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意识指数监测在肝叶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骆佳;戴茹萍;廖用琼;刘际童

关键词:麻醉, 全身, 意识, 肝切除术, 随机对照试验
摘要:【目的】探讨意识指数(index of consciousness ,IoC )监测在肝叶切除手术中麻醉管理的应用和意义。【方法】本院60例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肝叶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以传统经验判定麻醉深度;IoC组以IoC值判定麻醉深度。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记录靶控输注(TCI)即刻(T0)、插管前1 min(T1)、插管后1 min(T2)、拔管即刻(T3)和术中每隔5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IoC值以及麻醉药用量、患者苏醒时间和术中知晓发生例数。【结果】IoC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及苏醒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麻醉维持期间,IoC组患者的IoC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肝叶切除术中,IoC监测能够指导麻醉深度且可有效地减少患者丙泊酚的用量,缩短苏醒时间。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救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22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骨折按T ile分型:B1型2例,B2型4例,B3型5例;C1型5例;C2型3例,C3型3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25分,平均34.5分。22例患者入院后立刻限制性容量复苏,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80~90 mmHg水平,随即行损伤控制性手术,控制骨盆出血,术后持续复苏,患者生理状况允许后,按计划进行确定性手术。【结果】成功救治18例,死亡4例,其中2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F),1例死于肺动脉栓塞。18例成功救治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按Matta标准评定疗效:优9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3.3%。【结论】骨科损伤控制应用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救治,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及整体疗效,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作者:韦路彬;蒋维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人大肠癌并急性梗阻58例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人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58例老年(≥60岁)大肠癌并急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右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13例,横结肠癌并梗阻3例,左半结肠癌并梗阻33例,直肠癌并梗阻9例。采取右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11例,回—横结肠短路手术2例,横结肠Ⅰ期切除吻合3例,左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13例,Ⅰ期左半结肠切除或乙状结肠切除吻合+预防性造口17例,单纯横结肠造口3例,Dixon+预防性造口5例,行单纯乙状结肠双腔造口4例。【结果】54例患者顺利出院,死亡4例,死亡率(6.9%),术后出现并发症21例(36.2%),其中切口感染9例,腹腔感染3例,肺部感染4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例,吻合口漏3例。【结论】老年人大肠癌并急性梗阻应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合理选择手术方式,不宜过度追求左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率,尽量减少手术风险和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救治率。

    作者:邓炜琳;唐自元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SBAR沟通模式在消化内科护士交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消化内科护士交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SBAR沟通模式,设计消化内科沟通模板样式,组织培训,制定并实施于消化内科患者的病情汇报。【结果】应用SBAR沟通模式汇报病情后,消化内科护士理论考核平均成绩由86.45分上升至91.25分,护士交班的全面准确性、专科性、时效性、条理清晰性均较实施前有显著提高。通过SBAR沟通模式培训,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结论】应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病情汇报,提高了医护沟通效率,提升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和医生满意度,促进了患者安全与团队协作。

    作者:蔡华;秦月兰;石小毛;陈金辉;李群丽;黎秀兰;邓菁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中对新生骨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中对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10只健康绵羊随机分为观察组(5只)和对照组(5只),两组绵羊均通过髁突截骨术造成髁突矢状骨折,观察组保留翼外肌功能,对照组阻断翼外肌功能。观察两组绵羊术后4周、12周、24周新生骨骨小梁数量、厚度、间隙宽度及骨体积分数的变化,并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钙蛋白(osteocalcin ,OCN )、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 th factor‐β1,TGF‐β1)基因及蛋白水平。【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观察组骨小梁数量、厚度、骨体积分数显著上升,骨小梁间隙宽度显著降低( P <0.05);观察组骨小梁数量、厚度、骨体积分数显著高于同时段对照组,骨小梁间隙宽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各时段骨小梁数量、厚度、间隙宽度、骨体积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OCN mRNA、TGF‐β1 mRNA表达量及阳性细胞百分比随时间延长持续升高( P <0.05);观察组各时段OCN mRNA、TGF‐β1 mRNA表达量及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而对照组OCN mRNA、TGF‐β1 mRNA表达及阳性细胞百分比术后12周达峰值,24周陡然降低( P <0.05)。【结论】翼外肌对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髁突形态的改建有一定影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断面新骨的形成诱发或加重髁突畸形,导致关节盘或关节窝粘连,进而诱发颞下颌关节强直。

