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与胎儿生长发育的相关性分析

吴国燕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 妊娠糖尿病, 葡萄糖耐糖量检验, 胎儿生长发育
摘要:目的:探究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与胎儿生长发育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进行孕检的8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健康孕妇40例)和观察组(妊娠糖尿病患者40例),分别对两组孕妇进行空腹血糖检验、口服葡萄糖耐糖量检验及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对比两组患者3项检验的结果,并观察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糖量及糖化血红蛋白检验结果异常率较高,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种检验方法中,糖化血红蛋白检验的符合率(90.00%)、灵敏度(87.65%)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检验方式(空腹血糖检验符合率、灵敏度分别为70.00%、47.50%;口服葡萄糖耐糖量检验的符合率、灵敏度分别为77.50%、65.0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95.00%)与其他两种检验方式(空腹血糖检验特异性为92.50%,口服葡萄糖耐糖量检验特异性为90.00%)均较高,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健康孕妇,且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较高;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符合率、特异性和灵敏度,可用于妊娠糖尿病的早期诊断.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胃镜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及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胃镜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胃镜检查确诊的8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喷洒止血治疗,研究组经胃镜注射止血药物后再行喷洒止血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所有入选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0例患者经胃镜检查明确病因者占93.75% (75/80),各病因类型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镜检查可较好地明确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在其辅助下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蒋良君;吴清;傅念;曹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多层螺旋CT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表现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31例孤立性肺结节的多层螺旋CT表现.评价指标包括;病灶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有无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等.结果:本组31例病例中,恶性病变19例,良性病变12例.恶性病变主要表现为深分叶、边缘细短毛刺、血管集束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而良性病变大多形态规则、密度均匀、粗长毛刺、钙化等.结论:多层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丁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8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术,试验组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肠梗阻等并发痘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切除数、术后肛门排气和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尿潴留、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切除数差异不显著(P>0.05);而试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治疗早期宫颈癌均可有效清除淋巴结,改善患者病情,但腹腔镜手术并发症更少,术后更快恢复排气,腹腔镜手术可缩短住院时间,加速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段艳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的病种分析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的病种,以便调整心血管内科疾病防治策略.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4405例患者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通过对4405例患者的分析,发现我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常见的前5位病种是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心肌病、心律失常.结论:冠心病位居心血管门诊病种的首位,其次为高血压和心肌梗死.

    作者:胡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半乳糖凝集素-3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半乳糖凝集素-3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与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我科接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各6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前者纳入A组,后者纳入B组.两组病例入院后都检测半乳糖凝集素-3等指标,分析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A组半乳糖凝集素-3与血清B型脑钠肽前体(Pro-BNP)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来说,其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显著升高,而Pro-BNP水平则能直接反应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另外,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施以半乳糖凝集素-3联合Pro-BNP检测,可显著提高其诊断的敏感性.

    作者:朱玉洁;杨军;仲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剖宫产术中难治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总结剖宫产术中难治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治疗经验,探究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0例剖宫产术中子宫大出血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孕妇采用子宫捆扎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孕妇术后24h出血量、血浆D-二聚体和p-选择素水平;比较两组产后输血率、产褥病率,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试验组孕妇产后出血率,p-选择素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孕妇产后输血率、产褥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子宫出血采用子宫捆扎术治疗安全有效,患者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熊华;许楷苓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冷沉淀制备技术和时间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目的:研究冷沉定技术及时间对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6月至2016年7月我中心收取的128份全血分为A、B两组,每组64例,其中A组使用平板速冻,B组进行低温水箱速冻.对比两种冷沉淀制备方式下不同时间段冷沉淀中Ⅶ因子活性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新鲜血浆中Ⅶ因子活性随着时间的递增不断降低,两组冷沉淀在相同时间段内的Ⅶ因子活性无较大差异.对所有时间段的两组冷沉淀类纤维蛋白原含量进行对比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时间段冷沉淀内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变化不大,时间对于纤维蛋白原的影响不大.结论:不论采用何种冷沉淀技术,均能满足制备要求,但是越早进行血液冷沉淀对维持Ⅶ因子的活性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廖凯;左正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丙戊酸钠所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例并文献回顾

