗塞临床上比较少见,其发病机理和临床特点还不完全清楚,易误诊误治.我科自1990年-1999年共收治18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孙刚;赵翠华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新生儿重症肺炎35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多发疾病,尤其是重症肺炎临床易合并呼吸衰竭、频发呼吸暂停,甚至呼吸停止,这是新生儿常见死亡原因之一.本文选取2001年-2002年我院35例新生儿重症肺炎分析如下.

    作者:卫国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碳酸利多卡因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体会

    临床硬膜外麻醉常用的盐酸利多卡因麻醉潜伏期较长,起效慢,难以满足急诊剖宫产手术麻醉之要求,现将我院应用碳酸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于新法剖宫产术的观察如下.

    作者:刘志如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石膏治疗内伤疾病配伍应用浅析

    生石膏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其性味辛、甘、寒、归肺、胃经.生石膏凉而能散,具有透表、清解、除烦渴之力,多用于治疗外感温热病,气分大热、壮热、烦渴之证.临床上,生石膏的应用范围很广,只要配伍得当,将生石膏运用于内伤疾病的治疗,如清泻三焦火邪、清化痰热、凉肝熄风等方面,也有不凡效果.

    作者:梁纪文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应注意计算器可能对运算结果造成的影响

    检验工作中,计算器在方便数据处理,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运算的精确性和准确性也是勿庸置疑的.但工作中发现,功能状态正常的计算器在进行某些统计学运算时,不同的计算器计算结果不同.笔者就此进行了分折探讨.

    作者:赵艳;陈艳华;王丹玉;张文龙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仪在下尿路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我院自2002年9月-2003年5月应用UROSTYM型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仪(LABORIE公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女性尿道综合征、尿失禁等下尿路疾病共73例,报告如下.

    作者:熊泽安;周家杰;朱欣;丁坤;陈士祥;张先觉;李金华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量化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影响

    临床上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首要的方法,这些患者都清楚,但病人如何根据自己的身高、体重确定每天的饮食量及吃什么食物对控制血糖有利方面存在误区.为此,我科自2000年开始为患者制订饮食计划表,通过观察,平均血糖值下降约0.251mmol/L,效果明显,现汇报如下.

    作者:付聿芹;庄严;马效霞 刊期: 2003年第19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