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霞;王家缘;孙振中;周毓华
病毒性脑炎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时由于脑部炎症改变引起神经系统体液调节改变功能紊乱,或同时心脏病毒感染,导致心肌损伤及心电图异常,出现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等表现,如不早期发现及治疗常成为患者预后不良的直接原因.
作者:闫春雷;田书娟;许月红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生物体的实验室检查与其他实验室对非生物体标本的检查有很大的不同,前者受机体生活和代谢的影响,而生理因素对每一项检查的影响大小各异,影响实验诊断学检查结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李玲芬 刊期: 2003年第17期
本文结合医院实际,阐述了医院管理信息化的四个问题:一是医院信息系统的三个阶段;二是信息化的经济效益;三是制约医院信息化的因素:四是如何实施医院信息化.
作者:李瑛 刊期: 2003年第17期
为提高飞行员前庭稳定性、抗晕机反应、保持情景意识能力,我们对72名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进行了电动转椅脱敏训练.
作者:季思菊 刊期: 2003年第17期
药物的商品名称繁多复杂,不易掌握,为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安全用药,减少、避免医疗纠纷,降低护理用药缺陷,从2000年起注意收集急诊科常用药品说明书,分类保存,在抢救时为医生和护士提供了依据,介绍如下.
作者:张庆芬;赵江萍;陈霞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比较帕米膦酸二钠(博宁)与氯膦酸二钠治疗骨继发性恶性肿瘤疗效.方法:将68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博宁组(pamidronate组)和氯膦酸二钠组(clodronate组)每组各34例.结果:帕米膦酸二钠与氯膦酸二钠对患者骨痛缓解率分别为85.2%和82.35%(P>0.05).帕米膦酸二钠与氯膦酸二钠对骨转移灶控制率分别为52.94%与20.5%(P<0.05).结论:帕米膦酸二钠(博宁)与氯膦酸二钠对骨痛缓解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帕米膦酸二钠对骨转移灶的控制明显高于氯膦酸二钠(P<0.05).两种药物毒副作用不大,患者大多可以耐受.
作者:柯庆华;谢丛华;周云峰 刊期: 2003年第17期
解决好中药材的质量问题,要严格进行药材净选、切制、炮灸制成符合一定规格与质量要求,适应临床医疗的中成药配制.配制方法既有其科学性,又有特殊的技术性,中药通过不同的炮制,其药性功能及毒副作用都有所改变.
作者:余富耿;余永方 刊期: 2003年第17期
采用多组皮瓣联合移植术治疗足部严重创伤145例,术后随访6-12个月,全部病例皮瓣成活、足部外观及功能满意.通过对患者重视术前准备、做好术后处理、严密患区观察等护理,总结了重视心理护理,消除不利心理因素,加强功能锻炼,促进患肢功能恢复,阐述了皮瓣联合移植术修复严重足部创伤的护理重点.
作者:胡淑文;王爱兰;张丽萍;柴晓红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方法:总结我院新生儿病房2000年1月-2001年12月两年间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进行病因分析.结果:高胆患儿占同期新生儿住院比例的41.3%,男:女=1.4:1,发病日龄小于7天者占58.5%,其中高间接胆红素患儿130例,占96.3%,高直接胆红素5例,占3.7%,分析病因依次为围产因素(34.1%),感染因素(28.9%),母乳性黄疸(17%),原因不明(12.6%),ABO血型不合溶血病(3.7%),先天性青紫型心脏病(1.5%),新生儿肝炎(1.5%),先天胆道闭锁(0.7%).同时发现引起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首要病因为围产因素(46.8%),引起晚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首要病因为母乳性黄疸(35.7%).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多种多样,及时准确分析病因是治疗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在感染已被有效控制的今天,围产因素与母乳性黄疸已成为主要致病因素.
作者:李瑛 刊期: 2003年第17期
已婚妇女意外妊娠时不仅生理方面发生变化,且因将要面对终止妊娠而生产一系列复杂心理反应,充分认识这些心理变化并做好护理对于提高妇科门诊的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湛利慧 刊期: 2003年第17期
汉坦病毒(hantavirus)与两种疾病有关: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HPS).HPS由一种先前未被认识的布尼亚病毒家族的新型汉坦病毒引起,1993年在美国首次发现并命名[1].
