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蔚
[目的]观察缩短常规CHOP方案[1]的化疗间隙,能否提高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62例初治的NHL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1例患者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支持下使用2周的CHOP方案治疗,对照组31例病人用慌规的3周CHOP方案治疗.CHOP方案:环磷酰胺(CTX)750 mg/m2 d1、阿霉素(ADM)50 mg/m2 d1、长春新碱(VCR)1.4 mg/m2 d1、强的松(PDN)60 mg/m2 d1~5.两周方案组,从d6至d11开始行G-CSF预防白细胞下降.[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0.7%和61.3%,2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3.08%和39.42%;两组患者的毒性反应相似,均可耐受.[结论]缩短CHOP方案的化疗间隙,提高NHL患者的冶疗效果.两周方案治疗NHL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玉碧;张辉;朱广林;石书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β1整合素(Integrinβ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腺样囊性癌(ACC)中的表达及在肿瘤侵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80例ACC,根据病理学诊断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Integrinβ1、EGFR在ACC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Integrinβ1、EGFR在A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25%(33/80)、73.75%(59/80);②Integrinβ1和EGFR表达在侵袭组和非侵袭组间均有差异(P<0.05);③Integrin[31和EGFR表达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ntegrinβ1、EGFR表达与ACC的侵袭有关.
作者:杨美兰;曾亮;邓亚平;刘志红;陈森林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已越来越成熟,从单纯腰椎管减压原位后外侧植骨融合到现在的椎弓根系列器械复位内固定加椎间多种植骨方法融合术,但其植骨融合方法各有利弊.
作者:陈龙德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114例新生儿HIE分观察组61例,对照组5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纳洛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4%(57/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38/5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纳洛酮治疗新生儿HIE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黄电红;黎建华;余立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HRV)的特点及意义.[方法]对6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65位中老年健康体检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24 h平均心率(AVGHR)、大心率、小心率,并以分析软件求取时域指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在大心率、小心率、平均心率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其间期标准差、24 h内边疆每5 min节段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数,差值均方的平方根以及两个相邻R_R间期互差》50 ms的心跳数占所分析信息间期心搏数的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心率变异性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预测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李兰平;李俊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新研究表明[1,2],Pirh2(for p53-induced protein with a RING-H2 domain)通过自身相互作用和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的作用负反馈调节p53.而p53作为肿瘤抑制因子在整个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认识也是比较清楚的一个抑癌基因.
作者:张超杰;唐利立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脊液耳鼻漏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总结本科10年间对56例颅底骨折伴耳鼻漏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的观察与护理的体会.[结果]通过医务人员周到细致的治疗和护理,所有患者均停漏,伤愈出院.[结论]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此类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意识、瞳孔等各项生命体征变化.保持患者的合理体位,注意伤口周围及流出道局部的清洁,采取措施预防颅内压的增高,预防逆行性颅内感染.同时也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消除其不良情绪,使其能积极配合各项治疗.
作者:鲍慧;杨慧;杨梅;王丽;韩迎星;万荣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的方法学性能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对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cTnI进行相关性、线性范围、精密度和抗凝剂干扰的检测,并对149例体检正常对照人员进行测定,确定参考范围.[结果]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cTnI相关性(r2=0.989);线性范围为0~25 ng/ml;批内及批间精密度均小于10%;EDTA-K2对测定有负干扰;正常对照组参考范围0~1.45 ng/ml.[结论]该法相关性好、线性范围宽、精密度高、肝素抗凝剂干扰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宁沙;王明达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的关系.[方法]本院输卵管不孕患者379例[其中原发不孕125例(A组),继发不孕组254例(B组)],夫妇双方均行Ct检测,并以92对健康已育夫妇为对照组.[结果]A组女方感染14例,占11.2%,男方感染24例,占19.2%,双方同时感染13例,占10.2%,总感染率为40.8%;B组女方感染54例,占21.3%,男方感染80例,占31.4%,双方同时感染42例,占16.5%,总感染率为69.3%.B组总感染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Ct感染是引起输卵管性不孕,尤其是继发不孕的主要病因,建议将Ct的检测作为不孕症的常规项目之一.
作者:李清;李蓓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结合吸入笑气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对产程、分娩方式、产程干预、母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拟经阴道分娩的正常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行导乐陪伴加活跃期吸入笑气镇痛分娩.对照组行传统分娩.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镇痛对母儿的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产程明显缩短(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剖宫产率及产程中缩宫素应用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母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导乐陪伴结合吸入笑气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好,能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程干预,对母儿无影响,是比较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
作者:罗云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气管隆突重建、支气管成形肺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自1995年5月到2006年12月共手术治疗原发性肺癌520例,其中气管隆突切除6例、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26例,合计为32例.[结果]术后发生肺不张3例,心律失常1例,无手术死亡,术后1年生存率78.1%(25/32),3年生存率56.3%(18/32),5年生存率37.5%(12/32).[结论]支气管成形术治疗肺癌是一成熟的术式,疗效取决于疾病的分期和正确的适应证选择,术中的根治切除和术后的综合治疗.
