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孝才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TCT)联合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宫颈癌的筛查价值.[方法]选择妇科门诊630例临床可疑患者(白带增多、宫颈糜烂或性交后出血)进行宫颈癌筛查,其中322例妇女做为实验组行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阴道镜活检,308例直接行阴道镜检活检为对照组,终均以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组组织学诊断阳性符合率.[结果]实验组组织学诊断阳性符合率为75.8%,对照组为50.3%.两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36.23,P<0.01).[结论]TCT检查异常的病例配合阴道镜病理检查进行诊断,能及早发现宫颈早期病变,尽可能防治宫颈癌发生.
作者:徐春焕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总结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配合的经验,运用于临床.[方法]采取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2月至2009年6月28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在围手术期通过麻醉与护理配合,284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护理效果优的196例,占69.01%,良好68例,占23.94%,效果差的20例,占7.04%,优良率占92.96%.[结论]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配合,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保证患者安全,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谭春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CSP)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处置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9年11月期间收治的21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剖宫产、停经及妊娠早期阴道淋漓流血史,尿妊娠试验阳性,血β-HCG明显升高;大多数有剖宫产术后人流史(17/21),7例伴有下腹隐痛.超声检查21例(明确诊断16例),误诊先兆流产(2例)、稽留流产(2例),葡萄胎(1例).16例应用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超声监护下清宫术治愈,2例行子宫动脉栓塞后宫腔镜下电切术,3例行子宫切除.[结论]CSP是剖宫产远期的危险的并发症;诊断首选阴道超声检查;病情稳定者予以甲氨蝶呤(MTX)配伍米非司酮+超声监护下清宫不失为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何英;欧阳湘红;唐剑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动脉栓塞术在临床急诊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5例出血患者均行选择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介入治疗,其中妇产科大出血19例、肾脏术后出血11例、支气管扩张大咯血15例.通过显示造影剂外溢、假性动脉瘤、病理血管和肿瘤染色确定出血原因及部位,对出血动脉超选择插管行动脉内介入栓塞或药物灌注加栓塞治疗.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聚乙烯醇微粒(PVA)、钢圈,栓塞过程在X线影像监视下完成.[结果]45例患者行供血动脉栓塞术或药物灌注加栓塞治疗止血成功率为100%,其中有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分别在6个月、13个月再发出血,但量较栓塞治疗前明显减少,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其他病例随访均未再发出血,中远期疗效为95. 6%.[结论]介入治疗对急性脏器大出血效果明确,在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应列为首选,能达到止血迅速、彻底、复发率低、副作用小,不影响脏器功能.
作者:罗永超;陶庆林;陈祖荣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序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经皮瘤内注药、射频消融(RFA)治疗块状型肝细胞癌(HCC)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块状型HCC患者,共计39个瘤灶,先行TACE术,根据术后复查情况序贯联合TACE、经皮瘤内注药和RFA继续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各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26例患者,共行TACE术59人次,经皮穿刺瘤内注药术31人次,RFA术28人次.术后6个月甲胎蛋白(AFP)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术后3个月、6个月的肿瘤体积分别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术后3个月肿瘤完全坏死率为89.7%.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的肝、肾功能和血常规均在正常范围.1、2、3年患者生存率分别为76.92%、61.54%、34.62%.[结论]序贯联合TACE与经皮瘤内注药、RFA是一种对块状型HCC有效和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戴全民;陈勇;何凌;毛军杰;李彦豪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肱骨干骨折伴桡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及疗效. [方法] 肱骨干骨折伴桡神经损伤52例,闭合性骨折43例,开放性骨折9例,均采用手术治疗,闭合性骨折均行开放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及桡神经探查术,4例开放性骨折彻底清创后一期行钢板螺钉内固定和桡神经探查术,5例开放性骨折伴广泛软组织损伤行桡神经探查外固定支架固定术.神经损伤情况:神经麻痹20例,神经挫伤14例,断端卡压11例,神经断裂7例,行外膜松解25例,神经断端外膜缝合5例,腓肠神经移植修复2例,20例神经麻痹未作特殊处理. [结果] 肱骨干骨折均于10~16周内愈合.桡神经损伤随访3~16个月,除1例患者功能恢复较差外,其余均获得较好的效果. [结论] 合并桡神经损伤的肱骨干骨折,早期积极的手术治疗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唐善保;倪江东;丁木亮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围绝经期取出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0例在本院行IUD取出的围绝经期妇女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对照组不予特殊术前处理,用药组则口服米非司酮3 d,每日两次,每次25 mg,术前2 h阴道后穹窿置入米索前列醇400 μg,观察并统计两组对象的一次性取器成功率、取器困难率、取器失败率、手术时间、宫颈软化程度、阴道壁弹性及出血量,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药组一次性取器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取器困难率及取器失败率低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宫颈软化程度及阴道壁弹性好于对照组(P<0.01),下腹痛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1),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差异,均未作特殊处理自行缓解.