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序贯性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的分析

周利华;杜娟

关键词:序贯性通气, 重症急性左心衰竭, 呼吸衰竭
摘要: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且是非常严重的内科病症.从临床情况来看,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应用序贯性通气治疗能够有效解决患者的问题,提升治疗的质量.本文就对此展开深入探讨.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微生物检验中细菌耐药性监测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究微生物检验中细菌耐药性监测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部分科室200例患者的标本进行微生物检验及细菌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研究对象为100例,同时开展微生物标本检验和细菌药敏试验,参照组开展常规的抗菌药物管理,研究组加强抗菌药物的规范、安全使用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所有患者的耐药菌株构成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ICU和外科患者的耐药菌株构成比明显高于内科和儿科(P<0.05).内科患者与儿科患者的耐药菌株构成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微生物检验中加强对抗菌药物的规范和安全性的使用和管理,可有效提高医院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的检验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傅先辉;李元清;胡蓉;辛琼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动态心电图缺血性J波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缺血性J波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均在发病期间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并结合DMS工作站数据记录与院内2名丰富心电图检查医生共同判断,观察患者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期间心电图缺血性J波变化.结果: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24h无症状期间心电图缺血性J波出现率仅为6.25%(4/64),而症状出现24h之后心电图缺血性J波出现率高达87.50%,两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12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在24h无症状期间心电图缺血性J波出现率仅为16.67%(2/12),而症状出现24h之后心电图缺血性J波出现率高达66.67%,两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缺血性J波属于典型的除极综合征指标,预示着机体生理心电异常或缺血状态下,有着较高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对此需提高警惕,做好患者的急救处理准备,形成针对性干预处置预案,提高患者治疗成功率.

    作者:朱顺海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小儿重症腺病毒肺炎混合感染及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对小儿重症腺病毒肺炎混合感染及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方法:选择于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2月1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4例小儿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儿的治疗资料、细菌病原,以及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对184例患儿的血清、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检查,其中共检出297株病原,细菌153株,包括104株革兰氏阴性菌、49株革兰阳氏性菌、106株病毒、38株真菌.单因素分析中可以看出,与非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相比,高危因素包括先天性心脏病、营养性贫血、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反复肺部感染,以及营养不良.结论:重症腺病毒肺炎的发病人群多集中在儿童,易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其中包括革兰氏阴性菌、真菌等;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混合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先天性心脏病、营养性贫血、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等.

    作者:田睿;刘艳仙;熊娅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托肩抬颏吸痰法对意识障碍患者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意识障碍患者采用托肩抬颏吸痰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ICU80例伴有以觉醒状态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的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的不同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吸痰法,试验组采用托肩抬颏吸痰法.比较两组患者吸痰效果:一次吸痰量、吸痰前1min与吸痰后5min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值、痰鸣音消退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一次吸痰量和吸痰前1min与吸痰后5min SPO2的变化幅度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吸痰后痰鸣音消退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托肩抬颏吸痰法在一次吸痰量和吸痰前1min与吸痰后5min SPO2的变化幅度值明显优于传统吸痰法,但在痰鸣音消退上无明显差异.

    作者:覃勇;麻国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的临床效果.方法:被选入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B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长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根据相关标准评定疗效.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较B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长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OSAHS效果较好,并发症少,且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对患者伤害少,恢复快,值得推广.

    作者:程仁红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在甲状腺结节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甲状腺结节患者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改良组实施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两组患者切除操作时间、切口平均长度、手术平均出血量、术后住院日和甲状腺结节治疗效果、颈部麻木、吞咽不适、切口粘连和颈前区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改良组甲状腺结节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颈部麻木、吞咽不适、切口粘连和颈前区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患者切除操作时间、切口平均长度、手术平均出血量、术后住院日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在甲状腺结节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优于常规切口,可减少出血,切口小,可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张世豪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声带息肉手术应用电子喉镜、支撑喉镜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电子喉镜、支撑喉镜对声带息肉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声带息肉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试验组(33例).对照组采用支撑喉镜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电子喉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9%、90.9%,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声带息肉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电子喉镜、支撑喉镜治疗效果基本一致,但前者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者,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小会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红花黄色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使用红花黄色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探究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组随机分配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片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服用阿托伐他汀片的基础上进行红花黄色素的注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心绞痛持续时间和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树梅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血脂和血压情况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达到90.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21%,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变化不大,观察组血压水平、血脂水平变化情况显著.观察组1例出现恶心症状,调节用药时间,密切观察肝酶、肌酸激酶等均无异常,进一步治疗;对照组3例心慌,但相关程度还可耐受,继续治疗有所好转.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血压,而且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及其血脂水平.

