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在中期引产后胎盘植入中的应用

尚萍;王淑珍

关键词: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胎盘滞留, 植入
摘要:口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在中期引产中,经B超诊断为小部分胎盘植入,引发胎盘滞留后,联合应用能达到将胎盘完整剥离娩出.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复发性口腔溃疡37例

    几年来笔者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复发性口腔溃疡37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37例患者中均经西医口腔门诊诊断为复发性口腔溃疡,该病好发于20-45岁间的女性,男女比例约为2:3,并经西医治疗欠效或反复发作,其中男13例,女24例,20-45岁25例,45岁以上12例,病程半个月-8年,治疗中服药12-30例.

    作者:姜惠卿;周爱兰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眼肌型肌营养不良3例报告

    眼肌型肌营养不良又称眼肌型肌病,极为少见.国内1957年由张文萃首例报告[1].现将我们近年诊治3例报告于下,供同道研讨.

    作者:王光德;王前虹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静脉封闭疗法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慢性湿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顽固性皮肤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多型皮疹,分布对称,易反复发作,慢性经过,瘙痒剧烈等特征,病因复杂,预防和治疗困难.1999年1月-2003年1月,我院应用静脉封闭疗法治疗慢性湿疹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立;曹丛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利福昔明胶囊治疗成人轻中度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利福昔明胶囊治疗成人轻中度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成人轻中度感染性腹泻病人40例(利福昔明组20例,环丙沙星组20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别给予利福昔明(400mg,4次/日)+安慰剂、环丙沙星(250mg,2次/日)+安慰剂治疗3-5天.结果利福昔明组、环丙沙星组的抗感染有效率分别为80.0%,75.0%.止泻时间分别为30.53±3.83h,28.20±4.34h;细菌清除率均为100%(3/3,4/4),两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利福昔明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环丙沙星组有1例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结论利福昔明胶囊是治疗成人轻中度急性感染性腹泻的有效药物.

    作者:杨柳;霍立;黄欣;郭美;刘海林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关于Q-T间期研究进展

    目前医学界越来越重视Q-T间期改变,Q-T间期延长和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易致心律失常乃至心脏猝死.对其病因、发生机制、临床意义及治疗有了突破性进展.

    作者:王桂芳;呼日乐巴特尔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应用Inoue技术治疗严重二尖瓣狭窄803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应用Inoue技术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 PBMV)治疗严重二尖瓣狭窄的近、远期效果、适应证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自1990年3月-2002年底应用改良的Inoue方法治疗严重二尖瓣狭窄803例,术后1周内(近期)及3年以上(远期)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液动力学参数、X光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改变进行评估.结果803例成功797例,成功率99.3%,术后即刻89.8%的患者心尖部舒张期杂音消失,左房压下降(P<0.001);肺动脉收缩压降低(P<0.001).二尖瓣口面积近期及远期均扩大;左房内径近期及远期均缩小(P值均<0.001).99.2%的患者心功能提高1级以上;合并房颤、既往闭式分离手术史、合并多瓣膜病变组的近期疗效与单纯二尖瓣狭窄组无显著差别;与PBMV相关的重要并发症包括:心脏穿孔-心包填塞、二尖瓣返流和脑血栓栓塞,发生率分别为1.8%、3.7%、0.55%.PBMV术后再狭窄12例,其中2例再次行PBMV缓解;对发生心包填塞的患者,立即行剑突下穿刺引流,可迅速解除填塞症状.结论应用Inoue技术进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治疗严重二尖瓣狭窄手术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较少,疗效显著.

