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芳
目的:探讨分析治疗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时腹腔镜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集我院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诊断为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5.13%,低于对照组的17.95%;在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均较高,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治疗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时有明显优势,安全有效.
作者:上官士斌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炎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对于本病治疗一直未有突破,常用抗风湿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存在副作用大等问题.艾灸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利用艾绒熏灼、温熨体表一定部位,并借助其热力及药物作用来平衡人体阴阳、扶正祛邪、调节经络脏腑功能以防治疾病,具备应用便捷、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好等特点.本文根据所查文献仅对艾灸治疗RA及相关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陈开慧;杨吉恒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乳腺囊性增生症与大汗腺在临床上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以彩超多发性囊肿住院的患者287例,同时检查患者有无腋臭存在,并均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287例患者中,术后病理学诊断为乳腺囊性增生症或乳腺囊肿者259例,剩余28例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乳腺腺病及慢性炎症等.259例诊断为乳腺囊性增生症或乳腺囊肿的患者同时伴有腋臭者有211例(占81.5%),而诊断为其他乳腺疾病的患者同时伴有腋臭者3例(占10.7%).结论:乳腺囊性增生症的患者有腋臭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乳腺疾病,说明两者之间存在高度密切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探索.
作者:王颖;陈飞;孙鹤庆;路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对阿莫西林的药性作用及在临床的应用合理性分析.方法:在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采用阿莫西林治疗患者中选取600例,对阿莫西林使用情况、药性作用及临床应用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本次选取的600例患者中,用药后5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痛、胃肠道反应、嗜睡及乏力等.结论:阿莫西林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如果出现不合理用药则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因此为有效发挥阿莫西林药性作用,需要提高阿莫西林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
作者:张洛川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脊柱结核病患106例,依据患者治疗手术指征及自我治疗意愿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组53例,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53例,实施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时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椎体骨性融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结核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治疗效果确切,能够减少患者创伤,降低手术风险,促进患者术后椎体骨性快速融合.
作者:蔡军;吴潇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针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安全用药进行探究,促进规范用药.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6年12月收治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患者病例272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患者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1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2%.结论:医务工作人员应该把药物代谢动力学作为出发点,给予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患者合理的用药指导,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阿斯古丽·哈力;马春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短期静脉高营养联合维生素B对妊娠剧吐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100例妊娠剧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实施短期静脉高营养液联合维生素B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均有一定效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妊娠剧吐,使用短期静脉高营养联合维生素B的方法能够取得更佳的临床疗效,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钱利静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51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达到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1年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显示生活质量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式,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玉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近年来,白藜芦醇成为科学界关于抗氧化抗衰老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白藜芦醇的自然界分布、理化性质、生产工艺、在机体内代谢途径以及在不同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简要阐述.鉴于白藜芦醇的广泛作用机制,其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衰老相关疾病的有效化合物.
作者:严全全;柯峰;苗芬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罹患牙周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河北大学医院口腔科门诊的老年患者528例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牙周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528例调查对象中共322例(60.98%)罹患牙周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每日刷牙次数、吸烟、每年口腔检查次数、是否知晓口腔保健知识是老年人罹患牙周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牙周病患病率高,应重视老年人口腔保健,普及牙周病的防治知识,降低牙周病的发病率.
作者:林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全身支持处理对疲劳产妇产程及产后的影响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处理,试验组给予全身支持处理.记录并分析两组疲劳产妇产程、妊娠结局.结果:试验组总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自然分娩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48.89%),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产后出血发生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疲劳产妇给予全身支持处理可获得更为理想的妊娠结局,有效缩短总产程并提高自然分娩成功率,对减少产后出血具有一定作用,有利于保障母婴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作者:张莉丽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研究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以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收治入院的9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治疗方法相同,仅在颅内压监测方面,对照组采用传统监测方法,观察组采用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局,分析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和死亡率分为13.32%和2.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89%和8.88%,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颅内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对比两组患者脱水药用量,观察组用药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可更加确切、适时地反映脑出血患者颅内压情况,对早期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对于指导治疗、指导用药意义重大.
作者:蒋勇;薛军;牟科杰;邓雷;邹福建;崔荣周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与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卒中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印例脑卒中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按照确诊方式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观察A组患者根据理化指标检查结果进行确诊,对观察B组患者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理化指标检查结果进行确诊.对比并分析观察A组和观察B组患者的临床确诊率,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颈内动脉的内-中膜厚度、颈外动脉的内-中膜厚度.结果:观察B组患者的临床确诊率(96.67%)与观察A组患者(56.67%)相对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颈内动脉的内-中膜厚度、颈外动脉的内-中膜厚度与对照组健康者相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卒中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邱跃文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参松养心胶囊与美托洛尔对老年冠心病(CHD)伴心律失常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近三年收治的老年CHD伴心律失常患者中抽取100例开展研究,然后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研究组各有5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单用美托洛尔进行临床治疗,研究组在观察组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临床用药,研究用药后患者疗效和血压、生化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效率是82%,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效率是94%,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效率比研究组低,在血压和生化指标的改善程度上也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给予老年CHD伴心律失常患者参松养心胶囊以及美托洛尔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其血压以及生化指标,提升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侯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l2月呼吸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中的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呼吸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结果:比较两组护理后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均显示观察组所得效果更为满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临床护理服务中增加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避免各类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
作者:蔡红英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不同的抗生素在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药学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24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头孢克洛组、头孢氨苄组、阿奇霉素组、盐酸左氧氟沙星组各60例,对4组的药学作用进行分析.结果:4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抗生素在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均可取得理想的药学作用.
作者:张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应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观察和分析该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改良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结果:使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的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使用常规去骨瓣减压术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7.50%,两组患者相比较,研究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比较可靠,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鄂彤光;熊丽娜;徐浩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血浆游离3-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和3-甲氧基肾上腺素(MN)在嗜铬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41例有嗜铬细胞瘤筛查指征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收治的75例非嗜铬细胞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NMN和MN水平,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浆游离NMN和MN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治疗前,嗜铬细胞瘤组患者的血浆游离NMN和MN水平明显高于非嗜铬细胞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嗜铬细胞瘤组患者的血浆游离NMN和M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MN和MN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0(s =0.003)和0.786(s =0.021),血浆NMN在225 μg/L时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7%和99.5%,血浆MN在89.6μg/L时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2.8%和100.0%.结论: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游离NMN和MN简单有效,且血浆NMN和MN诊断嗜铬细胞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可作为临床筛查嗜铬细胞瘤的理想方法.
作者:吴俊锋;李小玲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分析结肠癌采用直肠低位吻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直肠超低位吻合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直肠低位吻合手术治疗,试验结束之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排便功能及手术前后肛门压力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比较发现,试验组患者手术前肛门压力的变化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术后肛门压力及排便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低位吻合手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的保留患者的肛肠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国庆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共收治764例结肠癌患者,从中选取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手术治疗方法,给予研究组患者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住院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能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症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应用和椎广.
作者:张建海 刊期: 201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