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种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方法的临床观察

高同军;李有才;陈希琛;王庆枫

关键词:结核, 胸腔积液, 结核抗体, PCR, γ-干扰素, 诊断
摘要:目的分析结核抗体、定量PCR、γ-干扰素在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结核杆菌TB特异性抗体、聚合酶链反应、γ-干扰素三种检测方法对我院门诊51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30例癌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三种检测方法匀显示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性胸腔积液患者.统计学经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γ-干扰素指标尤为显著.结论γ-干扰素检测可以作为结核性腔腔积液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在临床实践中如果三种检测方法相互印证有助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变应性鼻炎的诊治体会

    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应性疾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临床上有常年性和季节性两类,以鼻塞、鼻痒、发作性喷嚏,清稀鼻涕量多为主要特征,随着大气污染、化工发展使本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临床上单以抗过敏西药治疗,虽然有效,但停药后又复发,近三年以来,我院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肖新华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中药外敷治疗脑肿瘤的临床应用及分析

    癌症的治疗是现代医学面临的难题,而晚期脑肿瘤是重症之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的统计,髓地区和良族不同,原发性脑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的年发病率为2-19/10万人[1],其中原发性恶性肿瘤约占60%,危害大的是脑黑色素瘤和脑胶质瘤.

    作者:张财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志贺氏菌引起泌尿道感染1例

    患者,女,81 岁,体温37.8℃,因尿频、尿急来我院门诊就诊.化验室检查:WBC10.8×109/L、NO.78、M 0.05、L0.17;尿液常规检验:隐血(+)、WBC(++++).据患者主诉,曾用过公共坐式便器.两次尿培养均生长出福氏志贺氏菌.

    作者:袁建芬;喻海忠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膀胱灌注术后护理

    手术是治疗膀胱肿瘤的有效的方法,但术后复发率较高,为预防术后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期,术后需配合药物化疗.现将膀胱灌注术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富红芹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庆大霉素致呼吸暂停1例

    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患者,男,28岁.维族.不洁饮食后出现腹痛、腹泻5小时就诊.

    作者:张华清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早孕因子生物学活性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早孕因子(early pregnancy factor,EPF)是一种具有免疫抑制和生长调节作用的妊娠相关蛋白.因为它具有免疫抑制性,可抑制玫瑰花环形成,故通常用玫瑰花环抑制实验来检测.有报道EPF与分子伴侣10(Cpn10)有同源性,但它们又不完全相同,Cpn10在细胞内与Cpn60特异性结合辅助蛋白质正确折叠,EPF则作为细胞外蛋白发挥作用.实验表明除孕血清外,在患肿瘤的病人和动物血清中、小鼠肝脏部分切除后的鼠血清中也检测到了EPF,这说明它除了免疫抑制性外,还具有类似生长因子的作用.因此它在临床有很广泛的用途,本文就EPF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在临床工作上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作者:孙文东;张坚;赵丽霞;刘晓宇;史敏;徐程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伴隐匿性传导1例

    患者,男性,87岁.临床诊断:坐骨神经痛.入院当日常规心电图检查(图1)示:窦性心律,P波频率63次/min,PP间期略不等,夹ORS波群的PP间期稍短,不夹ORS波群的PP间期稍长,相差0.04s,为室性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P波多于QRS波群,且绝大多数与QRS波群有关,少数窦性下传搏动的PR间期0.31s,QRS波群电压较低,时限0.08s,呈7:1,12以上:1下传;无关的QRS波群电压较高,时限0.10s,PR间期十分规则,频率234次/min,系室性逸搏心律.

    作者:郭汇玲;陈丹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医学院新生学习策略调查

    目的调查医学院新生学习策略利用情况.方法以问题形式对学生就学习策略问题进行调查,然后进行分析与分类.结果共调查160人,利用元认知策略123人次,认知策略96人次,资源管理63人次.结论医学院新生利用元认知策略较多,学习策略倾向成熟.同时,有待于进一步对资源管理策略的开发和利用.

    作者:朱晓峰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川芎嗪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2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川芎嗪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2例及治疗组32例,对照组常规激素治疗,对照组加用川芎嗪240-400mg静注,每日1次,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及血脂.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川芎嗪治疗PNS治疗好,副作用少.

