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当归的研究进展

张广斌;梁爽

关键词:
摘要:当归是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的干燥根,为著名常用中药,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肠燥便秘等病证.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心肌预处理的延迟性保护作用

    在多种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疗效不佳的情况下,心肌预处理(PC),特别是PC的延迟性保护作用的强大的心肌保护作用和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使其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PC的延迟性保护作用的近期研究成果.

    作者:何禹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心脏复杂畸形

    目的: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常规产科超声检查,可疑胎儿心脏结构异常者,进一步做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常规产科超声7258例,可疑心脏结构异常28例,诊断心脏复杂畸形7例,其中3例的诊断经临床及病理得到证实,分别为主动脉瓣畸形伴狭窄、室壁增厚、心脏增大1例,房间隔缺损伴生殖器多发畸形1例,左房发育不良伴室间隔缺损1例.结论:超声心动图是目前诊断胎儿心脏畸形的唯一有价值的无创伤性诊断技术,可广泛用于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具有高危因素的胎儿.

    作者:邓德珍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226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药敏分析

    目的:检测226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的类型,并对7种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598例标本来自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患者,用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剂盒检测.结果:598例标本中有226例阳性,阳性率为37.8%,其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126例,阳性率为21.1%,人型支原体(Mh)阳性23例,阳性率为3.8%(Uu+Mh)混合感染77例,阳性率为12.9%,226例阳性支原体对强力霉素耐药率高为47.3%,司帕沙星敏感率高为63.7%,另外又对不同类型支原体进行了药敏分析,发现对7种抗生素耐药率Uu+Mh高,其次Mh,耐药率低的是Uu.结论:Uu、Mh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逐渐增多,支原体对不同的抗生素的耐药性不同,支原体的不同类型对同一抗生素的耐药性也不同,由于临床上滥用抗生素,导致Uu、Mh耐药率升高.因此对支原体进行分型鉴定及药敏试验非常重要.

    作者:贾忠兰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中药当归的研究进展

    当归是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的干燥根,为著名常用中药,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肠燥便秘等病证.

    作者:张广斌;梁爽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抗癫痫药性脑病

    多种AEDs均可诱发脑病,已报道的有苯妥英钠(PHT)、卡马西平(CBZ)、丙戊酸钠(VPA)、拉莫三嗪(LTG)、妥吡醑(TPM)、氨已烯酸(VGB)、扑痫酮(PRM)、劳拉西泮(LZP)等.

    作者:荀坤林;李国良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高原边防军人癔症原因分析及护理

    癔症是指由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引起的一种类神经精神障碍.该病发病有一定性格基础,病后有复发倾向[1].自1997年以来,我院收治边防军人癔症患者27例,经过精心的治疗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现就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舒娅;舒莎;符中明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采用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共45例.随访到垂体腺瘤伽玛刀治疗3个月以上病例35例;分泌型16例,周边剂量11-30GY;无分泌型19例,周边剂量10-16GY.结果:34例获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30例影像学检查显示有肿瘤坏死、囊性变、缩小甚至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伽玛刀是治疗垂体腺瘤的有效手段,其安全性高,是垂体微腺瘤或术后残留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秦坤明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论九味羌活汤临床运用

    九味羌活汤是金代医学家张元素所著.经我们临床随症加减应用,治疗一些常见病与疑难杂症均收到不同程度的疗效,现将报告如下.

    作者:刘建萍;付革新;赵媛媛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1例重度贫血性心脏病产妇围产期护理体会

    1病历介绍患者,女,27岁,G3P1,孕34周.因心慌、心悸,不能平卧2月入住我院.查体:T36.2℃,P110次/min,R26次/min,BP18/13kPa,慢性贫血貌,急性病容,端坐呼吸,皮肤,粘膜苍白,未见瘀斑,瘀点.

    作者:刘海涛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中药巴布剂型研究及应用探讨

    巴布剂是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布于布上的外用制剂[1],是一种类似糊剂的古老剂型-泥罨剂的发展.因制剂中含有一定量水分,易使皮肤角质层软化,有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并具有对皮肤的生物相容性、亲和性、透气性、耐汗性、重复使用性好,不易过敏的优点.