    作者:李燕波;何志良;王承阳;贺成功;曹雷;苏丹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外周血C反应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在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及尿微量白蛋白(MA)在2型糖尿病(T2DM )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T2DM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120例(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T2DM 非感染患者10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CRP和M A水平,分析其在T2DM 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CPR 和 M A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RP 敏感度99.17%,特异度83.00%;M A敏感度85.83%,特异度98.00%;CRP+M A敏感度85.00%,特异度99.00%。【结论】CRP和M A在T2DM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中诊断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静;蔡晓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的护理进展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 ,HFS)是面神经受激惹而产生的功能紊乱症状群,属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身体同侧面神经所支配的面部肌群不自主的、不规则的、无痛性的强直或阵挛性收缩为特征的慢性疾病[1]。 HFS 患者神经系统检查无其他阳性体征;肌电图显示肌纤维震颤和肌束震颤波,脑电图无阳性发现[2]。 HFS 主要的影响是引起社交、心理障碍和视野受损,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3]。目前,原发性 HFS 佳治疗方法是采用 A型肉毒杆菌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 ,BTX‐A )局部注射[4]。BTX‐A又称A型肉毒毒素,是毒性强毒物之一,严重中毒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护士应熟悉BTX‐A疗法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应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应对 H FS常见的社交回避,个人形象受损,生活质量减低等合并症,以期大限度地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彭德珍;赵丽萍;汪健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利奈唑胺致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引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 )的临床表现、治疗及可能机制。【方法】报道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应用利奈唑胺引起反复严重贫血,结合文献分析其可能原因。【结果】利奈唑胺可引起 PRCA ,可能与 T 细胞异常增殖有关。【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应用利奈唑胺可能引起PRCA ,需密切监测网织红细胞的变化。

    作者:施兵;黄晓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不同给药途径预防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不同给药途径对脑动脉瘤栓塞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价值。【方法】收集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脑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术中使用尼莫地平静脉滴注扩脑血管,观察组患者经动脉微导管推注法舒地尔进行扩血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脊液S100蛋白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价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脑脊液S100蛋白以及血清NSE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P <0.05),治疗后尼莫地平组脑脊液S100蛋白以及血清NSE均显著高于法舒地尔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法舒地尔组总有效率(91.9%)显著高于尼莫地平组(75.7%)( P <0.05)。法舒地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尼莫地平组(18.9% vs 43.2%,P<0.05)。【结论】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都具有缓解脑血管痉挛的效果,能有效减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减少脑损伤,且法舒地尔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的效果优于尼莫地平。

