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法实验观察PARP‐1和 HMGA2在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40例乳腺癌术后肿瘤标本和6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PARP‐1与 HMGA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 PARP‐1和 HMGA2在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两者在不同分子类型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原发肿瘤直径、腋窝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相关性。【结果】在乳腺癌中 PARP‐1阳性表达率为65.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22.4%;HMGA2阳性表达率为58.8%高于癌旁组织中的36.4%,PARP‐1及 HMGA2在乳腺癌各分子分型中的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相关性( P <0.05),HMGA2的阳性表达在luminal A型及luminal B型中与原发肿瘤大小存在相关性( P <0.05),而在 H 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乳腺癌中不存在相关性( P >0.05)。【结论】PARP‐1与HMGA2在乳腺癌的浸润、转移过程中相互作用,是反映乳腺癌进展的生物学指标。PARP‐1与HMGA2高表达的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不良。
作者:李荣萍;张芳;韩猛;冯凯;张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甲状旁腺腺瘤是导致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旁亢)的常见病因,其中78%~90%的甲旁亢由甲状旁腺腺瘤所致,且多为单发。诊断本病主要依靠血液生化检查,即表现为血钙的升高以及血磷和骨钙的降低。此外影像学检查也已成为诊断本病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本文就甲状旁腺腺瘤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尹学权(综述);金刚(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心血管疾病的再住院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尤其心力衰竭,因此寻找新的诊疗手段必将成为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但是如今仍有多数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不明确,无特效及根治的方法和药物,病死率和致残率高,预后差[1],这种严峻的现状急需扭转。在各种基础学科研究的发展背景下,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人员们提出了代谢组学,因其关注的主要是代谢物,让原本微小改变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都会在代谢物上得到放大,且代谢物的数量级又远小于基因和蛋白的数目,更全方位地填补了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微观研究中的缺陷。现就代谢组学在心力衰竭诊治中的研究与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冯洁(综述);郭莹(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案例模拟训练在普外科护理领域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普外科102名护士实施案例模拟训练的培训,比较培训前后相关知识与技能及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结果】102名对象经培训后,除护理技能操作测评成绩、信息素质评价与培训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外( P >0.05),其他9项知识与技能测评成绩及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合作能力均有明显提升( P <0.05)。【结论】案例模拟训练能有效提升普外科护士知识与技能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实施案例模拟训练过程中需辅以护理科研等拓展能力的培训内容,提升了护士的信息素质,从而更好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杨知友;曾小燕;佘桂娥;刘军;胡懿;江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调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士心理状况的影响,寻找导致这些影响的相关因素,以帮助护士及管理层采取相应对策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护理服务。【方法】采用Zung's焦虑自评量表(SAS )、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一般效能感量表(GSES),对湖南省某市三级甲等医院心胸外科共123名参与优质护理服务的护士进行测评。【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3.34±4.60)分和(44.86±7.28)分,均高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SAS(41.64±7.70)分与SDS(42.31±6.32)分,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GSES 评分为(1.98±0.43)分,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2.02±0.36)分相比无明显差别( P >0.05)。【结论】优质护理活动开展会对护士心理状况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努力消除或者减少这种影响对优质护理的顺利开展大有裨益。
作者:徐丹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慢性胆囊炎和21例胆囊癌患者组织中CD147和M M P‐2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21例胆囊癌组织中 CD147和 M M 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15/21)和76.2%(16/21),显著高于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表达13.3%(4/30)和23.3%(7/30)( P <0.01);CD147和M M P‐2的阳性表达与胆囊癌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P <0.05),且胆囊癌中CD147与MMP‐2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 r =0.631,P =0.002)。【结论】CD147和MMP‐2在胆囊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其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CD147可能通过与M M P‐2的相互作用共同参与调控胆囊癌的进展与转移。
作者:矫树华;温艳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20世纪60年代开始,护理专业进入了专业化发展时代,各种护理技术逐步形成规范,各种专科护士相继出现,专科护士是指某一特殊或者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家型临床护士[1]。如何培养出专业化的护理人才成为综合医院特别是三级医院护理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应用专业化技术、长期的专业教育是护理专业化的两个重要属性,而T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继续学习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能力实践为重点构建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2],“T”中的横“-”表示有宽泛扎实的基础知识,竖“|”表示深化和精通的专业知识。为提升专科护理质量,打造一流护理团队,本院构建了以“专技、专病、专科”为框架的专业化护理人才培养 T型模式。现将本院专业化护理人才培养 T 型模式与运作机制报道如下。