    作者:赵炜;万冬桂;庄桂霞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会阴切开术在优生中的重要作用

    会阴切开术是产科常用手术,掌握好手术时机和方法在优生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有益于母婴预后.此术式除适用于有并发症、合并症的患者外,对正常分娩的产妇亦同样重要.

    作者:常亚茹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关于提升军队疗养院服务理念的几点思考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疗养院如何应对竞争,并在市场竞争中抢占相应的份额,具备高品质的服务理念是疗养院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

    作者:董晓敏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双手10指再植麻醉的配合

    患者,男,26岁,因双手机器切断十指3h后于17点30min入我院,术前肌注地西泮,阿托品,BP130/65mmHg,P76次/min,R21次/min,SaO299%,行心电图、血常规等检查后,在18时先行左侧肌间沟臂从阻滞麻醉,效果满意后开始手术,为防止局麻药过量中毒,对侧臂从麻醉在左侧麻醉45min后于18时45min,在BP、P、R、SaO2正常时行右侧臂从阻滞.

    作者:伞国华;寿奎水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视网膜脱离术后青光眼的治疗

    视网膜脱离术后发生青光眼并不少见,巩膜扣带术、玻璃体切割术合并玻璃体内注入气体或硅油后均可出现眼压升高.术后睫状体的充血、虹膜晶体隔的向前移位可导致闭角型青光眼,药物治疗和激光虹膜成形术能成功控制眼压,但巩膜扣带术后结膜疤痕和挛缩等会给手术治疗高眼压带来麻烦.

    作者:蔡季平;王莺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头孢菌素致前庭功能损害并BAEP异常1例报告

    头孢菌素是属p-内酰胺类抗生素,因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疗效好,副作用小,个别见于过敏反应及对肾脏的毒害作用,临床常用于感染性疾病.但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突发性耳聋者罕见,引起BAEP异常者未见报道.现就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汤景乾;李亚楠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高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体会

    我院自1989年7月-2002年12月,行高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5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科本组共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在75-89岁,平均81岁.其中骨关节病19例,股骨颈骨折1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本组35例手术均采用髋后外侧切口.

    作者:金梅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医源性胆管损伤处理的体会(附77例报告)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和狭窄的类型、重建时机、促成损伤因素及胆道重建技术等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分为术中诊断、术后早期发现、引流或重建术后又出现狭窄等3组接受胆道再建手术.手术者相对固定.对疗效按优、良、差判定.结果:无手术死亡.术中诊断的27例中,19例系未辨清胆囊管和肝总管、胆总管联合部.随诊2-12年,疗效优者62例(80.5%),良者11例(14.3%),优良率达94.8%.差者4例(5.2%).差者中已死亡3例(占3.9%,3/77).结论:辨清胆囊管和肝总管、胆总管联合部,熟悉解剖关系改变、先天性解剖异常,对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至关重要.胆道重建的疗效受Bismuth分级、重建时机、胆道重建技术等因素的影响.

    作者:潘承恩;于良;刘青光;吕毅;Umar Ali;王居邠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MR增强检查颅内隐匿性转移瘤诊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MR增强检查在诊断颅内隐匿性转移病变中的价值和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颅内转移病例的MR平扫及增强检查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MR平扫T1WI和T2WI上共发现转移灶281个(其中11软化灶被误诊为转移),增强扫描发现369个病灶.因此等信号隐匿性转移灶共99个.颅内隐匿性转移多见于皮层下,约63.6%,其它部位约36.4%.形态一般为小环形、结节形和小片状.病灶大小约0.3-1.0cm,平均0.6cm.结论:MR增强检查对颅内隐匿性转移灶的检出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对肿瘤与水肿的区分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温智勇;温晓慧;齐旭红;康枫;严炎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小切口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附22例)

    笔者自2000年-2002年采用小切口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22例,取得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会祥;刘志功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激光治疗带状疱疹是近年来应用的一项新技术,现将我科用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的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崔秋梅;李咏梅 刊期: 2003年第18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