作者:龙建平;熊卫民;黄标通;汪更胜;杨彬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建立缺氧损伤模型,观察缺氧损伤对神经干细胞活力及分化潜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机械吹打、无血清悬浮培养,95%N2、5%CO2比率的缺氧气体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建立缺氧模型,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后的细胞类型,MTT、LDH等方法比较缺氧培养后神经干细胞的变化,并观察缺氧培养1、2、4、6、8 h后神经元分化的比率.[结果]新生大鼠海马可分离出的大量细胞Nestin染色阳性,证实为神经干细胞,分离出的神经干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胶质细胞等神经细胞类型;95%N2、5%CO2比率的缺氧气体培养6 h后神经干细胞MTT值由缺氧前0.368±0.104降至0.268±0.071(P<0.05),LDH漏出量由缺氧前10.369±0.379 unit/(ml·min)增加到13.987±1.240 unit/(ml·min)(P<0.05);神经元的分化比率稍增加,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生大鼠海马内提取的细胞为神经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缺氧培养6 h后可以建立神经干细胞缺氧损伤模型,短时间缺氧培养对细胞分化的类型无明显改变.
作者:刘锋;胡红鹃;余华象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Kikuchi disease(KD)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16例患者淋巴结活检病理确定为KD病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经对比研究发现KD临床表现有其特点,但明确诊断需病理确定.[结论]对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发热的患者应及时行淋巴结活检明确病理,以免误诊.
作者:王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抑制氧自由基所致小鼠神经细胞内β型淀粉样蛋白(Aβ1-40)积聚及其机理,为EGCG治疗神经衰退性疾病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体外分组培养小鼠大脑皮层细胞,改变培养液中H2O2及EGCG的浓度,检测细胞存活率及凋亡细胞数,用双夹心法定量可溶性Aβ1-40.[结果]随H2O2浓度增加,细胞存活率下降到18.2±1.8298%,细胞凋亡数及Aβ1-40增加(P<0.05);而EGCG可以抑制这种变化.[结论]EGCG可明显减少氧自由基所致神经细胞内Aβ1-40的产生和积聚,保护神经细胞,可能对预防神经衰退性疾病有一定作用.
作者:杨曙;朱纲华;谢鼎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本院应用Codman钢板系统治疗颈椎疾患28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28例,男20例,女8例,平均年龄41(24~58)岁;颈椎外伤8例,按ASIA分级,A级1例,B级3例,C级2例,D级2例,脊髓型颈椎病19例,颈椎肿瘤1例.
作者:曾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并发葡萄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6例确诊强直性脊柱炎并发葡萄膜炎患者的症状、X线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结果]16例患者(16只眼)均为急性前葡萄膜炎,葡萄膜炎的平均发病年龄为32岁,均有葡萄膜炎复发史,双眼受累者10例(62.5%),均为单眼交替发病.所有患眼均表现为急性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葡萄膜炎平均持续时间为4周.X线检查均有轻重不等的骶髂关节炎改变,13例患者HLA.B27阳性(81.3%),经睫状肌麻痹剂和糖皮质激素眼液治疗后14只眼佳矫正视力≥1.0.[结论]对于合并有腰骶痛及关节症状的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进行X线及HLA-B27检查,有助于早期确诊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并发葡萄膜炎经睫状肌麻痹剂和糖皮质激素滴眼等综合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张俐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胃癌穿孔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方法]对26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4例行急诊手术,2例行择期手术.[结果]治愈23例、死亡3例.26例中单纯修补10例,其中有3例再发穿孔,姑息性胃切除9例,胃癌根治7例,Ⅱ期胃癌手术7例.术后随访16例,其中4例穿孔修补存活时间2~8个月,平均6.3个月;5例姑息性胃大部切除存活时间8~22个月,平均14.3个月;7例胃癌根治存活时间14~38个月,平均31.5个月.[结论]胃癌穿孔多见于晚期,一般情况差,术中应提高警惕,术中常规病理活检可避免胃癌漏诊,早期治疗和选择正确术式和手术时机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坚;黄明德;李志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新癀片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SA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97年11月至2005年11月经治的80例SAT的临床资料.根据就诊时间将病人分为两组.单纯西药治疗43例为对照组(甲组),加口服新癀片的37例为治疗组(乙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2%,对照组为83.7%.[结论]新癀片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SAT疗效好,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作者:肖旭平;周建波;李云秋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P16、CyclinD1蛋白在胆管癌中表达的检测,探讨其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5例胆管癌及10例正常胆管石蜡标本中P16、CyclinD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正常胆管中CyclinD1蛋白无阳性表达CyclinD1在胆管癌中阳性表达为66.67%,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P16在正常胆管中均有表达(100%),胆管癌中表达率37.78%,下调明显(P<0.05);P16与胆管癌临床分期相关(Ⅱ~Ⅲ与Ⅳ期比较P=0.015);CyclinD1与胆管癌临床病理分期相关(Ⅱ~Ⅲ与Ⅳ期比较P=0.002);P16与CyclinD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374,P<0.05).[结论]P16基因的失活及其表达缺失和CyclinD1基因的激活及其过表达参与调节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且CyclinD1可以作为胆管癌组织分化的潜在生化标记,P16与CyclinD1存在互相抑制倾向,抑癌基因P16与癌基因CyclinD1可能协调参与调节胆管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袁松林;汤辉焕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外科正牙术矫治成年人牙矜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06例牙源性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外科正牙术矫治.[结果]术后1~3年的观察,总体有效率93%.[结论]外科正牙术对成年人牙(牙合)畸形的矫治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手术适应证选择及术者操作的熟练程序,决定了手术的成败.
作者:彭利文;谭跃展;殷宪华;高伟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