    作者:刘代召;彭武治;彭科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亚临床期糖尿病

    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分为临床糖尿病及亚临床期糖尿病.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现已发现在确诊为临床糖尿病时,其糖耐量异常已有3-20年的病史,这一段时期就是亚临床期糖尿病,其中包括糖尿病倾向,应激性糖尿病及化学性糖尿病.

    作者:李丽波;肖雪;白珊;林丽;李丽薇;于增华;洪景福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深低温冷冻对同种异体气管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气管移植细胞凋亡与移植排斥的关系.方法获取兔颈部气管移植组及新鲜气管冷冻保存1个月后行同种异体移植,实验分为冻存气管移植组、自体气管移植组及新鲜气管移植组.于术后第2、7、30天分别取移植气管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脱氧核苷酸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移植气管中的凋亡细胞水平.结果病理学检查显示冻存气管移植组在术后第2、7、30天时与自体气管移植组无明显差异.TUNEL法显示冻存气管移植组于术后第2、7天时,凋亡细胞密度较自体气管移植组高,移植术后30天,与自体气管移植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新鲜气管移植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深低温冷冻保存能降低同种异体移植气管的排斥反应.

    作者:张锋;侯生才;胡滨;王洋;李彤;张振葵;傅毅立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如何提高中药炮制质量探讨

    中药炮制是一门科学,应用科学的方法、手段研究制定合理的炮制工艺,严格控制中药炮制质量,应在中药基本理论指导下,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及调配等技术要求.对中药进行各种炮制处理,减少有效物质损失,达到增效目的,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宋金森;姚惠凤;俞俊峰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辨证熏洗治疗肛门疼证(附450例临床报告)

    为探讨肛门疼证的治疗途径,采用中药辨证熏洗治疗肛门疼证450例,治愈385例,显效50例,无效15例.结果本法简便效优,适应证广,易推广普及,是肛门疼证的理想治疗方法.

    作者:张连波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接种乙脑疫苗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男,9岁.于2004年4月15日上午在镇防保站接种门诊接种,用2ml一次性注射器加强接种乙脑疫苗,卫生部上海生物研究所生产.注射1ml药15分钟后,全身感瘙痒、腹痛、恶心、接种部位发红,从面部开始,全身皮肤出现荨麻疹,眼睑浮肿,巩膜出血,视物不清,呼吸困难,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即给予0.2ml肾上腺素后转入医院门诊.

    作者:宋保宏;王立军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醒脑静88例急诊临床应用观察

    为探讨醒脑静治疗肺性脑病、酒厥、外感高热等疾病的疗效和作用,我科自2003年1月以来,应用河南大地药业股分有限公司生产的醒脑静注射液,采取5%或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醒脑静注射液10ml-2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的方法,对88例急危重患者进行了治疗.通过观察认为醒脑静适应证,疗效肯定,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军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加压输血新方法

    静脉输血在护理操作中较为常见,尤其在手术中、妇科急腹症、失血性休克等紧急情况下,需要将血液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输入体内.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使用的一次性输血器即使甩12号针头并将调节器全部放开,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作者:佟志红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使用肟类复能剂的探讨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临床急诊中常见的病症之-.在临床实验中,除了对患者进行早期而彻底的洗胃外,还应使用有机磷农药的解毒药,才能达到有效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目的.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解毒药有两大类,即生理拮抗剂及中毒酶的重活化剂.

    作者:张君;郑琳琳;齐海燕;马慧博;赵丹妮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硝苯啶与消炎痛治疗原发性痛经

    痛经为妇科常见病,盆腔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为原发性痛经,是因卵巢内分泌异常,子宫肌痉挛及精神紧张等因素引起.患者表现为行经前后或经期下腹坠胀痛,伴腰酸或其他不适,程度较重者影响生活及工作,治疗一般采取对症治疗,但效果不理想.自2000年以来,采用硝苯啶与消炎痛合用治疗原发性痛经84例,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马成华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一支或二支冠状动脉的急性闭塞,由于心肌持久的缺血、缺氧而发生的局部坏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过去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高达30%-40%,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目前病死率已下降至10%-15%.我科自2003年1月-2004年1月对9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大大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治愈率.现将我们治疗过程的观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鑫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无症状小肾癌的影像学诊断

    近年来,随着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手段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临床常规检查、健康检查,无症状小肾癌的发现机率逐渐增多,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宝贵时间.我院自1995年7月-2003年11月共发现的7例无症状小肾癌均得到了及时诊治.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福来;马兵;严香兰;芦海滨 刊期: 2004年第17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