[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围绝经期宫内节育器取出能有效提高一次性取出率,促进宫颈软化,增加阴道壁弹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虽然增加了下腹痛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均无需特殊处理,该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唐筱球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水溶性造影剂行子宫输卵管造影的环节质量控制方法,以提高造影图像质量及诊断正确率.[方法]在常规子宫输卵管造影操作方法下,造影剂应用76%泛影葡胺,使用岛津80KW数字化胃肠机X线机,通过操作过程中造影时机的选择、医患沟通、造影导管的选择和插管技术的改进、摄影时机与造影剂推注等环节的质量控制,透视动态观察并实时快速点片记录图像.[结果]256例子宫输卵管造影,照片图像清晰,输卵管病变显示准确无明显遗漏,影像质量优,均获得满意检查结果.唯盆腔积液及盆腔粘连程度显示欠佳.256例中发现111条阻塞输卵管,经选择性造影证实假阳性阻塞12条,假阳性率10.81%.发生各种逆流7例,发生率2.73%.出现头痛、头晕、呕吐、腹痛等人流综合征性不良反应13例,发生率5.08%.[结论]在应用76%泛影葡胺子宫输卵管造影术中加强环节质量控制,能有效提高X线图像质量诊断正确率,减少输卵管阻塞假阳性率,降低逆流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胡建瑜;何良斌;彭元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3例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产妇分为2组:研究组33例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计算2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率,并观察术后及随访情况.[结果]①产妇手术时间:研究组(53.31±10.61)min,对照组(76.16±13.7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产后出血量:研究组(601±162.36)mL,对照组(1063.33±320.10)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产褥病率:研究组为6.06%(2/33),对照组为30%(9/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疗效明显,且操作简单安全,适合基层医院使用推广.
作者:张菲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诱导式卡介苗(BCG)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43例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分为两组:MMC诱导式BCG组22例(观察组),术后即刻行MMC膀胱单次灌注,第2周后开始定期行膀胱灌注BCG;单纯BCG组21例(对照组),TURBt术后第2周开始灌注BCG,并定期进行灌注治疗.两组均定期行膀胱镜检查、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和随访.[结果]43例术后随访24个月 ,对照组3例分别于术后2,3,11个月复发,复发率14.3% (3/21) ,其余18例未见复发;观察组未见复发病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两组均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MMC即刻单次膀胱灌注联合BCG定期膀胱灌注的免疫化学疗法对预防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疗效好,不良反应不明显,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廷昭;卓文利;吴卫真;杨顺良;谭建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尿毒症患者前臂动静脉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患者造瘘术前及术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选择适宜吻合血管及对人工动静脉瘘功能评价.[结果]37例人工动静脉瘘发生血栓5例,静脉瘤样扩张1例,瘘管血管旁软组织血肿1例,30例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人工动-静脉内瘘患者进行术前造瘘血管的选择和术后血管通路监测,在血透患者治疗过程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海燕;覃励明;曾凡美;符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全身炎症综合征(SIRS)的发生率及高危因素、监测指标.[方法]回顾分析203例MP感染患儿SIRS发生率及与肺外损伤的相关性,统计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心肌酶谱等指标的变化,及年龄、热程与发生SIRS的关系.[结果]MP感染常导致不同程度的SIRS,SIRS与肺外损伤相关,热程及年龄是发生SIRS的危险因素,CRP、心肌酶谱是监测SIRS程度的敏感指标.[结论]MP感染患儿需密切监测SIRS的发生及进展,在正规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基础上,适时及时应用短程激素及大剂量丙球阻断SIRS的进程,防止MODS的发生.
作者:张成;张晓荣;王艳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病(HDCP)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1例单胎妊娠的HDCP患者为研究对象,53例单胎妊娠的正常孕妇作为对照,测定两组患者血清UA.[结果]①HDCP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UA水平升高,围生儿体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HDCP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数目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①HDCP患者血清UA水平明显升高,随着血清UA水平升高,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数目增多,围生儿体重降低.②HDCP患者血清UA水平明显升高是围生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作者:张月华;蔡颂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主要原因是溃疡病,其次是癌性穿孔.虽说溃疡病内科治疗的进展及新药物的应用,使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明显减少,但溃疡病急性穿孔的发病率并无下降,所以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早期诊断及正确治疗,仍是预防穿孔的主要手段.本院外科2001年3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45例,现对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报道.