    作者:卢军栋;齐凡星;苏鹏;刘洁;常文龙;李恳;康丽娟;郭艳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在乳腺导管非典型增生与癌变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在乳腺导管非典型增生与癌变鉴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正常乳腺组织30例(Ⅰ组),乳腺导管轻中度不典型增生22例(Ⅱ组)、重度不典型增生30例(Ⅲ组)及浸润性导管癌42例(Ⅳ组),采用常规制片脱蜡酶消法制片,经Feulgen染色后应用全自动细胞DNA定量分析仪对切片作图像分析,其指标包括:细胞相对DNA 含量(DI值)、S期细胞比率(SPF)、正常G0/G1细胞DNA 含量的半数(1C),二倍体细胞(2C 细胞)等。【结果】从Ⅰ~Ⅳ组,DI及SPF逐渐增高( P <0.05),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05);从Ⅰ~Ⅳ组,含有2C细胞的比例逐渐降低,而含有3C、4C、5C细胞的比例逐渐增高( P <0.05),Ⅰ组、Ⅱ组及Ⅲ组不含有异倍体细胞(>5C细胞),仅有Ⅳ组含有异倍体细胞(>5C细胞);四组的核长径及短径、核周长、核面积从Ⅰ~Ⅳ组逐渐增加( P<0.05),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在乳腺导管非典型增生与癌变鉴别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作者:胡江辉;聂琳;周肖如;左大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型肥胖中青年男性早期糖代谢改变与体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糖耐量正常(NGT )的腹型肥胖中青年男性糖耐量试验变化与体成分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在本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67例NGT 成年男性,年龄20~50岁,根据腰围(WC)将其分为两组:WC正常成年男性组(对照组,n =31),腹型肥胖成年男性组(研究组,n =36)。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检测其空腹血糖(FPG),糖负荷后0.5 h血糖(0.5hPG)、1hPG、2hPG、3hPG。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体成分分析。【结果】两组间FPG、2hPG、3hPG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研究组0.5hPG ,1hPG和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glu )高于对照组( P <0.05)。体质量指数(BMI),WC及各部位脂肪质量与FPG及3hPG无相关性( P >0.05);0.5hPG、2hPG与总体脂肪质量及躯干脂肪质量存在正相关( P <0.05)。1hPG 及AUCglu与BMI ,WC ,总体脂肪质量,四肢脂肪质量,躯干脂肪质量均呈正相关( P<0.01)。【结论】糖耐量正常腹型肥胖中青年男性已存在糖负荷后血糖代谢异常,与BMI和WC相比,体脂成分分析更能有效识别肥胖男性早期糖代谢异常。

    作者:刘晓丽;马春朋;尹福在;高国芹;马春明;王锐;陆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影响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8月本院收治的550例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选择8个可能对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特征性因素,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结肠癌患者的累计生存率并且利用其对患者的预后影响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①全部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为86.18%(474/550),3年生存率为55.27%(304/550),5年生存率为42.55%(234/550)。②结果显示,单因素分析表明Dukes分期、肿瘤侵袭深度、肿瘤的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直径为影响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且不同类型之间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而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的部位对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 P >0.05);③Cox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的组织类型、肿瘤直径、肿瘤侵袭深度、Duke's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1)。【结论】影响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是Duke's分期、肿瘤侵袭深度、肿瘤的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直径,可通过以上因素预测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P16蛋白表达与HR-HPV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中P16蛋白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IN病例135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正常宫颈组织31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S‐P二步法检测两组 P16蛋白表达,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法检测 HR‐HPV病毒载量,比较两组HPV‐DNA病毒载量阳性率和 P16蛋白高表达率的差异,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观察组P16蛋白高表达率和 HR‐HPV病毒载量阳性率分别为58.5%、68.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16.1%),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且观察组高表达率和阳性率随着病变级别的增高而逐渐升高;HR‐HPV病毒载量阳性率与P16蛋白高表达率呈正相关性( P <0.05)。【结论】CIN 组织P16蛋白表达与 HR‐HPV病毒载量阳性率明显增高,且两者密切相关。

    作者:祝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稽留流产的关系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CT)、沙眼衣原体(UU)感染与稽留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培养法检测100例稽留流产(观察组)和100例人工流产者(对照组)宫颈分泌物中C T、U U。【结果】观察组C T、U U及二者混合感染率分别为34%、29%、1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1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女性生殖道CT、UU感染与稽留流产的发生有相关性,检测CT、UU感染,对预防稽留流产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清华;闫泓霖;肖建萍;姚丽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 )水平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血清 Hcy≥10μmol/L高血压患者286例,根据Hcy水平分为轻度组140例和重度组146例,对照组73例,收集三组样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分析Hcy水平变化与亚临床靶器官损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H型高血压组患者的年龄,Hcy、血肌酐(Cr)、血尿酸(UA)、尿微量白蛋白(UmAlb)、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 T )、斑块检出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组高于轻度组;维生素B12、叶酸、血压昼夜节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重度组低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Hcy与血压昼夜节律、维生素B12、叶酸呈负相关( P <0.05);Hcy与年龄、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Cr、UA、IMT、UmAlb呈正相关( P <0.05)。【结论】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 Hcy水平变化与亚临床靶器官损害指标之间密切相关。