    作者:骆合德;冯金忠;邱一华;李剑春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唇癌的术前术后护理

    唇癌(Carcinoma.of lip)主要为鳞癌、腺癌,基底细胞癌很少见.多发生于下唇,常发生于下唇中外1/3间的唇红缘部粘膜处.早期为疱疹状,结痂的肿块,或局部粘膜增厚,随后出现火山口状溃疡或菜花状肿块.唇癌生长较慢,一般无自觉症状,以后肿瘤向周围皮肤及粘膜扩散,同时向深部肌肉浸润;晚期可波及口腔前庭及颌骨.下唇癌常见颏下及颌下淋巴结转移;而上唇癌则向耳前,颌下及颈深淋巴结转移.上唇癌的转移较下唇早,并较多见.一般唇癌的转移较其它口腔癌为少见,且转移时间较迟.

    作者:于培兰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腹腔淋巴管瘤致肠梗阻误诊4例分析

    目的提高对淋巴管瘤的认识和早期诊断治愈率.方法对腹腔淋巴瘤管的特点、误诊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特点为:囊性多房、部位深较隐密、并发感染时迅速增大、合并瘤体内出血时容易与血管瘤混淆,提高认识,可早期获得第一手资料,手术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异尽量一次切除瘤体,影响脏器功能的作部分切除,必要时连同相应器官一并切除.

    作者:张建军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浅谈肺结核诊治中的几点体会

    近10年来,全球结核病出现第三次回升,究其客观原因:①HIV感染,②高感染人群和高危人群的流动,③多种耐药病例的出现,主观原因是对结核回升无警惕性,决策者对结核病控制的放松和不重视,人群中结核病服务覆盖面不足,资金投入减少和人群对结核知识的缺乏.当前我国结核病疫情严重,结核病感染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而这些主要体现在肺结核上,由于种种原因,在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上存在许多值得注意的方面.

    作者:彭乐平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老年糖尿病病人的病史对心理因素的影响及护理

    糖尿病(DM)在老年人群中很常见,是威胁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一个重要疾病,由于老年DM病人患病时间长短不同,病情轻重不同,各自有不同的心理变化特点,根据不同类型心理变化的病人,我们所采取的护理对策也不同,现将不同病史对心理因素的影响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广业;赵树娥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后中间综合征(IMS)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5例IMS患者的临床表现、血胆碱酯酶活力及病程进行分析,观察药物及呼吸机治疗的疗效和转归.结男IMS症状发生在急性中毒后24-106小时,所有病例均表现为呼吸困难,抬头困难和近端肌无力,胆碱酯酶活力为0-20U,9例存活(60.0%),4例死亡(26.7%),2例放弃治疗(13.3%).结论当IMS患者发生呼吸困难时,必须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为了减少通气过程中的呼吸机依赖,加强营养支持,防止感染,合理机械通气.

    作者:吴青云;蒋红英;孙东明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无痛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常常可以出现压榨性胸闷,胸背痛或呼吸困难等.但由于各种原因上述症状可以部分或全缺,或者表现为心脏以外的症状或完全没有症状,只有靠典型的心肌酶检查及心电图改变才能作出诊断.这种无痛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有别于其他类型的心肌梗死.因此早期观察和护理的重点也有所区别.

    作者:马福红;于志英;赵红霞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静滴头孢唑啉钠致呃逆1例

    患者,男,入院检查:呼吸音粗,下肺闻及干啰音,肺底闻及细湿啰音.心腹无异常,血常规白细胞17.1×109/L,中性粒细胞分类83.2%,红细胞4.72×10 12/L,血小板103×109/L.胸片示双下肺纹理增多粗乱,可见点片状模糊阴影.诊断为肺部感染.患者入院当日静滴生理盐水+头孢唑啉钠时出现频繁呃逆,采取肌注胃复安,指压合谷穴、足三里、内关穴等措施均无效,而静滴其他药物时呃逆逐渐停止,次日静滴头孢唑啉钠时又出现频繁呃逆,即停药,呃逆随之消失,换用头孢曲松钠,未再出现呃逆.