作者:刘怡素;秦月兰;徐晓平;莫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及尿微量白蛋白(MA)在2型糖尿病(T2DM )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T2DM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120例(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T2DM 非感染患者10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CRP和M A水平,分析其在T2DM 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CPR 和 M A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RP 敏感度99.17%,特异度83.00%;M A敏感度85.83%,特异度98.00%;CRP+M A敏感度85.00%,特异度99.00%。【结论】CRP和M A在T2DM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中诊断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静;蔡晓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循环电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和运动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脑循环电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法进行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法进行肢体痉挛程度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分级法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对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疗效评价。【结果】①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梗死面积、伴其他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前Fugl‐Meyer评分、Ashworth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以上指标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更明显的改善,且差异有显著性(P <0.05);③对照组与观察组显效率分别为35.8%和81.1%,有效率分别为56.6%和90.6%,两组显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χ2=22.39,χ2=15.77, P <0.01)。【结论】在常规药物和运动康复治疗基础上,脑循环电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可促进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作者:樊影娜;赵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养生功法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T2DM )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社区老年T2DM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动功组、动静组和静功组四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方案不予以养生功干预,后三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不同养生功运动方式干预。测量各组患者在练功前、练功6个月、练功12个月时的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检测各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8异前列腺素 F2α(8‐iso PGF2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练功6个月、12个月后,不同运动干预组生存质量总分、部分维度评分下降( P <0.05, P<0.01);与自身练功前相比,动静组与动功组练功12个月后生存质量总评分及生理维度、心理维度下降( P <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动静组及动功组患者练功后6个月、12个月血清 HbA1c、HOM A‐IR水平均下降( P <0.05);静功组患者练功后12个月血清 HbA1c、HOMA‐IR下降( P <0.05,P <0.01);不同练功干预组练功后6个月、12个月血清8‐iso PGF2α水平均下降,SOD水平均上升( P<0.05,P<0.01)。与自身练功前相比,不同练功组在练功后6个月、12个月SOD水平均上升;动静组与动功组在练功后12个月血清 HbA1c、8‐iso PGF2α、HOMA‐IR水平均下降( P<0.05,P<0.01);而静功组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形式养生功可减缓社区老年T2DM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提高患者抗氧化能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王洁;张妍;陈淑雯;徐婷;王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总管取石术中,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 T )处理后对患者术后胆囊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30例曾经接受内镜下胆总管取石术而行ES T (本组行大切开至乳头根部)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99m Tc‐EHIDA肝胆动态核素显像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肝脏半排时间(TEX )、胆囊显影时间(GBVT )、胆肠分配率(Fgb)、肠道比例(Fsi)、胆囊的半排时间(GBT1/2)、30 min胆囊排空分数(GBEF)、胆囊排泄率(GBER)、胆总管高峰时间(CBD Tup)、十二指肠显影时间(DUT)、十二指肠高峰时间(DU Tup)综合评价胆囊的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EX明显缩短( P <0.05),CBD Tup、DUT、DU Tup出现的时间较早( P <0.05),GBVT 时间延迟( P <0.001), GBT1/2缩短( P<0.001),GBEF 30 min较大( P <0.001),10 min ,20 min及30 minGBER较快( P <0.001),Fgb明显减少( P <0.001),Fsi(%)增加( P <0.001)。【结论】EST 患者胆囊贮存功能明显受损,排泄功能增强。
作者:胡亦懿;李国华;胡元元;李凤棉;谢运铮;杜国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由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创造的类似真实的虚拟环境,它通过多种传感设备为用户提供视、听、触等直观而又自然的感官体验,用户可根据自身的感觉对虚拟世界中的物体进行考察和操作,使参与者“沉浸”其中[1,2]。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沉浸感(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on)和构想(Imagination )三大特征,它是集计算机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网络技术、立体显示技术以及仿真技术等多种科学技术综合发展起来的计算机领域的新技术,也是力学、数学、光学、机构运动学等各种学科的综合应用[2,3]。目前在我国主要应用在军事、医学、心理学、教育、科研、商业、影视、娱乐、制造业、工程训练等方面。
作者:谭亚琼(综述);胡继红;盛小奇(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耳郭假性囊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4年7月本科收治的69例耳郭假性囊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9例,用囊肿前壁切除及贯穿缝合碘仿加压法治疗;对照组30例,以传统的囊肿前壁切开引流、局部加压包扎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平均住院天数以及医疗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有效率100%,观察组有效率76.67%;观察组平均住院日7.15 d ,观察组平均住院日13.30 d;观察组平均医疗费用4171.98元,观察组平均医疗费用5174.33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囊肿前壁切除及贯穿缝合碘仿加压法是治疗耳郭假性囊肿的一种可靠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枝芳;贺广湘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患者,对照组采取甲钴胺注射液治疗,观察组行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血糖水平进行分析,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评分(QS)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判断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及胫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NCV )、运动传导速度(M NCV )变化情况,分析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为70.73%,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对比均无明显差异( P >0.05);两组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两组患者M NCV、SNCV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评分优于对照组( P <0.05);QS评分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hs‐CRP水平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鼠神经神长因子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张蓓;李怀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疗法应用于慢性疼痛性肌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慢性疼痛性肌腱炎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处理方法,包括休息、冷敷和使用布洛芬进行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神经阻滞疗法进行相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以及采用疼痛评分量表(VAS)对患者治疗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分,并对患者治疗期间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显效24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12例胃肠道反应,4例皮肤瘙痒,其他不良反应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92%,观察组在未出现不良情况( P <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2.13±0.79vs4.03±0.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采用神经阻滞疗法,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其心理指数、情感指数和健康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神经阻滞疗法对慢性疼痛性肌腱炎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疼痛程度减轻,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易进科;汤治中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TCF7L2基因rs7903146的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 )肥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T2DM 患者216例(DM组),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又分为肥胖T2DM组(BMI>25 kg/m2)和正常T2DM组(BMI≤25 kg/m2),另外收集健康体检者194例,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又分为肥胖对照组(BMI>25 kg/m2)和正常对照组(BMI≤25 kg/m2),采用 PCR‐RFLP技术检测各组 TCF7L2基因 rs7903146多态性并比较。【结果】T2DM组与对照组TCF7L2基因rs7903146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肥胖DM组与正常DM组、肥胖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 TCF7L2基因rs7903146位点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肥胖DM 组与肥胖对照组、正常DM 组与正常对照组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TCF7L2基因rs7903146位点变异不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可能是引起肥胖的重要遗传因素。
作者:于珍;张毕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水腺苷脱氨酶(ADA)、糖链抗原‐125(CA125)及血清CA125在结核性腹膜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检测30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3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和30例恶性腹水患者的腹水ADA、腹水CA125和血清CA125水平并比较。【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A125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恶性组、结核组患者腹水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 P <0.05),但恶性组与结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核组腹水ADA水平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恶性组( P<0.05),但肝硬化组与恶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核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A125、腹水CA125、腹水ADA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但其他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在抗结核治疗过程,动态检测腹水CA125及腹水ADA对结核性腹膜炎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易艳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叶酸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将106例以阴性症状为主且单一使用哌罗匹隆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 n =53,给予叶酸)和对照组( n =53,给予安慰剂),治疗周期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4、8、12周末使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定疗效,使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SANS总分在治疗第4、8、12周末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第4、8、12周末SAN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P <0.01)。治疗第12周末观察组SANS减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叶酸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且安全性好。
作者:刘岱岳;李乐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弹力带柔性抗阻运动用于中老年女性对其骨密度和跌倒风险指数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社区内60例中老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指导其进行弹性带柔性抗阻运动,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和平衡训练测试系统对训练前后骨密度和跌倒风险指数进行评估。【结果】中老年妇女经过三个月的弹性带柔性抗阻运动,训练后骨密度(59.84±2.25)g/cm2明显高于训练前骨密度(55.53±1.84)g/cm2,训练后跌倒风险指数(1.24±0.45)明显低于训练前指数(2.53±0.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老年女性连续进行弹性带柔性抗阻运动能有效提高骨密度,降低跌倒风险指数。
作者:杨志宏;孟伟康;张鹏宇;郜琳;杨桂凤;李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纯化及鉴定方法,观察体外成骨潜能。【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的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来源的M SCs ,培养过程中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所得的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分化后进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染色及茜素红染色鉴定,并对成骨分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原代分离培养的贴壁细胞呈长梭形,漩涡状排列。传代后增殖迅速,细胞为单一的梭形,排列更加有序。培养的细胞CD44呈阳性表达,而CD34呈阴性表达。成骨诱导后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诱导组成骨分化后成骨标志物含量较对照组明显要高。【结论】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的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MSCs ,增殖旺盛,体外具有成骨潜能。
作者:周永春;鲁超;宋宗让;孟羿彬;郝定均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