作者:汪卫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镇静麻醉肌松剂在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极重度AECOPD 2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均好转出院,其中有4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加用氯胺酮、异氟醚等全身麻醉剂.[结论]极重度AECOPD病情危急,常规抗感染、祛痰、平喘治疗效果不佳,但经过积极、及时的机械通气联合镇静麻醉肌松剂及其他综合治疗,仍可使大部分患者好转.
作者:汤丰宁;龙宏杰;姚筱;谷欣;王湘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截瘫患者陪护人员压力状况,探讨影响压力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本院门诊及住院的截瘫患者的陪护人员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对其压力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陪护人员压力中大的为社会压力,其次为身体压力和心理压力.亲属和雇用陪护人员的压力在身体和心理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影响压力的因素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工作状况、婚姻状况、收入和陪护人员的性别、文化程度.[结论]护理人员应加强对陪护群体的关注,减轻其压力,并尽可能满足其生理、心理和社会的需求,使陪护人员能有效地承担起照顾责任,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促进患者的健康.
作者:朱志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Hoechst33342荧光染色及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结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survivin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一定浓度姜黄素作用SGC7901细胞后,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且抑制率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核浓缩,聚集,碎裂等典型的凋亡特征;电镜下可见到凋亡小体形成;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显示随着姜黄素作用浓度增加,survivin蛋白表达降低.[结论]姜黄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明显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并下调抗凋亡基因survivin的表达.
作者:杨永杰;姜武忠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老年性肠梗阻病因及诊治体会.[方法]将294例老年性肠梗阻患者按每10岁为一年龄阶段分为Ⅰ、Ⅱ、Ⅲ、Ⅳ四组进行比较分析,其中178例立位腹平片诊断,116例经内镜,肠道钡剂造影或手术证实.[结果]本组老年性肠梗阻病因为,大肠癌(112例)、肠粘连(84例)、疝嵌顿(41例)、硬粪块(31例)、食物团(12例)、肠扭转(14例).疝嵌顿,男性多于女性;粪块、食物团梗阻,女性多于男性(P<0.05).[结论]大肠癌、肠粘连、疝嵌顿、食物及粪块梗阻、肠扭转等是老年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年龄和性别与病因相关.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降低术后病死率,经结肠灌洗后再行肠吻合可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同时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黄秉一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主动脉无冠窦途径导管射频消融治愈的前间隔房速、前间隔旁路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无冠窦途径导管射频消融治愈的3例前间隔房速和2例前间隔旁路的体表心电图、心内电图以及消融成功时靶点电图等心电生理学特征.[结果]3例局灶性前间隔房速均能被心房刺激反复诱发和终止,其心电图特点:房速时P'波间期明显窄于窦律时P波间期,I、aVL导联P'波正向,Ⅱ、Ⅲ和aVF导联P'呈负正双向,心房标测提示早的心房激动在希氏束区,但主动脉无冠窦内标测的心房激动较希氏束区的心房波提前,解剖定位希氏束上后方,消融靶点无希氏束电位.2例前间隔旁路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时呈窄QRS波形,未见预激波,心动过速呈窄QRS形,在主动脉无冠窦内记录到早心房激动点,且无希氏束电位.5例均在无冠窦消融成功.随访15.2±12.1(2~40)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源于无冠窦的前间隔房速和前间隔旁路具有其相对的心电生理学特征,常规心内膜途径消融困难时应考虑从无冠窦途径标测消融策略.
作者:吴健;刘启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对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容量负荷及贫血的影响.并观察左旋甲状腺素(LT)的干预作用.[方法]检测30例CAPD合并SCH患者及6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CAPD患者(B组) 的超敏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 (FT4)及血红蛋白(Hb),细胞外液 (ECW),体液总量(TBW),细胞外液与总体液总量之比(E/T).将A组中的15例患者进行 LT治疗(A1组)4周,观察Hb,容量负荷变化情况,并与未治疗的亚甲减组(A2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容量负荷高于,而Hb则低于B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经予LT治疗4周后,A1组ECW 减少,Hb 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较未治疗的A2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接近同时期单纯CAPD组患者水平.[结论]SCH可以加重CAPD患者容量负荷及贫血水平.LT干预治疗可以减轻该类患者的容量负荷并改善其贫血状况.
作者:凌文涛;黄安兰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