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智敏
随着医疗科学的飞速发展及现代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旧的落后分光光度比色,旧的手工生化操作已被先进的简便,快速,微量,准确的全自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所代替,它是临床检验的一次革命.
作者:田雪琴;彭拥君;蔡玮 刊期: 2004年第18期
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患者中常见的现象,由于高尿酸血症与肥胖,肾脏疾患,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均有关系,故血尿酸与冠心病的关系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关于血尿酸与冠心病的关系,应从三方面进行阐述:①高尿酸血症的重要性: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其是高血压及冠心病发展的预测因子,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可以增加冠心病的死亡率.血尿酸升高的机制:尿酸生成过多,肾脏排泄尿酸减少或肾小管阴离子交换系统受抑制而致尿酸的分泌减少,均可致血尿酸升高.③高尿酸血症促进冠心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尿酸的生成伴随着许多氧自由基的生成,而后者可造成血管内膜的炎性反应.血尿酸亦可通过升高三酰甘油及胆固醇,并促进胆固醇的过氧化,导致盐依赖性高血压,加重肾功能损害,从而促进冠心病的发展.同时血尿酸及其结晶亦可直接激活血小板,进而激活凝血系统,加重冠状动脉狭窄.
作者:丛涛;胡健;郎九立 刊期: 2004年第18期
根尖病和牙髓病在口腔内科确属常见病、多发病,确给患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痛苦,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在治疗后经常术后局部不适、疼痛、肿胀,有的病例甚至反复发作,这与疾病的发展、诊断、操作以及使用药物的疗效也有一定的关系.本人根据我科1998年元月-2003年12月共治疗227例感染根管,现将在治疗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大贵 刊期: 200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统计分析99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高频电的使用方法和切除的技巧.结果99例病人共切除113枚大肠息肉,术中、术后无1例发生出血、气体爆炸、穿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和操作技巧,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是安全、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郑东萍;易明兰;付俊芳;周华 刊期: 2004年第18期
我院用依托咪酯联合氯胺酮用于妇产科人工流产240例,取得了无痛、安全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40例病人,ASAI-H级,年龄16-40岁,体重40-60kg.妊娠时间:40-90天,初次妊娠84例,经产妇妊娠156例,初次人工流产68例,其余均2次及其以上妊娠.麻醉时间为5-20min,全组病人一般情况良好,术前血常规检查正常.无明显肺疾患,无支气管哮喘,无药物过敏史.1.2麻醉方法术前禁食水6h,不用任何麻醉前用药,询问并除外有药物过敏史,心脏病、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等病人,病人入手术室后,麻醉师测取病人脉搏、血压、SPO2、ECG等基础值,首先建立静脉通道,先静脉推注5%氯胺酮稀释液(100mg氯胺酮+生理盐水18 m1),按0.1-0.2mg/kg,快速推注,缓慢推注依托咪酯乳剂0.1-0.3ml/kg,直到睫毛反消失,即进行人流术,据病人是否躁动酌情追加依托咪酯3-5mg即可.1.3术中运用多功能多参数监护仪进行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等进行全程监测.
作者:冯兴华 刊期: 2004年第18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预后差,病死率高[1].死亡原因主要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近年来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应于重症胰腺炎的救治改善了预后,降低了死亡率.本院自2002年5月-2003年11月重症胰腺炎行持续性血液滤过(CVVH)共5例,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健;冯金忠;郑薇萍;张敬慧 刊期: 2004年第18期
贯彻素质教育应注重学生的思想品质的培养、教书育人:学生专业素质的训练,应教会其学习的方法,培养其敏锐的创新意识;同时也要正确引导加强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一个优秀的学生既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更需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来迎接未来的各种挑战.本文结合病理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了论述.
作者:胡利萍;韦耀东;邓如平 刊期: 2004年第18期
1概况遗尿俗称尿床,指5岁以上仍不能控制排尿,夜间甚至白天尿湿床铺,并且每周超过两次,连续半年以上.偶尔夜间尿床,持续时间短,不是遗尿.
作者:曾昭成;仲兆银;金鑫玲;宋明媚;高琳娜 刊期: 2004年第18期
宫颈糜烂是已婚妇女常见病、多发病,是宫颈癌发病的高危因素这一,目前治疗宫颈糜烂有多种方法,我科采用奥平栓加微波治疗宫颈糜烂,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高秋霞;李福娥;符国如 刊期: 2004年第18期
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常因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而不能耐受喂养.临床上因担心发生坏死性小肠炎推迟喂奶时间,仅给予静脉营养,然而,由于缺少肠内营养,可能使小肠粘膜缺乏必需的生长刺激.动物实验表明,全静脉营养的小鼠,仅禁食3天就可能出现肠粘膜萎缩,肠绒毛变平,因此早期微量喂养对改善危重新生儿的肠道功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于新生儿胃肠蠕动功能较弱,容易发生胃-食管返流、呕吐、胃潴留现象,我们采用鼻喂奶后半小时腹部抚触的护理办法,能够刺激胃肠激素水平的增高,有助于肠蠕动的增加,改善危重新生儿对喂养的耐受,增加排便次数和排便量,缩短胎粪排净天数,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取得了良好疗效.