作者:金光香;王世文;鞠吉雨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建立8.5%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细菌内毒素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动态比浊法,对8.5%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稀释液进行定量检测.结果:8.5%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在24倍稀释时无干扰作用.结论:可以进行定量检测.
作者:杨馥荣;任丽君;韩咏梅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脂质过氧化的动态变化和心脉龙对其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健康家兔20只,复制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心脉龙组(n=10).连续观察缺血前,缺血25min、再灌注25min、60min和120min时血浆中黄嘌呤氧化酶(XO)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心脉龙对不同时限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心脉龙组的XO、SOD、MDA和GPT在再灌注的各时限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心脉龙能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加氧自由基的清除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起着良好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作者:田昆仑;苏娟;董丛丽;钮荣祥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比较动态脑电图(AEEG)与普通脑电图(EEG)在诊断癫痫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将356例患儿分成癫痫组(268例)与发作性疾病组(88例),所有患儿均先做EEG然后做AEEG.在做AEEG期间,让家属详细记录患儿24h的各项活动、睡眠时间、临床症状的表现和时间;通过回放24h脑电记录,分析各种状态下脑电图;比较AEEG和EEG在癫痫组的阳性率.结果:AEEG出现痫性与痫样放电的几率要明显高于EEG;痫样放电在清醒和睡眠状态下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AEEG作为长程EEG监测对小儿癫痫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起着重要作用,对癫痫的临床分型、指导用药也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蒲利华;史利萍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夜间急诊工作的重要性,关键性和迫切性.方法:将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0月的妇产科夜间急诊4048例,按照就诊原因进行分类统计.结果:①在4048例中产科2244(55.43%),妇科1248例(30.83%),其他556例(13.73%);②在以阴道出血为就诊原因的1135例中,前三位为先兆流产540例(47%),药流术后出血124例(10.8%),孕晚期出血124例(10.8%):③急救50例中,病因前三位为宫外孕17例(34%),产后出血15例(30%),药流术后出血8例(16%).结论:急诊科是抢救生命的第一阵地,直接反映一个医院的整体医疗护理水平,在妇幼保健院,更是须认真管理及细心培植的科室.
作者:陈瑞清 刊期: 2003年第17期
早在1909年Maximow[1]就推测血液中有一些细胞可以维持造血,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动物的交叉输血的实验中证实外周血中存在着使放射动物血细胞再生的细胞,由此证明了外周血干细胞(PBSC)的存在.
作者:田凡清;陈新胜 刊期: 2003年第17期
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BMSC)具有多潜能性,在一定条件下可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研究表明外源性BMSC移植入脑内后可以存活,迁移,并表现神经细胞形态,表达其特异性标记物,这种潜能提示BMSC可以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治疗,达到损伤修复或功能重建的目的.
作者:杨东波;刘耀华;杨立庄;蒋传路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视神经损伤的发生机理,分型情况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7年8月至2002年8月手术治疗的21例视神经损伤病人的诊断治疗过程及治疗效果,评价方法:将伤后病人视力分为失明、光感、眼前手动、眼前指数和视力>0.05五个级别,术后上升一个级别为有效.结果:21例病人术后有效15例,有效率71.4%.结论:颅脑创伤和并视神经损伤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原则上应尽早手术.
作者:李旭;付继东;王永照;王义善;赵晓建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碘酸(TNBS)制备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及雷公藤多甙组四组.雷公藤多甙与生理盐水以灌胃的方式给药.分别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同时对结肠组织进行大体形态损伤及光镜下组织学损伤评分.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组的SOD及GSH-Px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MD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雷公藤多甙组SOD和GSH-Px活性显著增高,MDA含量明显下降(P<0.01),且结肠炎性损伤评分指数明显降低.结论:雷公藤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军华;何小飞;徐细明;於亮亮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腹腔恶性肿瘤.方法: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腹腔恶性肿瘤44例.其中胰头癌12例,胆囊癌8例,腹膜后肿瘤8例,回盲部肿瘤12例,卵巢癌4例.结果: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腹腔恶性肿瘤,总有效率为63.4%.结论: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对腹腔恶性肿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杨文彬;邢通潮;李佰营;张淑群;王伟 刊期: 2003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