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效果分析

韩先坤;黄自豪

关键词:氨氯地平, 阿托伐他汀钙片,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摘要:目的:观察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血脂和血压情况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达到90.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21%,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变化不大,观察组血压水平、血脂水平变化情况显著.观察组1例出现恶心症状,调节用药时间,密切观察肝酶、肌酸激酶等均无异常,进一步治疗;对照组3例心慌,但相关程度还可耐受,继续治疗有所好转.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血压,而且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及其血脂水平.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与尿细菌培养诊断尿路感染的对比分析

    目的:观察并分析尿路感染患者采用不同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260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为例,收集其尿液标本,并对标本展开尿细菌培养,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对比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尿细菌培养检测的阳性率为61.15%,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阳性率为61.92%,两组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以尿细菌培养为检测标准,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联合检测的阳性标本及阴性标本的符合率分别为96.27%与95.96%.结论: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疑似尿路感染时,有着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且与尿细菌培养的检测符合率较高,可有效提高尿路感染临床诊断的可信度.

    作者:张英红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临时置管并发股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股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予以股静脉置管治疗的68例血液净化患者,记录患者形成股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并发股静脉血栓与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使用激素、卧床时间、促红细胞生成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相关(P<0.05),与其性别、血小板计数等指标无关(P>0.05).结论: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使用激素、卧床、促红细胞生成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并发股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应采取抗感染、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等途径强化预防干预,以降低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作者:陈小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甲状腺手术患者甲状旁腺功能保护方法的总结分析

    目的:探究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功能的保护方法,从而使术中甲状旁腺供血的充足性以及甲状旁腺结构的完整性有所保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70例,采用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具体操作为紧靠腺体分支对甲状腺血管行结扎术,大限度保留甲状腺上动脉的后支与甲状腺下动脉的上行支.术后行血管扩张药物与活血药物治疗方法.结果:甲状旁腺功能得到有效维护,其中11例患者产生暂时性低血钙症状,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6例,单侧叶全切除+对侧叶次全切除4例,单侧腺叶次全切除术1例,仅有的1例甲状旁腺功能降低,具体出现于单侧叶全切除+对侧叶次全切除病例内,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不足1.5%,大体上可以确诊为短暂性低钙血症.结论:精细甲状腺手术措施的实施,并配以个性化规则,在维护甲状旁腺供血效果,防治术后甲状旁腺功能降低方面发挥的作用是很大的,并且过程中体现出安全性与简易性,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汪琳玲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AF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AF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近年我院收治的37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予以AF内固定系统治疗;术后随访6~15个月,观察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经X线测量Cobb角及椎体高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脊髓损伤分级标准评价,其中1例A级无变化,B~D级的37例患者均提高1~3级,全组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38例患者术后的Cobb角及椎体前、后缘高度均较术前得以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AF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脊髓损伤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有利于脊柱序列的恢复及稳定性重建,且手术安全性较高.

    作者:农奔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动态心电图缺血性J波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缺血性J波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均在发病期间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并结合DMS工作站数据记录与院内2名丰富心电图检查医生共同判断,观察患者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期间心电图缺血性J波变化.结果: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24h无症状期间心电图缺血性J波出现率仅为6.25%(4/64),而症状出现24h之后心电图缺血性J波出现率高达87.50%,两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12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在24h无症状期间心电图缺血性J波出现率仅为16.67%(2/12),而症状出现24h之后心电图缺血性J波出现率高达66.67%,两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缺血性J波属于典型的除极综合征指标,预示着机体生理心电异常或缺血状态下,有着较高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对此需提高警惕,做好患者的急救处理准备,形成针对性干预处置预案,提高患者治疗成功率.

    作者:朱顺海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康柏西普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康博西普在黄斑水肿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黄斑水肿患者20例,共为20只眼,均为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间收治,为所有患者应用康柏西普开展治疗,观察其开展治疗后眼压、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术后3个月开展复查,所有患者的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所有患者的眼压恢复至正常值,并且黄斑中心凹厚度低于260μm的患者有18例.结论:在为各种眼底疾病所导致的黄斑水肿开展治疗时,应用康柏西普为患者开展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实际应用中推广.

    作者:徐心灵;凌家文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B超检查用于孕期不同阶段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B超检查用于孕期不同阶段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2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在孕期不同阶段进行B超检查,终对不同孕期胎儿畸形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在孕期不同阶段对孕妇进行B超检查,观察发现,孕育畸形胎儿的患者16例.于孕12~14周检测出胎儿畸形的患者2例,于孕18~24周检测出胎儿畸形的患者6例,于孕28~32周检测出胎儿畸形的患者7例,于孕37周及分娩前1周检测出胎儿畸形的患者1例.结论:于孕期不同阶段对孕妇进行B超检查,在胎儿畸形的诊断方面具有一定价值,可以充分体现出B超在孕期不同阶段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姝淼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针刀联合针刺疗法治疗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在颈椎病治疗中,使用针刀联合针刺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针对200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刀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同时观察患者临床情况,评价其治疗的效果;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的颈肩部酸胀、疼痛等不适感觉得到明显缓解;患者治疗后的颈肩部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出现明显改善,其中颈肩部疼痛评分由治疗前的6.5分(s=1.0)降低至治疗后的2.5分(s=0.5),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刀联合针刺疗法治疗颈椎病的效果观察发现,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情况,帮助患者得到有效恢复,因此值得临床中借鉴和使用.

