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明琨;朱诚;卢亦成;江基尧;张光霁
目的:探讨肺心病继发真菌感染.方法:30例患者均取标本真菌培养.结果:30例患者连续3次标本真菌培养阳性,且菌种一致才确定真菌感染,共检出真菌16株.结论:本组病例大多数为老年人,原发病均为肺心病,长期反复发病,机体免疫力低下,长期反复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易使体内菌群失调引起真菌感染.临床上应尽量根据病原学资料用药,积极治疗原发病和改善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真菌感染一经确诊应及时调整抗生素,加强支持治疗,并开始抗真菌治疗.
作者:王慧敏;沈祥丽;李晓鑫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奖金分配的量化管理对注射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奖金分配的量化管理方法自拟,护理质量以病人满意度、护士出勤率及操作考试合格率3个指标来反映,其中病人满意度由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获取,护士出勤率及操作考试合格率由常规方法计算.结果:奖金分配的量化管理自1998年-2001年在门诊注射室实施4年来,病人满意度显著增加(P<0.05),护士出勤率提高(P<0.005),而操作考试合格率无差异.结论:奖金分配的量化管理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量化管理出成效.
作者:韩雪珍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经胸腔镜局部用药治疗常规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自发性气胸、支气管胸膜瘘、乳糜胸及慢性脓胸的方法与疗效.方法:以纤支镜代胸腔镜开放性检查,若无气胸则先建立人工气胸,若有粘连可用剪刀钳剪断,用0.5%碘伏冲洗以根除胸腔内感染,用0.5%硝酸银喷涂气胸裂口、胸膜瘘瘘口、脓胸及乳糜胸时充血溃疡及糜烂的胸膜,以收敛杀菌,促进愈合,若瘘口过大则以WAB胶粘堵.结果:①48例自发性气胸46例治愈;②14例支气管胸膜瘘13例治愈;③16例慢性脓胸均治愈;④6例特发性乳糜胸均治愈.结论:经胸腔镜局部用药治疗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自发性气胸、支气管胸膜瘘、慢性脓胸及乳糜胸创伤小,疗效迅速可靠.
作者:张黎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病人入院后,首先接触的是护士,护士能否根据病人的心理需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入院时的心理护理,是临床科护士能否给病人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获得病人信任的关键,并且对病人住院后能否积极配合诊疗护理,也至关重要.
作者:白卫;湛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交通职工HIV/AIDS防治知识的现状,为今后加强HIV/AIDS有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及为交通系统职工进行HIV/AIDS的知识宣传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长途客运和出租车职工以无记名的方式回答调查问卷,共回收2762份,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5%以上的职工对HIV/AIDS的基本知识掌握较好,并掌握HIV/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但两组有60.6%和40.9%的职工认为与HIV感染者共用浴缸或便器可感染HIV,45.2%和61.5%的职工认为蚊虫叮咬可感染HIV.有42.2%的职工对用于乙型肝炎消毒的药物,完全可以用于HIV的消毒存在错误的认识.有75.5%的职工对HIV/AIDS存在恐惧心理;但又有33.1%和50.4%职工认为自己没有感染HIV的危险,在恐惧的同时对HIV/AIDS的流行又认识不足.95%以上职工希望得到艾滋病相关的防治知识,并愿意告诉家人和亲朋.结论:应加强北京交通系统职工HIV/AIDS知识的强化教育,使他们可以充分发挥优势,利用多种形式宣传HIV/AIDS防治知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作者:秦小平;王樯;张捷;费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我科2001年2月-2003年1月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经肺灌洗并局部注射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性疾病57例,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谢刘娟;黄东英 刊期: 2003年第16期
1 病例简介患者,女,54岁,因患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第8天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继而进入肝昏迷前期.经积极抢救治疗特护30天,患者转危为安.
作者:董淑丽;于振香 刊期: 2003年第16期
原发脑干损伤为重型颅脑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病情复杂,愈后较差,死亡率高达70%.我院于2000年1月-2002年12月共收治原发脑干损伤病例32例,其中常规综合治疗18例,综合治疗加用奥德金(锦州奥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药品)14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志刚;赵印梅;周斌;朱红伍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我国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临床特点.方法:综合1985年-1995年国内主要医学杂志发表的有关PNH临床报告共计670例,与北京协和医院1997年总结的232例相对照,再与国外发表的相关资料比较.结果:进一步明确我国PNH的临床特点:男性多于女性,首发症状以贫血居首位,合并严重血管栓塞者明显低于欧美国家,脑栓塞及肢体静脉栓塞比腹部血管栓塞多见,死亡原因以感染居首位.PNH患者生存期可很长,可以临床自然缓解,转为恶性血液病的机率很低.结论:从临床看,本病基本属于慢性良性疾病,合并症和死亡原因与欧美国家病例有所不同.
作者:季元;刘尔坤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甲硝唑又名灭滴灵,早在60年代初期,临床上作为治疗阴道滴虫病的首选药物而得以闻名,随着医疗的实践,医学上发现其对厌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对女性生殖系统以及下呼吸道、皮肤、软组织、口腔等部位的厌氧菌感染,用甲硝唑治疗后,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周旭生;于晓玲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评价不同表面活性剂、普通脂质体和柔性脂质体对鼻粘膜纤毛运动的影响.方法:在体蟾蜍上腭模型法.结果:普通脂质体和柔性脂质体对纤毛运动均无明显影响;不同表面活性剂对纤毛运动有一定的影响,其毒性大小顺序为:0.83%去氧胆酸钠>1%Brij35>0.86%胆酸钠>1%Tween80.结论:柔性脂质体显著降低了表面活性剂对鼻粘膜纤毛的毒性.