    作者:韩先坤;黄自豪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方法及效果评估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时使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高龄冠心病患者共180例,按照完全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0例).对照组接受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观察组接受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将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能够保证手术成功率,且患者术后并发症更少,更加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穆涛;李奕斐;肖然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对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研究其护理对策.方法:我院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的62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试验组患者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导致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等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护理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试验组患者比对照组护理效果更好.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针对性护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方法,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宁显珺;陈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B超检查用于孕期不同阶段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B超检查用于孕期不同阶段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2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在孕期不同阶段进行B超检查,终对不同孕期胎儿畸形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在孕期不同阶段对孕妇进行B超检查,观察发现,孕育畸形胎儿的患者16例.于孕12~14周检测出胎儿畸形的患者2例,于孕18~24周检测出胎儿畸形的患者6例,于孕28~32周检测出胎儿畸形的患者7例,于孕37周及分娩前1周检测出胎儿畸形的患者1例.结论:于孕期不同阶段对孕妇进行B超检查,在胎儿畸形的诊断方面具有一定价值,可以充分体现出B超在孕期不同阶段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姝淼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前S1蛋白表达对传染性肝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对前S1蛋白表达在诊断传染性肝炎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以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000例传染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观察者和对照组两个小组进行研究.观察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乙肝五项及前S1蛋白,并对不同模式下的前S1蛋白的阳性率进行分析和比较;对照组采用常规检测方法进行诊断,将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传染性肝炎的诊断过程中,诊断准确率高达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结论:在对传染性肝炎进行诊断的过程中,由于前S1蛋白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e抗原(HBeAg)有很好的一致性,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反应出病毒在人体中的复制情况和传染性,进而有效提高了传染性肝炎诊断的效果,因此在临床应用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铮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一次性双腔减压式吸引管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一次性双腔减压式吸引管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单腔金属吸引管人工流产术,试验组行一次性双腔减压式吸引管人工流产术,观察两组术中、术后指标情况.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持续出血时间、宫颈和宫腔粘连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盆腔积液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优,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实施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操作过程中,以一次性双腔减压式吸引管来实施手术,可达到较好的手术效果,满足广大妇女的需求.

    作者:肖畅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下颌阻生磨牙矫治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环框式磨牙竖直器矫治下颌近中倾斜阻生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应用环框式磨牙竖直器对22例下颌近中倾斜阻生磨牙患者的矫治,比较治疗前后M-MP、M-OP值观察患者临床矫治效果.结果:矫正后患者的M-MP、M-OP的平均值分别为90.53(s=10.47)和92.24(s=5.43),较矫治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框式磨牙竖直器矫治下颌近中倾斜阻生磨牙临床效果显著,患者依从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徐东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循证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和探究急性阑尾炎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9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术后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8%)明显高于对照组(81.1%),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68d (s=1.03)和7.4%,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7.74d(s=1.42)与23.2%,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提高手术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大秘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自制简易瞳孔测量仪在临床中的应用

    测量记录瞳孔大小是危重患者的主要观察之一,特别是对脑出血患者而言,瞳孔的变化与疾病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是临床医生判断病情变化的重要依据.目前临床上测量瞳孔多使用直尺测量或单纯依靠医生目测及评估,这两种方法受个体差异、观察角度的影响较大,测量结果缺乏科学性.为此,本文探讨了简易瞳孔测量器的制作方式,为提高瞳孔测量的准确程度做出参考.

    作者:赵贵芹;帕提古·艾力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门诊部接受治疗的PCOS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和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雄激素(T)、雌激素(E)、体重指数及月经情况等相关指标的各种变化.结果:所选的62例患者在进行治疗后,FSH和E无太大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观察指标都比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二甲双胍治疗PCOS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晓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临时置管并发股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股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予以股静脉置管治疗的68例血液净化患者,记录患者形成股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并发股静脉血栓与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使用激素、卧床时间、促红细胞生成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相关(P<0.05),与其性别、血小板计数等指标无关(P>0.05).结论: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使用激素、卧床、促红细胞生成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并发股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应采取抗感染、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等途径强化预防干预,以降低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作者:陈小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不育男性HBV携带者精浆HBV的检测及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不育男性HBV携带者精浆HBV的检出比例及其对精子的影响.方法:选择135例不育男性HBV携带者,取精液于无菌杯中,采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动态分析,检测精子浓度和活力,离心获取上层精浆,-20‰冻存.抽取外周血,采用ELISA法检测精浆和血清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的表达情况,观察血清单纯携带者与大三阳、精浆HBsAg阴阳性间、血清谷丙转氨酶正常与否间精子浓度和活力的差异性.结果:135例患者,血清单纯携带者80例(59.26%),大三阳55例(40.74%);精浆HBsAg阳性63例(46.67%),阴性72例(53.33%);血清谷丙转氨酶正常78例(57.78%),异常57例(42.22%).精浆HBsAg阴、阳性之间精子活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正常和异常之间精子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育男性HBV携带者精浆HBsAg阳性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者会影响精子浓度和活力,从而影响男性的生育力.

    作者:刘永杰;代良;张帆 刊期: 2017年第22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