    作者:石晓凤;胡平;徐兵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小儿碱性电池消化道异物15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小儿碱性电池消化道异物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本院治疗的15例小儿碱性电池消化道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判断消化内镜技术对小儿碱性电池消化道异物诊治的临床效果。【结果】小儿碱性电池消化道异物15例,其中食管异物7例(46.67%),胃内异物7例(46.67%),十二指肠异物1例(6.66%),成功取出14例(93.33%)。【结论】碱性电池食管、上消化道异物腐蚀性强,危害大,易危及患儿生命及形成食管狭窄、溃疡、穿孔;及时诊断、合理手术是治愈的关键。碱性电池下消化道异物由于消化液的中和,嵌顿概率低,密切观察,多可自行排出。

    作者:唐娟;邱瑜;游洁玉;乐世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三甲医院新护士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亲密恐惧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新护士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亲密恐惧的关系。【方法】采用基本人口学问卷、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亲密恐惧量表对湖南某三所三甲医院317名新进护士进行测试。【结果】①处于延缓状态和获得状态的新护士占48.1%(153/317);处于扩散状态和早闭状态的新护士占51.9%(164/317)。②不同自我同一性状态的新护士之间亲密恐惧得分存在显著差异( P <0.01)。③同一性获得状态和扩散状态与亲密恐惧显著相关( P <0.01);同一性延缓和早闭状态与亲密恐惧无关。【结论】新护士自我同一性状态能够部分预测其亲密恐惧,处于越健康的自我同一性状态则其亲密恐惧越低。

    作者:周利芳;李若兰;梁银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神经阻滞疗法应用于慢性疼痛性肌腱炎48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疗法应用于慢性疼痛性肌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慢性疼痛性肌腱炎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处理方法,包括休息、冷敷和使用布洛芬进行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神经阻滞疗法进行相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以及采用疼痛评分量表(VAS)对患者治疗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分,并对患者治疗期间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显效24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12例胃肠道反应,4例皮肤瘙痒,其他不良反应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92%,观察组在未出现不良情况( P <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2.13±0.79vs4.03±0.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采用神经阻滞疗法,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其心理指数、情感指数和健康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神经阻滞疗法对慢性疼痛性肌腱炎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疼痛程度减轻,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易进科;汤治中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空气压力波治疗仪与α-硫辛酸联用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与α‐硫辛酸联用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8例老年DPN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α‐硫辛酸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接受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自觉症状、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的变化。【结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 NCV与SNCV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差异有显著性( 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NCV与SNCV 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空气压力波治疗仪与α‐硫辛酸联用治疗老年 DPN 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M NCV与SNCV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案例模拟训练对普外科护理能力提升的效果

    【目的】探讨案例模拟训练在普外科护理领域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普外科102名护士实施案例模拟训练的培训,比较培训前后相关知识与技能及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结果】102名对象经培训后,除护理技能操作测评成绩、信息素质评价与培训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外( P >0.05),其他9项知识与技能测评成绩及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合作能力均有明显提升( P <0.05)。【结论】案例模拟训练能有效提升普外科护士知识与技能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实施案例模拟训练过程中需辅以护理科研等拓展能力的培训内容,提升了护士的信息素质,从而更好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杨知友;曾小燕;佘桂娥;刘军;胡懿;江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的发病率较前有所增长[1],据WHO资料显示,每年全球出生的新生儿中有150万人患有CHD。随着外科手术治疗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CHD患儿得以长期生存。因此应该对这一群体引起足够的重视,关注他们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健康。健康相关生活质量(The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初被用于成年人,后来用于儿童青少年中。儿童青少年时期的生活质量(QOL)对他们成年后的生活产生着长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儿童青少年,早期干预显得尤为重要。HRQOL目前已经成为了心脏病患儿的重要的健康监测指标,可用于识别高危组及亚高危组,能追踪患儿的健康水平,也能更好地解释不同类型的心脏病对这一人群QOL 的影响。本文的目的是总结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的QOL研究进展,特别是CHD患儿的QOL研究。

    作者:刘剑(综述);钟燕(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湖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