作者:邓秋;胡新;袁泉;王会娟;刘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通过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特点.观察经皮穿刺半导体激光减压术(PLDD)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方法:1999年8月-2000年10月对3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PLDD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30例采用中华骨科学会脊柱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优9例,良17例,差4例,优良率86.7%.结论: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特点:①腰痛明显;②常合并多个节段病变;③椎管狭窄比例高,但绝大多数并不引发临床症状.严格掌握PLDD的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通过PLDD在椎间盘内汽化和凝固双重作用,减轻盘内压力,缓解椎间盘内压力,缓解其对窦椎神经及神经根刺激达到治疗作用,能为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提供一种微创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邓宁;梁炜;范善均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调查尼可刹米在COPD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分析用尼可刹米治疗前动脉血气与疗效的关系.方法:观察78例COPD伴呼吸衰竭病人用尼可刹米前的动脉血气,并在静脉滴注尼可刹米24h后,复测动脉血气.结果:①78例用尼可刹米前PaCO2均大于45mmHg,其中pH<7.35的68例,pH值7.35-7.45的8例,pH>7.45的2例.②用尼克刹米前动脉血pH<7.35的患者,使用尼可刹米24h后,pH值升高,PaCO2下降,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然而动脉血pH>7.35的患者,静滴尼可刹米24h后,pH值及PaCO2,无显著性变化(P>0.05).③按尼可刹米治疗后PaCO2降低5mmHg为有效,pH<7.35组有效率62.1%,pH>7.35组有效率40%(P<0.05).结论:COPD并呼吸衰竭pH值>7.35者用尼可刹米既无必要也无作用.
作者:刘振威;步路标;何炜;吕晓东 刊期: 2003年第16期
加强药品管理是保证药品质量和确保患者医疗质量及安全的重要基础,药库管理又是保证药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疗养院的工作性质不同于治疗医院,因此疗养院的药库管理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对疗养院的药库管理,我谈一点体会,与同行商榷.
作者:王贞丽;莫宗琪;于文洁 刊期: 2003年第16期
鼻内窥镜鼻窦外科手术(简称FESS)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该手术具有对组织损伤小,术后反应轻,保持鼻腔生理功能、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但手术效果不但与手术操作有关,而且与术后定期复查、术腔冲洗和清理方式密切相关.
作者:陈英;陈晓宇 刊期: 2003年第16期
我院自1997年采用王智崇等研制的WZC-1型泪道治疗仪[1],对30例(33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内频电灼术治疗,经治疗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书建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为了探讨库存前去除全血中的白细胞即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在输血过程及输血后发生输血反应的状况及输注效果.方法:采用手工制备离心去白膜法.采全血1560袋(每袋300ml)去除其中白细胞为A组;1560袋(每袋300ml)全血为B组;将A、B两组在有效期内随机输注有2次以上输血史的受血者.同时观察全血与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各60例)输血前后红细胞参数的变化.结果:A、B两组共计3120份血液输血反应率34人(1.1%),1560份全血反应率26人(1.7%),明显高于少白细胞的红细胞8例(0.5%);全血发热患者14例(0.9%)也高于少白细胞的红细胞4例(0.3%).全血与少白细胞的红细胞输前、输后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t检验).结论:少白细胞的红细胞能降低输血反应及其它相关性疾病,同时不会降低疗效而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路国强;何有云;申红英;胡建红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的探讨老年人HCV感染的自然过程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1例老年人HCV感染者进行了长期的临床随访研究,感染HCV时的年龄均为60岁以上,平均年龄为63.96(SD±3.55)岁,男17例,女4例,均为输血后感染,平均随访10.23(SD±3.86)年.结果:21例病人均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发生13例(61.90%),发生肝硬化的时间平均为7.18(SD±2.27)年,其中5年后发生肝硬化的7例(33.33%),8年后发生肝硬化的6例(28.57%).肝硬化病人死亡5例(38.46%),平均生存期为6.56(SD±2.33)年.肝硬化病例组中,均有持续的病毒血症和肝功能异常;与肝硬化组病例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05,P<0.010).结论:60岁以上老年人感染HCV慢性肝炎的发生率高和发生肝硬化非常快.
作者:张长法;曾爱萍;张小沂;刘英娜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对1995年-2003年,我院血管外科积累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找寻血管专科疾病的诊疗规律,指导临床诊疗工作.方法:对1585例各类血管外科疾病患者,根据临床疾病特点,分别采用血管外科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本组1585例,手术治疗758例,占47.82%;住院保守治疗129例,占8.14%(含溶栓治疗);门诊随访治疗987例,占62.27%.结果:使96.78%的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临床症状明显控制和缓解.结论:针对不同的血管疾病,采用恰当的血管外科手术和血管外科非手术方法,可以有效的治疗血管疾病,明显控制和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金辉;胡中;钱军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观察D-半乳糖处理小鼠机体抗氧化酶活性与骨元素的影响.方法:3月龄昆明种雌性小鼠20只,随机分两组,为正常对照组和半乳糖组,半乳糖组每日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0mg@kg1@d1,正常对照组每日颈背部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42天,处死,取右侧股骨测定骨元素,同时检测血中过氧化物歧化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清中丙二醛(MDA)、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脑组织匀浆中单胺氧化酶(MAO)及肝组织匀浆中脂褐素.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半乳糖组血中CAT活性、GSH-PX活性、红细胞SOD活性均降低(P<0.05),脑组织中MAO活性、血清中MDA及肝组织中脂褐素含量增加(P<0.05),同时,骨钙减少33.2%(P<0.001)、磷减少35.2%(P<0.001)、镁减少42.7%(P<0.001)、锌减少33.0%(P<0.001).结论:D-半乳糖可导致3月龄小鼠抗氧化酶活性降低,骨元素大量丢失.
作者:陈小芳;覃冬云 刊期: 2003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