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酷似早期影像的晚期纱布瘤误诊1例

李志丹;刘永花;王海宁;徐宝平;赵效杰

关键词:早期影像, 晚期纱布瘤, 误诊
摘要:纱布瘤是手术过程中残留在人体内的医用纱布所形成的假性肿瘤样病变,临床少见,如对其认识不足或缺少临床病史往往造成误诊.我院曾报道1例纱布瘤,术前CT诊断发现,术后得以确诊,然本例由于缺少临床病史,影像表现特殊,加之影像医生认识不足和重视不够,而造成误诊,后经内镜和手术证实为纱布瘤.现报道如下,以引以为戒.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进一步对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站儿科收治的15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基础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均为78例,收集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相关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新生儿在静脉留置针过程中的一次穿刺完成率、穿刺的堵塞率以及穿刺并发癌的发生率等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优于基础组,差异显著(P<0.05).此外,两组新生儿留置时间对比,观察组显著长于基础组患者(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属于新生儿护理中重要的一项护理措施,其临床护理效果较佳.

    作者:扈秀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目的:研究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护理期间不安全因素进行总结,并针对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患者以及医院几个方面.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教授患者相关疾病知识,改善心血管内科病房环境,完善医院制度可以有效避免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作者:马永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女性反应性精神病的护理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并分析女性反应性精神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女性反应性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对患者发病原因及临床疗效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的发病原因均与生活刺激和疾病打击有关,患者在发病之前的性格特点及行为特点比较固执,女性反应性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心理及行为的极度障碍.结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作者:付志刚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经阴道和经腹超声诊断早期宫外孕应用价值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经阴道超声和经腹超声诊断早期宫外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早期宫外孕患者56例,分别使用经腹超声诊断以及经阴道超声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结果:在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方面,经阴道超声诊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经腹超声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早期宫外孕患者的准确率更高,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杜丹丹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慢性乙肝患者核苷类药物诱导HBV基因变异的检测及临床价值

    目的:探究慢性乙肝患者核苷类药物诱导HBV(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的检测,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过去3年(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采用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500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提取每例服用核苷类药物治疗患者的血清并制成标本.而后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每例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观察每例患者服用核苷类药物后HBV基因变异的情况,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在对服用核苷类药物的500例患者血清标本检测中,共计81例出现耐药变异林,HBV基因变异率达16.2%.分析检测结果与患者具体病情资料得出,采用核苷类药物诱导HBV基因变异与患者的基因型及肝功能指标无关(P>0.05);而与患者自身HBV-DNA载量有着密切的关联性(P<0.05).结论:对于采用核苷类药物诱导HBV基因变异的慢性乙肝患者,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不仅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HBV基因的变异情况.而且通过与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发现,HBV基因变异情况与患者自身HBV-DNA的病毒载量密切相关 .

    作者:常凤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中西医结合急救措施在非创伤性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急救措施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急诊抢救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5例,根据患者在急救处理中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差异性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1例,采取常规脱水降颅压,保护脑神经等西医手段治疗,其余34例归纳为观察组,在西医处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医学理念行辨证施治急救,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脑中风中医症候评分”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患者在症状及神经损伤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治疗急性脑出血采取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疗效确切,起效迅速,值得推产应用.

    作者:韦玉康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来曲唑联合尿促性腺素对40岁以上妇女促排卵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来曲唑联合尿促性腺素对40岁以上妇女促排卵效果.方法:选取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排卵障碍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来曲唑治疗联合尿促性腺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尿促性腺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情况对比,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来曲唑联合尿促性腺素对于年龄大于40岁的,由于排卵障碍而导致不孕的女性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此方法有助于帮助女性妊娠,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朱新全;李辉杰;袁渭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间苯三酚对产程进展和母婴安全的影响

    目的:分析间苯三酚在促进第一产程进展的临床效果和对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诊治的212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106例)与对照组(106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山莨菪碱和地西泮臀部肌内注射,试验组采用间苯三酚臀部肌肉注射,对两组产妇的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产妇的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有16例为剖宫产,剖宫产率为15.09%,对照组中有30例为剖宫产,剖宫产率为28.30%,试验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阿普加(Apgar)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间苯三酚能有效缩短产妇的产程,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杨颖;王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空巢老人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析空巢老人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50例空巢老人(试验组)与150例非空巢老人(对照组),通过调查问卷对两组老人的一般资料、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等情况进行调查与评估,统计分析与对比两组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等.结果:两组老人在敌对、精神病、强迫症以及偏执等因子中的 差异性不显著(P>0.05).试验组老人的人际关系、焦虑、躯体化、抑郁、恐怖等因子评分分别是2.14分(s=0.67)、1.92分(s=0.59)、1.83分(s=0.57)、2.12分0=0.65)、1.79分(s=0.51),对照组分别是1.80(=0.53)、1.54分(s=0.34)分、1.4分(s=0.37)、1.64分(s=0.49)、1.36分(s=0.33),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老人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以及支持利用度等的 评分均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深受社会支持的影响.