    作者:杨华;祝筱姬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妊娠期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机理及生理意义

    妊娠胰岛素抵抗(IR)是一种生理性适应性变化,妊娠期胰岛素抵抗是出现于妊娠晚期的代谢变化,胰岛素结合和结合后事件可能是妊娠期IR的机制,在妊娠期体内激素改变、血游离脂肪酸(FFA)和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升高在妊娠期胰岛素抵抗(IR)中起一定作用.妊娠期IR对妊娠妇女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都有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葡萄糖摄取和氧化减少、脂肪的分解和氧化增加、蛋白质的分解利用减少.

    作者:张连勇;茹仙古丽;孙德强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急诊呼吸衰竭病人应用机械通气的心理护理

    机械通气是严重呼吸衰竭病人患病期间的一种呼吸支持疗法[1],在急诊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病人常常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治疗创伤的痛苦、陌生环境及沟通障碍等应激源的刺激,这些刺激均是使病人产生一系列负性心理反应,甚至造成机体持续应激状态的不利因素,若不及时调节、控制,不仅加重疾病,还会妨碍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因此,了解机械通气病人的心理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对呼吸衰竭病人在机械通气期间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早日康复是十分重要的.现将我科对32例实施机械通气的病人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萍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白血病性关节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白血病性关节病是指由于骨髓白血病细胞恶性增生累及关节所致.异常增生的白血病细胞数量增多,质量异常,主要侵犯肝、脾及淋巴结.也可侵犯全身其它器官包括骨和关节,多见于急性白血病特别是在早期,关节症状可在白血病诊断前数周或数月发生,临床上易被误诊,现报告1例,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本病.

    作者:张奇峰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2003年上海市胸科医院患者细菌培养结果及耐药特征

    目的通过分析2003年全年我院病人中分离的细菌分布及其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应用MicroScan W/A-40系统鉴定细菌及药物敏感分析系统,对全年5552份标本中分离出的1385株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测定.结果我院病人分离的微生物前10位的依次为念珠菌(19.7%)、铜绿假单胞菌(15.7%)、金黄色葡萄球菌(12.7%)、肺炎克雷白氏菌(12.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9.9%)、鲍曼氏不动杆菌(6.9%)、阴沟肠杆菌(6.8%)、嗜麦芽寡养单胞菌(3.0%)、大肠埃希氏菌(2.5%)、产酸克雷氏菌(0.9%).药敏提示各分离菌株对于药物敏感率各不相同.结论临床抗菌药物使用中的耐药性问题十分严峻,应定期监测院内细菌的耐药变化,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邵湍;顾月清;李延文;李志夫;周海燕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怎样上好临床医学的第一堂课

    随着现代医学教育及医疗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了能在教育竞争中站稳脚跟,有所作为必须更新教育观念,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迫切要求我们培养出新一代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临床人才.本文通过介绍一些第一堂课的教学方法,把素质教育和师生互动融入医学教育之中,达到学生会学专业知识的目的,并在思索中有所创新,同时也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黄文;韦耀东;曹聪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术前应用来比林对胆囊切除术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来比林后,对降低手术后疼痛程度和抑制应激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6例单纯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来比林组(L组n=13)和生理盐水组(N组n=13),进行随机对照、双盲研究.观察术后8h、24h的VAS评分;给药前(t1)、术后8h(t2)、术后24h(t3)各点的血去甲肾上腺素及6-酮基在前列腺素F1 α的浓度.结果术后8h=24h VAS评分L组均低于N组;6-酮基前列腺素F1α浓度术后8h L组低于N组,术后24h L组与N组无统计学差异;术后8h、24h血去甲肾上腺素浓度L组均低于N组.结论术前静脉给予来比林,可以有效减少外周伤害性刺激的强度,降低手术后疼痛的程度,抑制应激反应.

    作者:崔伟华;李彦平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浅谈疗养院细菌检验质量控制

    疗养院由于设备条件限制,检验科细菌室参加室间质控很少,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对疗养院如何做好检验科的细菌检验质量控制,谈几点表浅看法.

    作者:刘倩 刊期: 2004年第20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