作者:张友和 刊期: 2004年第18期
目的为探讨Fe203磁流体用做磁共振口服造影剂的可能性.方法在磁共振仪上用T1wI条件测定不同铁浓度下T2信号强度显示,当铁浓度为0.13-0.17mg/m1时,T2wI条件测得的信号强度降低达50%.结果说明本磁流体对T2信号强度有明显影响;在家兔体内测定磁流体中三氧化二铁浓度对磁共振成像效果的影响.结论本磁流体是较好的磁共振造影剂.
作者:桂维玲;姚建 刊期: 2004年第18期
绝经后阴道出血(PMB)是指更年期妇女生理性月经完全停止一年以后的阴道流血,它是老年妇女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生率为10%左右[1].为了明确引起PMB的病因,对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月门诊及住院诊治的160例PMB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郑霞 刊期: 200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左室下壁、右室梗死急性期死亡的临床特征,恢复期生存状态,远期死亡原因及死亡形式.方法126例患者分3组,Ⅰ组:近期死亡组(住院时期间死亡)29例,Ⅱ组:远期死亡组(随访期已死亡)22例.Ⅲ组:生存组(随访期仍存活)69例(失去联系6例).分别对年龄、性别及3组患者合并真后壁梗死、心前区剧痛伴大汗、无痛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晕厥、心源性呕吐、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陈旧性心肌梗死史等8例指标的临床发生百分率行x2检验.结果急性右室梗死多见于老年患者,60-79岁占总发病人数的69.0%,男多于女,男女之比1.4:1:无痛性心肌梗死和糖尿病史的比例在Ⅰ组和Ⅱ组的比例明显增高(P《0.05,P《0.01).心源性晕厥是Ⅰ组患者在起病3小时内的一个突出症状,发生率达到21.0%,与病情危重明显相关.心源性呕吐在Ⅰ、Ⅱ组的发生率都超过55.0%,心源性休克是在住院期间主要的致死原因,占急性期死亡率的66%,完全性房室性传导阻滞在致死性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达79.0%.出院后死亡的患者,有近一半(40.9%)发生在6个月内,因此出院后的6个月是远期死亡的高峰,心性猝死是主要死亡方式.生存组患者生活质量普遍较好,仅见1例右心功能显著为良者.结论渡过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右室梗死并且生存期超过6个月的患者,预后较好,心功能不全者少见.
作者:李益发;张树义;胡大一 刊期: 2004年第18期
由于社会的老龄化和临床治疗学的进展,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人逐年增多.认识老年人透析并发症的处理有利于提高老年血透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本文将我院5年中接受透析的中老年患者的透析并发症情况做一分析.
作者:祁露霞 刊期: 2004年第18期
彩超引导经皮穿刺注射酒精(Percutaneous alcoholinjection,PAI)治疗卵巢囊肿,是利用超声装置显示病灶,并在其引导下将穿刺针经皮直接插入卵巢内病灶后抽取病灶内的液体,然后注入酒精,通过囊壁细胞胞质脱水,蛋白质凝固变性坏死,达到治疗目的.该技术操作简便,疗效好,创伤小,费用低廉,是临床治疗卵巢囊肿的一种有效新方法.我院自2003年3月开始应用PAI治疗28例卵巢囊肿患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此项技术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孙华 刊期: 2004年第18期
香丹注射液对扩张周围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脏器的血流量,降低血管脆性和血粘稠度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对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防止组织损伤,护肝等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04年第18期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过敏性炎症,而不是感染,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哮喘有效的药物[1,2],而糖皮质激素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副作用[3,4],奥美拉唑是胃壁细胞H泵抑制药,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消化性溃疡病和胃酸相关的疾病.我们从2001年2月-2004年2月,观察奥美拉唑预防26例哮喘病人应用糖皮质激素所致胃肠道不良反应并与雷尼替丁相比较.
作者:蒋立娣;李传珍 刊期: 2004年第18期
肱骨髁间骨折比较少见,不到成人骨折的1.0%[1],随着交通、建筑业等的迅猛发展,致伤因素愈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该骨折在临床上并不鲜见.我院自1994年1月-2004年1月,利用交叉克氏针弹性夹持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32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吕跃进;陈明光 刊期: 2004年第18期
我科从2002年3月-2004年3月采用国产阿奇霉素静滴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45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传珍;徐冰;王以光 刊期: 2004年第18期
近年来的研究揭示了端粒、端粒酶与细胞衰老和癌变的关系密切,从而为肿瘤学和抗衰老学的研究提供了获得新的进展的希望.具体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端粒的结构和功能及衰老的关系,端粒酶结合蛋白的分离纯化,端粒酶的激活机制与肿瘤发生的关系,端粒酶基因及其变异的研究,寻找端粒酶的专一性抑制及其在抗癌中的应用等.探讨中草药对端粒酶的调节作用与衰老和抗癌作用的关系是笔者的研究方向之一.
作者:韦耀东;张树球;农嵩;卢彩珍;曹聪 刊期: 2004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