    作者:匡海茜;李德霜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的两种术前肠道准备研究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两种术前肠道准备的方法,并观察其对术前肠道清洁度效果及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220例行吻合器直肠下端黏膜环切术(PPH)的患者行不同术前肠道准备,并对比清肠之后两组患者肠道清洁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肠道清洁度等方面.结果:PPH术前肠道准备采用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冲剂配合清洁灌肠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更适合临床采用.结论:采用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恒康正清)并配合清洁灌肠,是一种比较好的肠道准备方法,它相比于开塞露加以清洁灌肠不良反应少,且肠道清洁度高,更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胡芬;李光曙;刘丹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化妆品微生物检验的改进分析

    本文对关于化妆品微生物检验的若干改进措施进行讨论,并分析化妆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分析了当前市场上的化妆品微生物检验方法,讨论检验方法的缺陷和不足,总结近些年化妆品微生物研究的情况.结果表明近些年化妆品的审查制度越来越规范,有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提高了微生物检验的水平.微生物检验对化妆品市场来说是一道严格的关卡,起着规范市场引导市场的作用.

    作者:雷德卿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Mulligan手法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及颈椎功能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讨Mulligan手法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及颈椎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骨科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这些患者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Mulligan手法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Mulligan手法联合PNF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疼痛及颈椎功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NDI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和N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ulligan手法联合PNF能够有效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改善患者颈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顺忠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全髋与半髋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比较全髋与半髋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全髋组和半髋组.全髋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组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全髋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大于半髋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髋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与半髋组的16.67%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髋组的优良率91.67%,显著优于半髋组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高,可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祁勇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脑室系统内引流与外引流的临床比较

    目的:通过对脑室系统内引流手术和脑室系统外引流手术的比较与分析,得出两种手术方法哪种更科学、有效且并发症少.方法:对梗阻性脑积水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内镜治疗组,另一组为脑室腹腔分流组.内镜组进行第三脑室底部造瘘,对照组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对其手术方式、手术过程、术后随访,并发症的多少、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脑室系统内引流更科学合理,更符合人体生理状态,手术更简单,并发症少.结论:临床工作中对梗阻性脑积水首选考虑内镜技术,再考虑脑室腹腔分流术.

    作者:陈延;赵开胜;韦玮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途径对冠心病植入术患者术后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护理途径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患者术后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54例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冠心病治疗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7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不同的护理途径,前者使用CCU护理路径,后者为常规护理途径.对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概率和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的比率明显的少于对照组,而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CCU护理途径可以减少冠心病支架植入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也能有效地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许春红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护理干预在提高慢性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提高慢性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该院98例慢性肾病患者,按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平分为常规、研究组,各49例.对常规组患者实施临床传统护理方案,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并将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评分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评分为86.73分(s=8.92)、49.82分(s=4.30);常规组患者为80.34分(s=8.06)、40.67分(s=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肾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作者:张燕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优质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于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患者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选择常规护理的对照组(53例),与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的观察组(53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 SAS 评分31.28分(s=1.4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47.06分(s=2.84),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4.91%,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可针对患者的心理、生理入手,改善患者分娩结局,提升患者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作者:苏银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的临床效果.方法:被选入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B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长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根据相关标准评定疗效.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较B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长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OSAHS效果较好,并发症少,且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对患者伤害少,恢复快,值得推广.

    作者:程仁红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钉棒系统后路手术治疗骶髂关节分离的疗效

    目的:评价钉棒系统后路手术治疗骶髂关节分离的疗效.方法:选取42例骶髂关节分离骨盆骨折患者随机给予钉棒系统或钢板内固定,采用Majeed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有显著差异(P<0.05),神经损伤及X线片的Majeed影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钉棒系统手术后路可有效治疗骶髂关节分离,容易达到解剖复位和牢固固定,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张穹;吴琪;王昌超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护理干预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3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将其使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需使用护理干预方法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1.76%,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应用护理干预方法能够明显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有着较高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吕萍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天台乌药散联合琢受体阻滞剂治疗特发性慢性睾丸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天台乌药散联合α受体阻滞剂治疗特发性慢性睾丸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我院门诊治疗的特发性慢性睾丸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天台乌药散联合α受体阻滞剂治疗,对照组给予α受体阻滞剂口服.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6.67%,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台乌药散联合α受体阻滞剂治疗特发性慢性睾丸痛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谭育红;朱湘生;刘颖 刊期: 2017年第22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