    作者:朱立场;胡蓉;倪美玲;崔迪;刘祖素;董丽娟;陈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发病48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丁苯酞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2组患者分别在入院时和治疗后14d运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定,运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BI)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丁苯酞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许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党静;陈继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多排螺旋CT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50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如:分叶征、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的显示情况.结果:经过多层螺旋CT检查,患者的分叶征、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等肿瘤类型都具有较高的临床检出率,可作为该病诊断及治疗的可靠依据.结论:多排螺旋CT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能够准确定位,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孟德刚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探析

    目的:探讨有效的针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提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康复质量,降低并发症.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00例,所有患者均并发了上消化道出血.对其进行科学护理,对患者进行住院及出院3个月后的随访,对其情绪、体重、大小便情况、心血管病复发率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患者在出院3个月后,仅有1例患者出现心血管病复发,复发率为1%,此患者年龄为86岁,所有患者情绪良好、各项生命体征稳定,总体身体状况良好.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康复质量与护理过程密切相关,全面、科学、有效的护理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心血管病复发率,提高了患者的康复质量和生活质量,应该引起重视.

    作者:张宁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应用效果及优势分析

    目的:探讨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应用效果及优势.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阑尾炎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分别接受传统切除手术及小切口切除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阑尾炎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等特点,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

    作者:周玉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患者的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生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总满意例数为46例,占97.87%,对照组总满意例数为32例,占68.08%.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总满意例数上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放疗后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智勇;谭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并总结治疗方案,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可靠性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肺心病患者,单纯肺心病者作为对照组,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者作为观察组,总结两组的治疗方案.结果:较单纯肺心病的对照组患者而言,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更容易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P<0.05);在胸部X线片的结果上,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在胸部的病变程度小于单纯肺心病的患者(P<0.01);在心电图表现方面,合并冠心病的患者除在肺型P波少于单纯肺心病患者以外,在心肌梗死、左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以及持续ST-T改变均多于单纯肺心病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经过针对性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8.5%.结论:掌握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并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对降低肺动脉压力和改善心脏功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于俊俊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外科伤口感染率的影响

    目的:分析在手术室中对患者行护理干预对外科伤口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随机择取于2014年1月至201 5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的200例患者,将其按照一定的方式分成试验组和参照组.对参照组行常规性的护理干预,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之上加行手术室管理等全面的护理干预手段,对比两组患者的伤口感染率)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护理干预之后,试验组的伤口感染率为2%,参照组为12%,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手术室中对患者加以护理干预可以避免外科伤口感染的情况,促选患者尽快恢复.

    作者:邵莉华;王燕芳;尹瑜洁;崔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高压氧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康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预后康复的临床意义,评估高压氧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HBO)组和非HBO组.通过HBO3个疗程阶段进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分析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3个月通过随访对患者进行预后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结果:HBO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1、2、3疗程的GCS评分P<0.01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随访GOS评分分析两组患者5、4级比例为24(HBO):16(非HBO),3、2、1级比例为10(HBO):18(非HBO) 结论:早期的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术后康复有着明显的临床意义,进行早期的高压氧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脑供血、供氧,降低神经损伤的发生.

    作者:苗圃;王闹;高立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通络起废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对运用通络起废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动物实验,探索其对中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治疗组及假手术组,术后用“通络起废针刺法”对针刺治疗组行针刺干预治疗,用激光散斑时间衬比成像技术观察大鼠大脑皮层区域血流分布.结果:运用“通络起废针刺法”针刺大鼠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缺血3h后缺血的区域和程度无扩大,动脉血管的管径明显收缩,缺血6h后,成像皮层中先前缺血的大部分区域的血流基本恢复到基线水平.结论:“通络起废针刺法”能够明显改善大鼠中风后皮层缺血区域的灌注水平并缓解血管的痉挛,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临床方法之一.

    作者:胡微;安斌;骆卫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急诊洗胃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

    目的:对急诊洗胃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对在我院急诊科进行洗胃的50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心理、口腔和饮食三位一体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在入院5~ 15min内开始洗胃,洗胃结束后均无并发症和死亡病例出现,试验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护理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急诊洗胃患者给予心理、口腔和饮食三位一体护理后可以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抢救成功率和一次置管成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法.

    作者:李启凤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和疼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甲状腺手术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抽签法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18例,常规组患者18例.常规组给予普通护理模式,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护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且试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低于常规组(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时有效地给予甲状腺手术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减轻和缓解患者的疼痛度,改善负面心理状态,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金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