    通过丙戊酸钠所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例的病例分析和文献回顾,探讨丙戊酸钠导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可能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欧阳娟;潘集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手术室患者的效果,以提高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和护理效率.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并观察两组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后,其术后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程度及疼痛程度较对照组得到有效缓解,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可避免患者心率波动范围过大,维持心率稳定,从而明显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何红善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髋臼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的手术疗效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分析手术治疗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状况.方法:收集2010年6月到2016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64例髋臼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n=32)和干预组(n=32),对所有传统组患者实施常规入路治疗,对所有干预组患者实施改良Gibson入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干预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髋关节生理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少,干预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实施改良Gibson入路治疗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

    作者:易文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头孢他啶联合奥硝唑治疗妇科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头孢他啶联用奥硝唑治疗妇科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本院120例妇科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头孢他啶联用奥硝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他啶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他啶联用奥硝唑治疗妇科感染患者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晓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心理护理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整体护理中的作用

    为了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消除各方面负面影响,充分发挥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通过及时向患者提供有关疾病方面的知识,如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减少由于疾病认知缺乏而产生的想象性恐惧或焦虑,达到治疗的效果.通过医患之间的语言沟通,体现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在治疗护理中有效的配合工作,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

    作者:丁会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护理临床路径在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护理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护理临床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实施护理临床路径后的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其护理满意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中建立完善的护理临床路径,为整体护理提供了更有效的指导,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缩短了住院天数,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胡俊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脑钠肽在肥胖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及临床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分析脑钠肽(BNP)在肥胖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共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体质指数分为肥胖组(BMI≥28kg/m2)和非肥胖组(BMI<28kg/m2),对比观察患者的血浆BNP水平.结果:肥胖组患者的BNP为622.18 pg/ml(s=271.21),低于非肥胖组;肥胖组不同心功能患者的BNP水平均低于非肥胖组,两组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的BNP水平均有下降,肥胖组的BNP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BNP水平虽有所升高,但是其上升幅度较低,在检测心力衰竭患者的BNP水平时需要综合考虑其肥胖情况.

    作者:雷湘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年12月至2016年11月在我科治疗的83例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进行治疗,并在治疗后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结果: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3.66%(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特征,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可极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极高的治疗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婴幼儿肺炎与维生素D缺乏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和分析婴幼儿肺炎与维生素D缺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婴幼儿肺炎患者5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50例健康婴幼儿为对照组.比较分析婴幼儿肺炎与维生素D缺乏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中年龄较小患儿的维生素D水平显著高于年龄较大患儿,夏秋季节患儿发病时的维生素D水平显著高于春冬季节(P<0.05);性别]不同患儿的维生素D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婴幼儿肺炎发病的概率与维生素D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婴幼儿肺炎发病的主要原因就是维生素D缺乏,且该病与发病患儿的维生素D水平、年龄及所处的季节具有直接关系,而有效地补充维生素D能够增强婴幼儿的机体免疫功能,并减少肺炎的发生.

    作者:李爱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对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评定

    目的:评定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对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诊治的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乳腺癌根治术,观察组实施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比较两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总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患者的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用时、术后拔管时间、住院天数更短(P<0.05),术中出血量、总引流量更少(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治疗早期乳腺癌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何雯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护理模式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研究不同护理模式应用于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患者120例,按照就诊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检查期间观察组的疼痛度、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中开展舒适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减轻其疼痛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静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治疗

    目的: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点及探讨治疗方法和疗效. 方法:对自2012年12月到2015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4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为研究对象,对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例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主要检查指标值均恢复正常,体征情况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检查应进行多项内容检查,以区别于相似症状的其他病症;在治疗时采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及色甘酸钠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并需对因食物因素加重病情的加以食物控制.

    作者:郭丽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干预模式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和研究循证医学理论指导的护理干预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50例则遵循循证医学理论,通过了解问题、获得循证支持、制订护理计划并实施的方案来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血糖控制理想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医学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更具有目的性,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血糖控制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邓泽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